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古典音樂的原因?
喜歡古典音樂的理由?
洗滌自己的心靈,是自己心靈更靈境!
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想寫這篇日誌的原因其實是由於某人剛才開玩笑地說我是“偽樂迷”,開始還理論了一番,後來想想也許他說的也對。儘管我已經聽了將近8年,曲目量也還算廣泛,但還是常會聽到一段音樂說不上來名兒。究其原因,其實還是要歸結到自己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究竟帶給了我什麼,為什麼別的音樂或者藝術形式不能帶給我這些等等一系列問題上來。其實我覺得每個聽古典的人都應該好好想想這些問題,有助於理清思路,看清現有形式,並且有益於未來在這個領域甚至職業發展的規劃。所以先說說我自己吧。其實對我這個愛好過多的雙子座來說,聽古典和看美劇這兩個愛好本質上貌似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能帶給我身心愉悅的東西,都是愛好,所以一直也不覺得聽古典有多高級多高雅。其實高中開始聽古典和看動漫的初衷是一樣的,因為班裡有一小撮人馬在談論這兩個領域的話題的時候我聽不懂!!!所以在虛榮心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便開始進入這兩個看似陌生其實又熟悉的領域,也就慢慢地聽到現在了。為什麼會一直聽下去沒有中途放棄呢?這個問題好像沒有答案,因為我好像沒見過入了古典之門又出來的人,只存在個聽多聽少的問題,這也正是古典音樂價值意義之所在了。相比起我高中發展的另一個愛好,我在看了3年動漫後進入大學由於周圍環境的改變慢慢就放下了曾經的痴迷。我也曾設想,如果當初沒進德語系而是進了日語系,估計動漫可能就會一直看下去了吧,但絕不會到現在還像高中時看的那麼頻繁。但古典音樂就不一樣了,現在的我和高中的我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緣何如此?僅僅是喜歡兩字就可以一語概之的麼?還是所謂靈魂的撞擊之類的?為何古典音樂變成了大部分樂迷最大的愛好?為什麼現在就不喜歡聽別的音樂形式了呢?你認為古典音樂最大的魅力在哪兒?等等等等。感謝古協感謝精華群感謝琦琦,我的古典音樂姿勢水平在大一大二的那兩年繼高一剛開始聽古典之後有了二次飛躍,但是大三大四以後工作學習太忙放下了很多,直到遇到了下一個Anreiz,但最近也在慢慢消散了。不過近些年開始陸續進軍古樂和黑膠了倒是真的。雖說我始終把古典音樂作為我最大的愛好,但是從來也沒有像那些大神那樣那麼認真那麼Ernst甚至有些較真地做過什麼研究。可能是女性的天性使然,也更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作為一個幾乎能包容一切的人,我覺得很多都挺好聽的,很多都挺好吃的,所以我不挑作品不挑版本不挑食,啥都喜歡聽,啥都喜歡吃。古典音樂至於我,就好像周黑鴨的鴨鎖骨,吃著了覺得爽覺得美覺得享受,吃不到總想吃。但我不會去想周黑鴨的鴨鎖骨和絕味鴨脖的配料究竟有什麼不同,哪個更牛逼,哪個用的鴨子新鮮,哪個製作工藝更復雜,哪個更環保。我的想法很簡單,都好吃就都買來吃唄,我總不能說我喜歡吃周黑鴨你喜歡吃絕味我就比你高級吧~ Einfach sch??nes Erlebnis,都是美好的感官享受,這就夠了。所以一直淡淡的,不會那麼瘋狂。當然,真正的吃貨吃到最後總會去琢磨這個鴨鎖骨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就像很多愛古典愛到一定境界的人最後都去改行搞音樂了一樣。但不管是真正去學音樂還是寫樂評做推廣,你確定這真的就是你想要的麼?扛上重擔,一生都為了音樂事業而奮鬥?抑或從另一個層面講,為了音樂,放棄一切其他愛好,把省下來的錢都用來聽音樂會和買碟,甚至很少和不聽音樂的人交往,把音樂當成生命的重中之重?或者看的輕些,只把音樂當成生命的一部分,純粹的愛好,與此同時享受生命中其他的美好,進而更好地音樂本身。音樂,是你生命之輕,還是之重?
