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是不得民心,還是有其他原因? ?
請問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是不得民心,還是有其他原因?
第一:國民黨所屬的國民革命軍,在抗戰中英勇殺敵,陣亡將士322萬,其中有將軍206位,空軍海軍基本全軍覆沒。抗戰拖垮了國民黨的軍事力量,使其在第二次內戰中無力做強有力的進攻。第二:蘇聯紅軍繳獲的大批日本武裝由於制式不同,全部移交給了共軍,增強了共軍實力。而美國方面由於羅斯福總統逝世,換屆後的新一任美國政府及其國防部沒有給國軍提供軍事援助。第三:共產黨在其解放區實行了土地改革,獲取了農民階級的信任。由於農民階級具有侷限性,所以農民倒向共產黨方面。以上僅供參考
為什麼國民黨會失敗
根本原因只有2點,1,承認了自清末以來高昂的對外借款,成了為列強收稅的代理人,使得國內的經濟在短期內沒有恢復的可能,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做土地改革和經濟改革,徹底失去了民心。2,內部未統一,山西閻錫山、廣西李宗仁、西北馬步芳、西南盧漢、湖南程潛這些地方的物資部隊,蔣介石均無法節制;東北衛立煌部、華北傅作義部,只能部分調動。實際上蔣介石僅完全控制江浙一帶。這樣一來,國民範全力對付共產黨的絕對力量並未佔太多優勢。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為什麼會失敗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是逆歷史潮流,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
國民黨一直是支援鄉紳土豪大資本,但是這些階級的人,天生就是壓迫最底層民眾的那一些人,因此,人民想要翻身就必須反了那些鄉紳土豪。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為什麼會失敗
2011年12月26日,高華教授在南京病逝。生前他接受採訪,談了他對蔣介石在大陸失敗的原因的理解。
蔣介石“守土保城”戰略實屬無奈
記者:國民黨的失敗是個大題目。抗戰後,國民黨的軍事實力佔很大優勢。國軍是怎麼由強變弱的?
高華:當時國民黨十分輕敵。1946年四平戰役國民黨得手後,蔣稱,“中共本屬烏合之眾,經此次打擊,勢必瓦解無疑”。而解放軍由弱變強是因為很快適應了大兵團作戰方式。抗戰期間八路軍的作戰方式多為游擊戰,不少高階將領連運動戰都不會打。後來解放軍迅速掌握了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的戰法。而經過土改,解放軍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誠的偽軍。黃克誠說,幾個月時間,開往東北十萬部隊就擴大為三十餘萬,其中許多為偽軍。共產黨在用人之際,沒有教條主義,只要有用都吸收。而陳誠就拒絕吸納前偽軍,他說如此會打擊“民族正氣”。
同時,組織上,八路軍(解放軍)指揮統一,都服從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調遣,輕裝上陣,軍隊不需發軍餉,只要吃飯穿衣就可。國軍則與此相反,蔣介石沒有絕對權威,令行禁不止,政府更要為打仗支付鉅額軍餉,從而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最後形成惡性迴圈。
記者:蔣介石個人軍事才能與毛澤東的差距也是失敗的一大原因吧。
高華:蔣介石是靠軍事起家,但是他沒有形成概念的軍事思想,而毛澤東有“十大軍事原則”。雖然有時蔣的戰略眼光是正確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見是對的,當遇到反對,蔣卻不能堅持。1948年2月,蔣多次要衛立煌撤主力至錦州,衛不聽,蔣也就聽之任之。蔣要傅作義撤軍南下,傅作義不願離開老地盤,理由是:堅守華北是全域性,退守江南是偏安,蔣也同意了。更重要的是,蔣介石的軍事戰略方針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繩索是以“保城守地”為中心的軍事戰略方針。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國民政府當時既為執政當局,就要承擔所謂“守土保民”的責任。可國軍要守護的攤子太大,面對解放軍的進攻,顧此失彼,遂被各個擊破。
“國”軍實屬“私”軍 ,戰場上常見死不救
記者:在用人上,蔣介石也未見高明之處吧。
高華:在東北,蔣介石臨陣換將,先杜聿明,繼陳誠,再衛立煌等,都無堪重用。在淮海,這是關係到國民黨生死存亡之戰,蔣仍然沒有章法,他重用的幾個人(杜聿明、劉峙)都不行。毛也在東北換將,但都是為了減少矛盾,以求高度統一,林彪等與東北局其他領導也存在矛盾,1946年6月16日,毛任命林彪為東北最高軍政首長。在東北的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都歸林彪節制。蔣介石很少有像林彪、彭德懷、劉伯承、粟裕這樣的統帥型的將領。蔣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從和人身依附,白崇禧為國民黨軍中少見的統帥型的將領,因不是蔣的人馬,聰明才智不能得以發揮。蔣重用胡宗南幾十年,而此人只是一個師長、旅長的才能和氣局,卻被蔣當作統帥用。
記者:失敗與國民黨的派系鬥爭也有關,蔣介石就聽之任之麼?
