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文學性?
什麼是文學性?
文學性,是顯著但不是本質的特點。與報告文學多種表達方式共用,敘述和描寫並重,在既不虛構又不誇張的前提下,對大量材料進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煉,運用形象的語言、精巧的結構, 也可以適當運用曲折的情節, 並採用各種文學藝術手法反映社會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學性首先體現在形象性上,報告文學既需要直接訴諸讀者,就是說寓報告於文學, 又吸收了不少文藝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為了更好地刻劃人物形像, 報告文學吸取小說的表現手法最為明顯,諸如性格刻劃、心理描寫、環境渲染、細節鋪陳等。然而,由於思想與哲理表露的強度, 由於外在觀察更多和寫作發表更快,報告文學仍不是文學作品, 在個體生命的內在體驗及藝術表現的執著追求上還需提高,以贏得獨立的藝術生命和品格。
第一,文學性鮮明生動、感人心魄即文學性,平淡不是文學性。通過突現性,使語言具有強烈感知性的方法很多。第二,文學性表現在對傳統符號範式、傳統小說模式、傳統人物模式和因果原則的批判。第三,文學性則體現在文本所用材料在完整結構中的地位和前景。後兩點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為:創新即文學性;文學性與墨守成規是水火不相容的。
文學性存在於話語從表達、敘述、描寫、意象、象徵、結構、功能以及審美處理等方面的普遍昇華之中,存在於形象思維之中。形象思維和文學幻想、多義性和曖昧性是文學性最基本的特徵。文學性的定義與語言環境以及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文學性”的定義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文學性也存在於話語之中,並進而承認文學文本與生活的深厚淵源。
文學性共分五種定義,有時間再給你一一羅列,先寫到這兒吧,文學性大體就是這些,希望我所給的答案能夠使你滿意。
參考資料:你可以看看 喬納森•卡納的《文學理論》
什麼是文學性?
太強了吧?我們學校的考研題啊。基本上年年都圍繞著這個出。看看童慶炳的論文吧,我們學校比較支持他的理論。還有文學性是我們今年的考研題中的一個名詞解釋,我答得是“報告文學的一種特性”。文學性,丹顯著但不是本質的特點。報告文學多種表達方式共用,敘述和描寫並重,在既不虛構又不誇張的前提下,對大量材料進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煉,運用形象的語言、精巧的結構, 也可以適當運用曲折的情節, 並採用各種文學藝術手法反映社會上的人物和事件。文學性首先體現在形象性上。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種
何為作品的文學性?
一、文學性問題
過去的幾年裡,“文學性”這個概念成為文學研究的一個焦點。什麼叫文學性? 多數人同意雅各布森的說法,即文學之為文學的本性。研究文學,必須事先確認研究對象的本質,這似乎是很正常的工作程序。從故事、意象、隱喻到社會歷史, 文學可能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文學性這個概念可以濾掉那些沒有本質意義的外圍現象。然而, 這個問題的研究並沒有這麼簡單。文學性的考察大致形成了兩個派別的觀點。
一種觀點往往被視為本質主義的。理論家認為,文學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本質,如同千變萬化的水都是H2O一樣。這種本質既體現在詩之中,也體現在小說和散文之中,唐詩宋詞如此,現代主義小說也是如此。理論家提煉出這種本質,文學的諸多具體問題就迎刃而解。當然,什麼是這種固定的本質,目前還存在不少爭議。美,人性,無意識,這些都曾充當過本質的候選對象。現在比較多的理論家傾向於認為,這種本質集中於文學語言。這當然與20世紀以來一系列文學理論學派的觀點密切相關,例如俄國形式主義,英美的新批評,法國的結構主義,如此等等。這些文學理論學派集中研究文學的形式、語言。它們甚至認為,形式、語言才是文學的內部研究,其他外部問題必須從文學研究之中剔除。
