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面積是多少?
太陽系的面積是多大?銀河系的面積是多少?之間的倍數是多少?
我們的宇宙不是靜止不動的,天文學家發現幾乎所有星系都在彼此遠離,即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既然宇宙一直在膨脹,那麼如果逆著時間倒推回去,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就會比現在更小更緊湊。通過這種方法,再結合許多觀測數據,天文學家根據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的模型推算出,大約137億年前,宇宙中所有的東西都聚集在一點——這就是宇宙的初始時刻,大爆炸的起點。 那麼宇宙有多大呢?由於宇宙年齡有限,而光傳遞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理論上說,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大小也是有限的——在這個範圍之外,那裡無論發生過什麼,存在過什麼,它們的信息都還來不及傳播到我們這裡。由於宇宙本身在膨脹,所以這個可觀測宇宙並不是一個半徑137億光年的球,而是半徑大約460億光年。 銀河系直徑大概是13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系的中心是兩萬七千光年。 那麼現代生活裡頭,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已經很少能夠欣賞到銀河的美景了,因為城市裡頭,實際上看到的是燈河而不是星河。現在看星河必須到郊區去、或者到一些山區去,那麼就看得非常好了。那麼我現在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就是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圖,那麼這條“河”是什麼“河”呢?這條“河”就是銀河。只要有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存在,那麼就是有銀河的認識。我們可以看到在夏季的星空裡頭,在天空有一道很亮的光帶。那麼對於這樣一條銀河,它究竟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呢?什麼時候才揭開這個謎呢?這是要等到1610年的時候,就是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他用他的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的時候,他就把它指向了銀河。我們在看到這條銀河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說是我能把它想像成什麼?確實不是很容易,你得好好想一想。說怎麼就會形成這麼一條銀河呢?那麼英國有一個天文學家叫萊特,他想像這個宇宙是一個球,在球上這個星風是不均勻的。就是在球上的一條帶上,恆星比較聚集,而球的中間,就是我們地球。那麼這樣大家可以想像,從地球看上去,你看到球上面就有一條星帶,所以在不同季節你都可以看到這條銀河,這樣的話他構造出這麼一個宇宙來,這是在1750年他發表了這麼一篇論文。 但是5年以後有一個哲學家叫康德,康德他不同意萊特這個觀點。他認為銀河系應該是像一個鐵餅的形狀。那麼赫歇耳就要來分析這樣說是不是正確的。赫歇耳做的工作是用望遠鏡來數星星,大家知道在望遠鏡裡頭看到的星星太多太多,那麼赫歇耳數了多少呢?17萬多顆星,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他做了很多年,怎麼做呢?他把天空劃分為三百多個區,他在這三百多個區裡頭,每一個區他來數這個區有多少星。這個區是被四周圍圍著,就是四個方向都有,各個方向都有。那麼這樣計算出來以後他就可以構建一個銀河系的模型,這個時候經過這麼辛勤的工作,那麼赫歇耳構造出銀河系的模型。也就是到了1785年這樣一個時候,真正是從銀河,就是從河流這個概念變成了一個系,就是恆星所組成的一個系統。那麼這個系統呢,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銀河系其實認識的過程是挺不容易的,我們從想像一個美麗的傳說到真正變成一個恆星的系統,中間幾乎經過兩千多年,我們才走到這一步。 (全文) 那麼現代生活裡頭,我們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已經很少能夠欣賞到銀河的美景了,因為城市裡頭,實際上看到的是燈河而不是星河。現在看星河必須到郊區去、或者到一些山區去,那麼就看得非常好了。那麼我現在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就是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的圖,那麼這條“河”是什麼“河”呢?這條“河”就是銀河。只要有牛郎織女這個故事的存在,那麼就是有銀河的認識。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要提一個問題,說究竟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在中國它發生在什麼時代呢?什麼時候我們中國人就已經知道天......
太陽表面積是地球表面積的多少倍?注意:是面積!
太陽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09.3倍,約為695 000千米;表面積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2000倍,約是6×10 12(次方)平方千米,即6萬億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