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溼熱吃什麼藥?
大腸溼熱吃什麼中成藥
大腸溼熱病常可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黏,大便後出現肛門熱痛等症狀。治療上建議用黃連素片、腸炎寧片、腸康片口服治療。
大腸溼熱吃什麼藥好呀?
治療 治療法則: 清熱,利溼,解毒,調氣,行血。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藥 1.基本方藥:(1)芍藥湯加味:芍藥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大黃6克、銀花15克、檳榔l0克、當歸10克、甘草6克、木香6克。本方適用於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證的痢疾患者。(2)葛根芩連湯加味:葛根15克、黃芩l0克、黃連6克、甘草6克、銀花15克、茯苓15克、木通6克、車前子10克。本方適用於腹痛,瀉下急迫為主證的洩瀉患者。以上方藥,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劑。 2.加減變化: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證,基本方(1)加荊芥10克、防風6克、羌活10克;如熱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純下赤凍,則加白頭翁15克、秦皮l0克、地榆10克、丹皮10克;若挾食滯,苔膩脈滑,加用神曲10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芒硝10克(入湯沖服);若溼熱留連不去,下痢時發時止,日久難愈,加用人蔘6克(黨蔘15克)、白朮10克、乾薑6克;若下痢初作,表證已解,痢猶未止,可用香連丸,每服6~9克,日叄次;若痢下為醬色,時作時止,可加用鴉膽子仁治療,成人每日叄次,每次15粒,膠囊分裝,飯後服,連用7~10天。若溼熱洩瀉以溼邪偏重,舌苔微黃厚膩,脈濡緩,可基本方(2)加用厚朴10克、薏仁30克;挾食滯者宜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麥芽10克;如有發熱、頭痛、脈浮等風熱表證,加連翹10克、薄荷10克;如在夏季盛暑之時,可酌加藿香10克、香薷10克、扁豆花6克.荷葉6克。 (二)外敷藥物 1.苦蔘粉適量,溫水調成煳狀敷臍。 2.梔子適量,研為細末,雞蛋清調成膏,貼雙足湧泉穴。 3.白礬15克、五味子15克、五倍子15克,研為細末,用開水調成膏,貼神闕穴。4.噤痢膏:牙皁6克、細辛27克、蔥6根(拭淨泥土,勿洗),田螺2個,小麥曲12克。諸藥混合,搗融如膏,貼於神闕穴,蓋以紗布、繃帶固定,藥幹另換。 5.熱瀉散:黃連12克、滑石30克、廣木香15克、吳茱萸10克,諸藥混合粉碎為末,過篩,取藥末10~15克,撤於2~8平方釐米膠布中間,分別貼於神闕、大腸俞,1日換1次。 6.大黃9克,或甘遂、大戟各4.5克,研為細末,用醋凋敷臍部固定。適用於疫毒痢腹脹者。 (三)灌腸療法: 臨床上對長期反覆不愈之本證患者,常常採用灌腸療法。 1.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紅藤30克、穿心蓮30克、黃柏15克,加水煎至150毫升,溫度在30~40℃時作保留灌腸。如能保留8小時以上,療效更佳。 2.錫類散l克、雲南白藥1克、生肌散l克、5%普魯卡因5毫升,加入生理鹽水100毫升中,加溫後保留灌腸。 3.苦蔘100克,濃煎,每次用50毫升,加1%奴夫卡因5毫升,作保留灌腸。 4.白頭翁60克,煎成藥液100毫升,每日作保留灌腸1次。治阿米巴痢疾。 5.大蒜30克,搗汁,加溫開水160毫升,作保留酒腸。治阿米巴痢疾。 6.10~15%野菊花煎劑100~15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10~15日為一療程,休息數日後可開始第二療程。 (四)飲食療法 (1)馬齒莧綠豆湯:新鮮馬齒莧120克(或幹品60克)、綠豆60克,煎湯服食。每天1~2次,連服3天。二味合用對溼熱洩瀉、或熱毒血痢,甚為有效。 (2)車前子飲:車前子30克,紗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溫服300毫升。治洩瀉。 (3)姜連散:生薑l20克,榨汁;黃連30克,銼末,文火烘炒加薑汁拌勻,以幹為度。每服6克,綠茶清送下,每天3次。對溼熱洩瀉嘔吐者大為適宜。 (4)石榴......
腸胃溼熱用什麼藥好?
病情分析:腸溼熱證是由於偏食肥膩,辛辣,甘甜食物或飲酒,以及溼邪化熱,引起溼熱蘊阻腸胃的病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常出現或伴有此證.
意見建議:葵花胃康寧加奧美拉唑,按療程服用。
2.小米,玉米加紅棗粥,枸吸,紅棗,瘦肉粥,都是益氣通便,養胃的食物。
3.平時注意不吃生冷,生硬,辛辣的食物,注意腸胃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