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為何叫龍城?
江蘇常州為什麼叫龍城????
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一天晚上,廟裡的當家和尚弘智夢見山神對他說:“我是九龍山山神,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與八位兄長鎮守這一帶群山。最近八位兄長前來侵佔我的山頭,將是一場惡戰,請你率全廟眾僧,鳴金擊鼓,助我取勝。”過了兩天,正是五月初五,天空烏雲驟起,狂風大作,似龍形翻滾。弘智率眾僧擊鼓撞鐘,唸佛誦經。約莫半個時辰,風停雲散,恢復往日的寧靜。當晚,和尚又夢見山神對他說:“多虧你擊鼓相助,今已得勝,現在兩條為首的龍已逃往宜興山裡,其他六條龍已去郡城,請你前往郡城安撫,希望他們安居樂業,為民造福,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郡城百姓得知六條天龍降臨常州的消息後,就於每年端午節建造六色龍船,在白雲溪競渡。於是,自古以來常州便被稱為“六龍 城”和“龍城”。 另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常州為啥叫龍城?簡單點說
常州“龍城由來: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常州古時候又叫龍城,沾有龍氣,喻為人財興旺的吉祥之地。
關於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1)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o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
常州為什麼叫龍城?50字
1、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寧寺拈香禮佛,並御筆題寫了“龍城象教” 的匾額。
2、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
3、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常州為什麼叫龍城? 10分
常山趙子龍。
常州為什麼叫“常州”這個名字?
中國有36個地方稱為龍城,最出名的“龍城”有四個:廣西柳州、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山西太原 !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底蘊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建邑立邦,始稱延陵。自西晉起,常州始終是郡治或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稱,隋文帝時定名常州,別稱“龍城”。
據史料記載,明隆慶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觀民在今局前街小學校址建龍城書院。書院取名龍城,可見在400餘年以前,常州就有龍城之名。唐代詩人王昌齡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七絕*??出塞》)之句,可見,全國有龍城之稱的決不止一個。關於龍城由來,一般是依據"地有龍形,故曰龍城。"這就為考證常州龍城由來提供了佐證。常州歷代為郡、州、路、府治,地位重要,但地形並不具所謂龍形。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常州從晉代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餘年中,先後修築過四道城垣,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新城。前二道城垣似與龍形沾不到邊,而後二道城垣雖不具龍形,卻十分象龜形。羅城的龜頭伸在朝京門外原石龍嘴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吳門。而1369年所築的新城,更象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新城初建於明初,將羅城的東、南、西三面收縮。時有七個城門,後廢懷德剩六門。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的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吳門(時已移至今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云:龜為龍種。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我們的前人確是"苦心孤詣",妙趣橫生了。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 "。若此說成立,龍城之名,至遲也始於明代初期。
還有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上面各種說法,是講常州龍城之名由何而來,但龍城之名又始於何時呢?
據史料記載,明隆慶六年(1572年),常州知府施觀民建“龍城書院”,書院取名龍城,可見,常州400多年前就有龍城之名。清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寧寺拈香禮佛,並御筆題寫了“龍城象教” 的匾額。皇帝是一國之君,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他能為常州之寺題寫“龍城象教”大匾,便足可表明連當時的皇帝都對常州稱作龍城給予了確認
在常州市區,帶有“龍”字的地名也很多,例如龍遊河、龍遊路、龍遊橋、青龍港、青龍路、青龍港路、青龍港橋、化龍捲、飛龍路、烏龍庵、臥龍灣、龍城裡、龍船洪、龍港橋、龍陽橋、毛龍橋、九龍橋等。
古辰光,常州叫“六龍城”,又叫“龍城”,素有“自古蘭陵號六龍”之稱
延陵 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於舜過山(今江陰申港西);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於延陵。延陵邑大約在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一帶,是為常州歷史上見諸文字最早的名稱。延陵先邑後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毗陵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典農校尉屯田墾殖,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後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複稱毗陵。毗陵為郡曾統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
江蘇常州為什稱為龍城,有什麼典故嗎?
