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混戰什麼時候結束?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延續到了什麼時候才結束?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袁世凱死後,旗下的北洋軍閥分裂,但北洋軍閥派系仍控制著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1926年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爭,目標就是弧除中國混戰不已的軍閥勢力,拯救中國革命形勢。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至此,軍閥混戰的時代才算是真正的終結。

中國是怎麼結束軍閥混戰的?

先是大吃小,直系,奉系,皖系三大軍閥。而後是國民黨時期,用黃埔軍校為主的學生軍一路北伐掃滅軍閥。

20世紀,軍閥混戰是如何結束的?求高人指教!

一九一二年,清朝統治結束。這時,隸屬清朝的各地軍隊紛紛該換頭臉,成為日後軍閥混戰的雛形。這當中實力最大的當屬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辛亥革命勝利後,準確時間為一九一三年,袁世凱復闢,稱帝。原“大漢軍政府雲南都督”蔡鍔至雲南發動討袁戰爭,組織護國軍。此舉一出,各地大小軍閥紛紛投靠袁、蔡兩方,一時間中國陷於渾濁不清的時代。袁世凱死後,這場大混戰告一段落,小軍閥不是被消滅,就是投靠較大勢力的軍閥。為了消滅主要軍閥,國民政府於一九二四年成立黃埔軍校,培養大量優秀軍事人才。一九二六年,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戰爭,出兵十萬(後在戰爭過程中發展到四十萬多個軍百萬餘人)旨在消滅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三大軍閥頭子。經過半年的艱苦戰鬥,革命軍控制了長江以南所有地區,吳佩孚、孫傳芳主力被殲滅。馮玉祥部也西出潼關,準備進攻中原。

就在這形勢大好之時,國民黨左派人物蔣介石、汪精衛發動政變,大肆屠殺革命人士,北伐戰爭勝利果實被蔣介石等人竊取。北伐戰爭後期,蔣介石承諾勝利後,將北京、天津、河北分與馮玉祥,但是不料中途變卦,一九二八年五月間蔣介石到石家莊與閻錫山會面,此次會晤使蔣介石變心。但蔣不明目張膽的弄,將北平市市長空頭銜給了馮玉祥的部下,一方面蔣介石封閻錫山為平津衛戍總司令,掌握實權。此舉使馮玉祥非常不快。一九二八年七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在北平湯山會商東北問題和裁兵問題,在此問題上,蔣介石與馮玉祥以及各路軍閥發生摩擦,最後馮玉祥、蔣介石徹底決裂。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將軍當天向全世界通電,毅然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在東北將原北京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佈擁護國民政府。這使得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中國。

一九三零年,馮玉祥發動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進攻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企圖以武力奪權,可是由於這幾位矛盾重重,加之張學良率軍南下,支持蔣介石,所以戰爭進行了大半年,由蔣介石的勝利告終。

此戰軍民死傷近30萬人,豫魯兩省赤地千里,餓殍遍野,國力損耗,元氣大傷;而東北軍進駐關內,邊防空虛,客觀上為日本帝國主義造成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條件。

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被瓦解,其殘部被改編入張學良的東北二十九軍內,馮玉祥黯然退出政壇,到汾陽靜養。這宣告苦心經營二十多年的西北軍徹底消失。其餘的軍閥如閻錫山於一九三二年出任山西綏靖主任、國民政府中央執行委員;李宗仁出任廣西綏靖主任;張發奎外出留洋,抗戰爆發後,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當然,這是後話。

軍閥混戰是什麼時候 40分

軍閥混戰多了!東漢末年,西晉後期,南北朝,隋朝末年,唐代末期,五代十國,元朝末期,明朝末期,近代的從袁世凱處臺到東北易幟。

中國的軍閥時代什麼時候結束的

狹義: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8

袁世凱統治時期

(1912~1916)

皖系軍閥統治時期【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

(1916~1920)

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周自齊,黎元洪,高凌霨,曹錕】

(1920~1924)

