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怎麼來的?

General 更新 2024-11-16

既然狗不可能天生有狂犬病毒那麼狗體內的狂犬病毒是怎麼來的?狂犬病毒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很短那這個很... 20分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毒為彈狀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稱“狂犬病相關病毒”,目前僅在非洲和歐洲發現。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動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養動物(狗、貓、牛等)與人之間構成狂犬病的傳播環節。人主要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後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時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導致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中每年有數萬人死於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Rabi es virus)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結構

病毒外形呈彈狀(60~400nm×60~85nm),一端純園,一端平凹,有囊膜,內含衣殼呈螺旋對稱。核酸是單股不分節負鏈RNA。 基因組長約12kb,從3′到5′端依次為編碼N、M狂犬病病毒1、M2、G、L蛋白的5個基因,各個基因間還含非編碼的間隔序列。五種蛋白都具有抗原性。M1、M2蛋白分別構成衣殼和囊膜的基質。L蛋白為聚合酶。G蛋白在囊膜上構成病毒刺突,與病毒致病性有關,N蛋白為核蛋白有保護RNA功能。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刺激機體可誘生相應抗體和細胞免疫。過去一直認為G蛋白是唯一誘生中和抗體,並能提供狂犬病保護性免疫的抗原。而近年研究表明,除G蛋白外,該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在誘生保護性免疫應答上也起重要作用。

(二)培養

狂犬病病毒宿主範圍廣,可感染鼠,家兔、豚鼠、馬、牛、羊、犬、貓等,侵犯中樞神經細胞(主要是大腦海馬迴錐體細胞)中增殖,於細胞漿中可形成嗜酸性包涵體(內基氏小體Negri body)。在人二倍體細胞、地鼠腎細胞、雞胚、鴨胚細胞中增養增殖,藉此可用於製備組織培養疫苗。

(三)抗原型與變異

狂犬病病毒僅一種血清型,但其毒力可發生變異。從自然感染動物體內分離的病毒株稱野毒株(Wild strain)或街上毒株 (Street strain),致病力強,自腦外接種易侵入腦組織及唾液腺。將野毒株在家兔腦內連續傳50代後,家兔致病潛伏期逐漸縮短,2~4周縮短至4~6日,如再繼續傳代不再縮短,稱固定毒株 (Fixed Strain) ,固定毒株對人及動物致病力弱,腦外接種不侵入腦內增殖,不引起狂犬病,巴斯德首先創用固定制成減毒活疫苗,預防狂犬病。

(四)抵抗力

狂犬病病毒對熱、紫外線、日光、乾燥的抵抗力弱,加溫50℃1小時、60℃5分鐘即死,也易被強酸、強鹼、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去汙劑滅活。於4℃可保存一週,如置50%苷油中於室溫下可保持活性1周。

(五)狂犬病的分型

用血清學方法可將狂犬病毒屬分為4 個血清型,Ⅰ型病毒有CVS 原型株、古典RV、街毒和疫苗株,血清Ⅱ、Ⅲ及Ⅳ型病毒為狂犬病相關病毒, 其原型株分別為Lagos bat、Mokola 和Duvenhage 病毒。 1993 年,Bourhy 等人根據核蛋白基因N 端的500 個鹼基的同源性將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分為6 個基因型:基因1~4 型分別對應於血清Ⅰ~Ⅳ型,從德國和芬蘭蝙蝠中分離到的2 株歐洲狂犬病毒EBLV-1、EBLV-2 為基因型5 和6。1996 年7 月, 澳大利亞首次報道了發現於果蝠體內的Lyssavirus,被定為基因7 型,即ABLV。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的小鼠耳蝠(Myotis blythi)中分離到Aravan 病毒,對其N基因及推導的氨基酸序列進行分析,發現它與已知的7 個基因型的病毒均有明顯區別,MAbs 檢測其抗原特......

狂犬病毒是怎樣在動物體內產生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早在1884年病毒發現之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就發明了狂犬疫苗。(右圖:狂犬病毒粒子)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屬於彈狀病毒科彈狀病毒屬。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體。外形呈彈狀,核衣殼呈螺旋對稱,表面具有包膜,內含有單鏈RNA。病毒顆粒外有囊膜,內有核蛋白殼。囊膜的最外層有由糖蛋白構成的許多纖突,排列比較整齊,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病毒含有5種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種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現轉錄作用;N蛋白是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誘導狂犬病細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於狂犬病病毒的診斷、分類和流行病學研究;G蛋白是構成病毒表面纖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紅細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的結構,在狂犬病病毒致病與免疫中起著關鍵作用;M1蛋白為特異性抗原,並與M2構成細胞表面抗原。

