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員工質量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如何提高員工質量意識

眾所周知,產品質量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員工的質量意識。人的意識決定行為,人的行為決定工作質量,也就決定了產品質量。員工的知識層次、認識深度、日常習慣等參差不齊,質量意識也相差甚遠。那麼要提高員工質量意識就是要加深他們的認識深度,改變他們的不良習慣,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把好入門關,提高員工素質

知識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崗位(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崗位)的人員在文化層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備一定的知識,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就要強一些,這對於提高他們的質量意識相對也要容易些。

二、加強員工培訓,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員工培訓,奠定良好基礎

最近幾年,車間員工的流動性逐步增加,每年也在不斷引進新員工,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員是剛畢業的學生,沒有實踐經驗。面對這些新員工,培訓是至關重要的。有句話總結得很好: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比糾正一種壞習慣要輕鬆得多。新員工培訓也應該做好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在新員工上崗之前進行意識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新員工沒有從事過相關工作,對空調加工的認知度較低,上崗前就要為他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如:家用空調的基本知識,質量的重要性、產品的相關標準、相關法律法規等。

其次,進行規範的操作培訓,這是關鍵的一步。我們目前的操作培訓都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那麼師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響到學徒的雞習質量和學習進度。所以師傅就要選用崗位上操作技能最強、操作最規範的員工來擔任,讓新員工從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後再慢慢地影響另外一些老員工。

最後是加深和鞏固階段。當新員工實習了一段時間後,對空調加工有一定的認知度時,再結合生產實際進行理論培訓,這樣可以讓新員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質量培訓考核,提高員工重視程度

以前,員工的培訓也不少,但往往培訓效果不好,對員工的觸動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員工不重視學習,學習流於形式。學習時聊天、睡覺現象時有發生。我們可以通過培訓考核,促使員工集中精力,認真聽課,做好筆記。然後對考核不合格的員工進行再培訓,不合格者進行換崗。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員工對待培訓的重視程度,加強培訓效果。

3.班前班後進行質量意識灌輸是一項長期的培訓方式

班組長是生產車間最基層的管理人員,大部分時間是在生產第一線,他們可以發現很多不規範行為。在班前或班後進行通報,讓員工理解此行為的危害性,防止類似行為再次發生。對於產品質量狀況,也要及時告知員工,當發生不合格時,或許員工會提出許多管理人員不知曉的現象或好的建議,這有助於分析問題和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也會增強員工參與質量管理的積極性。

三、管理者加強質量意識是關鍵

“沒有不合格的員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這句話說明了管理者意識的重要性。基層管理人員就是生產隊伍的指路人,員工就按照管理人員指明的方向前進。如果我們對一些違規現象視而不見,不制止、不糾正,員工就會逐步淡化質量意識,違規現象就會不斷增加。

通常人們都知道,一隻獅子率領一群綿羊可以打敗一隻綿羊率領的群獅。這個比喻很有意思,在體力上後者要強過前者百倍不止,但我們不要忘記的是佔據前者思想的是獅子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王者氣概,而後者其實早已退化成一群披著獅皮的“綿羊”。由此看出領導的作用是強大的,質量意識的加強應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意識和行為對員工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應該把確保產品質量當成一種責任和使命,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考核指標。

四、加大質量考核力度,建立質量激勵機制

質量的重要性靠什麼來體現?在市場經濟時期,也許經濟槓桿的作用更......

如何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 李新農

管理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是去授權,第二步是監督執行,第三步建立自己的管理權威。

工作團隊是由致力於共同的宗旨和績效目標、承擔一定職責。技能互補的異質成員所組成的群體。群體中的成員是具有多種技能的“多面手”,並享有高度的自主權和決策柔性。在這種多功能型的工作團隊中,人性假設和人的基本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需要對組織中人的因素進行再思考。

一、 工作團隊管理對傳統管理理念的挑戰

一般觀點認為,傳統的層級組織中,各部門在經營過程中,爭奪經營資源和權力,對知識、技能與信息封鎖,不願與其他部門積極配合。毫無疑問,這種部門割據式的管理造成了人為的封閉,使得智力資源因得不到共事而大量浪費,無法適應信息社會瞬息變幻的外部環境。

