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走紅的原因是什麼?
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時間不長就賺足了關注度,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摩拜單車、ofo、優拜單車等幾家共享單車企業不斷宣佈融資成功,而同時又有更多的共享單車企業入局,共享單車這個概念瞬間火爆起來。
去年下半年走紅的共享單車,給外界留下一種鮮明的印象:撇開造車成本不談,低廉的價格遇上糟糕的天氣和出人意料的損毀甚至二手平臺回收,似乎盈利前途渺茫或盈利週期拉長。
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量應用創新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遇冷,共享單車卻在資本寒冬中逆勢走紅,成為現象級的存在。這說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設乃至網約車的發展,仍然沒有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說,共享單車在短途出行這一細分領域的優勢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
共享單車並沒有針對自行車的未來市場發展趨勢
根據上海體育學院於去年發佈的《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騎行愛好者僅 600 萬人。從人口基數上來看,通勤市場目前要大於運動市場。據調查顯示,中國運動自行車人口僅在 600 萬左右,註冊自行車職業運 動員僅 1 萬人,遠低於歐美國家。
目前我國人均自行車整車消費1500 元,人均零配件消費1200 元,平均一年換 1 次車,據凱泰資本測算,2025 年國內自行車運動人口最高可以達到全國人口的 6%, 即約 8400 萬人,10 年增長幅度大約為 14 倍。顯然,對於自行車運動來說,那些用來共享的單車只能是當旁觀者。
從長期來看,自行車出行的方式在中國是沒有可能重新成為主流的,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也是電動自行車和“包車”的天下,發展共享自行車並不能解決未來自行車運動的需要,也無助於解決大城市的交通出行難題。
共享單車的利弊是什麼?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共享資源,共享網絡,共享知識……2016年底,共享單車在國內火爆起來,於是,共享經濟又多了一位新成員。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與政府合作,在公共服務區、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商業區、居民區、校園等提供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到目前為止,全國共享單車的應用軟件已經有三十多個。除了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還有小鳴單車、小藍單車、智享單車、7號電單車、黑鳥單車、酷騎單車、1步單車、由你單車、踏踏、悠悠單車、騎唄、熊貓單車、雲單車、優拜單車、電電Go單車、小鹿單車、小白單車、快兔出行等。
其實,共享單車並非最近兩年才出現的,早在2007年,由國外興起的公共單車模式就已經被引進國內,只是當時多為有樁單車。雖然後來出現了專門經營單車市場的企業,但仍以有樁單車為主。隨著近兩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摩拜和ofo為首的互聯網共享單車應運而生,更加便捷的無樁單車這才取代了有樁單車。據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將近1900萬,某權威機構預測,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達到5000萬。
共享單車為什麼這麼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體驗和多方觀察,我發現,共享單車的出現和火爆是互聯網時代衍生的一個產物,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積極作用,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共享單車的優勢和作用
科技改變生活,這種大潮誰也擋不住。共享單車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掀起一股能媲美當年網約車的浪潮,足以證明它的出現是一個趨勢。
(一)方便、快捷
首先是操作方便。
相較於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不用辦卡,定位、借車、鎖車、繳費等過程全部在手機上完成。
拿摩拜單車為例。手機下載安裝共享單車APP後,用身份證實名登記註冊,成為摩拜用戶。通過手機在地圖上查看到周圍的單車分佈,點擊預約後,系統將自動保留15分鐘。找到車輛直接掃描車架上的二維碼,車鎖自動解開。騎行結束後,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還車,公司樓下、地鐵站旁、商場門前等,停放在路邊則需要停放在劃定的公共停車區域內,當然,共享單車的停放要以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秩序為前提。用戶還可以在手機App中看到自己的騎行路線和公里數,甚至自動計算出消耗的熱量和節約的碳排量。
其次是方便了“最後一公里”的出行。
共享單車讓短途出行更加方便。很多共享單車的用戶反應,從家到單位開車太近,走路又感覺比較遠,騎共享單車則時間正好,而且還鍛鍊了身體,一舉兩得。而對於那些坐地鐵、坐公交上下班的人來說,居住地和辦公地點往往離地鐵站或公交站點有一定距離,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段距離,能否遲到往往就體現在這段距離上。而地鐵站點和公交站點又是共享單車密集的地方,這段距離用共享單車來代步便能大大減少遲到的機率,方便又快捷。
第三就是騎行方便。有些路段,由於交通擁堵,汽車、三輪車甚至電動車都無法通行,但自行車以小巧靈活的優勢卻能通行自如。這就導致了相同的路程,開車可能開半個多小時,騎共享單車卻能在15分鐘到達目的地。有時,同樣是去一個地方,開車只能走大馬路,而騎共享單車卻可以穿街繞巷,不用排隊等紅燈,不用因擁堵而情緒不佳,更不用因停車問題而與他人鬧矛盾。
(二)低碳環保,減少對空氣的汙染
共享單車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汽車的使用量,不僅打通了出行的“最後一公里”,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和環境的不斷惡化,尤其是霧霾天的持續出現,低碳環保顯得越來越重要。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強調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隨後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也強......