用英文介紹人為什麼喜歡古典音樂
Classical music is a broad term that usually refers to mainstream music produced in, or rooted in the traditions of Western liturgical and secular music, encompassing a broad period from roughly the 9th century to present times.[1] The central norms of this tradition became codified between 1550 and 1900, which is known as the common practice period.
European music is largely distinguished from many other non-European and popular musical forms by its system of staff notation, in use since about the 16th century.[2] Western staff notation is used by composers to prescribe to the performer the pitch, speed, meter, individual rhythms and exact execution of a piece of music. This leaves less room for practices, such as improvisation and ad libitum ornamentation, that are frequently heard in non-European art music (compare Indian classical music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popular music.[3][4][5]
The public taste for and appreciation of formal music of this type waned in the late 1900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in particular.[6] Certainly this period has seen classical music falling well behind the immense commercial success of popular music, in the opinion of some[who?], although the number of CDs sold is not indicative of the popularity of classical music.[7]
The term "classical music" did not appear until the early 19th century, in an attempt to "canonize" the period from Johann Sebastian Bach to Beethoven as a golden age.[8] The ear......
你喜歡中國古典音樂還是西方流行音樂?為什麼?
古典音樂的真正精品則如秀外慧中的成熟女性,給人的不僅是單純的外貌之美,更是一種綜合了外在、內在美的更深層次的美感。欣賞古典音樂的人大都屬於內向型,內心世界豐富敏感,情感細膩。原因很簡單:古典音樂的美是那麼微妙含蓄、意境深遠,沒有敏感的內心和非凡的感知力又怎能體會到它蘊含的寧靜致遠、沖淡平和的意境。 說實話,我對古典音樂並沒有多大的研究,也只是有時間看看資料,有時間聽聽而已。我經常聽流行音樂,甚至比聽古典音樂還要多,但最後,如果要我選擇一種,我還是選擇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歌詞大多都是壓韻的,因此唱起來朗朗順口,同時它又分激情和溫柔兩大派別,這幾乎攬括了所有的聽眾的喜好。就像我,喜歡聽感動、溫柔型的,激烈型的DJ我是最不喜歡甚至是討厭的。 古典音樂是公認不是噪音的音樂,是最可放鬆心情的音樂,是最可以想象的音樂。但它卻是最難理解的音樂,說白了:就是因為古典音樂沒有像流行音樂那樣有歌詞,可以直白地感受,閱讀和理解音樂。古典音樂要靜下心來,慢慢地體會、想象音樂包含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它要求聽者有一定的文化底韻,且和作曲者有一定的思想共鳴。這難怪有人說古典音樂是士大夫的音樂,是少數人的音樂,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古典音樂更是如此,它比西方古典音樂更深更有內含,畢竟我們中華民族歷史就比西方更長更深。世人很少理解中國古典音樂,因為它象一本古典書籍,除了文字障礙,還有語言障礙,很難讓人聽懂。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都是很含蓄的,創建音樂的文人更是如此,他們內心思想和外在行動往往是表裡不一的。這樣創建出來的音樂內含一般人都是無法體會到的,只能體會它那淡淡的心情、浪漫的情懷。所以中國古典音樂一般都能起到放鬆心情,理清頭緒的作用,這隻能是中國古典音樂能夠存活下來的唯一作用,但現在情況並不很樂觀,當今的年輕人越傾向於激烈化的音樂,如DJ每晚都是爆滿的。但也有例外,在越來越繁雜的城市社會裡,越來越多人需要一份寧靜,這樣中國古典音樂就盡顯風采了。 往往很多時候,我們聽到一首很好聽、很感動的流行歌曲,我們就會喜歡聽它,也經常聽它。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那首歌曲已經不是當初第一次聽到的那樣感動了。這就是流行音樂的至命傷害。同時這也是中國古典音樂能領風騷的最大理由:中國古典音樂是百聽不厭的。說一下例子,如果只聽一首自認為很好聽的流行歌曲,連續聽幾十次,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聽,就會發現頭痛,這時候音樂變成了噪音。但是中國古典音樂不一樣,無論聽多少次,它還是那種感覺。 中國古典音樂能夠讓大眾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但也不是沒有希望的。現在有些音樂家,在古典音樂中加入了一些流行音樂的音素,能夠讓人接受,那是最好不過了。
有多少人喜歡古典音樂?
