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廢太子的原因?
李隆基殺太子是史實嗎
本文摘自《蒙曼說唐·長恨歌》,作者:蒙曼,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趙美人,後來被封為趙麗妃,生的這個兒子後來還當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這個太子後來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兩個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殺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劇啊!
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來話長。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是開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會問,按照傳統,太子不應該是由皇帝的嫡長子來當嗎?這李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為什麼讓他當太子啊?我們講過,玄宗的皇后王皇后沒有兒子,嫡子根本就不存在。嫡子沒有,那就應該考慮長子了,可是,玄宗的長子小時候打獵又被野獸抓傷了臉,有損國家形象,也不適合當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慮老二吧,這個老二李瑛不僅排行靠前,而且母親趙麗妃在開元初年也正得寵,以長以愛都佔優勢,所以,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太子。如果沒有變故,這個太子就安心等著接皇帝的班了。但是,變故還是出現了。
什麼變故呢?武惠妃橫空出世了,而且很快就成了後宮專寵,趙麗妃靠邊站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話叫作母色衰則子愛馳,李瑛的地位會不會受到威脅啊?沒有。因為武惠妃雖然專寵,也不停地生孩子,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她生的孩子都活不長。連著三個孩子都夭折了。接連的打擊讓武惠妃都沒自信了,所以,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她再也不敢自己帶了,乾脆送給李隆基的大哥寧王去帶,對外都謊稱是人家的兒子。這樣一來,雖然唐玄宗對趙麗妃的感情淡了,但是,李瑛的地位倒沒發生什麼動搖。可是,到了開元十二年之後,接連發生三件大事,使得情況又發生了變化。第一件事,開元十二年,武惠妃動用種種手段,終於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為新一任皇后了。第二件,開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兒子李瑁已經七歲,過了兒童危險期,從寧王那裡回到了唐玄宗和武惠妃身邊,封為壽王了。第三、開元十四年,李瑛的親媽趙麗妃死了。這三件事疊加到一起,李瑛的地位可危險了,失去了親媽的庇護,又多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他這個太子還能繼續當下去嗎?果然,就在開元十四年,李瑛人生中第一個考驗終於到來了。這一年,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當皇后。可以想象,如果這個動議一通過,武惠妃變成武皇后,李瑛馬上就得給她的兒子讓位。這可是千鈞一髮的時刻,好在大臣出來說話了。大臣說: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兒子,如果讓他當皇后,難道太子也要跟著換嗎?當時玄宗還比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終於放棄了這個想法。武惠妃幾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隨風飄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來。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驚濤駭浪算是通過了。
可是,就像諺語說的那樣,女人柔弱,為母則強。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母親什麼事都做得出。武惠妃也是如此。雖然沒能當上皇后,但是,她還是想讓兒子當太子。可是,面對著明智的丈夫和對她並不友好的朝廷,武惠妃勢單力孤,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就這樣,十來年的時間就過去了。開元二十三年,壽王已經十七歲,該娶妻了。娶了誰呢?他娶了大美女楊玉環,就是後來的楊貴妃。眼看兒子長大成人了,武惠妃更著急了,怎麼辦呢?
就在這時候,事情出現了轉機,武惠妃一下子覺得又有希望了。什麼轉機呢?首先,李林甫悄悄讓宦官帶話,許諾要幫助壽王,武惠妃在朝廷終於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也長大了,嫁了人,武惠妃又多了兩個幫手。咸宜公主嫁的人是誰啊?這個小夥子叫楊洄,說起來也是親上加親。當年唐中宗和韋皇后不是生了兩個女兒嗎?一個叫長寧公主,一個叫安樂公主。安樂公主被唐玄宗殺了,但是,長寧公主活了下來,楊洄就是她的兒子。楊家在唐朝可是太出人才了,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後來大名鼎鼎的楊貴妃都出身於這......
請問唐玄宗的兒子李瑛太子生平如何?為何被廢?