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 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二說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 傳說在秦朝時,常州郡城西北數十里地,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廟裡的當家和尚叫弘智。一天晚上,人世間獨自在方丈間唸經,忽然聽得“吱呀”一聲門響,從外面走進一個人來,此人生得高頭大耳,黃髮、黃眉、黃鬚,身穿杏黃色官服,腳蹬黑色厚底靴,儼然有上界神仙風度。弘智和尚見了,連忙站起來施禮道:“仙家深夜到此,有失迎迓!”來人道:“長老請了!我乃東海龍王長江妃子所生九太子也!六百年來,我和八位兄長奉命鎮守這一帶群山,我是這裡九龍山的山神,前些時,秦始皇趕山,把我八位兄長的山頭號都趕跑了,他們不敢同始皇帝鬥,卻又捨不得離開這裡,於是都想來打我的主意,準備搶佔我的山頭,看來最近必將有一場惡戰。為此,今特來祁求長老,到時務必率領全寺僧眾,鳴金擊鼓、助我作戰。切記切記,後會有期!”說罷化作一條黃龍騰空而去。 弘智一驚,睜開眼睛,才知剛才做了一場夢。儘管夢中山神的話仍然記得清清楚楚,心想是做夢嘛,何必當真,便熄燈安息,一宿無話。次日,又是平安無事,他就更加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第三天,正是五月初五,風和日麗,萬里無雲,九龍山上百花齊放、 景色宜人。弘智和尚吃過中飯,山下山上、山前山後,四處轉了一圈,一時感到有些倦意,雙手仰天打了一個“哈欠”,正想回廟裡午睡,突然看到天空中狂風驟起,滾滾的烏雲從四面八方擁來,一下子便遮去了太陽,蓋沒了山巒,只見電光閃閃,雷聲隆隆,頃刻間暴雨嘩嘩地傾盆而下,弘智見此光景,當即想起那天夢中山神的囑託,心想莫非真的群龍來奪山了?!便急急忙忙跑回廟裡,吩咐香火、匠工在山門中敲鑼打鼓,自己率領全寺大小和尚一起集中到大雄寶殿,眾僧齊聲唸佛誦經、擊鼓撞鐘,不多一會,懸掛在大殿右手的銅鐘發出了“當!當 !當!……”宏亮的鐘聲,蓋住了呼嘯的暴風驟雨,震撼著山崗,持續了約莫半個時辰。突然,天空中豁然開朗,祥雲驅散了烏雲,巍峨的九龍山又沐浴在溫暖的金色陽光之中了。 當天晚上,弘智和尚和往常一樣,焚香默坐,......
為什麼常州叫龍城、泰州叫鳳城?
中國有36個地方稱為龍城,最出名的“龍城”有四個:廣西柳州、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山西太原
常州“龍城由來:
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有鱗角須爪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在封建王朝又是皇帝的象徵,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常州古時候又叫龍城,沾有龍氣,喻為人財興旺的吉祥之地。
關於龍城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1)一說,與常州城垣形狀有關。常州城牆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公元892年,唐時建“內子城”,城周長約2餘里。五代十國時,於921年築“外子城”,城周7裡,高2.8丈,“方直雄固”,號“金斗城”,詩云“毗陵城方如金斗”。936年又增築“羅城”,城周27裡,高1丈,東從水門橋沿大運河向西,經德安橋、廣化橋,延北至西新橋、青山橋、小東門橋復至水門橋。這樣常州市形成了重疊的三道城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派大將湯和守常州。湯和守常州的第一件大事是於1369年修築新城。五代時築的羅城“大而難守”,湯和將東南西三面城牆縮小,置7個城門,城牆高2.5丈,城周長10餘里,所謂“新城”。這樣常州從晉太康年間築城起到明洪武二年的1080年間,先後修築過四道城牆,即內子城、外子城、羅城和新城。常州民間曾流傳這樣的歌謠:“裡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禁城,三套環河四套城”,而常州龍城的由來很可能與城垣有關。四道城牆中,羅城、新城都十分像龜形。羅城的頭部伸到朝京門外原石龍咀處,龜尾在今水門橋的通關門。而1369年築的新城,更像一隻昂首爬行的烏龜。北面青山門處似龜的頭部,南面德安門處似龜的尾部,東北面的和政門(即小北門)、西面的朝京門(老西門)似龜的兩隻前爪,西南面的廣化門、東面的通關門(東吊橋西)似龜的兩隻後趾。青山門外一個半月形的甕城,似為龜的食盆,青山門附近有兩口水井似龜的雙眼。好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稱龜為龍種)o所以常州前人不直稱龜城而稱“龍城”。清光緒《武陽志餘》載“吾郡古號龍城”。此為常州“地有龍形,故曰龍城”之說。
(2)二說,出自常州民間流傳的一則神話。傳說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龍山,山上有一座古廟,一天晚上,廟裡的當家和尚弘智夢見山神對他說:“我是九龍山山神,是東海龍王的九太子,與八位兄長鎮守這一帶群山。最近八位兄長前來侵佔我的山頭,將是一場惡戰,請你率全廟眾僧,鳴金擊鼓,助我取勝。”過了兩天,正是五月初五,天空烏雲驟起,狂風大作,似龍形翻滾。弘智率眾僧擊鼓撞鐘,唸佛誦經。約莫半個時辰,風停雲散,恢復往日的寧靜。當晚,和尚又夢見山神對他說:“多虧你擊鼓相助,今已得勝,現在兩條為首的龍已逃往宜興山裡,其他六條龍已去郡城,請你前往郡城安撫,希望他們安居樂業,為民造福,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郡城百姓得知六條天龍降臨常州的消息後,就於每年端午節建造六色龍船,在白雲溪競渡。於是,自古以來常州便被稱為“六龍 城”和“龍城”。洪亮吉在《外家紀聞》中記載,每年端午節前後,白雲溪一帶有龍舟競渡,城內是五色龍,東門是大小青龍,西門是金龍和白龍,北門是烏龍,幡傘飄揚,鑼鼓喧天,六條色彩絢麗的龍舟,在溪流中穿梭盪漾,爭相輝映。他的《云溪競渡詞》中還有“自古蘭陵號六龍”之句。明代鄒忠穎在《高山志序》裡講:“六龍陰聚於毗陵。右以鐵甕諸山,左以外城諸山,若東西門戶。”這是從地形上說常州是藏龍之地。
(3)還有一說,南北朝時期常州出了齊、樑兩代15個皇帝,古代龍是皇帝的象徵,傳說常州古有龍氣,因而出了這麼多皇帝,所以又說常州為龍城。
上面各種說法,是講常州龍城之名由何而來,但龍城之名又始於何時呢? ......