公共自行車一直有,為什麼共享單車火了
因為其通過智能定位、移動支付等多種互聯網技術,瞄準居民“最後一公里”的出行痛點,公交等方式出行,距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這個時候大家會更願意使用共享單車。隨著城市擁堵、環境汙染的日益加重,政府、資本以及用戶均對此類綠色環保出行模式有著無限好感。
共享單車上的掃碼取車怎麼也出現騙局了?
其實就是一個偷換二維碼的過程。
騙子利用對掃二維碼的不謹慎,通過引導下載APP或者引導轉賬作為坑人的方式。如果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第一,用共享單車APP進行掃碼 。第二,遇到轉賬頁面、千萬不要隨意確認,不然錢就沒了。第三,絕對不要下載任何的APP,很有可能就是引狼入室。第四,可用錢盾安全掃碼,識別毒二維碼
為什麼共享單車會成為投訴的新熱點?
現在非常流行的共享單車,在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時,也很環保。而共享單車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商業模式,其中多數經營共享單車的公司都承諾:只要消費者交付押金,並且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使用單車。
可是從工商部門近期接到的大量投訴來看,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北京,目前有20多個共享單車品牌,規模近百萬輛,註冊用戶約1100萬人。不過,從北京市工商局瞭解到,共享單車的相關投訴,成為了新增最熱的投訴之一。
僅在3月份,北京市工商局共接到消費者有關共享單車服務類的訴求信息一共是860件,其中諮詢271件,消費者投訴589件,涉及內容包括押金、餘額退還遲遲不到賬;優惠券不能正常使用;客服電話難打等。
對於消費者投訴的押金、餘額退還不及時問題,這已經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普遍做法。
比如,在ofo單車《使用指南》中,對於押金和餘額的相關說明中沒有提到何時到賬的問題;而摩拜單車的《用戶指南》中,並沒有明確說明退款何時能到賬。
消費者在退押金前,首先會先退餘額。如果商家處理餘額的時間長,就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押金的退還時間,再加上退押金的1-7個工作日到賬,實際上消費者拿回餘額和押金的時間就變得模糊不清。
押金問題處理不好會損害眾多的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可能成為一種群體性的事件,所以押金是它重大的一個社會安全隱患問題。
專家還提醒消費者,在使用共享單車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共享單車的風險,仔細閱讀《用戶指南》《充值協議》等。
法律專家表示,餘額不退雖然合法,但一定要事先約定、並在明顯的位置說明。在平臺無法提供正常服務或者倒閉時,即使約定不退餘額,消費者仍然可以要回餘額。
很多共享單車《使用指南》中都說,如果押金沒有及時到賬、或有關餘額的問題,消費者可以聯繫客服解決。但有記者連續三天撥打共享單車的客服電話,每次都等待15分鐘以上,摩拜單車、ofo、小藍單車、永安行等品牌的共享單車客服始終都沒人接聽。客服難打不是個別共享單車企業的問題。
截至2017年4月,摩拜單車的業務已擴展超過50個城市。
與企業高速發展不匹配的是,共享單車客服的擴容嚴重滯後。龐大的共享單車投入量,對應的是始終無人接聽的客服,最後無法拿回押金、餘額的消費者將出口投向了工商部門的投訴平臺。
在投訴中,很多消費者稱經常遇到壞車,給正常的使用帶來了困擾。
北京的吳先生使用了大半年,他的感受是共享單車很方便,可有時候卻很難找到可以使用的共享單車,“用了之後主要就覺得ofo壞的多,就是我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四輛壞的。”
法律專家認為消費者註冊了共享單車的APP、交了押金並充值,這就是和企業制定了租賃合同,企業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正常的服務。如果壞車過多,影響消費者的正常使用,企業就可能涉嫌違約。而壞車還可能導致消費者更多的利益受到損害,如果消費者因為壞車而導致受傷,企業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目前,北京市正在制定規範共享單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涉及的內容包括政府、企業和承租人的各自職責、企業規範管理與經營、停放秩序規定、監管與違規處罰。
儘管如此,專家還是強調,對於涉及到消費者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問題的法規,應當優先制定,以免給更多的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為什麼共享單車們不該學滴滴,應該學淘寶??
共享單車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紅遍了大江南北,或黃,或橙,或藍的主題色調讓它們成為2016年下半年很多大城市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或倒在地上,或佔道停車的常見現象則讓共享單車似乎又成了城市治理當中一個新的難題。
共享單車火爆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邏輯。對於共享單車的未來,我們又能做出怎樣的期待才算是合理呢?