本質主義的觀點顯然會推導出一個形而上學的“文學”觀念。各種具體的文學類型不過是這種觀念的化身。擁有這種本質,一些不朽的作品就會代代相傳。很大程度上,“純文學”的概念可以視為這種本質主義觀點的派生物。據考,漢語之中王國維首先使用“純文學”的概念。朱自清在《詩文評的發展》一文中認為,“純文學”與相對的“雜文學”之分來自日本,這大約又是從一個英國的文學理論家那裡脫胎而來的。除了純文學, 人們還會遇到“純詩”——一個來自法國詩人的漂亮名詞。無論如何,純文學的概念家族顯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衝動:追求純粹,崇拜純粹。從血統、種族、物種到風俗、民情、文學,純粹常常與價值聯繫在一起。人們按照“純粹”的物質對於世界進行分類,想像,進而區分出種種不同的系統。對於純文學的推崇很容易通向“為藝術而藝術”。人們認為,純文學沒有文學之外的目的,文學不充當任何工具而只能成為自己本身。文以載道已經喪失了這種純粹的品質。純文學作家以一種美學信徒的姿態守護文學,不允許文學遭受種種意識形態的汙染。他們深信,埋藏在文學深部的本質拒絕一切非文學的騷擾。
另一種非本質主義的觀點不同意以上的論述。理論家認為,沒有什麼固定不變的本質埋藏在事物的深部,等待理論家的開採。所謂的本質僅僅是一種幻覺。執意地尋找本質如同剝洋蔥: 一層一層打開之後,最裡層空無一物——並沒有一個代表本質的堅固內核。企圖從文學內部挖掘所謂的本質無非是受到這種幻覺的蠱惑。一個事物的特徵不是取決於自身,而是取決於它與另一個事物的比較,取決於“他者”。人們認為張三性格豪爽,樂觀開朗,這個判斷不是根據張三性格內部的什麼本質,而是將張三與李四、王五、趙六、錢七進行廣泛的比較而得出的結論。同樣,人們之所以斷定這件傢俱是一把椅子,並不是依據這把椅子的結構或者質料,而是將這件傢俱與另一些稱之為床鋪、桌子、櫥子的傢俱進行樣式和功能的比較。所以,考察文學特徵不是深深地鑽入文學內部搜索本質,而是將文學置於同時期的文化網絡之中,和其他文化樣式進行比較——文學與新聞、哲學、歷史學或者自然科學有什麼不同,如何表現為一個獨特的話語部落,承擔哪些獨特的功能,如此等等。當然,這種比較只能是具體的,歷史的。古希臘,中國的先秦時期或者唐宋時期,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網絡並不相同,人們所能看到的僅僅是特定時期的文學。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古往今來的文學不存在一種......
從文學是什麼到文學性是什麼
什麼意思?作文?
什麼是文學
文學的定義其實很複雜。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些作品會被稱為文學而另外一些卻不被收入教科書內甚至不被承認?其實文學本身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文化和種族認同, 歷史和語言也有著同樣的功能。一部作品被定為文學的標準又是什麼?這個標準又是怎麼樹立起來的?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標準。在古代,文學的主要功能還是政治性的,不管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都一樣,而在現代文學的標準主要是樹立在一個能讓人們有一個同樣的文化背景,一個都是某某國家的認知 (A national identity),當然其實也還是政治性.
我個人認為任何一類的作品都有可能被規範為文學因為標準會隨著時代改變,現在被認為不是重要的作品甚至不能算是文學的一些作品也許十年後它們才是整個文壇的核心。
什麼是戲劇的文學性
戲劇的文學性是指戲劇須用語言的手段來反映生活;戲劇須以表現整體的人(包括內心世界和外部形象的各種存在方式)為己任;戲劇還具有情節性——以事件為對象表現人物性格在事件的發展中的變化。
文學是什麼
文學就是文字,你理解多少算多少。
什麼是文學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1、文學是社會科學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為社會的上層學問,為社會經濟服務。
2、 相關書籍文學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3、文學, 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範疇。
4、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5、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1]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高等院校裡的一處學科,包括新聞與傳播,漢語言學等小類。
什麼是文學?
