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扒肉是哪個民族的?
手扒肉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風味小吃 15分
維吾爾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等草原遊牧民族都有手扒肉
下面的民俗屬於哪個民族,寫在括號裡。 風雨橋() 扇舞() 手扒肉() 打糕() 吃新年()
風雨橋(侗族)baike.baidu.com/view/166992.htm
扇舞(哈尼族)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667297.html
手扒肉(蒙古族)baike.baidu.com/view/67373.htm
打糕(朝鮮族)baike.baidu.com/view/103764.htm
吃新年(仡佬族)http://baike.baidu.com/view/4324.htm 還是樓下的厲害這個都能找到呵呵 LZ採納樓下的就對了。
能歌善舞摔跤 騫馬是哪一民族 春節手扒肉是哪一民族
藏族
你瞭解哪個少數民族的習俗
紫滕園丁
現對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習俗禮儀簡單地介紹一下。
1.藏族
藏族主要分佈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係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隻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裡吹一圈,然後呷上一口,並說些稱讚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準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並連聲說:“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房間、安放臥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臺、水缸等。
講究衛生,經常在自來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手、臉。到維爾吾族家裡做客,進門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壺給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洗3次。習慣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也不換。當第一次給茶杯的時候,要當著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後再用。
在屋裡就坐的時候,要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朝人。
吃完飯有長者領著做“都瓦”的時候,忌東張西望或站起。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吃饢,喜歡吃拉麵和包子以及“燉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鍋貼”。烤羊肉串是這個民族最出名的風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諱吃豬肉、狗肉、騾肉、鴿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過膝,褲腳到腳面,最忌戶外穿著短褲。
肉孜節、古爾幫節是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歡戴著四楞小花帽。他們最喜歡的體育技藝是高空走大繩。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菸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菸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
吃餈粑和酥油茶是哪個民族的?吃手扒肉、喝奶茶是哪個民族的? 好的加分啦!求啦
餈粑好酥油茶是藏族的
“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是牧民們的家常便飯。
你知道哪些民族的特色食品?選幾種寫下來吧!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藏族 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後磨製而成。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維吾爾族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產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講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味鹹辣,孜然的特殊味濃郁。 與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飯,也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風味食品。
廣西民族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薯類次之(缺少水田的少數民族山區也有以玉米作為主食的)。廣西少數民族大多愛吃糯米飯,節日還作成五色花飯或把米、麥、木薯等加工成粉、做成餈粑等食品。大多喜愛飲酒,有的民族家家戶戶會釀酒,甚至每日離不開酒。苗、侗、麼佬、毛南、水等民族都喜酸食,愛 醃製各種酸菜、酸肉、酸魚。融水苗族還有別具風味的“醋泡飯”習俗,有的民族喜食辣味和抽菸。“辣椒骨”很多少數民族都喜愛的名菜。居住在海邊的京族人民喜食海味,肉食以魚蝦為主。有些少數民族保留 有喝血酒等各種特殊的飲食習俗。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習慣有:打油茶、做五色飯,瑤族鳥酢及毛南族的菜牛肉和特製的紅薯乾等。各地各民族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如壯、京等民族有嚼檳榔的傳統習俗,如今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仍流行此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品。侗、瑤等民族則有“雞頭敬客”的禮節。在瑤族地區,如果媒人問親時吃不到雞頭,就意味著親事可能告吹。部分瑤族忌食狗肉。回族則忌吃豬肉、豬油、已死的動物以及動物血,而且不準喝酒抽菸。部分壯族地區以及瑤、麼佬、毛 南、彝族等少數群眾,還保留有喝血酒的習俗。
瑤族:鳥酢
“鳥炸”是大瑤山部分瑤族群眾所醃製的一種特具風味的著名食品。每年秋末春初時節,于山上裝設“鳥盆”,候鳥被引誘到盆中喝水,即被預先塗刷在盆邊的鳥膠粘住。將捉到的鳥宰殺後以米粉及食鹽等 拌和密封在壇罐中製成,作為上品待客。還有製成魚、肉炸,可以陳放數年甚至幾十年,留備重大節日及 款待貴客用。
苗族在飲食方面,以大米為主,雜以玉米、小米。一般都喜愛喝酒,嗜食辣椒和各類酸菜。有早午“ 打油茶”的習慣,與侗族基本相同。
打油茶
打油茶是居住在山區有種油茶傳統的侗、苗、瑤等民族的一種特有的飲食習慣。打油茶是茶葉用小錘子達碎炒黃,用小鍋煮成濃湯,再加食鹽調味,然後用來沖泡炒米花、炒黃豆或炒花生、炸油果等......
蒙古族有哪些民族風情?
