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遊戲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決定了幼兒知識的習得不是從動作所指向的客體中產生的,而是從動作本身產生出來的,是來自兒童的行動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各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提供自由去玩的機會……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等,日常的集體教學在滿足教師高效率的同時,已滿足不了幼兒的個體需要。因此數學角的設置正好延續和補充了集體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提供了個體活動的需要和機會。

而大班又是幼小銜接的關鍵一年,數學活動也顯得更加突出,其目的不只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所以,孩子在學習傳統的讀寫等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更高效的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大班幼兒在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就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數活動的獨立性、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將數學角和數學活動二者有機的整合,發揮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大班幼兒形成主動學習的品質呢?首先我們來再認識一下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的特點:

一、 材料廣泛、新鮮,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豐富多彩,適合其年齡特徵。

但在平時的集體數學教學中所需準備的材料量比較大,所以通常是幾套操作材料反覆使用,當我們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而數學角中操作材料的準備則相對的量比較小,來源就相對較多,如請幼兒幫助收集、自已家的廢舊物……甚至是孩子們帶來的玩具等等都可以成為數學角的操作材料。因此投放材料更能做到豐富、多樣、趣味,做到適時、適量、適宜。

二、形式豐富、多變,能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

在以往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全班性的集體教育。這種形式,教育目標整齊劃一, 全班幼兒按照一個目標進行學習,卻沒有考慮各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因此,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認知需要,這往往造成一部分幼兒“吃不飽”,一部分幼兒“吃不了”,從而抑制和挫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和影響了幼兒的發展。

利用區角學習數學,形式分散化,滿足了幼兒“動作”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在活動中感知物體,動作中操作數與量的關係。引導幼兒從動作——形象——符號的邏輯思維發展,促進數概念從直觀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發展,實現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可以讓老師從“教”孩子學數學變成讓孩子“玩”數學,達成幼兒的主動發展。

三、時間充足、自由,能促使幼兒間交互影響

我們知道集體數學教學中無可避免的是能力強的幼兒過早地完成操作,而能力弱的幼兒則未完成甚至無法完成,這就造成一個時間差。而數學角的設置正好順應了這個時間差,能力強的幼兒可進行再嘗試來“等待”能力弱的幼兒,在“等待”的過程中又使自己得到更深層的鍛鍊;能力弱的幼兒則在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再嘗試時完成初步操作,形成一種和諧的互補氛圍。

其實無論是在早上來園、課餘時間或是餐後時間,幼兒都可在數學角中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在具體的操作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充裕的時間使數學角具備了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的主人,並藉助幼兒行為的信息反饋,師幼之間,同伴之間形成互動,使學習保持新鮮活力。

其次在闡釋了其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一、 設置環境,呈現豐富多彩的學習空......

大班數學遊戲 什麼叫概括數反思 6以內數的含義

課後反思:

本節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因為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幼兒園教數學寬與窄有什麼遊戲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總目標

1、對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敏感,有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主動性和獨立性。

2、逐步積累有關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空間、時間等方面的感性經驗,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建構初步的數概念。

3、學習正確使用操作材料,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 能運用已有經驗和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託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

1、願意參加數學遊戲,能對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擺弄。

2、感知並區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對形狀變化感興趣。能指認紅、黃、藍三種顏色。

3、學習按物品的一維特徵標記進行分類。(名稱、顏色、形狀、大小)。

4、感知“1和許多”。感知一個同名稱的集合(實物)。

5、學習10以內的唱數。3以內的手口一致點數,並能運用實物進行3以內的按數取物。

6、在比較中認識物品的大小、多少。

7、感知上下、裡外的空間方位,能區分白天和晚上。

8、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按標記拿取、擺放操作材料。

小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

1、樂意參加數學活動,喜歡擺弄、操作材料。

2、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並對生活環境中的形狀發生興趣和進行指認。能按形狀進行配對、組合拼搭。

3、學習按物品的一維特徵進行分類。

4、運用多種感官認識“1和許多”並瞭解其關係。感知個數在5以內集合中的每個元素。

5、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重疊、並放、連線)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並區分多、少和一樣多。

6、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大小、長短)或某一特徵進行5個以內物體的排序,並能找出最大(長)或最小(短)的。

7、學習5以內的數數(實物、點子),能說出總數,並能手口一致地按數取物、按物取數,學習一些常用的量詞。

8、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裡外、前後的空間方位及早、晚的時間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節的日常變化。