龍城?中國有幾個龍城?為什麼會叫龍城?
中國有七個個龍城,分別是 濮陽 天水、諸城、太原、常州、柳州、朝陽。 [編輯本段]1 .龍城濮陽 1987年在濮陽出土距今6400年的蚌塑龍形圖案在國內外考古界引起轟動,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據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濮陽為"中華龍鄉" 如今的龍鄉,如同晶瑩的少女睜開惺忪的睡眼茵氳著青春的芳香以歡快輕盈地腳步迎接生命的拔節. [編輯本段]龍城太原的由來 龍興晉陽群雕太原古稱晉陽,創建於公元前497年。春秋末期,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顯赫於世的晉陽古城問世於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太原是九朝古都、龍興之地。自建城以來以來,是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565年(河清四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因晉陽城位於龍山之下,改汾西晉陽縣為龍山縣,隋開皇十年(590)復改龍山縣為晉陽縣。
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的太原是龍潛之地。歷史上許多皇帝都與這座城市有過特別密切的關係,因此被稱為龍城:
太原龍山道教石窟傳說中的:
帝堯曾建都晉陽
大禹曾建都晉陽
周成王桐葉封弟把叔虞封到太原建立唐
史實:
趙簡子,趙襄子以太原為基地成就戰國七雄。
漢文帝劉恆八歲來到太原為代王,16年後即位並開創文景之治,成就西漢盛世。
漢景帝劉啟出生在晉陽。
司馬氏先被封為晉公,封於幷州,晉封為晉王,因此立國號為晉。
劉淵以晉陽為據點建立前漢。
前秦苻丕在晉陽稱帝。
太原天龍山石窟北齊高歡、高洋父子以晉陽為基地,建立東魏、北齊。
隋煬帝楊廣即位前為晉王,封晉陽。
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號稱“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為晉王,封晉陽。
武則天為幷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從太原起兵建立後唐,李存勖是又一位“太原公子”。
石敬瑭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晉
劉知遠從太原起兵建立後漢
劉崇在太原建立北漢。
孟知祥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後入蜀建立後蜀
後蜀皇帝孟昶出生在晉陽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晉陽叫做“龍城”,他們認為系舟山為“龍角”,龍山、天龍山為“龍尾”,晉陽正當蟠龍的中心,故常有“真龍天子”的出現:北齊的高歡、唐代的李淵、後唐的李存勖、後晉的石敬瑭、後漢的劉知遠,都是從晉陽起家奪取天下的。趙宋王朝怕再有人起來與他們爭天下,於太平興國四年(979)五月十八日放火焚燒了晉陽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水、晉水灌了晉陽城的廢墟。
龍城太原公元 979 年宋太宗趙光義以潘美為北路都招討使,分兵四路再次向北漢發動進攻,宋軍冒死登城 , 晝夜攻擊 , 矢集太原城如猾毛。北漢主劉繼元在援盡糧絕的情況下,出城投降。劉繼元投降後 , 太原人民以磚瓦為武器 , 繼續襲擊宋軍。趙光義面對憤怒的人民 , 既痛恨太原城的堅 困難攻 ,又痛恨太原人民的頑強鬥志 ,再聯想起高歡、李淵及五代時三主起自太原的歷史, 便認定太原是出真龍天子的“龍城”, 系舟山是龍角 , 太原的存在不利於他的統治。因此下令剷平系舟山的龍角 ,焚燬太原古城 ,晉陽城煙焰熏天,葬身火海的老弱婦女不計其數。而後又引汾水灌城,把經營千年的晉陽古城徹底毀掉,廣大人民無家可歸 , 充分暴露了封建專制統治者為了自己的統治而不惜破壞古文化以及無視人民生命財產的殘忍和元道。北宋滅北漢 , 毀太原舊城之後, 宋太平興國初,在榆次縣置幷州。
宋太平興國七年 (982),陽曲縣移治唐明鎮 ( 即今......
為什麼山西又叫龍城?
太原建市以來是趙國、前秦、北漢三個政權的都城,是東魏、北齊、唐朝、後唐、後晉、後漢六個政權的陪都,所以稱為龍城。而中國被稱為龍城的有七個城市,分別是:濮陽 天水、諸城、太原、常州、柳州、朝陽。不知滿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