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參黃龍是什麼意思?
呂洞賓和黃龍南這個故事真的假的?
假作真時真亦假
呂洞賓的簡介
呂仙,名巖,字洞賓。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漢族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後世佛教徒謗呂祖參黃龍,已見陳攖寧先生數文力斥,請點擊呂祖參黃龍可見。又,呂祖言“參禪做鬼終不識!”“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可知呂祖絕不提倡“三教同源”。)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呂洞賓據說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黃梁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歷江、淮、湘、潭、鄂、嶽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於世,拯救貧苦百姓。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
呂洞賓什麼朝代
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貞元十二年)農曆四月十四生於永樂縣招賢裡(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
呂洞賓是誰 呂洞賓是誰轉世呂洞賓是怎麼成仙的
呂仙,名巖,字洞賓。
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
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
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中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
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後世佛教徒謗呂祖參黃龍,已見陳攖寧先生數文力斥,請點擊呂祖參黃龍可見。又,呂祖言“參禪做鬼終不識!”“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可知呂祖絕不提倡“三教同源”。)
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據說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
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
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
黃粱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
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歷江、淮、湘、潭、鄂、嶽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
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
呂祖何人也?何種境界,可在三界五行中?
呂祖即八仙中的呂洞賓,被道教北宗(全真派)奉為祖師之一。早期是學道,後來自從謁見黃龍之後,明心見性,已入不生不滅之境界,不在三界內,不入五行中。天地生而我不生,天地滅而我不滅,逍遙自在,無來無去。
張伯端的主要成就
1、創作道家養生功法《悟真篇》,總結北宋之前的道家內丹思想,為丹道集大成之作;後信奉佛法的雍正將其所撰的《悟真篇》後篇改編編入《御選語錄》中。自北宋以來,《悟真篇》歷受學者推重。但佛者、近佛者,多加曲解,甚至臆改本文,以致各本真偽並存, 文字頗多出入。(此書序各本均有同異。宋夏宗禹《講義》本,翁象川淵明無名子《註解》本,清朱元育《闡幽》本,明陸西星《外史》本,均未收此序;清董元真《正義》本有刪節,自注雲 “稍節從陶氏本”;《十書》、《註疏》、《三注》、《直指》、等則收全部序文,但亦互有出入。清末劉師培《讀道藏記》曰:“張氏自序舊本,僅七律十六、五 言一、絕句六十四,詞十二,別無他篇附入,與夏宗禹《講義》本相同。”書中八十一首詩詞,象九九之數,則為純道教理論。但注家對此序眾論紛歧,疑是參半。即以十種版本而論,有五種無此序,包括《道樞》,有一種有大刪節。