9、學習按要求拿取、擺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規則意識。

10、學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中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

1、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對自己的活動成果感興趣。

2、認識長方形、梯形、橢圓形。能關注周圍環境中物體形狀、量的差異。

3、學習按物品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

4、結合日常生活,會區分形成2—3個不同集合(元素個數在10以內),感知集合中的每個元素。

5、學習按量(粗細、高矮、厚薄、寬窄等)的差異進行7以內的正、逆排序;學習按特定的規律排序。

6、學習10以內的數數(順著數、倒著數、目測數群)。形成數序,認識數字,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基數、序數)。

7、學習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不受物體大小和空間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擾)。

8、學習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材料,嘗試有簡單規則的數學活動。

9、能在老師幫助下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樂意與同伴、老師交流,養成傾聽的習慣。

大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

1、認識幾種常見的立體圖形(正方體、球體、長方體、圓柱體);體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2、學習按物體二~三維特徵進行分類,並學習按標記進行逐級分類。

3、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並集關係及包含關係。

4、能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

5、學習10以內的單、雙數,相鄰數以及認識零。

6、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等量關係,部分數與部分數之間的互補和互換關係。

7、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認識加號、減號,初步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技能,體驗加減互逆關係。

8、學習二、四等分;感知守恆;學習自然測量。

9、學習......

如何讓幼兒園數學遊戲設計更有趣和有效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數學領域目標、要求的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把數學教育列入科學領域,使數學學習和對自然界的探究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它為我們點明瞭:幼兒對數學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探究所獲得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必須通過幼兒自身與物體、與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動中自我建構。

從目標定位來看,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度,重視在認知活動中發展積極的情感、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從內容和要求的變化上看,數學教育應紮根於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賴以展開的資源,幼兒通過親身的經歷、感受、體驗來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數學課程的核心。

新《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首先,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僅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幼兒認識周圍環境、表現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種科學方法。

其次,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宗旨是引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理解為“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通過幼兒的現實生活,引導幼兒對生活和遊戲中的現象用數學知識去認識和理解”。(強調數學是一種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數學”關注幼兒對生活和遊戲的觀察與理解、關注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幼兒對數學基本知識在實際活動中的運用。

基於對《綱要》的深刻解讀,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如何開展優質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並作了積極的探索,例如試圖通過創設“生活化”的遊戲情境增進幼兒對數學探究的自主性,嘗試投放較多的材料供幼兒操作,等等。教師也經常藉助專業性的教學策略和智慧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以此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一方面為幼兒提供了充滿“數理邏輯”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關係等),讓幼兒以“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止數學內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強調讓幼兒在“解決生活事件的衝突與矛盾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情趣,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幫助幼兒積累探究經驗,避免數學學習的機械化。

“生活化”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與應用原則。引領幼兒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和遊戲中運用數學,這是我們已經擁有的共識,也是我們一直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

二、關於幼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有:數學教學活動,活動區中的數學活動,數學遊戲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活動。

一、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價值

1、什麼是教學-

所謂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質。從教學的規定性要求看,“教學”活動應具備三方面特徵:

首先,“教學”既有“教”,又有“學”。它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

第二,它是由教師發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規範的行為。

第三,它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

“教”不僅意味著向學習者“傳遞”知識和技能,“教”還包括著改變學習者的態度和生活方式。

根據以上所述,教學應是由教師發起的,旨在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的師生共同活動。

2、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特點

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

(1)幼兒數學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

大班數學教學中可以採用哪些遊戲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瞭解遊戲是培養孩子興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徑,但由於遊戲本身具有豐富的內容,使得遊戲與孩子能力的培養關係成為必要的,教師必須明白孩子們通過遊戲可以學懂、瞭解所要掌握的“內容”,並將其與課堂活動、課程教授相聯繫,成為一種自覺的教育活動。但遊戲不能替代教學、教學也不能替代遊戲。遊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它更多的強調“興趣”、“表現”、“過程”,而教學是教師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幼兒,它有較強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強調效果,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因此,對幼兒來說,教學和遊戲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但是,目前老師們在教學時對數學遊戲化活動還做不到科學化的運用,忽略了遊戲化活動的內在實質與功能,使遊戲難以發揮其良好的效果。根據這一狀況我們設想:如果能以《綱要》精神為指導,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以及數學遊戲自身的功能與特點,系統有序地開展數學教育遊戲化活動,就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數活動的獨立性、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將二者有機的整合,發揮教育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對象:隨機整群抽取本園大(3)班幼兒45名為實驗班,大(2)班幼兒45名為對比對照班。

