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理念是指什麼意思?
基本理念是什麼意思?? 5分
辭海》(1989)對“觀念”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觀念(希臘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時亦指表象或客觀事物在人腦裡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辭海》第1367頁)通過對英文idea的考察發現,-ide有時用作後綴,表示“……化合物”或“合成物”。而idea一詞的英文含義卻有10條之多,這裡僅列出其中的4條用法。(1)主意、念頭、思想、計劃、打算、意見(A picture in the mind);(2)想象,模糊想法(a guess, feeling of probability); (3)理念,理性概念,觀念(a philosophical use, means a perfect and eternal archetype of which reality is an imperfect copy.);(4)理解(understanding)。 這些用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或觀點,比如我們可以說,“我有一個想法、看法、意見、念頭”或“我的觀點、想法、意見是……”;二是哲學意義上的觀念,或學說。而我們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義上的觀點或觀念,也就是我們對教育、對教學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 為了更好的理解“理念”一詞的含義,我們從英文中尋找其對等詞,或者說我們都把那些英語詞彙翻譯成“理念”。實際上,我們經常把idea一詞譯為“觀點、看法、主意、想法”,而很少把它譯為“觀念”。“觀念”一詞的英文對等詞有這樣一些: concept、conception、 idea、 notion、 thought、和 impression。在這幾個詞裡面,Concept和 conception用於大範圍內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在腦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統而確切的思想或觀念”,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概念”。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其實我們也可譯成“新理念英語”,只不過在1980年代時我們不用“理念”這個詞表達一種新思想、新思維。idea是綜合性最強,應用最廣的一個,有時候,它可以表示一種“映像”(image),或者是一種從一點點信息中設想的,而從未覺察的東西。Thought一詞是指明顯的智力活動,特別是指經過思考和推理後得出的結論,與單純的觀察、感覺或願望不同。Notion一般指模糊的、籠統的甚至是荒謬的想法。Impression則指外界刺激物在頭腦中留下的模糊的觀念、記憶或者信念。在英語裡,用來表達教育教學觀念或理念的除了上面的詞以外,用得最多的是philosophy、perspective和creed這幾個詞,在一些場合也用rationale。比如 teaching perspectives, teaching philosophy, 或者my philosophy of teach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最為典型的是杜威(1897)的“My pedagogic creed”(我的教育信條)。[①] Philosophy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哲學”的意思,而是對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觀點。Perspective在此種情況下的含義除了“觀點、觀念、看法、想法”之外,還有“視野、圖景”的意思。 綜上,無論是漢語的用法,還是英語的用法,“理念”實際上就是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況下,理念和觀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一是認為新的教育理念是外在......
什麼是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穿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新學習方式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什麼意思
1、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2、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要把學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要積極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要求通過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潛質達到教育目標,要善於發展學生的優點並幫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績論、唯表現論,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3、課程結構:每門課程的內容如何兼顧知識、兒童和社會的需要與可能,涉及課程標準和教材(尤其是教科書)的編寫。
4、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5、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6、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它包括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如決定課程實施範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於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
7、積極主動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8、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別強調課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行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9、科學人文性課程:這種課程以科學為基礎,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為最高目的,強調人的科學素養與人文修養的辨證統一,致於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和人文精神的溝通與融合,力求把“學會生存”“學會尊重、理解、寬容”、“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創造”等教育理念貫穿到課程發展的各個方面。
10、迴歸生活的課程生態觀:即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來源(即:自然即課程,社會即課程,自我即可課程)。
11、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是用什麼方法、手段,通過什麼途徑獲取知識,教師應儘可能創造一種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主動獲取知識的氛圍,應引導學生學會收集、分析、處理、運用信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2、三級課程管理模式:讓地方、學校參與課程決策,讓校長教師乃至學生和家長、社區人士享有參與基礎教育課程建設的機會,為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13、教材是範例:教材是學校用於促進學生髮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種材料),教材內容是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話題”,是特定的範例。學生學習教材內容的最終目的不是為記住教材的全部內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訓練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利用教材為“中介,”通過組織師生對話交流等活動......