奉系軍閥統治時期【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維鈞,張作霖】

(1924~1928)

(注,1912年2月15日,袁世凱取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到1928年6月8日,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最後結束)

廣義:北洋勢力:1912——紶949(注,1949年3 月29日閻錫山接到邀請電後,立即起飛到南京。4 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太原。閻錫山統治結束)

【】表示期間的北洋總統,“狹義”指的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廣義”指“北洋勢力”徹底消失,“軍閥時代”應該是國民黨在大陸勢力徹底消滅。具體哪一年本人還未考證。

【(特注,本人是高中生)】

北伐戰爭與軍閥混戰的詳細時間列表

北洋軍閥一般指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1916年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有如下主要派系:

1、直係軍閥。勢力範圍為直隸及長江中下流域地區。代表人物: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扶持他們的外國勢力為:美國和英國。

2、皖系軍閥。勢力範圍為安徽、浙江、山東、福建、陝西。代表人物:段祺瑞、盧永祥。扶持他們的外國勢力為:日本。

3、奉系軍閥。勢力範圍為奉天、黑龍江、吉林。代表人物:張作霖、張學良、張宗昌。扶持他們的外國勢力為:日本。

4、晉系軍閥。勢力範圍為山西。代表人物:閻錫山。扶持他們的外國勢力為:日本。

5、西北軍閥。勢力範圍為西北地區。代表人物:馮玉祥。扶持他們的外國勢力為:蘇聯。

軍閥割據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東北易幟,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當時,北洋政府是中國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唯一合法政權,取得北洋政府的領導權意味著可以獲得關稅收入和外國貸款。因此,三系最重要的爭奪目標是北洋政府的控制權。在整個軍閥割據時期,北洋政府的控制權經歷了從皖繫到直系再到奉系的更迭。

1916年至1920年為皖系控制北洋政府的時期。在第一次府院之爭中,作為總理的段祺瑞與總統黎元洪矛盾重重。在張勳復辟之後,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壓力下被迫下臺,總統職位由馮國璋續任。在之後的第二次府院之爭中,段祺瑞與馮國璋在對護法運動和西南軍閥的意見上不合,段祺瑞和馮國璋兩人於1918年10月共同下野,由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選出徐世昌接任總統一職,而段祺瑞則通過安福國會在背後操縱政權。

1919年12月馮國璋去世,直係軍閥開始由曹錕領導。由於曹錕落選副總統、吳佩孚反對安福國會,直皖矛盾激化。1920年4月,曹錕與奉系等八省軍閥結成反皖同盟,同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直系和奉系獲勝。戰後,安福國會被解散,其主要成員的徐樹錚、王揖唐、段芝貴等10人被通緝,皖系勢力被嚴重削弱,從此一蹶不振。

然而,直皖戰爭後,直系與奉系由於戰果分配問題發生摩擦,第一次直奉戰爭於1922年爆發,張作霖被擊敗,退出關外,直系取得北京政權。1923年6月,曹錕通過賄選當選總統。1924年,為了反對直系的領導地位,奉系聯合皖系殘部和孫中山的廣東軍政府共同討伐直系,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將領馮玉祥受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五十萬獻金,遂倒戈,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導致直系潰敗。然而,馮玉祥與奉系的合作並未長久。北京政變後,馮玉祥邀段祺瑞和孫中山進京,並改編其部為國民軍,坐鎮北京,與奉系分裂。

1925年,敗將吳佩孚發動反奉戰爭,驅逐蘇皖等地的奉系勢力。1926年,張作霖聯合日本勢力揮師南下入關,馮玉祥退出北京至昌平南口防守,奉系佔領京城。此時,張作霖與吳佩孚實現了直奉聯合,組成“討赤聯軍”,將馮玉祥的勢力趕至綏遠。然而事後,張作霖並未給予吳佩孚好處,北洋政府自此之後一直都被奉系所控制,直到北伐結束。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吳佩孚被擊敗,從此一蹶不振。馮玉祥、閻錫山等人加入國民革命軍。1928年6月4日,張作霖撤離北京,退往關外,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炸死。6月8日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統一到南京國民政府。軍閥割據時期結束。

民國軍閥列表

1、北洋系

皖系:段祺瑞、倪嗣沖、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張懷芝

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齊燮元、孫傳芳、王佔元、李純......