(二) 研究方式:等組僅後測

(三) 研究方法:準實驗法

(四) 研究時間: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 研究措施:

實驗班:

1、 根據數學內容組織開展不同的數學遊戲活動,將教育目的融於遊戲活動中,使數學活動遊戲化。

2、 通過努力創設良好遊戲情境,提供合理遊戲材料,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3、 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運用、設計不同的數學遊戲。

如:學習10以內運算時以操作性遊戲、情節性遊戲、口頭

遊戲、智力遊戲為主。

學習自編應用題以情節性遊戲為主。

學習辨別空間方位時以操作性遊戲、口頭遊戲為主。

學習排序時以操作性遊戲、情節性遊戲為主。

學習等分時以操作性遊戲、智力性遊戲為主。

對照班:按大班《教育參考書》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提示開

(六) 檢測項目:

1、 數知識運用能力。

2、 學習過程積極性。

3、 操作能力。

4、 交往態度。

結果與分析

實驗結果檢測數據表明(見表一),實驗班幼兒比對照班幼兒在數知識的掌握上存在著十分顯著或顯著的差異檢測的P<0.01。這說明將數學教育遊戲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優秀的、有成效的數學遊戲活動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讓幼兒在數學教育遊戲化活動中通過親自動手實踐,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獲得相應的數知識和數經驗。其具體表現及歸因分析如下:

1.實驗班幼兒對10以內運算與運用能力明顯優於對照班。在測查中,我們創設了“超市”的情境,讓兩班幼兒到超市中購買10元錢的東西,結果發現,實驗班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快的運用口頭運算的方法購買兩樣合起來是10元錢的東西,有的幼兒還能運用連加的方法購買3——5樣東西。而對照班的幼兒則不能馬上將購物與運算兩種經驗結合起來,且口頭運算的速度較慢。究其原因是因為實驗班幼兒在學習運算的初期,我們以操作性遊戲和情節性遊戲為主開展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對各種實物進行操作中理解加、減的含義和運算的方法,並輔以情節性遊戲消除運算所帶來的單調、乏味,增加運算的趣味性,增強幼兒運用運算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運算的中、後期,我們以口頭遊戲和競賽性遊戲為主,逐步地......

如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

一、教師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自主性的發揮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幼教實踐中還是存在忽視幼兒主體性或者對幼兒主體性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現象,在指導幼兒遊戲活動中往往容易出現這樣一些現象:

(一)思想上認識不夠充分

在幼兒園中存在著教師的教育觀念不夠科學,專業素養不足,對於幼兒遊戲活動中的自主性瞭解不夠,如今由於更多的提倡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自由操作與遊戲,於是就出現了教師在區域活動進行過程中放任不管,這個做法是十分膚淺甚至是斷章取義的。因為無論是從作為教師來說本來就應該承擔的指導者的角色,或者是幼兒在活動中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出發,教師都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起觀察者與引導者的角色。在這個引導過程中教師過多的限制或者放棄引導,都是對幼兒的不負責,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教師如何控制與把握這個引導的度,是至關重要的。

(二)行為上引導不夠科學

教師在掌握幼兒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掌握不足,指導上不科學,失去指導的價值和意義,在幼兒遊戲活動中,很容易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或者幼兒的奇奇思妙想,但由於教師對於指導的方法掌握不夠,不清楚如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這就不利於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教師的引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和整體性,起不到對幼兒引導促進的效果,教師無法隨著幼兒創造性遊戲的發展不斷適時給予適當的正確的支持與幫助,無法意識到幼兒何時需要什麼樣的指導與幫助,無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也是造成無法真正發揮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原因。

二、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自主性發揮的啟發

(一)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幼兒遊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本身,理論是時間的基礎,如果沒有完善的、系統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不可能真正落實到教育中去。

首先,思想指導人的行為,因此作為教師,科學的教育觀念就是教師的指導思想,只有在科學的指導思想領導下,教師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兒自主性的發揮。而教育觀念與思想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不斷深化而產生變化,因此,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教育應該要全方位多方面開發幼兒的潛能,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著教師作為教學者,應該緊跟時代步伐、轉變教育觀念,“以幼兒為主體”,“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等等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習過程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掌握科學的指導思想。