什麼叫課程理念
1.新的課程價值觀
2.超越單一的課程觀
3.倡導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4.課程資源的重新組合
5.課程培養學生的目標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理念是什麼意思?
理念也是一種思想,比如經營理念、企業理念、辦學理念、服務理念、設計理念、教育理念、新課程理念、管理理念、教學理念等。
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論,他認為存在著一個由形式和觀念組成的客觀而普遍可靠的實在世界,即所謂“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永恆不變的理念是個別事物的“範型”,個別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國家篇》中柏拉圖講到一個寓言:一個犯人被鎖在洞中,在洞口上面有類似木偶戲的表演,借洞口火光,其陰影投到洞壁上,這個犯人看到的只是這些陰影,等到犯人被釋放,他才看到木偶,看到火光,才明白以前看到的只不過是這些東西的陰影,等爬出洞來,看到真正的事物,看到太陽,才知道以前所看到的木偶火光之類,只不過是對真正事物和太陽的摹仿。柏拉圖在寓言中所說的真實事物和太陽,是對他的理念世界的比喻,木偶火光之類,是對現實世界的比喻,他認為理念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真實更完美。
課堂教學理論教學時數是什麼意思
因題幹不完整,缺完整題目,不能正常作答。
什麼叫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理解
一、理念
何謂“理念”?似乎至今還未見權威的定義。《新現代漢語詞典》將“理念”註解為“觀念。如民主理念,人道理念,經營理念”;(注:王同億主編:《新現代漢語詞典》,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984頁。)《語言大典》將“理念”作“宇宙的心理本質或精神本質,它與物質世界之間的關係,就像人的靈魂與肉體之間的關係一樣”(注:王同億主編《語言大典》上冊,三環出版社1990年版第2123頁。)的定義;《漢語大詞典》則把“理念”直釋成“理性概念”。(注:漢語大詞典編委會:《漢語大詞典》第四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571頁。)而《辭海》指出(注:《辭海》中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第2776頁。):“理念”為舊哲學之名詞,柏拉圖哲學中的“觀念”通常譯為“理念”,而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中的“觀念”指理性領域的概念,亦稱理念。
難道“理念”是個似是而非的概念?
其實,據哲學界提供的研究資料表明,即便是最早提出“理念”一詞並有過初步闡釋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早把“理念”作為哲學術語專門探討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早自覺將“理念”與相近、相關概念如“理智概念”、“理性概念”區別分析的德國哲學家康德,及最早對“理念”進行過最集中最詳盡討論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他們在論述或辨析“理念”這一概念時,由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不同,而對“理念”在哲學上的理解和使用亦有所不同。蘇格拉底認為:“理念作為模型存在於自然之中”,“每個理念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思想,所以只有單一的理念”,“而所謂理念正是思想想到的在一切情況下永遠有著自身同一的那個單一的東西”;(注:顏一著:《流變、理念與實體——希臘本體論的三個方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93—94頁。)柏拉圖提出:“感性事物是按理念來命名的,因理念而得名的”,(注:轉引自北大哲學系外哲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1981年版上卷第72頁。)“人應當通過理性,把紛然雜陳的感知覺集納成一個統一體,從而認識理念。”(注:轉引自北大哲學系外哲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1981年版上卷第75頁。)他認為“理念”是永恆不變的而為現實世界之根源的獨立存在的,非物質的觀念實體;康德認為“理念”是指從知性產生而超越經驗可能性的“純粹理性的概念”;(注:韓延明:《大學理念探析》,廈門大學高教所2000屆博士研究生論文集。)黑格爾對於理念似乎沒有定一的認識,他認為:“理念是自在自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觀性的絕對統一”,“理念可以理解為理性(即哲學上真正定義的理性),也可以理解為主體與客體、觀念與實在、有限與無限、靈魂與肉體的統一;可以理解為具有現實性於其自身的可能性;或其本性只能設想為存在著的東西等等。因為理念包含有知性的一切關係在內。”(注:轉引自北大哲學系外哲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下卷,1982年版第427—429頁。)黑格爾甚至還提出過:“理念自身就是辯證法”,“理念本質上是一個過程”等等之說。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他們並沒有對“理念”有一個統一的概說。
以上是西方哲學大師們對“理念”的辨析和闡述。而據韓延明教授對“理念”的研究,認為中國古代雖沒有“理念”一詞,但中國古代哲學範疇中的“理”與西方古代哲學範疇中的“理念”在內涵上有許多相通、相同之處。他認為中國曆代“理”之演變可分為九個階段:(注:韓延明:《大學理念探析》,廈門大學高教所2000屆博士研究生論文集。)(1)春秋時期的“理”為經理、治理;(2)戰國時代的“理”為義理和天理;(3)秦漢時“理”為名理;(4)魏晉南北朝......