狂犬病毒具有兩種主要抗原:一種是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與乙酰膽鹼受體結合使病毒具有神經毒性,並使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血凝抑制抗體,中和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另一種為內層的核蛋白抗原,可使體內產生補體結合抗體和沉澱素,無保護作用。

患者和患病動物體內所分離到的病毒,稱為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點是毒力強,但經多次通過兔腦後成為固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以製做疫苗。

狂犬病毒不耐熱,在50℃時1小時,100℃時2分鐘即可滅活;對酸、鹼、新潔爾滅、福爾馬林等消毒藥物敏感;70%酒精、0.01%碘液和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滅活。

狂犬病毒進入人體,沿周圍傳入神經而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因此頭、頸部、上肢等處咬傷和創口面積大而深者發病機會多。狂犬病毒主要存在於患病動物的延腦、大腦皮層、小腦和脊髓中。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常含有大量病毒,人被患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抓傷或經粘膜感染均可引起狂犬病,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通過呼吸道氣溶膠傳染。

感染者發病時呈高度興奮狀態,並伴有發熱、頭痛、恐怖不安、驚風怕聲、肢體發麻、吞嚥困難,一旦喝水即引起嚴重痙攣等症狀,出現恐水現象,故又稱“恐水症” (hydrophobia)。3-5日後,病人轉入麻痺、昏迷狀態,最後呼吸、循環衰竭而死。

野生動物有可能長期隱匿該病毒,因此該病在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中廣泛流行,狐、獾、狼、猛、蝙蝠和其它野生食肉獸,則是自然界中傳播本病的儲毒宿主和自然疫原;在人口較為稠密的城鎮,本病則主要來源於帶毒的犬、貓,成為人和家畜發生狂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

由於狂犬病毒產生的危害較為嚴重,因此應當做好防範工作。對犬、貓等寵物應嚴加管理,定期進行疫苗注射;人被狂犬咬傷,應立即清洗傷口,可用20%肥皂水、去垢劑、含胺化合物或清水充分洗滌。清洗常,儘快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另外,現在已經有科學家在研究一些神經毒素可以用來治療由狂犬病毒等寄生在人體神經系統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人得了狂犬病會怎麼樣?

被狂犬咬傷後是否發病有很多影響因素:

1.要看進入人體的狂犬病毒的數量多少,如果瘋狗咬人時處於發病的早期階段,它的唾液中所帶的狂犬病毒就比處於發病後期時少;

2.咬傷是否嚴重也影響被咬的人是否發病。大面積深度咬傷就比傷口很小的淺表傷容易發病;

3.多部位咬傷也比單一部分咬傷容易發病,且潛伏期較短。

4.被咬傷後正確及時的處理傷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及時對傷口進行了正確處理,和抗狂犬病暴露後治療,則可大大減少發病的危險。

5.通過粘膜感染髮病較咬傷皮膚感染髮病難,而且病例較多呈抑鬱型狂犬病。

6.瘋動物咬傷頭、面和頸部等那些靠近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或周圍神經豐富的部位,較咬傷四肢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要高。

7.抵抗力低下的人較抵抗力強的人更易發病。

被犬咬傷後,傷口如何處理?

1.被咬後立即擠壓傷口排去帶毒液的汙血或用火罐撥毒,但絕不能用嘴去吸傷口處的汙血。

2.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潔爾滅徹底清洗,再用清水洗淨,繼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

3.局部傷口原則上不縫合、不包紮、不塗軟膏、不用粉劑以利傷口排毒,如傷及頭面部,或傷口大且深,傷及大血管需要縫合包紮時,應以不妨礙引流,保證充分沖洗和消毒為前提,做抗血清處理後即可縫合。

4.可同時使用破傷風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處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應與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錯開。

人發生狂犬病後都有哪些症狀?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動物咬傷後,潛伏期無任何症狀,緩慢漸進,臨床症狀很少在20天內發生,多數病例在30天后甚至4-6個月後才發病。

在狂犬病的早期,病人多有低熱、頭痛、全身發懶、噁心、煩躁、恐懼不安等症狀。接著,病人對聲音、光線或風之類的刺激變得異常敏感,稍受刺激立即感覺咽喉部發緊。被病獸咬傷的傷口周圍,也有麻木、癢痛的異常感覺,手腳四肢彷彿有螞蟻在爬。