與傳統管理相比,工作團隊所面對的因素髮生了重大的變化,突出表現為:(1) 管理上的變化,表現為行政權力的淡化,人員之間關係的平等化和協作的自動化;(2)工作方式與人員素質要求的變化,員工被授權執行一套工作範圍更廣泛的任務,然而很少有人來監管員工的日常工作行為。這就要求員工應當是自勉、自律和自覺的,木僅僅是精通某一方面技能的專才,而且應該是熟悉多層次知識的通才,並能夠實現相互溝通;(3)培訓重心的變化,培訓的重心從被動培訓轉向主動學習,也就是說,僅僅培訓員工如何做好工作已不再重要。相反,新的通才型員工需要不斷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工作方式,員工學習的重點在於洞察和理解問題的分析、解決思路,並能夠知道工作如何做和為什麼這樣做。

二、 工作團隊管理中有關“人”的問題

人們在重視工作團隊正面效果的同時,卻忽視了工作團隊管理中,必要條件的缺位和觀念的變化可能導致的矛盾和問題。正如羅布·戈菲和加雷斯·瓊斯在“什麼使現代企業團結一致?”中指出的那樣,“在網絡型組織中,網絡型文化並非以缺乏等級制度為特徵,而是以有很多避開等級制度的辦法為特徵。”“網絡型組織產生兩種關鍵的能力:收集和有選擇地傳播軟信息的能力;在公司獲得支持者的能力。”但是,“它們的團結一致程度低,意味著管理人員在行使職能或使公司協作工作時往往會遇到麻煩。同事之間要對重點問題達成一致變得很困難。”工作團隊出現“高度的和睦交往,低度的團結一致”的現象。因此,其中的許多問題和癥結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認識。

如何改變員工的工作習慣?在傳統管理中,考核標準非常明確,人們習慣於專注自身“份內”的工作,工作進度已經被安排妥當,遇到疑難問題,完成自行安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擁有高度的溝通技巧,與相關人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但現實的情況是,適合於實行工作團隊管理的組織是高技術性和知識密集型組織。而傳統教育中,科技人員善於溝通者為數不多,他們更願意按自己的工作方式去完成“份內”的工作。這種情況如何改變?一種可能的方法,就是通過非正式群體方式,營造一種寬鬆的環境,來縮短人員之間的距離,從而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非正式群體更多強調的是情感滿足問題,而解決工作關係方面還尚存在疑問。

為什麼人們願意進行信息和知識的共享?工作團隊管理的前提基礎是,人們願意讓自己所擁有的信息和知識實現共享,互相學習。但關鍵問題是,什麼動機使他們願意這麼做呢?有的觀點從經濟人假設出發,強調讓所有員工理解,只有實現知識和信息的共享,才有利於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個人才能獲得利益的依靠。否則,只會將出現“全輸”的結果,誰也無法得到優厚的收入。還有的觀點認為,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高素質人群的需要層次已經達到自我實現需要,人性假設已經發生變化,在單個人員無法完成複雜任務紛情況下,為了共同目標的實現,人們......

如何控制質量和提高員工工作意識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點基礎。我們公司應該加大力度規範質量管理細節,提高產品質量,以質量求生存、促發展,全方位滿足中、高端顧客的要求與時俱進謀發展;把電子產品做強、做大的同時,需公司全員全方位參與。各部門、事業部、各工序、特別是質量管理部應對產品質量嚴格控制,採取預防為主的質量措施,減少質量事故的發生;以“質量月”為契機,大力提高員工的產品意識,在實際生產中,培養員工的自檢、互檢、專檢意識和產品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意識,從而減少不合格產品的產生和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

一、自檢意識,我們的電子產品質量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所以在產品的製程過程中,每一位員工必須樹立下工序要為上工序服務的質量意識從而為下工序提供紶質的產品和服務,要求員工對自己崗位的電子產品進行自檢,確認是合格品時才可以流入下工序;發現不合格產品時,要做好標識並單獨存放,通過自檢可以及時發現本工序存在的質量問題,並及時採取相應的糾正措施,減少不合格產品的數量和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下工序。