高華:蔣介石在大陸時期,從沒有實現真正統一,特別在軍隊方面的統一,戰場上見死不救已是常態。1948年7月,第五軍軍長邱清泉看著第七十五師師長沈澄華被解放軍包圍也不救,致其被解放軍消滅。邱為蔣的嫡系,見死不救事後也沒事,到了淮海戰役時邱又故伎重演,黃伯韜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向他求援,邱還是按兵不動。所以說,國軍既非“黨軍”,更非“國軍”,而是將領們擁兵自重的“私軍”,這樣的軍隊怎能不敗?
記者:國民黨軍中的政工部門不起作用嗎?
高華:國民黨軍中的政治部從來就是軍事主官下的一個幕僚機構(與中共不同),1946年國民黨從軍中撤出黨部後,政工人員在軍中更無地位,普遍被視為“賣狗皮膏藥的”,使軍隊內部更無凝聚力。而早在1945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就......
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這樣快?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中蔣介石匆匆離開成都官邸.乘機直抵臺灣,至此號稱擁有八百萬軍隊和五百萬黨團員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在大陸土崩瓦解.徹底失敗了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在臺灣蔣介石對自己的失敗如骨鯁在喉箭空於心.其實早在兩處以前蔣介石就曾說自從戰亂以來我個人每經一次戰役對於這次戰役的成敗利鈍無為加以詳細的研究和檢討.而且和一天第一時刻我都在研究我們國這所遭受犧牲的原因.但據蔣經國敘述.他父親真正思考和研究失敗的原因是在引退於奉化之後這樣蔣介石在臺灣復行視事後便根據在倉研究的原因在最明山舉辦了革命實踐研究院.分批集訓高階幹部和高階次.蔣介石親自主持,親自督導,發表了連篇累牘的訓詞.在這些訓詞及其人各種演講中.對國民黨的失敗有痛切的指陳首先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責任在於國人他說搞戰以後我確信可以在兩年之內削平菲亂不幸個人的主張不能聚集於國人由此之故在國內外種種阻力下剿菲軍事受到了挫折.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認為戰亂以來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紀綱掃地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國民不成其為國民.風氣囂張的原因又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良.教不成教學不成學師師.弟不成弟.所謂校友會風校遠見.掃地殆盡師道人格.茫然無遺.卒臻今日國破家亡.其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在於國民黨本身的腐朽他說搞戰勝利以來我們一般同志精神墮落氣節喪失.把本黨五十年月日革命首先精神摧毀無餘.甚至毀法亂紀.敗德亂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他說我們黨和團的組織複雜散漫,鬆懈.遲鈍.黨部成了衙門.賞成了官偆在社會上不僅不能發生領導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譏笑侮辱的物件.再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是由於軍隊的作戰不力.他說目前我們部隊友情形各升官嫖屠吃喝.無所不為尤其是賭博一項相沿成風.共軍的紀律那樣嚴肅.而我們的軍紀如此廢弛.試問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被敵人所消滅他說軍民感情地隔膜可以說惡劣到了極點我們國民革命軍原是以愛國救民為目的而事實的表現不僅不能愛民而且處處割民害民.在指責國軍的作戰不力時.蔣介石對高階次的批評成為嚴厲.他說我們此次大失敗的恥辱不僅是由於一般賞喪失了革命精神.揹著了革命主義尤其因為我們多數次氣節掃地廉恥盡喪.敗德亂行.蔣介石歷來提倡不成功便成仁.因而對那些臨戰崦未成仁的次特別憤恨即使是嫡系親信.亦不肯有所寬寡以湯恩伯為例.他稱得上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一九五四年湯恩伯在日本病逝蔣介石卻發表學說道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夠在他指揮的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年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的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的光輝可惜.他當時在上海撤退的時候未能為主義為革命捐軀殉職.支在五年以後的今日病死日本.雖多活了一些日子但推動了一個為國家為民族為千秋歷史重若仄冊而死的機會翰是天威難測.又次蔣介石把在大陸的失敗還歸咎於知識分子他說我們在大陸的失敗的最大的癥結就是在學校教育,當時在校的青年和教授們.幾乎大半都作了共黨的外圍.成為敵人的工具此外.對於國民黨的失敗蔣介石還認為不在於歷次的戰役而在於兩度的和談三十五年的和談.抵消了國軍在東北在華北以及在蘇北的戰果.在士大夫作的和談斷送了北平和天津.敞開了長江的門戶.瓦解了西北和西南的戰局.蔣介石對這一觀點曾經不套其煩地反覆申述第於次和談是蔣氏親自參與的.幫只能指桑罵槐地指責赫爾利.馬歇爾等人.第二次和談是他被引退之後進行的這恰恰成了他洗惴自己擡高自己的藉口.蔣介石對國民黨失敗的檢討不能說謊沒有一點積極意義但是,從總體上來講,蔣介石的檢討,只是一種宣洩.一種責任的推諉.一種自我與標榜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和歷史的總結.這種檢......