兩三天以後,病情進入興奮期。病人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遇到聲音、光線、風等,都會出現咽喉部的肌肉嚴重痙攣。病人雖然非常渴卻不敢喝水,喝了水也無法下嚥,甚至聽到流水的聲音或者別人說到水,也會出現咽喉痙攣。嚴重的時候,病人還有全身疼痛性抽搐,導致呼吸困難。狂犬病的病人,神志大多數 清醒;但是,也有部分病人出現精神失常,說胡話。

興奮期約有兩三天後,病人變得安靜下來,但是,隨之出現全身癱瘓,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功能都會出現衰竭,迅速陷入昏迷,工幾個小時以後,就會死亡。狂犬病的病程,一般不超過6天。

恐水是多數狂躁型狂犬病特有的症狀之一,恐水錶現未在其他疾病中見到過,所以很具有證病性。

人得了狂犬病會怎樣

狂犬病又稱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表現為急性、進行性、幾乎不可逆轉的腦脊髓炎,臨床出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興奮、嚥肌痙攣、流涎、進行性癱瘓,最後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是迄今為止人類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一旦發病,病死率高達100%。全球有87個國家和地區有狂犬病發生,但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其中98%在亞洲,中國的發病人數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自1997年起,我國部分省份狂犬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近3年來,部分地區疫情上升十分明顯,發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 野生動物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次是貓,野生動物中的狼、狐狸等也能傳播本病。外貌健康而攜帶病毒的犬等動物也可起傳染源的作用、感染人類。患者唾液中含有少量病毒,但直接感染他人者甚少。 人狂犬病基本上是因為被唾液中含病毒的狂犬病動物咬傷而感染。病毒不能穿過非破損皮膚,如果皮膚受到抓傷或擦傷,被狂犬病動物舔一下都是很危險的。唾液中含病毒的犬等動物用舌舔人的黏膜、口腔、肛門和外生殖器黏膜和皮膚也可造成感染。實驗動物可經食入含病毒的食物受染,也可經肛門受染。狂犬病毒也可經氣溶膠而傳播,因此,醫護人員、密切接觸者、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接觸狂犬病患者或進行狂犬病毒有關實驗時,均應進行呼吸道隔離。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人群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由於接觸動物的機會不同,在男性青壯年農民中發病較多。從近年來我國狂犬病的發病病例看:男性約佔65%—70%;不同年齡組發病數不同,0歲—7歲的兒童約佔17%,8歲—19歲的青少年約佔23%,20歲—60歲年齡組約佔50%。由此不難看出,狂犬病對兒童與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某些職業如獸醫、野外工作者、實驗室工作人員以及居住在熱帶地區的人們有較多危險感染狂犬病。 人被帶毒的犬或其他動物咬傷後,視咬傷的部位及傷口的深淺、大小而潛伏期有所不同。咬傷部位在頸部以上且傷口又重者,潛伏期可短至數日,咬傷四肢遠端傷口輕者,潛伏期較長,可至幾年、十幾年。 人狂犬病臨床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狂躁型,常出現興奮症狀,尤其是恐水,80%的狂犬病屬於此型;另一種為麻痺型或稱啞型狂犬病,無明顯興奮症狀,一般不出現恐水,不足20%的患者為此型。 狂犬病的預防主要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接種疫苗等幾個步驟。控制傳染源主要是家養犬免疫、消滅流浪犬以及對可疑病犬和貓的捕殺。對家養犬進行登記,給予預防接種。對狂犬、狂貓應立即擊斃,以免傷人。咬過人的家犬、家貓等應設法捕獲隔離10天。病死動物應焚燒或深埋,不可剝皮食肉。一旦被動物咬傷或抓傷,一定要儘快正確清洗傷口和應用狂犬病免疫製劑、防止發病。傷口必須用肥皂水或清潔劑全面沖洗,沖洗的目的是破壞傷口處的病毒,防止其增殖和穿入周圍神經。沖洗後必須用酒精棉、碘酊或0.1%季胺鹽溶液(傷口無殘留肥皂水時方可使用,因為這兩種物質相互中和)消毒。條件理想時,傷口應暴露24小時到48小時,防止病毒穿入神經纖維。如果有免疫血清,可注入傷口底部及周圍。傷口縫合或包紮應儘量避免,如果必須縫合最好在疫苗接種同時給予特異性抗血清。

相關問題答案
狂犬病毒怎麼來的?
細小病毒怎麼得的?
犬戎是怎麼來的?他的後人是什麼人? ?
乙肝病毒是怎麼來的?
什麼樣的狗狗會帶狂犬病毒? ?
小狗的細小病毒怎麼辦?
皰疹病毒怎麼引起的?
艾滋病怎麼來的?
電腦病毒怎麼產生的?
是不是所有的狗都有狂犬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