二、互檢意識,對於上工序流過來的產品,我們員工應仔細檢驗,認為合格才可以進行擺坯燒製、研磨、分包等。如果查到上工序流下來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應及時反饋上工序或相關部門,以便及時採取措施處理,堅決做到不製造不合格產品、不接收不合格產品、不傳遞不合格產品。例如:在電子產品的壓制過程中,產品自身明顯存在起層、粘損、開裂、產品光潔度不合格等缺陷時,員工盲目地壓制、專檢人員未及時發現,流入下工序後燒製出來為廢品、大量浪費了人力和物力。

三、專檢意識,通過員工的自檢和互檢後,作為專職的檢驗人員,更應該有強烈的質量控制意識,對產品存在的缺陷應及時發現並及時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處理,儘量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下工序,造成產品的報廢及返工處理,產生重複檢驗和二次的加工時間。

增強產品質量,離不開員工在產品的壓制過程中對產品的全過程控制,首先是首檢控制,在原材料上機前,應仔細閱讀產品作業指導書,對原料、模具、客戶仔細核對、確認無誤後方可壓制,在壓制時必須進行自我檢驗,確認產品是否合格,不合格要查找原因及時採取措施糾正,不能讓產品流入下工序才發現不合格,再進行整改,造成大批量的不合格產品。

其次是巡檢控制,在產品壓制過程中,調試人員和產品專職檢驗員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及時對產品進行抽檢、巡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要用大多數的精力關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產量不是靠蠻幹和一味埋頭苦幹完成的,作為普通的質量管理人員,我們要對產品的質量負責,善於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努力提高自身的質量素質,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

再次是終檢控制,我們員工將要下班時,對於最後的產品要重點控制、重點檢驗,往往在將要下班時,員工的心態都比較急躁,在生產任務還沒有完成時,又急著下班於是就將不良品裝箱,濫竽充數充當合格品,流入下工序造成質量事故。

我們公司的全體員工都要以“質量月”為契機,以“月”促“年”,努力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切實履行好職責、抓好質量工作,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產品質量意識。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關乎企業的發展、關係著每位員工的切身利益。只有企業發展了,對國家貢獻大了,我們員工自身的全面發展才能有切實的保障。總之,抓好產品質量工作,是我們全體員工共同的責任。   另外一篇文章也很有啟發作用:  眾所周知,產品質量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員工的質量意識。人的意識決定行為,人的行為決定工作質量,也就決定了產品質量。員工......

怎樣提高產品質量及員工的品質意識?

品質意識,就是指人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品質(包括產品品質、工作品質)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活動的客觀及主觀的看法和態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提高產品品質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以及對提高產品品質的決心和願望。而人的行動受大腦意識支配,有什麼樣的意識,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動,一個有錯誤品質意識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做出好的產品。只有當他的思想意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應的工作技能,他才會做出好的產品。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一個做過大事或見過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難。可想而知,品質意識對產品品質的重要作用。

品質作為企業的命脈,產品的品質不好,就會失去市場,沒有市場,企業就失去生命。所以,作為企業的職員工,必須具有這種提高產品品質飢決心和願望,也就是要求企業的全體職員工樹立良好的品質意識。

那麼,怎樣才能樹立良好的品質意識?

第一,樹立品質是企業的命脈意識。

要全員認識到:產品的品質不好,產品就沒有市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就失去了利潤來源,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倒閉,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失業。當然對於我們公司來說,目前產品市場良好,也希望以後更好,但我們要“居安思危”,要把我們的產品品質做得更好。

第二,樹立品質的客戶意識。

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戶,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產品的消費者。這樣,在工作當中就會自覺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產品的品質才會有保證,如果在工作中偷工減料,危害的將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樹立品質的預防意識。

