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研究策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12-24

數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準備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聯繫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特點。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挖掘新教材內涵,利用新教材課程新的優勢,用好、用活教材。上課前的課時分析時應考慮的諸多因素,如: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教材內容與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是必須的?;需要補充什麼或是刪減哪些?;需要調整什麼或是融合哪些內容?;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如何滲透?;教學如何導入又如何結尾? 2、分析學生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能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於能否備好自己的學生。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 3、處理教材 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使用價值,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還可以改變教材的呈現形式或調整、補充教材資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也可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或當地特色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為教學所用,大膽、合理地進行補充、開發新的信息資源,並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4、設計預案 教學之前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影響學生課堂情感的因素、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原有的情感反應狀況、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從而策劃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預案。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包括縱向的教學順序和橫向的師生交往形式,教師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多種教學藝術,優化教學結構,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種有準備的、有意識地預設。 二、實施的策略 1、轉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觀點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但話語層面上的認同並不能自然生成相應的教學行為。怎樣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恰當引導學生探究、交流?怎樣以學習共同體一員的姿態,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夥伴?這些問題讓我思考著、探索著,並要求我們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2、引導自主探索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力求做到: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 3、關注體驗感悟 學生的體驗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與單純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體驗、感悟。一位老師這樣設計“10的認識”:先從生活中找“10”:10個手指頭、一(10)班……小朋友興趣盎然,紛紛舉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影密切相關的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4、強化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新教材提倡課堂學習活動化,因此可以把學生分成各種各樣的合作小組,進行角色表演、遊戲、做分工、完成項目以及陳述、討論、辯論等。但要注意兩點:一是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合作任務,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問題可想;二是要創設合作的氛圍,並採用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師自我有效反思可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

數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數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一、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衝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發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山西省教科院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與研究》課題,並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聯合體”。我校有幸成為聯合體43所學校之一參與了此項課題的研究,並承擔了子課題“學校教育教學特色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結合我校的近年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我們四年級數學組決定從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入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課題研究,力求打造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小學數學課堂。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諸多侷限:第一,從教學目標來看,過於重視知識結果的獲得,缺少獲得知識的過程,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因而難以達到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的目的;第二,從教學內容來看,過於強調書本知識和學科本位,不能將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發展與學習內容相聯繫,不能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受與體驗,因而學生所學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識,不能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第三,從教學方式來看,過於單一,不能認真實施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實踐的方式,缺乏學習過程中的對話與互動,因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主人地位。總之,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的課堂教學,以本為本,唯師唯上,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生命活力與價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實施,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必須著眼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在幫助學生開展接受型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從而進一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探究意識,形成有益於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和創新思想。

同時目前國內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尚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鑑於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美國數學教育界在80年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指出,數學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於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活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不能從一個人遷移到另一個人,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按照建構的觀點,教師應該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建構活動的促進者,教師的傳授不應是力圖從書本上準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他應是數學建構活動的深謀遠慮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

2. 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於本世紀50年代。它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

小學數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5、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的本體性知識?

6、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7、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教學評價研究五、

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

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積累的,同時需要學生自己不斷進行內化。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分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兩類。

一、一般策略

有些問題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學生只需依據生活經驗或通過分析、綜合等抽象思維過程就可以直接解決問題。

1.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通過建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學習新知時,關鍵要在問題解決後向學生點明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蘊涵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如學習《最大公因數》,先出示問題:老師最近買了一個車庫,長40分米、寬32分米,想在車庫的地面上鋪正方形地磚。如果要使地磚的邊長是整分米數,在鋪地磚時又不用切割,地磚有幾種選擇?如果要使買的塊數最少,應該買哪一種?因為學生對此類問題比較熟悉,所以普遍認為:地磚的邊長應該是40和32公有的因數,公有因數最大時買的塊數最少,解決這兩個問題應先找出40和32的因數。然後讓學生梳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並點明什麼是公因數、什麼是最大公因數、如何找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數學化。數學化是指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通過建立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實際解決問題時,關鍵是在解決問題之前要讓學生明確運用什麼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如學習《長方形周長》,當學生已經知道長方形周長=(長+寬)×2後出示:小明沿著一個長方形游泳池走了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首先讓學生明確“求一共走了多少米就是求長方形周長”,再思考“長方形周長怎麼求”、“求長方形周長應知道什麼”,最後出示信息“長50米、寬20米”,學生就能自主解決問題。

3.純數學。純數學是指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通過分析、利用數量之間的關係從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常運用於學習與舊知有密切聯繫的新知時,關鍵要在需解決的數學問題和已有的數學知識之間建立起橋樑。如學習《稍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先出示舊問題:水泥廠二月份生產水泥8400噸,三月份比二月份增加25%,三月份生產水泥幾噸?學生認為:因為增加幾噸=二月份幾噸×25%,所以三月份幾噸=二月份幾噸×(1+25%)=8400×(1+25%)。再出示新問題:水泥廠二月份生產水泥8400噸,三月份比二月份減少25%,三月份生產水泥幾噸?讓學生說說兩類問題有什麼異同,因為這兩類問題有著本質的聯繫,所以教師只需在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繫的橋樑,學生就能用遷移的方法自主解決新問題,他們認為:因為減少幾噸=二月份幾噸×25%,所以三月份幾噸=二月份幾噸×(1-25%)=8400×(1-25%)。

二、特殊策略

有些問題的數量關係較複雜,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題策略來突破難點,從而找到解題的關鍵並順利解決問題。小學生常用的也易接受的特殊策略主要有以下七種:

1.列表的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信息資料複雜難明、信息之間關係模糊”的問題,它是“把信息中的資料用表列出來,觀察和理順問題的條件、發現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如在學習人教版第7冊《烙餅中的數學問題》時,為了研究烙餅個數與烙餅時間的關係就可採用列表策略,如右圖。運用此策略時要注意:(1)帶領學生經歷填表過程;(2)引導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3)啟發學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題思路,說一說自己的發現,感受函數關係。

2.畫圖的策略。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較抽象而又可以圖像化”的問題,它是“用簡單的圖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量關係,從中發現解題方法、確定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如在學習人教版第5冊《搭配問題》......

數學有效複習的方法及策略研究課題界定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習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如果我們通過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學數學的方式來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策略研究方法有哪些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正確地理解、掌握數學概念更是孩子學好數學的前提和保障,有利於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

小學數學研究專題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5、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的本體性知識?

6、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7、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教學評價研究五、

相關問題答案
數學研究策略有哪些?
傳播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統計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記憶策略有哪些?
小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產品促銷策略有哪些?
數學基礎知識有哪些?
定價策略有哪些?
社團公關策略有哪些?
數學幾何定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