先進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先進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人學定教——全面、和諧的發展觀。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課程目標上,就是使學生髮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一理念體現了全人發展的課程價值取向,也是當代教育中心根本變化的結果。回顧20世紀100年教育發展的歷史,教育的中心正從“學科為本”,向‘‘以人為本’’的全人發展轉變。這一轉變的顯著特徵就是以學生為本,著眼於學生的全人發展,反對權威主義和精英主義,要求讓所有骸生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一定要讓孩子真正接受你所說的道理,而不是迫不得已接受。要以說理為主,要讓孩子從思想上認可你說的道理。不能打罵和強迫。
辦學宗旨是什麼意思
辦學理念三問。
1、什麼是辦學理念。首先,明確三個概念。
(1)理念: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及實踐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精神嚮往、理想追求和哲學信仰的抽象概括。
(2)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它是關於“教育的應然狀態”的判斷,是滲透了人們對教育的價值取向或價值傾向的“好教育”觀念。
(3)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長基於“辦怎麼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的結晶。辦學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校生存理由、生存動力、生存期望的有機構成。從內容來說,包括學校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師理念、治校理念等;從結構來說,包括辦學目標、工作思路、辦學特色等要素。辦學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學校的全部活動所涉及的三個基本問題: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共同解決了學校的終極問題:學校是什麼?
2、校長為什麼要確立辦學理念。
首先,樹立辦學理念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校長的辦學理念有兩個最基本的作用。
(1)使校長個體的行為具有自覺性和目的性;
(2)在此基礎上,使學校的整體的行為具有自覺性和目的性。
第二,樹立辦學理念是在辦學趨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學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獨有的個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樹立辦學理念是校長的職業成長需要。作為校長,應該經常思考:一定時期內的辦學目標是什麼?用什麼樣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去實現辦學目標?校長有了這種思考,就有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動力,而有了這樣的自覺的校長,就可能辦出一所好學校,校長個人也可能在辦學實踐中成長為教育家。
3、怎樣提煉形成辦學理念。辦學實踐是校長辦學理念產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辦學理念豐富和提升的必然過程。校長在提煉辦學理念時進行理性思考的四個維度如下:
(1)政策理論基礎。辦學理念應以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為指導,在領會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樹立現代教育觀,思考形成怎樣的辦學理念。
(2)繼承傳統與創新。以學校的優良傳統為基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求發展,這是辦學的基本思路。
(3)借鑑外校經驗。各兄弟學校都有各自豐富的辦學經驗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借鑑兄弟學校的經驗,將會開拓校長的思路,豐富校長的思想,從而使校長的辦學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並且更充實。
(4)體現時代精神。在我國教育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受社會環境影響,不同階段的教育理念體現著不同的時代精神。
校長在學校的某一發展階段裡的辦學理念,要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時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