東北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最主要軍事 原因 抗日戰爭後 東北 華北 隨著日本的投降出現政治真空,處於長江以北駐紮在陝北的共產黨趁機開始向 大量的在原日本佔領區 滲透兵力和影響力, 日本在中國的戰爭已經打的當時的國軍縮到雲南廣西一線 當國軍以美軍的運輸機從雲南 廣西開始空運接受日戰區大城市的管理權時 共產黨 已經基本 控制了除大城市外的鄉鎮農村地區,國軍所運兵力有限 補給困難 很多要靠海運空運補給。(例子 可以看東北國軍的敗退) 農村包圍城市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謂人民戰爭只是政治宣傳的策略 ,漢族的一般民眾並非一個個都樂忠於搞政治,究其原因其實就是長期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獨裁使民眾對政治避之不及。其實如果國軍一步步慢慢的收復全國未必會輸的一敗塗地,那時輸的代價可能會是中國分裂成三個以上的國家(只是猜想)。
補給的教材歷史 朝鮮戰爭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對聯合國軍作戰 (有點像歷史的重演國共軍掉個位置,只不過國軍換成了共軍)佔線冒進太多補給困難 我們很多的士兵不是死在敵人的子彈之下而是凍死餓死的 為 什麼 補給困難因為補給工具的匱乏!!美國有什麼呢陸路卡車 天上運輸機 海中仁川外的渤海有美國的補給艦 我軍 只有鐵路 卡車和民夫 在一個制空權不佔優勢的戰場 卡車和鐵路直接可以作廢 剩下的民夫能跑幾百上千公里送成百上千噸的補給物資嗎?
兩黨都有外援國軍是美國,共黨是蘇聯。就地理位置來說,共產黨的盟友更靠近中國補給 武器,戰爭理論,將領都能更快地影響到中國的內戰戰場,相比較而言美國對於國軍的支援就地理來說欠缺的多,國軍補給的基地在雲南廣西,共黨在陝北得到東北之後補給變東北(共黨的坦克就是在東北得的)。當時國內鐵路線被破壞公路有限,長線作戰必須補給穩定,(後期補給站的最好表現就是 朝鮮戰爭的日本 和越南戰爭的日韓臺菲)。東北的失敗更加打破了整個天平,東北(滿洲國)其實當時是中國的工業基地得東北者相當於獲得一個源源不斷的工業武器材料金礦...國軍其實在抗日戰爭後期已是強弩之末中國的廣大地區統治一片空白,國軍的戰略有點拔苗助長,中國不是一個小國家補給跟不上必然失敗,戰略的失誤可能是如共黨所說的冒險進攻主義,但對於一個補給困難 軍團速戰速決是最好的辦法,但缺乏機動性的部隊 冒進帶來的必然是補給困難 ,對於國軍來說當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終究已成歷史。損失的有經驗士兵並非一天兩天能補充完的,裝備再好也要人操作,幾次的戰略失誤令國軍紙面上的優勢也喪失殆盡 。中國國共兩黨政治的最直接俗的表現是戰爭,戰爭是政治最後的籌碼,失敗意味著政治的徹底崩潰。軍事力量也是一個獨裁政黨的基礎這也是納粹建立衝鋒隊的原因,槍桿子裡出政權也是對此最好的解釋,所以所有的所謂人民戰爭,民心所向只是包裹實質的那件華麗外衣如同君權神授,不同之處在於它要給它一個民主的徽章,總之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您好,原先國民黨是有勝算的。但被美國國務卿馬歇爾調停了,結果共黨乘機休息。同時,民眾的支援是少不了的。當年日本人入侵的時候,人民紛紛幫助國民黨進行掩藏。然而打內戰的時候,卻是人民幫共產黨進行掩藏,國民黨反而成了入侵者。淮海戰役的時候,甚至幾十萬人民帶著糧食去幫助解放軍,國民黨沒有勝利的道理。另一點,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跟日軍正面交戰,導致傷亡太大了。精銳部隊都為國捐軀了,而其他都是各地軍閥,名義上歸蔣介石而已。不然的話,歷史上就不會出現國民黨一個師一個師向解放軍投降。
國共內戰,共產黨為什麼會勝利,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共產黨有蘇聯支援。戰爭後期美國幾乎不支援國民黨了。
國共內戰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因為抗戰,沒抗戰就沒失敗。8年抗戰國軍虛了,內戰不想打了。8年抗戰共軍強大了,內戰贏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和民心無關。可惜抗戰老兵下場淒涼。
