手心熱出汗是怎麼回事?
手心發熱,容易出汗.為什麼啊
醫學上,發熱分為自覺發熱和體徵發熱,對於自覺發熱,可以通過發熱自檢法進行查看,專家指出手心發熱多為脾虛、五心煩熱多為腎陰虛、臉部發熱則有各種情況,下面為大家介紹這三種發熱自檢法。 自覺發熱是指測量體溫正常,但是手心、腳心等部位相較其他部位溫度高。體徵發熱則為體溫超過37攝氏度,為發燒。發熱並不一定等同發燒。中醫認為,自覺發熱而體溫並未超過37攝氏度時,可能提示身體的失衡。 專家指出,檢測自覺發熱,可以和其他人做一個體溫比較,亦可自己用手背比較身體不同部位的溫度。當自覺發熱而體溫未超過37攝氏度時,可能提示身體臟腑功能失衡。 手心發熱,為脾虛 案例:24歲的樊女士發現,最近面對滿桌豐盛的美食,卻怎麼也提不起胃口。胃口變差的同時,還伴隨有自覺發熱症狀。有次男友告訴她,他發現她常常手心很燙,但卻沒有汗。樊女士聽聞後,特意找了幾位朋友做比較,結果朋友們都告訴她,她的手心的確燙熱。在之前,樊女士並未留意到這一現象,她認為這是由於夏天氣溫高造成的。 專家點評:手心熱,多見於脾虛,同時伴有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不少人有飲食無度、食不定時的習慣,長期如此就會傷脾胃。 調理方案:除了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外,脾虛的人還可以服用參芪五味子片,它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專家提醒,手心發燙而無汗,警惕脾虛。 出汗多不僅容易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還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寒。 很多人喜歡在炎熱的夏天運動,而且動輒就是一身大汗,認為這樣更健身,其實這是錯誤的。運動出汗以微汗為宜,尤其是在夏天。微微出汗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溫,調和營衛,有利於氣血調暢。 夏季裡大量出汗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呢?我們中醫裡有“汗血同源”的說法,《黃帝內經》中也指,“心在液為汗”,這說明汗是很重要的體液,為津液所化生。因此,一旦出汗過多,就很容易耗津傷血,並傷及陽氣,導致人體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症狀。 有人可能說了,既然汗為津液所化生,那麼我們運動完了就多喝些水或飲料來補充體液,不行嗎?是的,喝水、喝飲料,的確是補充了體液,可是我們損傷的陽氣去哪兒找呢? 出汗多不僅容易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還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寒。 《脾胃論? 陽明病溼勝自汗論》一節說:“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溼,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溼寒,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意思是說,人體在出汗時,就像是大自然下雨一樣。陰寒會滋生溼氣,溼氣厚重就會化而成霧、露或者雨水。霧、露、雨水是自然界陰溼寒冷並向下運行的地氣。人如果汗出過多,就會損耗我們身體裡的陽氣,陽氣被耗損過多,陰氣就會相對過盛,就有可能會出現中焦脾胃虛寒之證。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汗與溼同屬陰,雖然溼氣和汗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都具有陰寒的性質。陰寒易傷脾胃,因此對於愛出汗的人來說,我們要注意適當多補充一些鹽分,可以適當喝點淡鹽水;平時多吃健脾補氣的藥食,如山藥、黨蔘、北芪等。此外,大汗淋漓後,容易感受外邪,此時應及時擦去汗水,更換衣物,避免受風著涼。 我們說出汗多了容易傷脾胃,反過來講,脾虛的人溼氣重,也比別人更容易出汗,特別是手和腳。這是由於脾虛者體內的溼氣是往下走的,以四肢尤其是腳部更容易出汗。 一般來說,白天愛出汗為自汗,與脾肺氣虛有關,這時應多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山藥、紅豆、浮小麥就是不錯的食物。夜間愛出汗多是盜汗,與腎陰虛有關,這時應以補腎健脾為主,我們可以多吃一些人蔘排骨湯、冬瓜湯,可以滋陰斂汗。
手心熱出汗是怎麼回事
是中醫所說的陰虛火旺。手足心熱多數屬於陰虛內熱所致。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隻手心、二隻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痠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1 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2 補陰虛藥膳食療方舉例: 銀耳紅棗羹(或百合蓮子羹):銀耳、紅棗(或百合、蓮子)適量共煮羹當點心服食,可補陰虛。 甲魚二子湯:甲魚1只與女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湯,加調味,食甲魚飲湯,連食數劑,可補陰虛和治肝腎陰虛所致的腰痛,遺精、頭暈、目花等症。 石斛河魚;石斛6g,河魚1條共蒸食,可滋陰。
手心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
平時手足汗津津,可能是一種多汗症。由於多汗,以致在社交場合需要握手時,往往出現有手難伸的難堪場面。
一般正常人僅在體力勞動後或在夏天高溫環境下容易出汗,而在平時手足是很少出汗的。多汗症的發生可能與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臨床上多見的手足多汗症,常始於兒童或青春期,男女均可發病,可持續數年,但在25歲以後減輕或自愈。此外,多汗症的發生和精神因素有關,如在情緒緊張、痛苦、恐懼海的刺激下而引起出汗,多為交感神經失調所致。
關於多汗症的治療,首先要注意皮膚清潔,其次可以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如用5%甲醛溶液(即福爾馬林溶液)外搽,每日2次;或1%甲醛溶液,0.5%醋酸鉛溶液,5%明礬溶液或5%鞣酸溶液浸泡,每次約10分鐘,每日1次。此外,臨睡前用20%氧化鋁無水酒精溶液搽於手或足上,蓋上一層不通氣的薄聚乙烯塑料固定4-8小時,次日清晨洗去,連續治療2天,以後每隔3-7日在重複一次。必要時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如溴劑、苯巴比妥等也有一定效果。
其他:
1.每天用熱水浸泡手足 5~ 10分鐘 ,可在熱水中放一些鹽 ,效果更好 ,但注意水溫不要太高 ,以免發生燙傷。
2.中藥煅龍骨 30克 ,枯礬 10克 ,共研為末 ,每次先洗完手腳後 ,用藥末擦手腳掌。每天 1~ 2次。
3.中藥枯礬 10克 ,苦蔘 30克 ,花椒 6克 ,水煎外洗 ,每天 1次 ,每劑可連用 3天。或將上藥直接用 250毫升醋浸泡半天后 ,再加入 500毫升 ,溫熱後浸泡手足 ,可連用 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