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General 更新 2024-11-07

煙花是誰發明的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啊~~

相傳在1400年前,南川河兩岸時聞有人被山魈所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驚擾得龍體不安,遂下詔全國求醫。出生於湖南瀏陽南鄉大瑤的李畋費盡苦心研製出爆竹,它不僅用來驅祟避邪,保護一方平安,更為太宗驅鎮邪魅。李畋救駕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為“爆竹祖師”。

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人民美好善良的願望。但據史書及相關的文學書籍記載,在唐朝已有了煙花的發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間,我國以火藥為原料的真正煙花發展成熟,已有了大規模的成架煙火。

煙花是中國發明的嗎,什麼時候發明的?

是中國得產品,絕對!

火藥,又稱黑火藥或褐色火藥,是古代人民尋求“長生不老丹”的配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的。關於煙花爆竹的發明,民間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關於“爆竹祖師”李畋的神奇傳說。

相傳在1400年前,南川河兩岸時聞有人被山魈所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驚擾得龍體不安,遂下詔全國求醫。出生於湖南瀏陽南鄉大瑤的李畋費盡苦心研製出爆竹,它不僅用來驅祟避邪,保護一方平安,更為太宗驅鎮邪魅。李畋救駕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為“爆竹祖師”。

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人民美好善良的願望。但據史書及相關的文學書籍記載,在唐朝已有了煙花的發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間,我國以火藥為原料的真正煙花發展成熟,已有了大規模的成架煙火。

中國煙花爆竹的誕生髮展過程,充分體現了以花炮始祖李畋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無窮智慧,展示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國人民古老發明的藝術結晶,也是中國古老民俗的智慧表現。

明清時代,我國爆竹煙花已經很盛行,每逢婚喪喜慶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燃放爆竹煙花來祭神祭祖,表示慶賀,求神靈祖先保佑全家順利,萬事如意。

中國花炮從燃放效果來看,分成禮花、字幕、盆花、瀑布、火箭、噴花。

清咸豐年間,鞭炮莊號遍及湖南省內外各埠,煙花鞭炮年產量猛增,大瑤、金剛頭、潭江、文家市及城區等地百分之九十的居民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煙花鞭花已開成大行業,素有“十家九爆之稱”。

鞭炮小史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實,這完全是由古人的誤解所致。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人們為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裡所說的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其可令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 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以及浙江溫州等地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其生產的爆竹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煙花起源於那個國家

鞭炮煙花起源於中國。我國民間自古有放鞭炮歡度春節的習俗。

鞭炮,古稱爆竹,在我國有2500多年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南北朝樑朝宗懍撰《荊楚歲時記》曾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當時沒有火藥和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根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這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從而代替了用火燒竹子的古老習俗。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火藥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發明後最初被當做藥類。因為易著火爆炸,於是又被用於軍事。

煙花又稱煙火、焰火,在中國發明較早,主要用於軍事上,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南朝梁沈約《傷春》詩:“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 《後武林舊事》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

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纏,久治無效,遂詔書全國求醫。時年24歲布衣獵人李畋應詔揭榜,借打獵用土銃原理,採用竹筒裝入硝,爆驅逐山魈邪氣,使皇上龍體康復,遂封李畋為爆竹祖師。上慄人歷來對李畋頂禮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於東晉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慄南街佑聖觀中設立了“爆竹祖師李畋之神位”,後李畋回鄉以爆竹為業,並逐步把製造爆竹的工藝傳給鄉鄰。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當地人就將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為“爆竹鼻祖”的誕辰紀念日,一到這一天,湘贛邊界的麻石、大瑤、金剛、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眾便成群結隊自發祭奠紀念李畋,一直沿襲至今。

煙花是那個朝代發明的?

唐人李畋(公元601 —690年)被認為是煙.花製造的開山鼻.祖。

相傳李畋出生在瀏陽上瑤鎮,唐代《異聞錄》記載,李畋的鄰居家裡

鬧.鬼,染上了“恐.懼.症”,終日不敢出門。李畋在鄰居家門口點燃竹

制的花.炮,一下子就把鬼趕跑了。民間還曾有傳說,李畋曾在貞觀年

間,用爆.竹為李世民治病。後來,李畋把技術“轉讓”給同鄉、親朋,

搞得瀏陽一度“十家九.爆”。

李畋的師父、火.藥的發明者孫思邈也和瀏陽淵源頗深。孫思邈是

陝西人,晚年隱居在瀏陽的一個山洞裡,潛心煉丹,不料誤打誤撞,

用硝石、硫磺和木炭製成了火.藥。《後武林舊事》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時,周密在《齊東野語》中也記載了當時皇宮觀看煙花的故事。到元、明年間,許多詩人、文學家都有有關鞭爆煙花這方面的記述。自清代以來鞭爆煙花使用普遍。

煙花的顏色是由於不同金屬灼燒,發生焰色反應顏色不同造成的。煙花是利用各種金屬粉末在高熱中燃燒而構成各種奪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屬就能產生不同效果,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芒

一千三百多年後,人類進入21世紀,瀏陽的煙.花生產也步入了科

技時代。如今、電子天平稱量、滴定化學分析、電動捲筒機等新技術

和新機械都運用到了煙花的製造當中。冷光煙花等無煙型、環保型煙.