百度百科裡有啊。轉帖 唐玄宗廢太子李瑛 本名李嗣謙。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子,母趙麗妃。景雲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進封郢王,開元三年立為太子。 唐玄宗在寵幸武惠妃以前,曾經寵幸趙麗妃、皇甫德儀與劉才人,她們分別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後來因武惠妃得到隆寵,這三個妃子也相繼失寵。於是李瑛、李瑤與李琚兄弟常為母親不得寵而不樂,多有怨言。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揣摩惠妃的心意,便每天觀察李瑛有何短處,並向惠妃報告毀謗。惠妃向玄宗哭訴太子結黨營私,想要謀害他們母子。玄宗震怒,想要廢太子。中書令張九齡以驪姬、江充、賈南風與獨孤皇后等人故事勸諫玄宗不能廢太子,此事遂作罷。 不久,張九齡罷官,以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時常對她說壽王的好話,惠妃便對他相當敬重。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楊洄再次向惠妃構陷三位親王,說他們三個與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鏽共謀異事。惠妃便設計派人去召三王入宮,說是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而他們也答應了。惠妃接著又告訴玄宗:“太子跟另外兩個王爺要謀反了!他們穿鐵甲進宮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議。李林甫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不是臣等應該干預的。”玄宗便下定決心,廢三王為庶人,賜薛鏽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為他們感到冤枉。 ·相關史料· 《舊唐書 列傳第五十七 玄宗諸子》 廢太子瑛,玄宗第二子也,本名嗣謙。景雲元年九月,封真定郡王。先天元年八月,進封郢王。開元三年正月,立為皇太子。七年正月,加元服。其年,玄宗又令太子詣國子學行齒胄之禮,仍敕右散騎常侍褚無量升筵講論,學官及文武百官節級加賜。十三年,改名鴻,納妃薛氏,禮畢,曲赦京城之內,侍講潘肅等並加級改職,中書令蕭嵩親迎,特封徐國公。二十五年七月,改名瑛。 瑛母趙麗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及景雲升儲之後,其父元禮、兄常奴擢為京職,開元初皆至大官。及武惠妃寵幸,麗妃恩乃漸弛。時鄂王瑤母皇甫德儀、光王琚母劉才人,皆玄宗在臨淄邸以容色見顧,出子朗秀而母加愛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漸疏薄,惠妃之子壽王瑁,鍾愛非諸子所比。瑛於內第與鄂、光王等自謂母氏失職,嘗有怨望。惠妃女咸宜公主出降於楊洄,洄希惠妃之旨,規利於己,日求其短,譖於惠妃。妃泣訴於玄宗,以太子結黨,將害於妾母子,亦指斥於至尊。玄宗惑其言,震怒,謀於宰相,意將廢黜。中書張九齡奏曰:“陛下纂嗣鴻業,將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離深宮,日受聖訓。今天下之人,皆慶陛下享國日久,子孫蕃育,不聞有過,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間廢棄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國本,難於動搖。昔晉獻公惑寵嬖之言,太子申生憂死,國乃大亂。漢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蠱之事,將禍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晉惠帝有賢子為太子,容賈后之譖,以至喪亡。隋文帝取寵婦之言,廢太子勇而立晉王廣,遂失天下。由此而論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長無過,二王又賢,臣待罪左右,敢不詳悉。”玄宗默然,事且寢。其年,駕幸西京,以李林甫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希惠妃之旨,託意於中貴人,揚壽王瑁之美,惠妃深德之。二十五年四月,楊洄又構於惠妃,言瑛兄弟三人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常構異謀。玄宗遽召宰相籌之,林甫曰:“此蓋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玄宗意乃決矣。使中官宣詔於宮中,並廢為庶人,鏽配流,俄賜死於城東驛。天下之人不見其過,鹹惜之。其年,武惠妃數見三庶人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請彌月,不痊而殞。 瑛有六男:儼、伸、倩、俅、備、儆。慶王琮先無子,瑛得罪後,玄宗遣鞫之。天寶中,儼為新平郡王、光祿卿同正員,伸為平原郡王、宗正卿同正員,俅為嗣慶王......
李隆基過後,是哪個兒子當了皇帝,叫什麼名字?
