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在清朝叫什麼?
在清朝,紫禁城在什麼地方?在清朝的名稱?
這位知道好友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是北京的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故宮全部建築由“前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四周有城牆圍繞。四面由筒子河環抱。城四角有角樓。四面各有一門,正南是午門,為故宮的正門。
望採納或贊一下,謝謝!
北京古城站在清朝是什麼地方?
北京古城在清朝就是紫禁城,即現在的北京故宮。
1、故宮簡介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五大宮分別為: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之稱。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于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因此又名紫禁城。
故宮午門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數據是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2、地理位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天安門廣場北1公里、景山南門對面。
3、建築佈局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故宮外朝、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心殿、東、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4、建築資料
建築簡介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
故宮在清朝有沒有修建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清朝定都北京後,將(明)故宮所有宮殿進行了重建,部分建築還進行了擴建。
如果這個答案能夠幫到你,請及時採納噢,謝謝!
北京在清朝是紫禁城嗎
紫禁城指的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北京但不是北京。
求:故宮各殿各殿在明朝的名字?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太和殿俗稱為金鑾殿]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到了清朝依然保留了明朝時的名稱。[注:交泰殿建於嘉靖年間]
~養心殿建於嘉靖年間,清朝也未改名稱。
~現在故宮裡的的文淵閣是在聖濟殿的遺址上修建的。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春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永寧宮,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複稱長春宮。
~儲秀宮;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儲秀宮。清沿明朝舊稱,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翊坤宮;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成。始稱萬安宮,明嘉靖時改稱翊坤宮,清沿用明朝舊稱。
~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宮,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為永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
~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複稱鍾粹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以上是故宮主要建築的原名稱。有些宮殿在清朝以後才建,比如皇極殿,建福宮,寧壽宮。還有,紫禁城在經歷明清兩朝多次失火,大多數宮殿得以重修。
故宮從前到後各殿的順序是什麼啊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太和殿俗稱為金鑾殿]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到了清朝依然保留了明朝時的名稱。[注:交泰殿建於嘉靖年間]
~養心殿建於嘉靖年間,清朝也未改名稱。
~現在故宮裡的的文淵閣是在聖濟殿的遺址上修建的。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春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永寧宮,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複稱長春宮。
~儲秀宮;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儲秀宮。清沿明朝舊稱,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為承乾宮。清沿明舊稱。
~翊坤宮;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成。始稱萬安宮,明嘉靖時改稱翊坤宮,清沿用明朝舊稱。
~永壽宮為內廷西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宮,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為永壽宮。
~景陽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鍾粹宮之東、永和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長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陽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寧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
~鍾粹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陽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鍾粹宮,隆慶五年(1571年)改鍾粹宮前殿曰興龍殿,後殿曰聖哲殿,為皇太子居處,後複稱鍾粹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以上是故宮主要建築的原名稱。有些宮殿在清朝以後才建,比如皇極殿,建福宮,寧壽宮。還有,紫禁城在經歷明清兩朝多次失火,大多數宮殿得以重修。
清朝所有大殿名字大全
故宮博物院中所有宮殿名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奉先殿,養心殿,慈寧宮,頤和軒,養性殿,寧壽宮,皇極殿。
可分為:
中六宮:乾清宮、長樂宮、永安宮、太和殿、養心殿、坤寧宮
正六宮;太極殿、翊坤宮、交泰殿、建章宮、掖庭宮、神武殿
東六宮:賢傾宮、殤嵐宮、負月宮、幽央宮、芣韻宮、依澄宮
西六宮:顏裳宮、儲秀宮、兮廊宮、含筱宮、祁柔宮、黛鴛宮
南六宮:未央宮、拜嫿宮、秋夕宮、萱苒宮、遊葉宮、碧憲宮
北六宮:華清池、御花園、明光宮、甘泉宮、寒熙宮、幻夜宮
副六宮:含光殿、興慶宮、大明宮、長生殿、垂拱殿、紫宸殿
故宮博物院中所有宮殿名字:
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太和二字出自於《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佈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在明清兩代舉行大朝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一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具。清朝規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譜,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後,就要在中和殿內讓皇帝閱覽,並舉行存放儀式。
保和殿
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裡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
乾清宮
乾清,取自唐代韓愈《六合聖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一直都是這裡,到了雍正皇帝以後,就挪到了養心殿,從此,乾清宮九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在每年過節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宮舉行慶典活動,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在宮內舉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後,必須要在這裡停靈,祭奠15日,表示壽終正寢,之後才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經》中的天地交泰,象徵著帝后生活和諧。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節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一天都要在這裡檢閱採桑工具。
坤寧宮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東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
東六宮
鍾粹宮 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后妃居所。恭親王奕昕的生母靜貴妃、咸豐帝慈安皇后、光緒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陽宮 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後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承乾宮 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宮 一直為妃嬪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光緒帝的瑾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宮 一直是歷代貴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貴妃、咸豐帝的琬貴妃、光緒帝的珍妃等曾居住於此。
延禧宮 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宮
太極殿(啟祥宮) 明萬......
故宮的介紹
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第3樓』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
北京紫禁城和清朝的紫禁城有什麼區別嗎
明末清初,李自成焚燬了大部分的宮殿;清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裡,紫禁城多次遭遇雷劈,著火,很多宮殿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明清兩代的宮殿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清朝宮殿比明朝修得更加富麗堂皇,屋脊、斗拱的樣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當讓最大的區別要數太和殿了。太和殿最初的時候,是非常大的。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縮小,到了清朝的時候縮小就更加嚴重了。
在清朝,後宮一共分多少宮殿?分別居住誰?
清朝後宮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