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論述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
( 一) 文化自信是應對世界多元文化衝突與碰撞的理性支撐
一是應對世界多元文化衝突與碰撞的需要。二是應對強勢文化的滲透和侵蝕出現新變化的需要。三是應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文化安全面臨挑戰和風險的需要
( 二) 文化自信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觀念前提
一是解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受到冷落的需要。
二是解決西方外來文化受到推崇的需要。
三是解決主流價值觀和文化意識受到衝擊的需要
( 三) 文化自信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及“中國 夢”的內在張力
一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
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內涵及時代意義
在已有“三個自信”基礎上增加文化自信,意味著將我們民族的生活價值系統及其表達形式提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層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滋養,獲得活的靈魂。
文化自信的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就要堅持“四個自信” ,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他還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
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
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因為,我們需要延續華夏文脈的民族夢想。
文化是一個國家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將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上升到同一個高度,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覺。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發表講話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經濟硬實力到文化軟實力,在東西方的比較和激烈競爭中日漸式微,淪為弱勢。所謂民族復興,不僅是經濟的復興,更根本的,則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從來把文化放在該在的位置,從一件件事情做起,從一次次強調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在對其文化抱有強烈信任和發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獲得堅持和堅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才能克服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激發發展創新的活力。“一定要通過學習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 ”“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裡,是文化的DNA。 ”因為有著滿滿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考察還是出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都閃耀著中國智慧,一言一行都充滿著自信。
文化作為一種基因、血脈和傳統,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滲透到人的活動的方方面面,也滲透到道路、理論和制度中,影響更廣泛深遠。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說:“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時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
樹立文化自信的意義哲學原理
一是應對世界多元文化衝突與碰撞的需要。二是應對強勢文化的滲透和侵蝕出現新變化的需要。三是應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文化安全面臨挑戰和風險的需要
( 二) 文化自信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的觀念前提
一是解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受到冷落的需要。
二是解決西方外來文化受到推崇的需要。
三是解決主流價值觀和文化意識受到衝擊的需要
( 三) 文化自信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及“中國 夢”的內在張力
一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
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用認識論的觀點來說明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民族心理的塑造;
2、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以及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在於推動實踐發展,這說明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
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民族自信心理的形成。
補充:
認識論是探討人類認識的本質、結構,認識與客觀實在的關係,認識的前提和基礎,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認識的真理標準等問題的哲學學說。
唯物主義認識論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實在,強調認識是人對客觀實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請聯繫實際論述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進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同時,它也是我們走向世界、擁抱世界文明的價值根基,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與其他國家平等友好交往的重要精神資源,是我們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
今天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是潮流所向。面對此情此景,我們要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好自己的“主心骨”,挺起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在此基礎上,還應借鑑吸納世界各國文化的優長,以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此,費孝通先生的文化價值觀可以作為思路,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之所以倡導這種思路,是因為這種思路背後的歷史文化支撐是古代經典《中庸》所主張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這種文化價值觀的本質是和而不同,也是我們樹立和增強文化自信應堅持的一個基本理念。
堅持四個自信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堅持“四個自信”的內在依據和重大意義
2016年10月27日 08:22:56
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堅持“四個自信”,是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內在動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障。
只有堅持道路自信,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路徑的科學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探索出來的。
習總書記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四個走出來”,深刻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體現了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的內在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必須堅持道路自信呢?主要原因有兩條: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又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有機結合的成果。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使我國生產力得到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得到快速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成效性是我們堅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內在依據。
只有堅持理論自信,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正確
科學的理論來源於偉大的實踐,同時又反過來指導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提出並踐行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指導我們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篇章。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必須堅持理論自信,一是取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自身的科學性。這個理論體系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二是取......
