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唸佛,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打坐唸佛,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唸佛的名號

請問吃齋唸佛 唸經都念些什麼

唸經或者唸佛名號、菩薩名號,都是看自己最相信那個佛菩薩,最相應哪個佛菩薩,最喜歡。

自己喜歡,就是有緣,就有信心。

唸經,當然是念大乘經典。大乘經典就太多了,您搜一搜乾隆大藏經,裡面的1大乘般若部 2大乘寶積部 3大乘大集部 4大乘華嚴部 5大乘涅槃部 6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 7大乘單譯經13大乘論,都是大乘經典。

一般比較常見的是《阿彌陀經》《金剛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經》《僧伽吒經》《妙法蓮華經》……

請問用佛珠唸佛都念些什麼內容啊?不要佛法的名字,要念佛的內容。

唸佛,一般就是指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一句接著一句地念,唸的越多越好。一些修行人為了確保自已能夠一直地堅持下去,就想到了用計數的方法,規定每天堅持念幾百甚至數萬句,作為必做的功課,這樣,就可以促使自己形成習慣、持之以恆地念佛了。這就是佛珠的由來,因為佛珠長期幫助修行人唸佛,便有了靈性,這就是現代人把佛珠當成吉詳物的來由了。其實,精進唸佛才是最好的。

唸佛是念四字好,還是六字好?

印光祖師講解唸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彼只在行上講究。而行又去卻禮拜,其行便難十分懇切。久則涉於悠忽浮泛。(文鈔三編卷一第二四一頁「復陳飛青居士書四」) 唸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經中凡有稱佛名處,無不皆有南無,何得自立章程。(文鈔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第十三代祖師 顯密公認之大德大勢至菩薩的化身 唸佛的權威 淨慧法師講解唸佛 出現幻覺不會處理。一些外道說天眼開了,看到這個、那個,實際是大腦之想,經一段坐出現幻覺,屬於五蘊織盛。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有定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去理它,你就抓住一句佛號。唸佛是六字洪名。學淨土的,千萬不能四字,佛經上都是“南無”二字,四字不得度,必須帶有“南無”二個字。念多少聲四字都是在腦中一閃而過。在末法時代後五百世時,四字洪名才得度。現時,四字洪名只是結個法緣而已。沒有“南無”這二個字,入不到我們的八識田裡,被第七意識擋住了,四字洪名在腦子裡不入心,所以打坐唸佛一定要念六字,出現什麼幻覺也不要怕,不要想也不要追逐一些不真實的東西。現在,有種已經活著往生極樂而留形於世的人,可以念四字洪名。你是嗎? 《竹窗隨筆》說明蓮池大師一生念四字,教導別人念六字。他說的意思是:我自己求的是這一生決定往生,佛在《彌陀經》教導人執持名號,然而別人未必達到我這樣深信切願,加“南無”二字是尊敬。頂禮依靠等意識,我深信切願所以就不客氣了 但別人不能達到我的信願程度所以要念六字 如果今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也結下善緣 將來再遇到淨土法門 還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教別人都念六字 我們凡夫無法達到他老人家的境界 還是念六字吧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曾對執一經一法者提出忠告:“修淨土者,豈能執一經而廢盡三藏十二部!”又說:“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大師認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 以祖師的話我們得出唸佛念四字六字都可以但絕不可以只念四字,始終不念南無這樣做不靠佛力。末法眾生業力太重,光靠自己難以成功。菩薩都要依靠佛力何況凡夫,而且印光等祖師,一再強調《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功德無邊,但內容義理過於深奧。末法眾生根性過鈍,讀此經典獲利益比較少 。而《阿彌陀經》文字簡單,內容豐富,一切諸佛所護念,讀此經典功德無量無邊,最契時機,最容易得大利益。印光大師是蓮宗十三祖 ,蓮池大師是八祖,都是淨土的祖師,佛菩薩的化身 ,他們的話我們記住,不能不信呀! 又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言:“唸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彼只在行上講究。而行又去卻禮拜,其行便難十分懇切。久則涉於悠忽浮泛。”(文鈔三編復陳飛青居士書四)又言:“唸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經中凡有稱佛名處,無不皆有南無,何得自立章程。”(文鈔三編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又淨宗二祖善導大師於《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