關於軍閥混戰

民國軍閥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軍閥、滇系軍閥、粵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桂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軍閥割據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東北易幟,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

北洋軍閥:

皖系:段祺瑞、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張懷芝、張敬堯、陳樹藩、盧永祥、吳光新

直系: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王佔元、陳光遠、李純、蕭耀南、蔡成勳、王承斌、齊燮元

奉系:張作霖、張學良、張作相、李景林、韓麟春、姜登選、張宗昌、郭鬆齡、楊宇霆、孫烈臣、張景惠

晉綏系:閻錫山、傅作義、徐永昌西北軍:馮玉祥、宋哲元、鹿仲麟、劉鬱芬、張之江、李鳴鐘、孫良誠

其他:趙倜、石友三、孫殿英、韓復榘

西南軍閥:

滇系:(前)唐繼堯、(後)龍雲、盧漢、胡若愚

桂系:(前)陸榮廷、沈鴻英、陳炳琨、莫榮新、(後)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黃旭初

粵系:(前)陳炯明、(後)陳濟棠

黔系:劉顯世、袁祖銘、周西成、王家烈

湘系:湯薌銘、唐生智、譚延闓、何鍵、趙恆惕、程潛

川軍: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王陵基(川軍從未形成統一體系)

西北軍閥:陝西:劉鎮華、楊虎城、郭堅、黨玉琨

新疆: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

馬家軍:(寧夏)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青海)馬麒、馬麟、馬步芳、馬步青、(新疆)馬仲英

國家軍閥:勢力大,可控制北京政府—以中央政府名義向國外貸款、討伐叛軍。

直系馮國璋:

皖系段祺瑞

奉系張作霖、張學良

聯省軍閥:

西南軍閥: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

西北國民軍:馮系(馮玉祥)

省級軍閥:保境安民,依附大勢力。

山西:晉系(閻錫山)

廣東:粵系(陳炯明)

湖南:湘系(趙恆惕)

新疆:楊增新、盛世才(認廟不認神主義)

西北馬家軍:馬鴻賓、馬鴻逵、馬步芳

小軍閥:

四川:(四川四傑:東—劉湘、北—鄧錫侯、西—楊森、南—劉文輝)

河南:(趙倜、劉鎮華→白朗、張慶)

陝西:陳樹藩

貴州:黔系 (劉顯世)

軍閥混戰時期是什麼時侯?

著袁世凱的去世,中國陷入了混亂,一個持續十餘年的“軍閥混戰時期”開始了。在1916到1928年間共發生140次戰爭。

軍閥混戰是怎麼一回事?和國軍圍剿有多少時間間隔?

自依靠地方武裝平定太平天國後,地方勢力就已經做大了。如慈禧在強悍也不敢深究湘軍主導的刺殺兩江總督馬案,到了袁世凱奪位後,權威更小了,各地都不向他交稅,造成財政困難。稱帝不得人心,僅僅83天后就死了,死亡之後更沒人有能力控制各地軍政合一的地方勢力,於是中國就開始步入軍閥混戰,一直持續到北伐戰爭結束,期間發生瞭如兩次護法運動、五四運動、共產黨成立等等事情,至於國軍圍剿是指國民黨軍隊對共產黨蘇維埃政權根據地的五次圍剿,最早的一次是在1931年,距離軍閥混戰開始約有15年。

相關問題答案
軍閥混戰什麼時候結束?
內戰什麼時候結束?
逆戰年獸什麼時候結束?
內戰是什麼時候結束?
長沙暴雨什麼時候結束?
菏澤牡丹什麼時候結束?
無限月讀什麼時候結束?
梅雨季節什麼時候結束?
超星泛雅什麼時候結束?
全運會什麼時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