作為一個文學專業的學生,常常要自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文學?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於我,這個問題無解,如果一定要回答,我會說:文學就是那個探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文學兩個字會在心中慢慢紮根,積澱到一定程度,就會發芽、生長,到那時,文學就不僅僅限於理解和欣賞了,會有新的、屬於自己的文學。到那時,文學就是活的。
有人說文學是為了藝術而藝術。
有人說文學是審美體驗。
… …
怎麼樣總結都可以,只要是自己沒有嘗試過的視角,短短几句話都是一種新的體驗和認識。
不在任何一個看似有說服力的定義上長久停留,離開舊地,找尋新的理解,就這樣,文學存在著。
這就是文學,在你止步的那一天,她死去了。
這裡想要分享的,是在關於“什麼是文學”的討論中,看到的一段文字。在關於制度性教育該教而沒有教的兩件事,龍應臺提了兩點:
1. 它教你如何與別人相處,沒有教育你如何與自己相處 “人生莫非學問也,能自作觀察、欣賞、沉思、體會者,斯得之。”
2. 制度性教育教了你如何認識“實”,但沒有教你如何認識“空”。
文學,應該是所有以“人”為第一對象的學科的必修基礎學之一,因為文學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認識“人”。
加繆的小說《鼠疫》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描寫一個城市由於爆發瘟疫而封城的整個過程。瘟疫傳出時,鎖不鎖城,有太多的重大決定要做。是什麼樣的訓練,使一個衛生官員做出正確的決定?是什麼樣的人格,是一個醫生本可以走,卻決定留下,不惜犧牲?是什麼樣的素養,是一個醫生知道如何面對巨大的痛苦,人是人性的虛偽,卻又能夠維持自己對人的熱忱和信仰,同時保持專業的冷靜?
加繆透過文學所能夠告訴你的,不可能寫在教科書裡。多少人讀過卡夫卡的《變形記》?你的醫學課本會告訴你如何對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開藥,但是卡夫卡給你看的,是這個憂鬱病患比海還要深、比夜還要黑的內心深沉之處一醫學的任何儀器都測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學的X光照給
你看,心靈的創傷纖毫畢露。
是的,文學,是心靈的X光,它照得到“空”。
我們一起分享了泰戈爾的一首詩: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me and goes…
今晨我坐在窗前,
世界如一位路人似的,
停留了一會,
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
當時讀著這首詩,聽著班德瑞的音樂,想著:我不知道什麼是文學,但是我知道,這就是文學。
~~~~~~~~~~~~~~~~~~~~~~~~~~~~~~~~~~~~~~~~~~~~~~~~~~~~~~~~~~~~~~~~~~~~~~~~~
我的定義是文學和思想無關,她只需注重表達情感,文學就是一種藝術。
文學的包容性極強,文學注重表達情感和抒發情感。
嬌柔造作的文學是為沽名釣譽存在,真正的文學只為較為精準、細膩的闡述思想精髓而存在於無病呻吟與華麗空洞的夾縫之間,人們往往喜歡扶著兩邊的牆走,而將最重要的撫身而過的思想精髓視為空氣。但也請原諒這些人吧,如此已相當的沉醉或吃力,又能指望他們明白些什麼呢?
如果不是為了向熱門傳達自己的意志,思想者甚至是不會說人話的。
思想影響情感,情感引導思想。 文學才是表達思想的利劍。...
什麼是文學性的講座
簡單來說就是指研究討論文學方面的講壇。 19 世紀末以前,文學研究還不曾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直到文學批評和專業文學研究興起以後,人們才真正提出了文學特殊性和文學性的問題。於是,關於文學性的定義,成了20 世紀文學批評界和理論界的世紀課題,也成為世界難題之一。西方學者們對此進行了長期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然而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滿意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