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的西口是哪裡?
走西口的西口指什麼 在哪裡?
它位於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右玉縣,實際上是長城上的一道關隘,真正的名矗叫殺虎口,這裡就是最初的西口。
學者餘秋雨:“這牽扯到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西北,非常遙遠的地方,氣候也非常寒冷。儘管清朝統治者來自於東北,但是對西北還是陌生,生態也還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面,我們按照我們現在想起來,叫後勤供應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有一個非常聰明的政策,就是那些戍邊將士們的所有用度有沒有通過一定的商業方式,商業運作方式來解決。那麼你如果能夠解決的話,我們朝廷給你們另外一種的許諾,比如賣鹽的許諾。在這種情況下面,山西正是首當其衝。它的地理位置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在我們中原統治的中心,比如像北京,還有其他地方,一直到西北邊疆去的大通道,山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門戶,這叫因緣際會。在這麼個大形勢之下,山西的走西口的群體就有了方向。”
走西口中的西口具體指哪裡是?東口呢
走西口中的西口究竟在哪裡?一直眾說紛紜。看似頭緒多難分辨,其實探尋根源,不難發現真正的西口。 府谷縣麻鎮是陝北神木府谷一帶和山西西北部群眾走西口路線的交匯點。晉西北人河曲、偏關、保德等地人群過黃河進入陝西,與陝西人在麻鎮交匯,經過麻鎮長城口,共同走口外。 1840年前後開始在陝西、山西唱起的二人臺《走西口》,咸豐年間流行於陝西、山西、內蒙,《走西口》中有這樣的臺詞: 頭一天住古城,走了七十里整,雖然那個路不遠,我跨了它三個省; 第二天住納林,碰了個蒙古人,說了兩句蒙古話,甚也沒聽懂; 這裡的古城是府谷縣古城鄉,“西口”最早是指“麻城口”等長城口,後來西口泛指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狹義的西口則指現在的包頭和呼和浩特。 最早走西口的是陝北人。 把“殺虎口”說成“西口”沒有事實根據。 府谷在明清時一直歸陝西管轄。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什麼地方?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遷徙”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走西口文化 地理位置 西口,即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西北部,現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風景名勝區。 具體含義 從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線圖看,從山西中部和北部出發,一條向西,經殺虎口出關,進入蒙 古草原;一條向東,過大同,經張家口出關進入蒙古。 民間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走出這個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殺虎口”的興衰史也反映了晉商發展興衰的歷史。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口外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同時,佔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晉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口遷移,與當地的遊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饑民。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災”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例如“陽高地處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滿目低土,鹼滷難耕……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在貧瘠的土地,寒冷的氣候,無川流灌溉的惡劣自然環境裡,晉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奔赴口外謀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蒙古,艱苦創業,開發了內蒙古地區。更重要的是,他們給處於落後遊牧狀態的內蒙古中西部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伴隨著“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遊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農耕並舉的 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由於山西移民在移民中佔絕大多數,因而當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晉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說是晉文化在這一地區的擴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而文化的傳播,又拉近了地區間的距離,增強了它們的認同感。“走西口”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進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內地的交流,進一步增進了蒙漢之間的民族感情,對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穩定產生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走西口是從哪裡走到哪?
所謂走西口呢?應該前後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左右,而且應該說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於是呢?人口外遷,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於在內蒙這一帶,當時的邊防需要,所以晉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時候,內蒙邊防的需要發展起來的。那麼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貿易,以至於到後來的票號。所以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那麼西口到底在哪裡呢?
最初的西口,它位於山西、內蒙交界處的右玉縣,它實際上是長城上的一道關隘,真正的名字叫殺虎口。
在明代時,為了防止蒙古騎兵南下,這裡曾駐紮了大量軍隊。明朝和蒙古部族關係緩和之後,它又被開闢為雙方貿易的市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先後出兵平定西北叛亂,殺虎口又成了供應大軍糧草的後勤基地。戰爭結束後,這裡成為山西人進入西北地區的門戶。由於來往的客商很多,甚至造成了這個地方一度的商業繁榮。
走西口到底是走到哪裡啊? 西口是什麼地方啊?是關卡嗎?