“產品的品質是生產出來的、設計出來,不是靠檢驗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要把事情做好。”這不是一句口號,這很好地體現了產品質量的預防性,如果我們的品質控制不從源頭控制,我們將很難控制產品的質量。即使生產中投入大量的檢驗人力去把關,生產時由於沒從源頭去控制而產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廢品,產品的成本將大大提高,給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沉重負擔及損失。況且有些產品的質量問題可能無法從後工序發現彌補,這更要求我們在第一時間把事情做好,預防品質問題的發生。

第四,樹立品質的程式意識。

品質管理是全過程、全公司的,而各個過程之間,全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必須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體品質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嚴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錯的機會就會增多,產品的質量也就無法保證。

第五,樹立品質的責任意識。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認為,質量問題有80%出於管理層,而只有20%的問題起源於員工,也就是說,管理者可控缺陷約佔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於20%。

區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則:

A.操作者知道他怎麼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符合規範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規格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D.操作者具備對異常情況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點都已得到滿足以及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均具備而故障依然發生,則認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點中有任何一點不能得到滿足或者生產中設備、工裝、檢測及材料等物質條件不具備而產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員的責任。只有瞭解品質問題的責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問題將品質提高。

第六,樹立品質的持續發送意識。

品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質改善是一個持續的、迴圈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遵循PDCA迴圈模式,PDCA迴圈模式可簡述如下:

P—計劃:根據產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計劃......

如何提升工廠員工質量意識的看法?

告訴他們,成本核算,切身利益,同時制定具體的制度。

如何提高一線員工的質量意識

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對公司品質方針、政策、目標的宣導;

對全體員工進行質量管理方面的相關培訓;

設立質量進步獎、質量月等活動;

成立質量改進小組。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提高員工質量意識

告訴他們,成本核算,切身利益,同時制定具體的制度。

如何提升車間員工的質量意識

要解決如題所指問題,需要結合生產具體工作才能有效制定方案,在此只能提供簡單思路予以參考:

1、制定操作規程和作業標準,完善合理可行的考核機制,約束員工進行規範操作,通過考核提高員工質量意識;

2、日常對加強培訓,提高質量意識、職業道德及業務技能等綜合素質;

3、通過班前會議,加強員工經驗交流,結合質量案例的分析強化質量意識、改善和優化工作流程;

以上,請予參考。

如何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減少發生不符合

第一步曲:培養三種意識

做為品質培訓,講得最多得就是什麼叫做品質,怎樣做好品質,往往你在臺上講得口乾舌頭軟,臺下受訓者想睡覺。培訓完後,受訓者交頭接耳,最後匯成一句話:好是好,就是對我們不實用!作為培訓者聽了,半條小命又氣沒了。質量其實就是簡簡單單一句話:質量=良心+責任心,這樣受訓者又好記,也容易理解。有時員工自己也會問,我拿了公司的錢,又沒幹好活,是不是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因自己沒幹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損失,良心更過不去,生產和品檢人員也同樣會反問。大家有了這個意識,再適當往下引導,這個質量原因也不是很難控制,只要稍微有點責任心,就不會出這個質量事故了。因為中國人有個習慣,就是怕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他們會主動問你,以後我們怎樣才能做好品質呢?此時孺子可教也,可以培養員工品質的三種意識了!

一是自檢意識。產品質量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生產質量控制的密決是: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產品。要求員工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要自我進行檢驗,只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車間,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標識並把它分開放置。

二是互檢意識。對於上道工序或車間流過來的產品,必須員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檢驗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進行生產,對查到上工序或車間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反饋。堅決做到不製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

三是專檢意識。做了自檢和互檢的動作後,生產主管就可以對專職檢驗員灌輸了:員工一邊要生產,一邊都在做自檢和專檢的工作,做為專職的檢驗員,就更應該有強烈的質量控制意識。專職的檢驗員如是你部門的下屬,那更好溝通;假如不是你部門的人員,他也會接受你的教導!