如何理解我國文化自信論文
堅定文化自信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闢未來的根本保證。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就要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為一個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來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文化自信的意義與內涵。
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來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性,無疑是我們黨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特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突出地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之一。這些重要論述,準確闡明瞭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思想,科學回答了為何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國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不是憑空、偶然產生的,而是由我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基本國情決定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包括歷史文化實際實現有機結合的產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三個更”凸顯出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有多次論述。從2014年兩會期間參加貴州團審議時明確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到今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再到慶祝建黨95週年大會上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前後兩次的“三個更”不盡相同,但寓意表達一脈相承,內涵更豐富更深刻,也凸顯出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首先,文化是確立“道路、理論、制度”的基礎,文化自信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智慧和道義的支撐。道路、理論、制度的內涵界定都需要用文化來表達,道路的確立、理論的架構、制度的建立都必須立足於中國基本國情,都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的要素。其次,文化滲透一切,影響一切,正所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文化是日用而不覺地內在力量。文化視野、文化功底、文化理念、文化傳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切人。文化自信,決定了其他自信的內在定力和核心價值,並在最大程度上為我們構建起一個共同的價值體系,進而使整個社會具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再次,文化內涵最豐富、思想最深邃、意蘊最厚重。樹立文化自信,其影響不僅深厚,而且深遠。文化自信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價值......
論文1500字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你認為該如何實現文化自信
淺談“社交禮儀
摘要: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講文明,懂禮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須具備的社會公德。而我們大學生以後進入社會更免不了與他人打交道的機會,所以學習社交禮儀、提高禮儀修養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禮儀 修養 禮貌 大學生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際交往的日趨頻繁和密切,作為交往潤滑劑的禮儀也越加顯得重要。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
禮儀可以分為好幾個部分,個人禮儀、交往禮儀、餐飲禮儀等等。
個人禮儀,包括自身的儀容、舉止、服裝等。我們每個人都應注意自己的個人禮儀,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舉止行為,不但事關對方對自己個人形象的印象好壞,而且也是個人教養與素質的最形象的展示。
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擡頭,挺胸,收腹,兩腿稍微分開,臉上帶有自信,也要有一個挺拔的感覺。
坐姿:正確的坐姿是你的腿處於基本站立的姿態,後腿能夠碰到椅子,輕輕坐下,兩個膝蓋一定要並起來,不可以分開,腿可以放中間或放兩邊。
行姿:正確的行姿是:擡頭,挺胸,收腹,肩膀往後垂,手要輕輕地方在兩邊,輕輕地擺動,步伐要輕。
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分析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10分
因為據說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既是真理又是科學。運用這樣的認識論,我們完全可以向全世界宣告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就是天下最圓的月亮,別的主義別的文化都沒有咱的圓,跟咱沒得比。依靠這一認識論,那些沒有與馬克思主義文化沾過邊的文化,如中國傳統文化或者其它任何文化,我們都可以肯定是缺得很多的月亮甚至漆黑一片。
如何理解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如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首先,堅定道路自信,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內涵和重要性。堅定道路自信就是堅持一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儘快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全面發展。其次,堅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於每一箇中國人民來說,我們現在走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或者說在現實上給每一人民帶來了好處和利益,90後一代就能夠明顯的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因為我們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體會了比以前更開放的觀念和視野。所以我們更應該自信的堅定這條正確的道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2、如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第一,堅定理論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改革開放的關係。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回答重大的理論問題,從而形成並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二,堅定理論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係。這一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毛澤東思想)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第三,堅定理論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部的邏輯關係。鄧小平理論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基礎性組成部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開創性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回答發展的重大問,是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部邏輯嚴謹,體系完善,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論指導。這些理論通過每一屆國家領導人的更替而與時俱進的更新,並不斷更加實踐的變化指導中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和方向。所以我們要堅定理論是正確的,自信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3、如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首先,堅定製度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與優勢。社會制度的本質是對社會發展的根本支撐作用;我國能在經濟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國際競爭中顯示優越性,根本原因在於社會制度符合中國國情、體現發展規律,這是制度的優勢。其次,堅定製度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原則。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階段性原則的有機統一。最後,堅定製度自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需要通過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來體現和實現的。制度是具體如何實踐目標的具體要求,如果制度構建的好,並且執行的好,中國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等一定能走的更加堅定。現在我國雖然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我們應該自信,在國家進步的過程中一定能不斷改進現有的不足,最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