是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
開元初年,李瑛就被立為太子。但後來,頗有姿色、心計過人的武惠妃寵傾後宮,太子的母妃趙麗妃漸漸失寵。而壽王李瑁很受皇上喜愛。而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為太子,於是開始陷害太子瑛。武惠妃和其女婿楊洄以及李林甫等開始常常說太子的壞話,使唐玄宗開始對其厭惡,想廢太子,被張九齡所阻礙,後來九齡罷相。太子終於被廢,旋且和鄂王瑤、光王琚一起賜死城東驛。也就是歷史上說的“三庶人事件”。
這也使唐玄宗成為唐朝第一個連殺三子的皇帝,此事之後,他可能也有些悔恨吧,並沒有立壽王為太子,九個月後,武惠妃病死,最終忠王嶼得以漁福得利立為皇太子而這個忠王璵,也就是後來改名紹又改名亨的唐肅宗。
唐玄宗為什麼重用“廢太子”李承乾的後裔李適之為宰相?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或許他覺得對廢太子的後代內心有愧吧。
求採納
唐玄宗為什麼一日之內連殺三個兒子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武惠妃沉不住氣了,走了一步臭棋,一下子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了。怎麼回事呢?當時廢不廢太子,關鍵不就在張九齡這兒嗎?武惠妃想,乾脆去他那裡疏通疏通關係好了,告訴他,只要在這個問題上高擡貴手,武惠妃絕對虧待不了他!於是,就派了一個心腹宦官牛貴兒去找張九齡了,跟他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武惠妃這樣做好不好啊?大大的不好。她太低估張九齡的政治操守了。她以為宰相都像李林甫那樣,只知道固權保位,她不知道,張九齡是有原則的人,這樣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決不能被收買。果然,張九齡一聽,鼻子都氣歪了,你武惠妃居然想收買我,這不是侮辱我嗎!對著牛貴兒一頓臭罵,把他給罵走了。這還不算,第二天一早,張九齡就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彙報給唐玄宗了。唐玄宗一聽,簡直像兜頭潑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澆醒了。本來,武惠妃梨花帶雨一番哭訴,他還覺得武惠妃楚楚可憐,引起了他保護弱者的衝動,但是,現在看來,這個女人的心機不簡單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對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結,這可就觸犯了唐玄宗的底線了。要知道,唐玄宗可是在武則天、韋皇后和太平公主時代歷練成長起來的,他太知道後宮和外廷勾結的威力了,他可以寵愛一個有政治頭腦的女人,但是,絕不能接受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這樣,因為武惠妃的失著,也因為張九齡的保護,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李瑛的太子之位雖然保住了,他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可是越來越邊緣了。更糟糕的是,開元二十四年年底,他的保護人張九齡罷相了,而且在開元二十五年四月遠貶荊州,徹底離開了長安城的政治舞臺。失去了強有力的宰相的保護,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機出現了。怎麼回事呢?就在張九齡離開京城之後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廢掉!大家可能要疑惑了,這事怎麼又提出來了?唐玄宗為什麼再次提出廢掉太子呢?史書有兩種不同的記載。第一種記載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說武惠妃的女婿楊洄又在唐玄宗面前打小報告了,說太子李瑛和他的兩個弟弟鄂王瑤、光王琚一起圖謀不軌,唐玄宗這才再次發威,舊事重提。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就是《新唐書》的記載了。說太子李瑛誤入武惠妃的圈套了。什麼圈套呢?《新唐書》記載:就在頭一天夜裡,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兄弟傳旨,說是內宮有盜匪,請太子立即領兵護駕!事情緊急,哪裡容人多想啊,再說了,太子兄弟早就在玄宗面前失寵了,正想找機會挽回呢,所以,太子李瑛還有李瑤、李琚趕緊帶著自己的衛隊去了。一看三兄弟真的帶兵進宮了,武惠妃裝得比誰都緊張,大叫太子謀反!玄宗自己就是個搞政變的高手,對政變最敏感了,馬上採取行動,把三個兒子給抓起來了。李瑛他們這才知道,上了武惠妃的當。大體情節跟林沖誤入白虎堂差不多。這兩個記載都出自正史,到底哪個是真的啊?我個人覺得,雖然《新唐書》的記載更加活靈活現,但是,它恐怕不是真的。為什麼呢?三點理由。首先,太子兄弟都是成年人,他們和武惠妃的矛盾由來已久了,武惠妃派人讓他們帶兵進宮,他們豈能那麼輕易相信?這也太低估太子兄弟的智力了。其次,如果太子帶兵入宮被抓,審問的時候必定會說出武惠妃假傳聖旨的事情,雖然武惠妃可以否認,但是唐玄宗也不是傻子呀!那樣冒的政治風險可就太大了。第三、如果真是帶兵入宮的話,事後牽連的人必定不少,可是,從以後處理的情況看,被牽連的都是三兄弟的親戚,這也不符合處理政變的慣例。這樣看來,我覺得,還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更有道理。三兄弟並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還是經常混在一起,搞小集團,亂髮牢騷。被楊洄抓住把柄了。唐玄宗對這個兒子早就不感興趣了,一看兒子屢教不改,就又動了廢太子的念頭了。上一次玄宗......