【“走西口”的具體含義】 民間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走出這個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殺虎口”的興衰史也反映了晉商發展興衰的歷史。 從16世紀末開始,歷經明清兩朝四百多年,中原地區通往內蒙古、外蒙的主要關口殺虎口,是山西人外出務工經商的必經之路。
電視劇走西口中的地名 西口 是指哪個省市的什麼地方?
西口 指山西省諸長城關口,走出這個西口,山西人的經商地區包括內外蒙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新疆地區、關東地區。在明代時,有政府開辦的馬市。從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到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已開馬市十三處,僅萬曆十一年(1583年),交易馬匹達4.5萬匹。開放官市的同時,民市也得到迅速發展。山西人用緞、綢、布、絹、棉花、針線、米、鹽、糖、果等交換蒙古人的馬、牛、羊、騾、驢、羊皮、皮襖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錫極受蒙古人歡迎,成為重要商品。互市獲利甚豐,吸引了許多山西人走西口。這種貿易在清代之後仍非常繁榮。在這一過程中,晉商實現了經營的多元化,包括糧食、棉布、棉花、絲綢、菜、絨貨、顏料駭煤炭、鐵貨、木材、菸草、馬尾、人蔘、油、紙張、乾果、雜貨、銅、錫等,同時也發展起作為經紀人的牙行。晉商商業活動範圍之廣,為其他商幫所不及。
走西口的結果之一是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使這些地區與內地經濟一體化。這些地區人口劇增,形成商業中心。“先後復盛公,後有包頭城”,“先有曹家,後有朝陽”。這些說法都表明晉商對這些地區開發的推動作用。
在走西口的過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晉大戶,除了以前說到的蒲州王崇古、張四維家族外,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喬家、渠家、曹家等富商都是走西口而富的。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和祁縣人張傑、史大學的大盛魁一直繁榮到清末。在關東貿易中成長起來的以範家為代表的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皇商。在走西口中富起來的山西人無計其數,山西成為明代中國之首富。
《走西口》的西口是我國哪個地方?
西口指山西右玉縣殺虎口,明朝的時候後蒙古政權北逃建立北元,屢屢犯邊,使得明朝在今天山西北部駐紮大量軍隊,這些軍隊需要軍需補給沒,再者後來北元分裂成韃靼和瓦勒,有一段時間求和通邊貿,於是山西的商人們(遊商,小販之類)也就通過邊貿的關口進入今天的內蒙古(當時的韃靼,瓦勒)販售東西叫做走西口
走西口是那裡的民歌?這個西口是說的那個地方?走西口為什麼叫走西口?
我是二人臺在線網站長,志凱,我說說我對走西口的一些認知吧~
第一:走西口是山西、內蒙古地區民歌
第二、第三:當年山西地區鬧災,民不聊生,所以百姓前往當年還是水清草綠的內蒙古地區謀生、安家立業。這個和山東、東北地區的闖關東是一個性質。繼續,從山西往內蒙古中途好像有個地名叫西口或者當年山西某些地區統稱為西口內,具體的也不清楚,《走西口》裡有句唱詞道:西口外好風光。在逃荒、搬遷的途中,百姓們把自己的遭遇以地方小調的形式唱了出來,這小調流傳開以後再加上後來藝人們的形體動作便是現在的傳龔二人臺劇目《走西口》。阿寶等人唱的走西口都是從最原始的小調中選出最經典的幾段,再進行改版翻唱。
我可能有些地方說的不對,呵呵,僅供參考,歡迎訪問中國唯一一個二人臺門戶網站——二人臺在線網
走西口指的是去那裡?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蒙古,艱苦創業,開發了內蒙古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