一般來說,聽音樂是有一條路線的:流行歌曲—新世紀—古典。也就是說流行音樂最為容易被大眾接受,但要是你慢慢地在音樂道路上前進,最終會走向古典音樂的殿堂。所以,沒有多少人會一開始就能接受古典音樂的。 但音樂是很主觀的東西,不用說聽什麼才算是高尚,跟著自己的感覺去聽就行了。我主要是聽古典,但同時我也很喜歡新世紀音樂和流行音樂。
麻煩採納,謝謝!
一般人會喜歡古典音樂嗎
會喜歡,我就是一個一般人,我喜歡。但我並不能完全欣賞出韻味,只能在合適的場景合適的心情下能體會出裡面的喜怒哀樂。
關於中國人對古典音樂的看法。
最近發現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許多中國人的古典音樂鑑賞能力都相當差。許多中國人聽音樂,只喜歡聽現代的一些比較優雅的,比如克萊德曼的幾首。但實際上我並不認為現代的曲子比古代好。現代的輕音樂聽多了純粹是對耳朵適應性的考驗唉!讓大家聽一些曲子,比如說《海邊的阿狄麗娜》,我不信聽不厭。古典音樂就不一樣的了,雖然多數古典樂旋律都不優雅,但十分耐聽,其造詣與技術價值體現的都很充分,感情表達的十分充分。
回到主題,多數人聽古典樂,拿我們個同學為例,讓他們聽古典樂,他們回頭對我說:“我相信我與你的隔閡有十億光年之深”古典樂有這麼難聽嗎?答案肯定是不,不然這些曲子怎麼會流傳至今。那麼問題出在哪兒。
相反倒是國外的人很有水平。馬克西姆倫敦音樂會,聽眾在馬克彈奏時十分認真,會品味。我想馬克西姆應該可以歸屬到古典樂之中。馬克曲子的結尾音多數都為A結尾。
很奇怪的一個問題。從中國人的習慣來看,生活中到處都充斥著的流行輕音樂。而對古典樂基本無接觸。這可能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另一方面,學過音樂的人往往對古典樂接受能力更強,而現在學校的音樂課分明是在學點什麼都不知道。差不多就是聽音樂,唱歌,聽音樂唱歌= =中國孩子的音樂教育欠缺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情況會很恐怖的。拿剛去說,現代的曲目明顯要比古代的簡單,許多歌曲的譜子,右手往往就一個音。曲目中的不和諧音越來越少,根本沒有跌宕起伏。過分的電子技術融入,讓意境全失。當然,馬克對電子的控制是很好的。如果一直這樣發展,未來中國音樂方面發展不堪設想,隨著曲目簡單,真正的技術並藝術為一身的音樂家越來越少,也沒有音樂可言了。這樣說古典樂是唯一整治這種情況的法寶。古典樂主要只用鋼琴來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其技術含量相當高,造詣相當深!無奈,好些中國人不賞識古典樂。
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所謂古典,其實就是指西方自文藝復興以降後至我們所在年代前五十年作品的總和。這個古典音樂裡“古典時期”的古典二字完全不一樣。古典音樂,已經是一個文化範疇的概念。是西方並逐步意味著全球的主流音樂的一部分。確實如此,時至今日,西方古典音樂如同摩天大廈,而它周邊的是大片沒有影響力的小房子。前後的差距使西方古典音樂已經可以用全球主流音樂,乃至為主流文化的代名詞了。古典兩字已經不代表時間或者歷史性,而是一個文化概念。 但無論它如何強大,作為並非古典音樂原發地文化的我們,對古典音樂也不能盲目接納。我個人認為,稱之為音樂的東西,應該有這些特徵:具有優美或者奇特的旋律,具有崇高的情感力量或者神祕情感的隱藏能力,帶來愉悅或者引發思考。