歟什麼意思?
歟是什麼意思
拼音: yú
言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與同“歟”。學弈中“為是其智弗若與(yú)?”《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子:您。三閭大夫:官名。指屈原。)曹操《論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窺虎~!”(就好像從細管裡看老虎。)
歟是什麼意思?
這個不是書法中的 是文言文的語氣詞 表感嘆語氣 無實意
豈不知歟,什麼意思
歟yú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相當於語氣助詞,嗎,也。應聯繫上下文譯出,這裡字面可以譯為難道不知道嗎。
歸歟什麼意思
賦歸歟
基本解釋:1.見"賦歸"。
詞語分開解釋:賦歸 : 1.《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後因以"賦歸"表示告歸,辭官歸裡。
歟 : 歟 (歟) yú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筆畫數:7; 部首:欠;
“歟!噫!”什麼意思?
1. 歟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2. 噫 文言嘆詞,表示感慨、悲痛、嘆息:“~!微斯人,吾誰與歸”。~鳴。~嘻。
希望採納
而獨不聞歟什麼意思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①必以秕,無得以粟②。於是倉無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為費,請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飽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豈為鳥獸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粟移之於民,此非吾之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也。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鄒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
譯文: 鄒穆公有命令:“餵鴨餵鵝一定要用秕子,不能用谷了!”因此,國家糧倉裡面如果沒有秕子時,就用穀子和老百姓相交換,用兩石穀子才換得一石秕子。公務人員認為這是浪費,請求用穀子餵養。穆公答道:
“去吧,這不是你能瞭解的道理!老百姓不但頂著烈日蒸烤犁地耕作,還要自己彎腰讓背脊受烈日的暴晒除草施肥,勤勞而不躲懶,這樣辛苦,難道是為鳥獸嗎?穀米是人上等的糧食,為什麼拿來養鳥呢?而且你只知小數目的細算,不知大數目的總計。周人的諺語說:‘糧倉裡裝糧食的口袋漏了,糧食還是貯藏在糧倉裡。’這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人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把國家糧倉中的糧食轉存到老百姓那裡,這還不是我的糧食嗎?鳥如果吃了鄒國的秕子,就不損害鄒國的糧食呀。糧食藏在公倉裡和藏在民間,對於我有什麼可選擇的呢?”
鄒國的老百姓聽到鄒穆公這段話,都知道私藏跟公積是一個整體。這叫做懂得富國之道。
鷗鳥忘機
《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烏舞而不下也。”
譯文:
海邊有個喜歡鷗(漚通鷗)鳥的人,每天到海上,和鷗鳥友好相處,飛來的鷗鳥有一百多(住:數)只。一天,他父親對他說:“我聽說鷗鳥都跟你友好相處,你抓一隻來,給我玩玩。”他同意了。第二天到海上,鷗鳥便只在空中飛,不下來了。
終歟是什麼意思?
歟,文言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終歟放在一起,可以表示:最終(終於);結束了
歟
歟
yú
【助】
(形聲。從欠,與聲。欠,與出氣有關。本義:表感嘆、反詰、疑問語氣)
表疑問語氣
能者用而智者謀,彼其智者歟?——柳宗元《梓人傳》
表感嘆語氣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晉·陶潛《五柳先生傳》
表反詰語氣
子非三閭大夫歟?——《史記》
小焉者歟是什麼意思?
猗 yī 歟 yú 猗歟”一詞在現代漢語中過於生僻,當改(儘管可顯見第二審定有些許文言文功底),而且用法欠妥。“猗歟”是嘆詞, 表示讚歎(相當於英文O! Great!),如“猗歟盛哉”(多麼盛大/隆重 啊)(“盛”或“盛大”相當於英文grand; magnificent),又如“猗歟休哉” (多麼快樂啊),但它常用於句首,置於“真可謂”之後“真可謂”不文不白。只看中譯文即可判斷,以李翁畢生道德文章,“盛事”提法不像是他寫得出的。試想,你的著作,無論價值如何偉大,翻譯你的書一事,你說是great event, 傳達給讀者的,只能是——你著書一事是greater event (更盛大的事)。這豈不是明誇他人暗擡自己嗎?一般作者也不會如此張狂,何況李翁這位真正意義上的學者呢?以李翁治學為人之高風亮節,至多會稱SCC之全譯為“幸事”。我們還是看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