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讀《解放戰爭》有感之八看《解放戰爭》之前,我就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抗戰結束後,那麼強大的國民黨,卻在四年的時間裡迅速崩潰?共產黨是如何迅速走出困境,建立新中國的?以史為鑑,是喜歡歷史的原因。關於國民黨失敗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我不是什麼專家,只想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談一下自己的體會。一、國民黨並沒有真正統一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講,國民黨並沒有真正統一中國。從清朝皇帝下臺後,一直到1949年,可以說中國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境地,蔣介石只是名義上的國家領導,中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當時桂系佔領西南、中南數省,西北的青海、甘肅、寧夏是“二馬”的天下,山西是閻錫山的獨立王國,雲南是龍雲、盧漢的管轄,日本人佔領東北十幾年,各地的地方軍閥擁有很大的權利。所以表面上蔣介石的部隊很多,但他真正能隨心所欲調動的,只有他的黃埔畢業生,在全國的勢力範圍主要在江南、華南、中原地區,不到一半。很多地方部隊是靠不住的,如孫殿軍、吳化文之類,平時當土匪,國民黨來了當國軍,日本人來了當偽軍,共產黨來了又成了共軍,有奶便是娘。二、國民黨內部四分五裂,派系鬥爭在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勾心鬥角。地方軍閥各有各的算盤,而在中央軍,也分成白崇禧、陳誠、顧祝同、何應欽等多個派系,連情報組織也分成軍統、中統等部門。為各自小團體的利益,各派系明爭暗鬥,內耗嚴重。派系和部門多了也不要緊,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連蔣介石的話也不聽,這就要命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國共戰場上,很多時候國軍被圍,但近在咫尺的兄弟部隊見死不救。淮海戰役爆發時,白崇禧的部隊駐紮在武漢按兵不動,他一心想看蔣介石的笑話,待蔣介石的精銳部隊被吃掉後,由桂系李宗仁取而代之。可惜他目光短淺,忘了脣亡齒寒,李宗仁代總統的虛名有什麼用,最後還是被趕出了大陸。而反觀共產黨,雖然平時軍區之間、以及軍區內部將領之間也會有一些矛盾,但在關鍵時刻,大家都能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完全服從中央軍委和軍區首長的統一指揮。淮海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共同完成的,平津戰役,是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共同完成的。在作戰中,各部隊勇挑重擔,不是一味儲存實力,而且專打蔣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隊。當解放軍結束三大戰役,跨過長江,國民黨的各種派系部隊望風而降,兵敗如山倒!三、國民黨發動內戰不得人心抗戰結束時,國家千瘡百孔,百廢待興,廣大軍民都迫切希望休整。這時的蔣介石由於抗戰勝利,個人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這時如果他走和平之路,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可是蔣介石卻選擇了內戰,這種選擇,使蔣介石的威信從高峰迅速走向了谷底。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鉅額支出。伊拉克戰爭,美軍每天的消費約一億美金,這是除美國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的。記得我小時候正值與越南的自衛反擊戰,當時一位解放軍領導曾介紹,一發炮彈約三百元,一場戰役就是幾千發、上萬發炮彈,幾百萬可就沒了,不用說在80年代,就是今天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以想象,60年前的國共內戰,是一筆多麼巨大的開銷。部隊要吃飯、穿衣、訓練、軍餉,當時的軍費已佔到國家財政的一半以上,蔣介石哪有這麼多錢,沒辦法只好拼命印鈔,通脹如洪水洶湧而來。四、高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現在食品價格上漲百分之二、三十,大家都受不了了,怨聲載道。可是在內戰期間,物價上漲是幾千倍、上萬倍,老百姓幾十年的家產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那時人們對鈔票如同燙手的山芋,拿到手要麼趕緊換成黃金、美元等硬通貨,要麼買成大米、白麵存起來,放上幾天,鈔票就要變成一堆廢紙了。高通貨膨脹率,使大批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