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是誰寫的?
三顧茅廬的作者是誰
三顧茅廬故事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聞雞起舞,懸樑刺股,完璧歸趙,三顧茅廬和紙上談兵是誰寫的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晉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完璧歸趙,發生於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現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三顧茅廬是誰寫的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諸葛丞相集》中《前出師表》內記載,“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便是三顧茅廬的來歷。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後在陳壽的《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均出現過。
所以最先寫的還是諸葛亮本人。
文學的歌頌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唐朝杜甫《蜀相》頸聯。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明朝遊俊題於“三顧堂”正門的對聯。
“草廬三顧屈英雄,慷慨南陽起臥龍。鼎足未安星有隕,陣圖留於浪濤舂。”--明朝唐伯虎《三顧》。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白居易《詠史》。
三顧茅廬的戲曲和京劇等各類大小劇種都有。
文學的模仿
後世小說的情節模仿者:
如《東周列國志》第26回 歌扊扅百里認妻 獲陳寶穆公證夢。
日本文學中的竹中重治(1544年-1579年)。
《武功夜話》“三請竹中”。
《繪本太閣記》“七顧慄原山”,人稱“太閣七顧”。
柴田煉三郎的《豐臣秀吉傳記》。
竹中重治之子,竹中重門所著的《豐鑑》中,作了“今孔明”的比方。
三顧茅廬是元末明初小說家誰寫的
書名
三國演義
又名
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演義
作者
(明)羅貫中原著,(清)毛綸/毛宗崗評註
出版時間
版本流變繁冗,主要以明嘉靖壬午本(“羅本”)、清康熙毛宗崗本(“毛本”)為主
類別
歷史,小說
章節
120回
成書時間
元末明初
文學地位
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世界影響
被亞、歐、美諸國譯成60多種文字
齊名書籍
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本書中有不少家喻戶曉的故事,雖然不全是真實的事,卻能告訴人們一些道理。同時傳承三國文化重要的作品還有網頁遊戲《大皇帝》等。
三顧茅廬主要是寫誰
劉備 ,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三顧茅廬出自那部著作,作者是誰
最先出自三國時蜀國的諸葛亮所寫的《出師表》。
(晉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鉅著《三國志》,《三國志 諸葛亮傳》中也記有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往,乃見”。但是《三國志》成書遠在《出師表》之後,不是“三顧茅廬”的最初出處。)
【詞語】:三顧茅廬
【註音】:sān gù máo lú
【釋義】: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