《憶昔》中稱唐玄宗的統治為“全盛日”,原因是什麼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唐朝達到鼎盛時期 ,其統治前期被稱為“開元盛世”
李隆基的兒子受什麼刑死的
哪一位?
長子李琮:原名李嗣直,母為劉華妃,死後被玄宗追諡為靖德太子;其弟唐肅宗即位後,追諡李琮為奉天皇帝
第二子廢太子李瑛:郢王,母為趙麗妃
第三子唐肅宗李亨:原名李璵,母為楊貴嬪
第四子棣王李琰:母為錢妃
第五子鄂王李瑤:母為皇甫德儀
第六子靖恭太子甄王李琬:母為劉華妃
第八子光王李琚:母為劉才人
第九子夏悼王李一:母為武惠妃
第十二子儀王李璲:母為劉華妃
第十三子潁王李璬:母為高婕妤
第十五子懷哀王李敏:母為武惠妃
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母為郭順儀
第十八子壽王李瑁:母為武惠妃
第二十子延王李玢:母為柳婕妤
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母為武惠妃
第二十二子濟王李環:母為鍾美人
第二十三子信王李瑝:母為盧美人
第二十四子義王李玼:母為閻才人
第十九子陳王李珪:母為王美人
第二十六子豐王李珙:母為陳才人
第二十七子恆王李瑱:母為鄭才人
第二十九子涼王李璇:母為武賢儀
第三十子汴哀王李璥:母為武賢儀
這些不知您問的是哪一位?
如果說有受過刑,那就該是廢太子李瑛、光王李琚或者是鄂王李瑤了,這唐玄宗一日之間連殺三子,就這三位了
唐玄宗李隆基的兒子有幾個
奉天皇帝(靖德太子,郯王)李琮(第一子,母劉華妃)
廢太子(郢王)李瑛(第二子,母趙麗妃)
唐肅宗李亨(第三子,母楊貴嬪)
棣王李琰(第四子,母錢妃)
鄂王李瑤(第五子,母皇甫德儀)
靖恭太子(甄王)李琬(第六子,母劉華妃)
光王李琚(第八子,母劉才人)
夏悼王李一(第九子,母武惠妃)
儀王李璲(第十二子,母劉華妃)
潁王李璬(第十三子,母高婕妤)
懷哀王李敏(第十五子,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第十六子,母郭順儀)
壽王李瑁(第十八子,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第二十子,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第二十一子,母武惠妃)
濟王李環(第二十二子,母鐘美人)
信王李瑝(第二十三子,母盧美人)
義王李玼(第二十四子,母閻才人)
陳王李圭(第二十五子,母王美人)
豐王李珙(第二十六子,母陳才人)
恆王李瑱(第二十七子,母鄭才人)
涼王李璇(第二十九子,母武賢儀)
汴哀王李璥(第三十子,母武賢儀)
(另有七人早夭)
唐玄宗在位時採取了哪些措施
革新吏治
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
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
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
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
兵制改革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唐玄宗採取了很多措施,為收復北方領土做準備。這主要是對 兵制進行了改革。
檢田括戶繁榮經濟
為經濟抑制佛教
概括如下:
政治上:革新吏治:1、精簡機構,裁撤冗員;2、建立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3、恢復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4、親自考核並任命縣令。
經濟上:檢田擴戶;
軍事上:進行兵制改革,開始由府兵制向僱傭兵制轉變。
宗教上:抑制佛教
李隆基殺三子
李隆基登基後立髮妻王氏為後,另有寵妃武氏亦覬覦後位。武氏遂百般抵毀,並遍佈臥底監視皇后,終使玄宗廢其為庶人,不久即鬱郁而歿。武氏為則天侄女,因此為大臣所阻未予封后。此女心仍不死,復欲令帝廢太子,立己子李瑁為儲。一日,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同時接進宮捕盜之令,三人不辨真假,即刻帶領兵馬入宮。武氏遂向玄宗上奏:“三子帶兵進宮,意欲謀逆篡位。”玄宗中計,立即將三子押入大牢,廢為庶人。為絕為患,武氏不斷編造謊言中傷三子,玄宗信以為真,盛怒之下,將三子一齊處死。此事令朝野大為震驚,經反思,玄宗追悔莫及,便疏遠武氏,即未立其為後,亦未立其子為儲。不久,武氏常夢三子鬼魂纏身,向己索命,驚嚇不已,致精神失常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