《直指》《三注》《註疏》內容相同,均載參考《傳燈錄》及 “擊竹而悟”之事,《十書》則未錄此段。此種不同之處,蓋因注者觀點不同,近佛者錄佛經;近道近儒者刪禪語(如董德寧底本等);純道者則不錄;調和者錄象徵性數句(如十書,似皆以己意增減,皆非原有之句。)至於全刪此序,則實際對其真偽懷疑。如翁葆光、陳致虛、陸西星等,因序文內容和《參同契》、《悟真篇》等純道家義理與道家文化本位立場相違,所以不加採錄。朱元育為龍門正宗,對其真偽也似加懷疑,所以《道藏輯要》亦無此序。 大部分教內人士與學者認為此書序與部分為偽或在宋金元道教虛弱時與其他道教資料一同被修改竄入,如古靈寶經本有極為鮮明的“文化本位立場”。然這些典型材料的絕大部分早在南北朝到元初佛道論戰中,尤其是在元代佛教徒挑唆元朝統治者燒燬《道藏》即已被刪改殆盡,致使早期靈寶派這一立場和思想長期隱晦不彰,直到敦煌道藏被發現才得已重現。但如果把《悟真篇》改的面目全非譬如修命的部分被改成佛教的,那後世重修道藏的時候一定會發現修改。故把部分換詞,如道、仙被換成佛;真人被換成如來;道性被換成佛性、禪性;丹被換成禪等等流傳於世。 《嘉泰普燈錄》中“呂洞賓參黃龍”“張伯瑞參佛經”故事的編撰具有相當的技術含量:此故事雖寓有“佛高於道”之意,但對此故事情節的虛構卻並非完全空穴來風,而是在專門研究了道教內丹學的基礎上精心編撰而成,因此對包括一些道教徒在內的讀者均具有較大的迷惑性,不少道教徒都信以為真,呂洞賓參黃龍、張伯瑞參佛經竟被流傳了下來,以至“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被視作呂洞賓名言而在道教界廣為傳播,如《道緣匯錄》、《呂祖全書》、《西遊真詮》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載有此事。而被篡改的悟真篇序與雜詞則被載人《道藏》。可見其故事的影響力廣泛受到當時宗教界的承認,很多道教徒都信以為真,不知察覺而潛移默化的維護傳播此說;元代廢道 ,道經損失嚴重 ,粗略統計,共闕794種2500卷,相當於半部明《正統道藏》被燒燬。明代重修《道藏》時,向各地區徵集經書 ,編纂者把被修改的部分誤以為是三教合一之作而載入道藏,也是情有可原。)2、《玉清金笥青華祕文金寶內煉丹訣》、《張紫陽八脈經》、(《長生要義》已佚)其中《青華祕文》是後來的乩筆,與《悟真篇》作用不同,不能算為其本人著作。其中,於北宋熙寧八年(公元 1075年)撰寫的《悟真篇》,以《陰符經》、《道德經》為兩大理論依據,“略仿《參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闡幽》),全書宗承傳統內丹學說,說明內丹煉養的根本原理就是歸根返本,逆煉歸元,並描繪內丹修煉的全過程及闡發丹經要點、修煉內丹的方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是書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
道教為什麼會在中華大地衰落?
“道化賢良釋度愚”,你聽說過這句話不?道教收徒最講究緣分,講天緣、講資質,有緣才教你,你有天分才教你,還要管天下凡事!佛教收徒只要你信我追隨我就教你,不論緣分資質,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會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成為佛徒。道教走精英化路線,佛教走大眾化路線。再者,佛教一開始傳入中國,就想方設法貶低道教,把低級的印度修士翻譯成仙人,現在印度還有修士,他們求的是死後福報而且也不信道教,他們哪一點符合道教神仙。或者把神仙貶低為三界之內的天人,天人是修士死後的福報,道教神仙是今生修成的不死的,有本質區別。佛教還誹謗呂洞賓真人說他拜黃龍和尚為師,在黃龍和尚活著的時候根本就沒這種說法,此說出自戲曲本是講呂祖度化黃龍和尚。結果佛徒氣不過,篡改為呂祖參黃龍。佛教抄襲道教靈符將太歲符篡改,還篡改道教經書將五廚經改為佛說三廚停經,模仿道教法印,模仿道教令牌,木魚源自道教被他們拿去了,念珠源自葛真人,佛教用了改為佛珠,印度根本就沒佛珠之說。宋朝媽祖本來拜道士為師學的是玄微法,明朝名氣大了以後和尚拉入寺廟就胡說八道說媽祖是觀音弟子,關帝關羽本是道教護法元帥,名氣大了,被和尚拉入佛寺說是做夢夢見關帝是伽藍菩薩變作伽藍菩薩,觀音菩薩本來是道教的慈航真人,也被佛教說成了觀音菩薩。“慈航普度”成語為證!!!!
道教的大羅金仙和佛教的佛菩薩是一個概念的嗎?
當然不是。
大羅金仙還在六道里,壽命最長的是非想非非處天的天人,壽命八萬四千大劫,命終還要墮落。
八地菩薩及以上乃至佛陀就跳出輪迴而入輪迴度化眾生了。
八仙中,誰的法力最高?(指:綜合實力)
應該是鐵柺李哦,他是東華上仙呂洞賓的師父(他們的師徒關係可不像孫悟空與唐僧那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