花也正在加緊開發、研製和推廣。

煙花鞭炮起源那個國家?

鞭炮煙花起源於中國。我國民間自古有放鞭炮歡度春節的習俗。

鞭炮,古稱爆竹,在我國有2500多年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鞭炮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南北朝樑朝宗懍撰《荊楚歲時記》曾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裡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當時沒有火藥和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根較長的竹竿逐節燃燒,連續發出爆破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曆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這寫的就是當時春節燃燒竹竿的情景。

後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於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裡燃放,聲音更大,從而代替了用火燒竹子的古老習俗。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後又改為“鞭炮”。

火藥是中國漢族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發明後最初被當做藥類。因為易著火爆炸,於是又被用於軍事。

煙花又稱煙火、焰火,在中國發明較早,主要用於軍事上,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南朝梁沈約《傷春》詩:“年芳被禁籞,煙花繞層曲。” 《後武林舊事》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

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纏,久治無效,遂詔書全國求醫。時年24歲布衣獵人李畋應詔揭榜,借打獵用土銃原理,採用竹筒裝入硝,爆驅逐山魈邪氣,使皇上龍體康復,遂封李畋為爆竹祖師。上慄人歷來對李畋頂禮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於東晉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慄南街佑聖觀中設立了“爆竹祖師李畋之神位”,後李畋回鄉以爆竹為業,並逐步把製造爆竹的工藝傳給鄉鄰。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當地人就將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為“爆竹鼻祖”的誕辰紀念日,一到這一天,湘贛邊界的麻石、大瑤、金剛、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眾便成群結隊自發祭奠紀念李畋,一直沿襲至今。

煙花是中國發明的嗎,什麼時候發明的

你說的是最原始的黑火藥,在現代軍事上根本就無人問津,

現代軍事上的火藥、炸藥,都是老外發明的,常用的就有幾十種,

根本就沒有老祖宗的想象空間。

燃放傳統的產品就算了,

要你當場設計,

立即燃放出立體動畫的造型啊,

是女方說一句話,就立即在空間打出字幕造型喔。

煙花是誰發明的或製造的?

關於煙花爆竹的發明,民間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關於“爆竹祖師”李畋的神奇傳說。 相傳在1400年前,南川河兩岸時聞有人被山魈所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驚擾得龍體不安,遂下詔全國求醫。出生於湖南瀏陽南鄉大瑤的李畋費盡苦心研製出爆竹,它不僅用來驅祟避邪,保護一方平安,更為太宗驅鎮邪魅。李畋救駕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為“爆竹祖師”。

煙花爆竹是誰發明的

關於煙花爆竹的發明,民間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關於“爆竹祖師”李畋的神奇傳說。

相傳在1400年前,南川河兩岸時聞有人被山魈所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 被驚擾得龍體不安,遂下詔全國求醫。出生於湖南瀏陽南鄉大瑤的李畋費盡苦心研製出爆竹,它不僅用來驅祟避邪,保護一方平安,更為太宗驅鎮邪魅。李畋救駕有功,因此被唐太宗敕封為“爆竹祖師”。

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人民美好善良的願望。但據史書及相關的文學書籍記載,在唐朝已有了煙花的發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間,我國以火藥為原料的真正煙花發展成熟,已有了大規模的成架煙火。

中國煙花爆竹的誕生髮展過程,充分體現了以花炮始祖李畋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無窮智慧,展示了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是中國人民古老發明的藝術結晶,也是中國古老民俗的智慧表現。

明清時代,我國爆竹煙花已經很盛行,每逢婚喪喜慶或逢年過節,人們都要燃放爆竹煙花來祭神祭祖,表示慶賀,求神靈祖先保佑全家順利,萬事如意。

中國花炮從燃放效果來看,分成禮花、字幕、盆花、瀑布、火箭、噴花。

tián

〈動〉

(會意。從攴(pū)田。“攴”表示手的動作。本義:打獵)

同本義 [hunt]