資本寒冬下另類的亮麗風景
為何如此小的單車會有如此大的魔力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小小的單車究竟又有多大的盈利點能夠抵擋住資本變現的壓力呢?其實,共享單車之所以會風靡資本市場,並非偶然,而是有著很多的原因。
資本與創業者之間的雙重困境造就了共享單車的火爆。
創業者基於“互聯網+”思維下的創業模式遭遇瓶頸,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挖掘難度的逐步加大,開始讓創業者的創業項目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對於一貫喜歡了新奇想法亦或者新的模式的資本而言,雷同度很高的創業項目根本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基於“互聯網+”的創業難度逐漸加大最終讓創業者轉而思考“互聯網+”的創業項目如何才能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如何重新贏得資本的青睞呢?對於原有概念的深度挖掘,藉助一種較為簡便的形式進行切入,成為很多創業者的首要選擇。
共享單車正是對共享經濟這一理論的重新理解和認識。它藉助共享經濟的大概念,再從一個很小的地方入手,試圖撬動一個龐大的市場。選擇共享單車就是從單車這個小的點切入,通過解決出行市場的問題和痛點,從而撬動共享單車背後的億元大市場。
選擇共享單車是創業者對於自我創業的重新認識,更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重新觀察和審視。這種基於“互聯網+”創業的再創業一經出現便吸引了資本的目光。
對於資本端而言,他們則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和困境。市場的飽和與不斷重複最終讓很多項目發展面臨困境,盈利模式遭遇困難,資本端的投資需要回收來“中和”重複投資造成的資源浪費。而對於“互聯網+”市場下挖掘的行將結束則讓他們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的項目。
新興技術和新興市場發展的不成熟,盈利模式尚未成型導致他們對於新項目投資的風險並不亞於他們對於舊項目的投資。藉助他們對於舊項目把握上的經驗,再尋找這些舊項目和舊模式身上的新的創新點,成為資本端破解發展難題的一劑“靈丹妙藥”。
因此,資本端與創業者的共同作用最終造就了共享單車的火爆,它的出現既是對原有創業模式的重新梳理,又是對新市場尚未成型的艱難應對。共享單車在資本寒冬下的火爆局面並非偶然,雙方進行的自我審視和自我革新才是促使其獲得飛速發展的原因。
大思維的小應用註定面臨尷尬
共享單車是基於共享經濟的大概念衍生出來的小領域、小應用。它解決的並不是很大的問題,僅僅是人們出行當中“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儘管共享單車吸收並借鑑了“互聯網+”時代的經驗,但是我們依然不能保證其不會遭遇尷尬。
日趨完善的出行體系讓“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不斷得到解決。在共享單車並未出現的時候,面對人們“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各大城市已經開始探索和嘗試相關的解決方案。而杭州推出的公共自行車的服務以及覆蓋城區各個地點的公共自行車的網絡讓市民“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不斷弱化。
除了各大城市自身推出的基於公共自行車端的解決方案之外,各大城市還結合自身實際,針對市民“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藉助城市公交、小區巴士、公司包車等手段來解決市民的出行難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些城市已經建立起一個立體的城市公交服務網絡,在這個網絡的共同作用下,市民們“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地解決,而隨著各種思路的不斷理順和推進,市民們“最後幾公里”的出行難題徹底解決的日子越來越近。
共享單車同樣解......
首家共享單車倒閉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正式運營僅僅5個月後,重慶的共享單車運營商——悟空單車宣佈退出市場。6月13日,悟空單車的運營方重慶戰國科技有限公司宣佈,由於公司戰略發生調整,自2017年6月起,將正式終止對悟空單車提供支持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戰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共享經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主打“悟空共享單車”品牌,成立於2016年9月,註冊資本10萬元人民幣,總部位於重慶。創始人雷厚義在接受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公司採用合夥人模式,為避免糾紛,投資人的錢都已經退了,用戶的餘額、押金也已經全部退還,“悟空單車在重慶總共投放了1200輛單車,約一半投放在大學城,其餘的投放在市區。但因為我們採用的是機械鎖,大部分已經找不到了,找到的大概在10%左右。”
雷厚義在向外界解釋為何退出市場是說道:我們拿不到頂級的供應鏈,摩拜、ofo都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供應商合作,但與悟空合作的都是小廠商,產品品質不是特別好,車子容易壞。雷厚義總結:“退出是因為打不贏了”。
據悉,在悟空單車這個項目上已經虧損300多萬元,悟空單車在重慶共投放了1200輛車,一般投放在大學城,一般投放在市區,但現在有1000多輛車已經不見蹤影,最終僅收回總投放量的10%。對此,創始人雷厚義表示不打算找回了:就當做公益了,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幹嗎。
投資需謹慎,大家在投資創業時,需要作出充分的準備工作。失敗乃成功之母,希望雷厚義能夠早日找到新的商機,創業成功!
