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是什麼意思?
中醫常說的補中益氣的補中是什麼意思
中指的是中焦,中焦以脾胃為主,補中就是調理補益脾胃
補中益氣的“補中”和“益氣”分別是什麼意思
補中: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
益氣:指有補氣藥物治療氣虛證的方法。
補中益氣的食物都有哪些?
五穀雜糧
(1)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洩瀉,消瘦,下痢.
(2)玉米:又名包穀。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溼利尿之功。可用於洩瀉,痢疾等病.
(3)粟米:又名小米。味甘鹹,性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等.
(4)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滲溼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
(5)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之功。用於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瀉
.(6)小麥:味甘,性涼。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於口乾咽燥,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等
(7)大麥:味甘鹹,性微寒。有益氣健脾,止渴除煩之功。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嘔吐洩瀉等.
(8)甘薯:又名紅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潤便之功。用於形體消瘦,便祕等.
(9)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 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症。
.(10)蠶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溼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便溏等症。
(11)豆漿:味甘,性平。有潤燥補虛之功。用於體弱不健,腸燥便祕等..
(12)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溼之功。用於洩瀉,食慾不振之症.
(13)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慾不振。
(14)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溼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溼熱的腹瀉痢疾.
(15)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於腸燥便祕,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16)菜油:味辛,性溫。有潤腸健脾之功。用於脾不健運,食少乏味,腸燥便祕等症。
肉蛋類
(1)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養臟腑,補中益氣,滑潤肌膚之功。用於氣血不足,病後體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祕等。
(2)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3)豬脾:味甘,性平。能健運脾胃。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慾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之症。
(4)牛肉:味甘,性平。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效。用於虛損消瘦,食少納呆,脾虛水腫等。
(5)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6)狗肉:味鹹,性溫。有補中益氣,補腎助陽之功。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脹滿,飲食減少之症。但一般不宜於春、夏服用。
(7)雞肉:味甘,性溫。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洩瀉等病。
(8)鴨肉:味甘鹹,性平微寒。有滋陰養胃,補血之功。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厭食等症。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瀉者不宜。
(9)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乾。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10)鵪鶉:味甘,性平。有補五臟,益中氣,清利溼熱之功。用於營養不良,虛勞瘦弱,久瀉久痢,食慾不振等病。
(11)鵪鶉蛋: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之功。用於小兒營養不良,食少,倦怠,腹瀉,幼兒發育不良等症。
(12)鵝肉:味甘,性平。有益氣補虛,和胃之功。用於消瘦乏力,呃逆等症。
(13)鵝蛋:味甘,性溫。有補氣血和胃的作用。用於病癒後體質虛弱,食慾不振,消瘦乏力者。
水產品類
(1)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於虛損,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症。
(2)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溼。適用於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乾噦。
(3)鱔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補氣血,強筋骨之效。用於小兒久病,氣......
補中益氣的“補中”和“益氣”分別是什麼意思?
補中益氣的“補中”,事實上是指補中焦,而中焦又以脾胃為代表,所以換句說就是補脾胃,而“益氣”意思就是補脾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