畋,取禽獸也。——《廣韻》

畋於有洛之表。——《書·五子之歌》

以畋於雲夢。——《呂氏春秋·直諫》

與使者出畋。——司馬相如《子虛賦》

外絕畋獵之源。——魏徵《士漸不克終疏》

又如:畋弋(打獵);畋犬(獵犬);畋狩,畋獵(打獵);畋馬(用於打獵的馬匹);畋遊(畋獵遊樂);畋漁(打獵和捕魚)

通“佃”。平田;耕種 [till]

畋,平田也。——《說文》

今爾尚爾宅,畋爾田。——《書·多方》

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畋江北,繕治甲兵。——《三國志·齊王芳紀注》

又如:畋食(謂以耕營田地為生)

煙花只有中國有嗎?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現在 熱賣的煙花品種都是老外·發明的,

例如已經有百年曆史的禮花彈,

老外在中國訂貨,就將工藝和結構都告訴中國人了而已。

煙花歷史及原理我想了解一下 煙花是由什麼時候被髮明

花炮是煙花、鞭爆的統稱。要講花爆的源流,就得先從鞭爆談起,而鞭爆又是從爆竹(又稱“爆仗”“爆竿”)演變過來的。它的整個演變過程,大致可分為燒竹期、硝磺期和焰花期三個過程來說。

一、燒竹期

所謂燒竹期,就是用火燒竹子,發出響聲,叫“爆竹”。我國“爆竹”起源很早,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書》中就有:“除夜燒盆爆竹與照田蠶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靜為吉。”的記載。(中華書局、巴蜀書社版《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95卷除夕部雜錄2671頁

其後三百年左右的西漢時期,文學家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在他所著的《神異經》中西荒經條記述了一個爆竹驅山魈的故事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在深山臊其音自叫。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火樸(pu-竹子爆裂聲勢而出,燥(山魈)皆驚憚……。”(見萬有文庫本《舊小說》)

南北朝樑時(公元502-557),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燥(xiao同魈)惡鬼,”的記載。宋代李畋在他著的《該聞錄》中也記有一個爆竹驅鬼的故事:“李岐鄰叟家,為山魈所祟,岐令除夕聚竹數十根於庭,焚之使爆裂有聲,至曉乃寂然。”(見《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除夕部2670頁)以上記載說明,我國以竹燒爆的“爆竹”已有二千多年曆史,古時就已有元旦或除夕用“爆竹”驅邪的習俗。

關於爆竹的事,唐宋詩人頗多詠述,如唐劉禹錫(公元772-842)的畲田行一詩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之句;薛逄(唐武宗會昌元年――公元841年進士有《元日樓前觀仗》二首之作;耒鵠《早春》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之語。

到了宋代詩人詠及此事的就更多了。如王安石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名句;蘇東坡有:“爆竹驚鄰鬼,驅儺逐小兒。”之語;楊萬里有:“夜半梅花添一歲,夢中爆竹報殘更。”等等。

在《三山志》中還記載了張浚(1097――1164宋代大臣,1135任宰相)和鄭樵(1103――1162史學家)的有關趣事說:“張丞相浚為帥日,除夕,莆人鄭樵客郡中(指福州)與觀火爆,丞相命賦詩,給竿字為韻,樵即中佔雲:

駒隙光陰歲已殘,千門竹爆競團園。

燒成焰焰丹砂塊,碎盡琅琅碧玉竿。

喚轉韶光新景燠,闢除惡魅舊時寒。

主人從此佔佳瑞,再入為霖灑旱乾。

該志還說:“州人除夕以竹著火,燒爆於庭中,兒童當街燒爆相望,戲呼達旦,謂之燒火爆。”(均見《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

以真竹著火的爆竹,究競燒到什麼時候呢?南宋詩人范成大(公元1126――1193)給我們留下了詩作為證。他在《臘月村田樂府十首》《爆竹行》中雲:

歲朝爆竹傳自昔,吳儂政用前五日。

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自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土皆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百聲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壘床底,猶有餘威可除癘。

屏除藥裹添酒杯,晝日嬉遊夜濃睡。

詩中不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年燒爆竹的情景,還告訴我們當時的爆竹是:“截筒五尺煨以薪”的。

這證明至少在范成大在世這段時間裡的爆竹,還是以真竹著火的爆竹。可見真竹著火爆竹子至少燒到了南宋。

二、硝磺期

竹筒充銷和捲紙裹硝的爆竹,其主要原料一是紙,二是硝磺配製而成的黑色火藥。紙是在東漢元興(公元105年)蔡倫推廣大量製造的。硝磺是什麼時候發現?又是什麼時候配製成黑色火藥?

硝在古書裡叫消石、硝......

相關問題答案
煙花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電腦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地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
櫻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
易初蓮花是哪個國家的?
菊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
荷花是哪個國家的禁忌?
賓士汽車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
法拉利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