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同義詞成語?
虛偽的成語
笑裡藏刀 強顏歡笑 口蜜腹劍 扭捏作態 皮笑肉不笑
言不由衷 陽奉陰違 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 笑裡藏刀 皮笑肉不笑
笑面虎 諂笑脅肩 爾虞我詐 虛情假意 人面獸心 背信棄義
見風使舵 兩面三刀 趨炎附勢 外強中乾 拐彎抹角 故弄玄虛
指鹿為馬 假痴不癲 假公濟私 假仁假義 假手於人 假途滅虢
假惺惺 假以辭色 弄虛作假 酸文假醋 因公假私 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 虛與委蛇 巧舌如簧 花言巧語 巧言令色 虛張聲勢
形容虛偽的四字成語
抱朴含真 抱:保;樸:樸素;真:純真、自然。道家主張人應保持並蘊含樸素、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虛偽、狡詐而玷汙、損傷人的天性。
出處:《老子》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晉·陶潛《勸農》:“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表裡為奸 表裡: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庫書內,不知虧空了多少銀子,他表裡為奸,憑這個假冊子,要來侵吞款項。”
揣奸把猾 揣:藏。奸:奸詐,狡詐,虛偽。心藏奸詐,行為狡猾。
出處:元·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後永做餓鬼。”
花言巧語 原指鋪張修飾、內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後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三》:“‘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矯言偽行 指言論、行為虛偽不實。
爛漫天真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九卷:“李太白著宮錦袍醉眠長安市上,純是爛漫天真,千古豈容第二人裝點此蕃舉動。”
爛熳天真 形容心地純真,不虛偽做作。
棄偽從真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
巧偽趨利 巧:奸詐。偽:虛偽。趨:追求,靠近、趨向。奸詐虛偽,唯利是圖,唯勢是從。
出處:《漢書·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偽趨利。”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出處:《書·皋陶謨》:“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巧語花言 指一味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今多指虛偽而動聽的話。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張生是兄妹之禮,焉敢如此!’對人前巧語花言。”
竊鉤竊國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出處:《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天真爛漫 天真:指心地單純,沒有做作和虛偽;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出處:宋·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裳無不宜。”
天真爛熳 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同“天真爛漫”。
心不應口 心裡想的和嘴裡說的不一致。指為人虛偽。
出處:明·楊德芳《步步嬌·閨怨》曲:“恨他心不應口,把歡娛翻成僝僽。情兒泛泛,渾如江水流。”
心口不一 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形容人的虛偽、詭詐。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八十二回:“我是這們個直性子,希罕就說希罕,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
惺惺作態 惺惺:虛偽的樣子。故意做出一種姿態。形容虛偽不老實。
皮笑肉不笑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出處: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見陳姨太的粉臉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陳姨太在挖苦她。”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鑑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出處: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
有同義詞的成語
含有一組近義詞的成語
見多識廣 察言觀色
高瞻遠矚 左顧右盼
調兵遣將 粉身碎骨
狂風暴雨 旁敲側擊
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龍活虎 驚天動地
七拼八湊 胡言亂語
歡天喜地 改朝換代
道聽途說 半斤八兩
胡言亂語 千變萬化
萬紫千紅 奼紫嫣紅
花紅柳綠 狂風暴雨
旁敲側擊 雞鳴狗吠 狼心狗肺 虎背熊腰
獐頭鼠腦 千辛萬苦
眼疾手快 生龍活虎
先來後到 不知不覺
粗枝大葉 跋山涉水
天造地設 七零八落
興國安邦 翻山越嶺
百依百順 背井離鄉
和顏悅色 冰天雪地
嚴寒酷暑 救死扶傷
志同道合 豪言壯語
吆五喝六 搖頭擺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