高僧大德怎樣唸佛,唸佛內容是什麼

唸佛,就是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至於高僧怎麼唸佛,我不知道!,,唸佛的方法是:一字一句的念,唸的清楚,聽得明白,自己念,自己聽!,,堅定信願,堅持唸佛,絕對往生!

什麼是念佛之 “念”,佛教網

“念”這個字是由“今”與“心”組成,意思是現在的心、當下的心。“佛”翻譯為“覺悟”。因此,當下之心覺悟了,名之為念佛,這是真正的唸佛。什麼樣的心謂之覺悟?答:真誠心、平等心、大慈大悲心。

有哪些唸佛方法?

有四種,我們常用的一般是“持名唸佛”,因為最容易,是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眾生的根基,同時妙用不可思議。

四種唸佛:1、實相念佛:聖凡別,悟前悟後別,參究觀心念佛別,見解差別觀心別;2、觀想念佛(繫念法門);3、觀像唸佛;4、持名唸佛。持名差別:①都攝六根,②晨朝十念,③十念計數,④隨息唸佛,⑤至誠唸佛。

己一、實相念佛第一種是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包括的範圍非常廣。許多道友以為實相念佛就是開悟的人,專門念實相叫實相念佛,其實並非這麼簡單。實相念佛,首先有凡聖差別,比如說大乘登地聖者,他實相念佛,與一般凡夫有差別;其次凡夫當中如果以悟的實相來說,悟前與悟後有差別;禪宗開悟的可以說是實相念,但是沒有開悟的,也有可能修實相念佛,也可以說是參究唸佛,比如說念一句“阿彌陀佛”,一邊唸的時候,一邊問:“唸佛是誰”?這就是參究唸佛。

實相念佛裡面還有一個是觀心念佛。依天台華嚴這些圓教叫一心三觀,天台的觀心念佛,或者以中觀唯識觀心,所以觀心念佛當中又分種種宗派而不同。比如說,依空性的法門,以自續派單空,也可以結合唸佛法門觀心,邊唸佛邊觀原來學的單空的見解;應成派離四邊的見解,將這些見解與一句佛號結合起來;隨理唯識和隨教唯識,這是按藏傳的講法;如果按漢傳以天台華嚴圓教,或者別教通教,這三種大乘法,這些宗派的修法都不一樣,觀心的方法也不一樣。

經過這樣分析,我們就知道實相念佛的範圍極為廣泛。實相念佛也不一定就是念一句佛號,參禪也可以叫實相念佛。

己二、觀想念佛第二種是觀想念佛。就像《觀經》裡的雜想觀,或者以前我們介紹過的天如惟則禪師的繫念法門,這是天如禪師給他母親傳的一個法門。他母親修持名唸佛,因為年紀大了,唸佛容易傷氣,所以給她介紹繫念。所謂繫念,就是隻要心裡不忘記,隨時掛念著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忘了就提起來,忘了就提起來。就像一個孩子想他母親一樣,無論吃飯睡覺都流著眼淚想媽媽。繫念極樂世界,就可以用孩子想媽媽的方式想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有時候不方便出聲念,不方便持名的地方,不妨用繫念法。

己三、觀像唸佛觀像唸佛,就是佛像放在面前,我們看清楚了,接著內心中現出佛像來,安住上在佛像上,不要忘記。觀像唸佛,如果能修得好,與持名唸佛結合起來,這樣唸佛時,佛容易現前,容易感應。當然也要因人而異。