第二步曲:緊跟過程控制

牛津管理評論消息: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結果。因此,很多朋友跟我在談管理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對於偉人的哲學精髓,我是深深的佩服。但是對於和我談結果主義的朋友,我會反問他們一句,如果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呢?在他們目瞪口呆之時,我就會跟他們講,我是挺注重過程,沒有好的過程,難有好的結果!對於品質的控制,我認為只有緊跟了過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質;因此在向友人傳授中,我讓他一定要緊跟過程控制。

一是首檢控制。在產品上線前,必須要求班組長、品檢人員和員工,對在要投入生產的物料,都要仔細核實;要使用的工裝配備,要確認性能是否穩定完好。然後小批量生產三隻產品,確認產品是否合格。合格後再上線生產,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產。

二是巡檢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管理人員和品檢要對產品進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關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如:生手員工、關鍵設備、關鍵崗位等。

三是終檢控制。在收線時,對於最後的產品,要重點控制,往往此時員工的心態都比較急躁。本人曾碰過一件事情,現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員工有快下班時,還缺一隻產品裝箱,他就找一隻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沒經過檢驗人員就直接裝箱。被班組長立馬糾出,此只產品有嚴重質量缺陷。何況產品收線時,還有一部分產品等待返修,所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所要嚴加控制!

第三步曲:再加二把武器

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實現品質管理的“長治久安”,管理人員就必須隨身攜帶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

第一把武器是“明刀”—“三分析三不放過”活動。俗話說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誰在使刀,又是一把什麼樣的刀。如是一位武林高手,手中拿著一把木刀,我想也沒有誰說好躲:但如果是一位沒練過功夫的人,手中握......

如何提高員工質量意識,落實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

動態的質量管理

傳統質量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質量控制”,是一種靜態的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強調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地進行質量改進,不斷地滿足變化著的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是一種動態的管理。朱蘭博士指出,“質量管理不僅要有控制程序,而且要有改進程序”,並把質量管理精闢地歸納為質量計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三部曲”,質量改進是國際質量管理髮展的總趨勢。1996年美國質量管理協會第49屆年會的主題就是“不斷的改進——領導、授權和統計工具”。可見,質量管理的總趨勢是不斷改進,主要措施是從領導抓起,員工通過領導授權廣泛參與制定工作計劃,並運用統計方法來改進質量和管理。

朱蘭博士還說:“質量改進不在於那麼壯麗,那麼大張旗鼓地運動和突擊活動,主要的動力在於取得持續的、不斷的、平和的而不聲張的活動,這種活動如何搞得好,就要藉助於管理,有些活動要永久地搞下去,有些活動要有規定的時限,到一定時限,要戲劇性地見好就收場,這種形式最好的辦法就是舉行盛大的授獎儀式。”在質量管理中不搞運動,但要搞活動,比如一定時間裡搞無廢品活動,目的是把產品合格率提高,可以過一個階段,提一個新目標,再搞一個活動,使質量和管理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產品質量的形成,不只是依靠機器設備、工藝和工具設備、原材料等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只有廣大員工牢固地樹立了“質量第一”的思想和強烈的質量意識,對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質量管理知識和技能,並且能熟練地操作和掌握先進技術,才能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因此,為了動員和組織企業全體成員都能積極自覺地參加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關心和提高產品質量,應從企業領導人員到每個班組員工,都必須接受全面質量管理的教育和訓練。

企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是涉及企業各部門和全體員工的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企業各級領導、各個管理部門以及每位員工,都必須明確自己應該承擔的質量責任。企業建立和健全質量責任制,就是要對企業每個部門和每個員工都明確規定各部門和個人在質量工作上的具體任務、責任和權力,以便做到質量工作事事有人管,層層、人人有專責,辦事有標準,工作有檢查。這樣,就可以把與質量直接有關的工作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責任性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質量體系。

只有實行嚴格的質量責任制,才能建立起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才能加強對設備、工模、原材料和技術工作的管理,才能統一工藝操作,才能從各個方面有力地保證產品質量。此外,由於員工對於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做好的標準是什麼等心中有數,並通過技術培訓,掌握操作要領和過硬本領,就有可能熟練地排除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取得駕馭生產的主動權,使企業的質量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提升員工質量意識?
如何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如何提升員工的素質?
關於如何提升產品質量?
如何提升產品質量?
如何加強員工法律意識?
如何提高決策質量?
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校長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員工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