能符合這些特徵的,我才稱它為音樂或者古典音樂(有別於流行或者現代音樂)。所以,我喜歡上古典音樂,就是因為那些旋律和情感,最早給它打動的,是十幾年前開始留意聽古典時,被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吸引,開始喜歡上古典。之後,階段性斷斷續續地有去聽,但都不繫統,一直到現在。不過,作為古典音樂,如果要了解其大致全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們都是業餘人士,非專業者那樣用時間去欣賞。古典音樂是需要一定“訓練”才能欣賞的音樂。這種訓練包括對音樂原理,樂器,音樂發展的歷史,對作家本人,甚至對演繹的藝術家指揮家都要了解一些。 古典音樂來源於早期宗教的需要,文藝復興之前,音樂主要是教堂禰撒,比如聖格列高利詠歎。換言之,音樂最早的形式是“聲樂”,為何是聲樂?因為來自人的聲音,才是這世界上最原始,也最能打動人的聲音,所以也是最好的“音樂”。當然,那年代器樂確實還沒有發展起來。事實上,現在重新聽文藝復興時期的帕克斯特里納的聖頌合唱,依然具有恆久的魅力,如果你聽古典或者浪漫久了,不妨試試去聽他的作品。宗教音樂來自這些當年虔誠的信徒之手,來的更簡單純樸又具有情感。他們對後人影響巨大,後世的偉大作品裡都有他們的影子(比如亨德爾的禰賽亞,巴赫的B小調禰撒,貝多芬的莊重禰撒,百遼茲的以利亞到現代佈列頓的戰爭安魂曲)瞭解古典音樂的源頭,就等於明白音樂最基本的特徵(或者基本“硬件”)就是要有優美旋律和崇高情感。沒有這些要素,再偉大的作品,也不是我需要的,當然沒有一部偉大作品裡沒有旋律和情感。又或者說,旋律是一個廣義,文藝復興的音樂幾乎“見不到旋律”,只有節奏。 從斯拉夫進行曲開始,到格里格的皮爾金特組曲,到斯美塔納的伏瓦塔河,我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我尚且不知道他們來自何方,何許人也,甚至不瞭解他們的作品的名字。我沒有被那些比他們更“流行’的貝3,5,9打動多少前,就喜歡上這些優美旋律的作品。 所以,古典音樂第一要:聽你喜歡的旋律,不管它是誰的,或者偉大與否。你是怎樣喜歡上巴赫的?!關於巴赫,太多人喜歡和崇拜了。喜歡上他的人有各種理由。有些是因為所有人都喜歡,所以自己就喜歡,正如當所有人都喜歡他時,有些人就開始反對他一樣。 我沒有了解他多少前,就開始聽一套鋼琴CD,後來才知道是圖蕾克的十二平均律,是我連續聽了四年之後才知道的。那幾年裡,我每晚都在睡前播這套碟。大家都很熟悉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了,也瞭解各種版本。我是從無知的時候去聽的。原因是我晚上失眠,發覺這套CD很合適失眠時聽。有時,幸運的話,我會在第一張沒有播完就睡著,有時,就要起床幾次換碟(很多年後,才想起有多碟CD機早就問世,後悔那時為什麼不知道,現在非常喜歡多盤CD就是這原因,一下子買了兩臺,一臺五盤,一臺七盤)。聽了一兩年後,發覺哪天不聽就覺得少了什麼,才想起沒有放那張CD。又聽了一段時......
喜歡古典音樂和古典意境的是什麼樣的女生呢
個人喜好,品味不一樣,兩種音樂的風格不一樣而已,但不能妄斷說喜歡古典的文化程度高,哪一個品味高。但對音樂的喜好,很大一部分可以反映出人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