己四、持名唸佛第四種是持名唸佛。持名唸佛最為穩妥,適合各種根基的絕大多數人修,不容易出現偏差。前面的這些觀想乃至觀像,像善導大師講“境細心粗”,境是非常微細的,我們眾生心很粗,神識非常粗亂,很難相應。所以,持名唸佛最適合大多數人的根基。

下面就介紹持名差別。持名唸佛也有種種方法,有修的差別。

第一種,都攝六根法。這是印祖經常介紹的“口唸耳聽心記”。

第二種,晨朝十念法。這是慈雲遵式禪師根據第十八願設計的。本來第十八願講十念,就是念十句佛號。但是晨朝十念法裡是講十口氣,一口氣能念多少句就念多少句,這樣以氣來攝心就不容易生妄想。晨朝十念法適合極忙的人,過去有些王公大臣為了百姓的事情,忙得沒時間,就用這種方法念佛。只要有真信切願,按照晨朝十念,也能往生。

第三種,十念計數法。這是印祖推崇讚歎的方法。就是念一句心裡記一下,念兩句就記兩句。從一數到十,或者從一到五,六到十;或者三三四加在一起,開始念三句再三句再四句,這就是十念計數。與其他方法,比如數珠唸佛相比,撥念珠,神容易疲勞,然而十念計數,不但不會疲勞,而且是養神的,越念精神越好,越念身體越好。因為心歸一處,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精氣就能充足,所以就能養神。第四種,隨息唸佛法。隨息唸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隨著呼吸念......

唸經到底啥用啊?

不錯,佛在世從來沒有親手撰寫過經文,佛經是由智慧第一的,阿難尊者一字一句、絲毫不差的親記撰寫的,是留給我們後人無上的法寶!“佛經”是出世間法是佛無上智慧的流露。而名人偉人的轉記是用心、想,寫成的,(佛經----智,世間法----識)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1、經文是要用唱的,還是用唸的? 這個雖個人的習慣唱、念都可以 但一般在家的同修還是念的比較多。 2、經文是用用聽的好,還是自念(自唱)的好? 當然是自己誦讀好了。 為何論語可進入教科書,而經文不行? 這個問題還是由國家教育部回答吧。呵呵! 下面我引用一篇“智者”的答案我想對你提出的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唸經是否要理解經義?

既不要,也要。

六祖說的口唸心行,是明白了經的意思,落實到自己生活上。

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意,這個不容易,經文的意思不是研究出來的,是參究出來的。

參,就是自然顯現,所謂讀經千遍,其義自現,不管經義去讀,就是為了參究真實的經義,不管經義去讀,功夫深了,能從中得定,定能開慧,開慧後的顯現的經義,才是真正的如來真實義。

佛法有很多高深的地方,而且佛法圓融,既森羅永珍,又無一法可說,所以的確要細細體會,以免誤會。

世尊告訴我們,佛無定法可說,每一次說法,都是應不同眾生根器,治不同的煩惱,對執著空的眾生,說有;對執著有的眾生,說空。

所以我們要明白,說這個法的人,用什麼立場,對誰說,目的是什麼,是對治哪種煩惱。

其實淨空法師也說要口唸心行,見下。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四集) 2000/12/7 香港九龍 檔名:12-36-04

古時候人講「唸經」,沒錯!現在講「唸經」,大家把「唸經」的意思完全曲解扭曲了。古人唸經開悟,現在人唸經迷惑,愈念迷愈深。你說這個麻煩不麻煩!為什麼說古人唸經,他愈念愈開悟?什麼叫「唸經」?你看看「念」字怎麼寫法。「念」是「今心」,那個「今」就是自己的心,「心」就是佛陀的經,開悟了!現在念經怎麼樣?口唸,有口無心,唸的什麼經?莫名其妙經。絕對不是佛的經,也不是自己的經,不叫莫名其妙嗎?所以我們學教、研究經典,第一樁大事,懂得經典講的道理。那個道理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佛所講的道理,你心裡頭真有這個道理在,這叫唸經。