過春節蒙語叫查汗
請客吃飯會唱祝酒歌每年七月有最盛大的節日 那達慕 會比賽騎馬 射箭 摔交 ```
還有很多很多
你不是說要簡單的嘛``
竹筒飯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風俗
烤羊肉串------維吾爾族
風雨橋---------侗族
滿漢全席------滿族
竹筒飯--------傣族
庫爾班節-----庫爾班節是伊斯蘭教歷的新年~~很多民族都有~~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
手扒肉--------是手抓肉吧~~藏族、裕固族、蒙古族都有哎~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扇舞--------朝鮮族
吃新節------------侗族
旗袍-------也是滿族
潑水節-----傣族
打糕-------朝鮮族
餈粑哪一少數民族
我國南方地區普遍食用,典型的有客家,土家等
蒙古族人吃什麼
內蒙美食
“金盃、銀盃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請你吃個夠。”這首祝酒歌,對蒙古族飲食文化作了精確的概括。
烤全羊: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涮羊肉: 起源於元代。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後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再取備好的麻醬、腐乳、韭菜花、蔥花、薑絲、蝦油等作佐料,肉片鮮嫩可口,不羶不膩,邊涮邊吃。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流行的是以包頭“小肥羊”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烤羊腿 :以綿羊帶骨後腿肉配蔥頭、芹菜烤制而成。食時改刀切塊,保持原狀,配黃醬、蔥段、荷葉餅共食。此菜形美觀、色褐紅、肉酥爛、味香醇。
羊背子: 蒙古族民眾最喜歡的名貴菜餚,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慶壽或歡迎親朋貴賓的宴席上才可見到。製法: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帶尾入鍋,加鹽煮熟。用大鍋盤先擺四肢、羊背、頸胛,羊頭放羊背上,以類似羊的爬臥姿勢上桌。吃時,每人先用蒙古刀從羊尾巴上拉一條肥肉吃掉,然後各取所需而食。
手扒肉:不吃手扒肉不算來過草原!手扒肉 是內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來最喜歡、最常用的傳統食品,也成為內蒙古地方風味之一。製作和吃法別具一格:將羊按各關節帶骨分割成數塊,放入不加鹽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鍋內,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適當控制火侯。只要肉已變色,即可食用。肉鮮而不羶,肥而不膩,易於消化。
炸羊排:精選羊肋條骨油炸而成。熟後撒鹽等調料。市區裡的飯店多數都可吃到。
烤羊尾:以羊尾膘脂、雞蛋清、果脯、白糖為原料炸制而成。此菜外型美觀、香甜酥脆,帶水果味,多用在接待賓客宴席上。另外在涮羊肉時也可點盤羊尾片涮來吃。
烤羊方:以羊肉塊裹以雞蛋、麵糊並加多種佐料放烤爐成熟。該菜香酥可口,一般配以荷葉餅、大蔥、甜麵醬食用。
烤牛鞭:以內蒙古草原公牛鮮牛鞭改刀作菊花形,配以枸杞燒製而成。此菜色澤鮮豔、口味鹹醇,食用、藥用價值兼備,具有滋腎潤肺、強筋壯骨之功效。(在夜市上的燒烤攤上可以品嚐到)
燒牛蹄筋:以牛蹄筋和大蔥加工燒製的佳餚。此菜用料講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軟,富含營養,常用於迎賓宴席。
馬奶酒: 蒙語稱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馬奶釀製的一種酒精含量頗小的飲料,製法是將鮮馬奶裝入生皮囊中,掛在向陽處,用一根特製的木棍每日攪拌數次,使馬奶逐漸發酵變酸。當馬奶變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時,即成為馬奶酒。
奶皮子: 把鮮牛奶倒入鍋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結一層臘狀脂肪,用筷子挑起掛在通風處晾乾,即為奶皮子。製法與製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屬奶食中精品。味道純香、營養豐富。
酥油:又稱奶油、黃色,鮮牛奶倒入桶中,發酵成酸奶,用杵槓攪和分離出白脂肪,濾去渣滓,放溫火上熬,水蒸發後,待顏色逐漸由白變黃,冷卻後,即成酥油。酥油味道獨特營養價值極高,中西餐均可飲用。
奶酪:將分離出酥油的酸奶,經微火煮熬後裝入布袋,擠出酸水,成碎塊狀晾乾即為奶酪,質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眾喜愛的奶食品之一。
酸奶子:牧民一般不愛喝鮮牛奶,而喜歡喝酸奶子。製法有二:一是將鮮牛奶倒入大鍋中燒開,再放在通風處景涼,使其發酵,產生酸味;另是將鮮牛奶置於陽光下或溫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熱發酵,產生酸味,便成酸奶子。現代工藝的酸奶是隨處可見了,譬如伊利蒙牛,牧民自產的比較難見。
奶茶 :蒙古民族傳統的熱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