其次,教師應該注重專業素養的不斷學習與提高,重視完善教師對於幼兒自主性引導的理論體系,在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的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之上,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語言達到教學目標、在什麼情景下提出什麼樣的問題等等,達到既能提高指導遊戲的效果,又能保證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自主性得以較好地發揮,在學習科學的指導思想下,進一步學習在實踐過程中的遊戲指導策略,有利於教學實踐中更科學地進行引導。

最後,作為教師要熱愛兒童,愛崗敬業。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教師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兒童的表現,對幼兒細微之處更要善於發現,建立在關愛和鼓勵上。由於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自控能力較差,在幼兒遊戲過程中會出現往往無法有始有終的現象,此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提醒幼兒做事情應該專心致志;其次,對於缺乏自信心、較為膽小的幼兒,教師應多關心、以鼓勵為主,增加他們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獲得多一點的關注,讓幼......

請結合實際談談幼兒數學教育活動評價的意義

《幼兒園數學教育模擬教學的評價指標》摘要:的評價 (1)是否恰當地採用了集體活動、合作活動以及個別活動等多種組織形式; (2)組織形式是否既適合大多數幼兒數學發展水平的需要,又體現了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照顧。 4、對活動結構安排的評價 (1)活動的結...

相 關: ◇ 幼兒園教育評價制度 ◇ 幼兒 在評價中快樂成長

◇ 寓數學整體性教學於幼兒生活之中 ◇ 小學數學一體化實驗評價系列

1、對教師行為的評價

(1)教師的教態是否親切自然、精神飽滿而熱情;

(2)是否巧妙而熟練地運用角色的變化引導幼兒學習;

(3)是否善於提問,有效地激發幼兒的獨立思考;

(4)教師的示範是否準確。

2、對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的評價

(1)是否為幼兒提供了與數學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學習經驗;

(2)所提供的學習經驗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在數學和其他方面的和諧發展;

(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意志、自信、獨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4)是否為幼兒提供了人際交往的機會,特別是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和自由交往的機會;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在其中靈活而自主地學習數學。

3、對活動組織形式的評價

(1)是否恰當地採用了集體活動、合作活動以及個別活動等多種組織形式;

(2)組織形式是否既適合大多數幼兒數學發展水平的需要,又體現了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照顧。

4、對活動結構安排的評價

(1)活動的結構安排是否緊湊、有序;

(2)是否注意到每個環節和步驟之間的層次性、系列性和遞進性。

5、活動效果的評價

主要是指從幼兒方面反映出來的教育結果。它包括: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現是否積極主動;幼兒的精神是否飽滿、情緒是否愉快、輕鬆;幼兒在活動中對活動預期目標的達成情況如何等。

內容摘要:將幼兒數學教育納入科學教育領域,使其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上摧毀了幼兒數學作為一門學科獨立存在的基礎。因此怎樣將數學教育整合到主題活動中,在主題活動中怎樣有效地設計與實施數學活動,本文對以上問題作了簡單的闡述。 中國論文網 www.xzbu.com/9/view-4444722.htm  關鍵詞:主題目標;主題內容;主題情景;數學教育;相結合   隨著時代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幼教事業展現出了一副新景象,當幼兒課程改革的春風迎面吹來,一個新名詞展現在大家眼前,那就是——主題活動。主題活動是適應幼兒需要和發展,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箇中心內容(即主題)來組織教育、開展教學的活動。與傳統教育不同的是,主題一般來源於兒童自身的生活事件、社會生活事件和興趣、熱點等,主題活動打破了傳統的分科教育模式,它注重課程的整合,注重教育的迴歸生活,使幼兒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探索。幼兒數學教育因此面臨比較尷尬的處境,長期以來,數學就以它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在幼兒的教育中形成了獨立的體系。2001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幼兒數學教育納入科學教育領域,使其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基本上摧毀了幼兒數學作為一門學科獨立存在的基礎。因此,在實施《綱要》和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產生了困惑:幼兒園到底要不要進行數學活動?怎樣將數學活動整合到主題活動中?在......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園數學遊戲的意義?
幼兒園傳統遊戲的意義?
幼兒園集體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親子閱讀的意義?
幼兒園手工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區域創設的意義?
幼兒園區角活動的意義?
幼兒遊戲的意義與價值?
幼兒園數學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