經典裡面講的方法,方法就是我們的行為,佛菩薩的行為。淺而言之,像《無量壽經》上常講的:「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個方法,這是佛的行為,我真的做到了,這叫唸佛、這叫唸經,這一段經文你心裡頭真有。經典上講的境界,是我們的享受;生活當中的享受,工作裡面的享受,處事待人接物的享受。我們現在念的是什麼經?從「如是我聞」唸到「信受奉行」,沒錯,一個字也沒念錯。「什麼意思?」「不懂。」白唸了!你自己唸的不懂,說老實話,你念給佛菩薩聽,佛菩薩也不懂。所以我說你念的經是莫名其妙,佛菩薩也不懂。我們這樣的學習,全搞錯了!從頭錯到底,你怎麼能開悟?

++++++++++++++++++++++++++++++++++++++++++++++

說不求解的意思是要專心,唸經得定,因定開慧,唸經就是戒定慧一次完成的修行。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

唸佛的經書都是寫些什麼

淨空法師----唸佛法門的五經一論

我們所依據的經論有六種,就是「五經一論」。五經中,第一部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為我們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經文不長,介紹得很詳細,可以說是淨宗概論。第二部是《觀無量壽佛經》,這一部經裡面,佛詳細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依據的理論、以及九品因果。《無量壽經》上只講三輩,《觀經》把三輩再細分成為九品,說得詳細。第三部是《佛說阿彌陀經》,這一部經是世尊苦口婆心勸勉我們大眾要求生淨土。世尊在經裡面,一而再,再而三勸勉我們,真是苦口婆心勸導,十方諸佛如來也異口同聲地稱讚,幫助釋迦牟尼佛勸導。換句話說,就是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修淨土,沒有一尊佛不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可見得這一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所重視的、所讚歎的。這是三經,真的就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圓滿。

在前清咸豐年間,淨宗有一位大德,這是一位居士,實在講也是菩薩化身,很不容易,他將《普賢菩薩行願品》最後的一卷,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部分,附在三經後面,成為淨土四經。如果有人看到淨土四經,這四經是這麼來的。將這一卷經附在三經之後成為四經,這個人很有見地,確實具足大智慧,不是普通人所能見得到的,非常有道理。

因為在《無量壽經》上,世尊一再給我們說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菩薩之德就是「十大願王」。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尊給我們說,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菩薩要成圓滿的佛、究竟的佛,修什麼法門?修普賢行。普賢行是什麼?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普賢行。由此可知,將這一卷經附在三經後面,非常有道理,補充了《無量壽經》之不足,它確實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讀本。

到了民國初年,我們淨宗印光大師(大家公認他是十三代祖師),他老人家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一章經文不長,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抽出來附在淨土四經的後面,成為淨土五經。我們現在都知道淨土五經,五經從哪裡來的,要清楚。佛當年說的時候只是三經,後面兩種是祖師大德們加上去的,加得非常非常之好,淨宗的經典真的是圓滿了。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我們仔細一看,就是淨土宗的心經,直截了當告訴我們,修學淨宗要一門深入。大勢至菩薩在經上一開端,就說「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同志、同學。「五十二」就是菩薩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個,再加上等覺、妙覺。妙覺就成佛了,等覺就是後補佛。這就是說明從初發心一直到成究竟圓滿佛,用什麼方法修成的?一句「阿彌陀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不須要再用其它方法來幫助,這個「假」是「假借」。佛講的無量無邊法門,是不是還要其它法門來幫助?不需要,就是一句佛號唸到底。「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自然得到,心開意解。「心開」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方法妙極了。我們修行常常怕這一句佛號太簡單了,恐怕不夠用,還要找些禪、找上密、找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希望能幫幫忙,也許能成就。殊不知,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能叫我們成就圓滿的佛果。

唸佛時心裡到底應該想些什麼?

