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為了毀滅侵略的罪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八國聯軍為何火燒圓明園
首先圓明園是英法聯軍1956年燒的,八國聯軍是1900年入侵中國後 只是打劫了園內殘存建築。
英法聯軍火燒的原因:
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詹姆斯·布魯斯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
另外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
1 義和團到處殺害外國人及教徒。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迴應。
2 各國多同情變法維新派,協助康、樑等人逃離清國龔事後,太后欲廢帝改立,又遭各國強烈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加之甲午戰敗後,列強紛在清國強租港灣、劃分勢力範圍,也增長了慈禧太后的仇外情緒。
3 由於義和團進攻各國大使館 租界,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往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軍虎伏擊殺死,釀成開戰的導火線。此後清廷向十一國同時宣戰。
為什麼會發生火燒圓明園?
話說英法聯軍雖是侵略軍,但畢竟以文明國家自許,這火燒圓明園的事或許原本可以避免。畢竟,戰爭打贏了,拿到割地賠款獲得通商權益以及洋使駐京等等這些東西才是那次戰爭的目的。至於火燒圓明園,千真萬確只是對大清朝羞辱性的報復措施。所謂掠奪珍寶,那絕不是主要目的。
但圓明園畢竟還是燒了。直接原因,是清政府用中世紀的野蠻方式對待英法聯軍的談判代表。即所謂的“巴夏禮事件”。
就在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時,清政府曾經與英法聯軍進行過一次“談判”。談判中,巴廈禮領導的談判團因拒絕行跪禮而被清政府扣押,這是就巴夏禮事件。有不少學者認為,巴夏禮事件就是誘發火燒圓明園的直接原因。1856年英法聯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通州時,清政府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
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巴夏禮率領39人蔘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在枝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
欽差大臣全權談判代表載恆說:“按中國禮制,見皇帝必須跪拜。”巴夏禮說:“我不是中國的臣”。爭辯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談判通報後指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巴夏禮拒不接受,揚長而去。清政府則指示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
巴夏禮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聯軍迅速進軍,兵臨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嬪妃倉皇出逃。圓明園落入侵略軍之手,接著是連續兩日的搶掠圓明園中的奇珍異寶。三日後,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逼迫下向英法聯軍交還了人質,但39名人質,生還的僅有18人,其餘歸還的全是屍骸,其中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的屍體是七至八塊。
英國公使額爾金和英軍司令格蘭特見到人質和屍體後,認為只有毀圓明園才能給中國皇帝極大的打擊。於是,他們把輝煌的皇家園林看作是中國皇帝的私有財產,成為聯軍報復和發洩私憤的對象。
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一方面,人們認為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 另一方面,人們認為是“磕頭外交”引起的。當時英法要求和滿清談判,“北京駐使,內地旅行,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要來和你建立外交關係,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以及和中國通商。 當時,英法要求就以上三點和中國談判,按照現在的認識,中英雙方出現的種種爭端,在國與國之間關係中是十分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協商談判來加以解決.
額爾金想通過燒燬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鄲年10月)18日被燒燬,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而不是火燒紫
燒紫禁城是一種背信行為,因為安定門的打開將會是投降的表現,對於投降的人,聯軍是要講道義的,燒掉北京城內的紫禁城顯然與這種精神相違背,所以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準備燒燬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燬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額爾金想通過燒燬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一吧陸0年一0月)一吧日被燒燬,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
圓明園為什麼兩次被燒
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於10月6日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法軍隊洗劫二天後,向城內開進。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藉口,將焚燬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歷史上侵略軍火燒圓明園曾有兩次。第一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法聯軍到處燒殺搶掠、野蠻洗劫、焚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園內寺廟建築也大多被毀於火。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島瑤臺、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第二次火燒圓明園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燒圓明園,使這裡殘存的13處皇家宮殿建築又遭掠奪焚劫。
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把火燒圓明園的罪過,歸咎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無能。聽起來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並不確切。歷史上的無數事實表明,一個貧窮落後、弱小的國家和民族,只能處於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地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則再次證明:國家貧窮、落後、軟弱就要捱打。
現在,圓明園已闢為遺址公園,並正對遺址進行保護性維修,恢復山形水系、園林植被、橋涵閘路,部分古建築也將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