“共享單車”的出現,到底是必然還是偶然,正趨於滅亡
未至科技的百花分市民信用評價體系可根據預設模型自動計算市民個人信用得分,形成個人信用報告,同時支持人工評價功能。百花分到達一定的分數,可免除共享單車的使用押金,次一級的可獲得押金優惠。共享單車公司也可以對使用單車民眾的信用進行打分,作為對個人信用分的補充。將共享單車與政府的個人信用體系連接,也減小了共享單車公司的運營風險,借用單車的民眾在政府系統有信用記錄,相當於有了政府的擔保,一旦車輛丟失、損毀也更容易獲得保險賠付。共享單車+個人信用分,約束了對共享資源動歪腦筋的使用者,也一定程度上為發起公司減小了風險。
共享單車盈利模式受挑戰是怎麼回事?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是“共享單車的顏色已經不夠用了”,一句話道盡了目前共享單車平臺發展的尷尬。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平臺進入市場,不同顏色的共享單車湧上城市街頭,而原本被評價為設計巧妙的靠押金盈利的商業模式,在持續擴大的投資競爭中也受到嚴重挑戰。
30年前,自行車曾經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一度將自行車遙遙甩在後邊。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1.94億輛,且保持10%以上的增長,有49個城市超過100萬輛,18個城市超過200萬輛,6個城市超過300萬輛。快速增長的汽車保有量使得許多城市交通開始堵塞,城市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城市生活質量也隨之急劇下降。
在此情形下,提倡綠色出行成為社會共識,共享單車應運而生。
2007年,第一個公共單車模式引入中國,由地方政府主導進行有樁單車的設置和運營;2010年,開始有專門經營單車的企業進入有樁單車市場,但市場反應平平;直到2014年,以共享單車名義出現的“移動互聯網+無樁單車”進入校園,2015年ofo拿到了第一個共享單車的融資;到了2016年,共享單車成為資本瘋狂追逐的熱點,25家共享單車平臺從各個渠道獲取了國際投資。
到目前為止,摩拜單車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度超過3億美元。與此同時,ofo宣稱完成了4.5億美元的D輪融資,哈羅單車則聲稱剛剛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小藍單車也表示再次獲得4億元融資。
按照投資人的邏輯,刨除租金收費,平均每輛單車可以吸引6至10個人的押金,即吸儲1200元至2000元,如投放1000萬輛車,就可以吸儲100億元。按照金融業規律,這筆資金可以派生出500億的借款,獲取至少35億元的收入和10億元至20億元的利潤,同時還能掌握所有用戶的真實客戶信息。
這正是共享單車能得到眾多國際資本青睞的真正原因。
如此看來,共享單車平臺的盈利模式好像設計得天衣無縫,不僅解決了公共交通“最後一公里”的高頻剛需,還得到了通過創新日漸完善的自行車本體產品以及客戶主動告知的私人信息。
但且慢興奮,平臺規劃者遺漏了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因子,就是這種單純的商業模式是否會很容易被複制,而快速複製會過早進入規模報酬遞減階段。
數據顯示,ofo的單車投放達到80萬臺,市場佔有率51.2%;摩拜單車的投放量為60萬臺,市場佔有率40.1%。但據瞭解,目前市場上已有25家品牌共享單車平臺運行,且這一數據還會繼續直線上升。
到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66萬,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5000萬的用戶規模,如此巨大的超值盈利市場怎麼可能少了新入者。而新入者如果沒能在現有的商業模式或者運營模式上進行創新的話,如何能吸引客戶並由此吸引投資方呢?
因此,三個月前,共享單車平臺還在索要數百元的押金並按小時租車計算費用,如今,許多共享單車平臺卻開始實行免費騎行,且開啟了騎行贈紅包模式:使用共享單車不僅不花錢,還可以賺錢,而之前的押金金融運營模式也突然變成了免押金模式。
之所以如此,核心問題就是共享單車平臺快速進入到了規模報酬遞減階段。規模報酬遞減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即共享單車在貪婪而瘋狂的投機資本推動下,迅速進入了供給盲目擴張的超高速增長階段,而相應的利基市場並未隨其增長頻率起舞。最新統計顯示,江蘇省每週騎行共享單車1次的人佔79.7%,每週騎行4次的人僅佔4.3%。數據說明,許多人只是偶爾嘗試體驗共享單車,真正長期使用的並不多。因此,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了供遠大於求的投資窘境。
儘管共享單車平臺已陷入規模報酬遞減......
共享單車出現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簡直對應的客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