印光大師開示: 唸佛應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唸佛的宗旨, 是生真信, (即信)發切願, (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 為念佛宗旨。唸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是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者, 即是念佛之心, 專注於佛名號, 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 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 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 則眼決不會亂視。唸佛時眼宜垂簾, 即放下眼皮, 不可睜大。眼既攝矣, 則鼻也不會亂嗅, 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 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 則心無妄念, 唯佛是念, 方為淨念。六根不攝, 雖則唸佛, 心中仍然妄想紛飛, 難得實益。若能都攝六根而念, 是名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繼, 則一心不亂, 與唸佛三昧, 均可漸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則業消智朗, 心地開通。何愁不解經義乎哉。祈勉力。

智諭法師開示:

今天和大家講唸佛應該注意哪一些地方。唸佛的人,最要緊的,是萬緣放下。如果放不下,是沒辦法念佛的。可能這句話大家已經聽得很熟了。

萬緣放下,究竟是哪些緣呢?廣說,因緣無量,略說,就是三科。三科就是五陰、十二人、十八界。再把它簡單來說,有六種緣,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因為放不下的,不外乎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除此以外,沒有放不下的。

為了要使大家放下色聲香味觸法,所以佛七才規定大家不可亂講話,口要出聲音唸佛號;眼睛要垂簾,不可亂看;耳朵要聽佛號,不聽其他的聲音;鼻舌身意都是這樣。這些規定,不外乎要求大家一心不亂。作不到一心不亂,就是因為有六方面出漏洞了。這六種漏洞,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所以,初修學唸佛法門的,要注意到關閉“六窗”。因為這“六窗”可漏掉唸佛功德。不過,實在講起來,關閉六窗。不看、不聽、不聞、不亂講話、不覺觸、不想,這並不是最高妙的法門,這不過是為了要對治初學人的散亂心,不得已而用之。

那麼,最高妙的辦法是什麼呢?唸佛號,以口引心,以聲攝耳。能作到這一點,一定眼不亂看,耳不亂聽,鼻舌身意也是一樣,任憑六塵環繞,但於你無妨。只要你專誠地把佛號念好,以償引心,以聲攝耳,一定六塵不能干擾你。這不是空洞的理論,只要親自試一試,就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若真正能作到這一點,那唸佛心就不起不落,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到了那時,六塵圍繞又何妨呢?這才是上上法門。

現在教你閉起眼來不看,那是對治你的散亂心,對治你的惡習氣,因為你太喜歡看,太喜歡聽……你的唸佛功德,都從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跑掉了,沒辦法,才叫你關閉六窗的。如果你念佛心提起了,一心念佛,唸佛心不起不落,又何妨六塵常圍繞呢?唸佛心不起不落,便是念佛心湛然不動,這樣就是上體無量壽;六塵雖然圍繞,可是不被所染,就變作無量光。這才是唸佛法門所要求的。

希望大家深深體會這個味道,就這樣去用功。念一句佛號,必須以口引心,以聲攝耳。確實作到了,“六窗”自然關閉,不受六塵干擾了。能作到不受六塵干擾,自然煩擾不苦,業報不繫,沒有煩惱,沒有業。這樣,閻王老爺雖然厲害,也管不著你。你要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任君之願,隨意往生,這樣才有用處啊!

古德講過,“老僧三十年不雜用心”,就是從這地方去的,也是從這裡下功夫的。大家要知道,不受六塵干擾,這就是“六根清淨方為道”,這才是修學唸佛法門,這才是學佛。

到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千經萬論有何用?一句彌陀自在心。”那是真正得益處。你在平時,看遍了千經萬論,那還是假的呢!你要是不用到這地方來,千經萬論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和大家所說的,句句是實話,你......

相關問題答案
打坐唸佛,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
托福考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
具體內容是什麼意思?
壽香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在野”和“下野”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
生命不止頑強不息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
論文的框架內容是什麼?
黨的四性內容是什麼?
店長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廚師的工作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