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為什麼會死? ?
蘇格拉底為什麼會死?
古希臘最卓越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對西方哲學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蘇格拉底一生不斷探索真理,因為善於辭令,常常把那些自認為知識淵博的淺薄之輩駁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廣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於公元前399年被保守派貴族以煽動青年、汙辱雅典神的罪名當眾受審,處以死刑。
據當時雅典法律規定,處死犯人的方法是賜以毒酒一杯,但在處死前關押的一個月中,法庭允許犯人的親友探監。當時便有許多青年人天天去監獄探望蘇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託的青年問蘇格拉底有無什麼遺言時,蘇格拉底回答說:“我別無它求,只有我平時對你們說過的那些話,請你們要牢記在心。你們務必保持節操,如果你們不按我說的那樣去生活,那麼不論你們現在對我許下多少諾言,也無法告慰我的亡靈。”說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個傍晚,在蘇格拉底即將處死的那天晚上,只見他衣衫襤褸,散發赤足,而面容卻鎮定自若。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兒打發開,而去同他的學生斐多、西米亞斯、西帕斯、克利託等談論靈魂永生的問題。不久,獄卒走了進來,說:“每當我傳令要犯人服毒酒時,他們都怨恨詛咒我,但我必須執行上級命令。你是這裡許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決不會恨我,而只會去怨恨那些要處死你的人,我現在受命執行命令,願你少受些痛苦。別了,我的朋友。”說完淚流滿面,離開了牢房。蘇格拉底望著獄卒的背影說:“別了,朋友,我將按你說的去做。”然後他又掉轉頭來,和藹地對那些青年說:“真是個好人,自我入獄以來,他天天來看望我,有時還跟我談話,態度親切。現在他又為我流淚,多善良的人呀!克利託,你過來,如果毒酒已準備好,就馬上叫人去取來,否則請快點去調配。”克利託回答說:“據說有的犯人聽到要處決了,總千方百計拖延時間,為的是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請你別心急,還有時間呢!”這時蘇格拉底說:“誠然你說得對,那些人這樣做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延遲服毒酒就獲得了某些東西;但對我來說,推遲服毒酒時間並不能獲得什麼,相反,那樣吝惜生命而獲得一頓美餐的行為在我看來應當受到鄙視,去拿酒來吧。請尊重我的要求。” 一會兒送毒酒的人來了,蘇格拉底鎮定自若,面不改色,他把裝有毒酒的杯子舉到胸口,平靜地說:“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將死,他們活下來,是誰的選擇好,只有天知道。” 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在場的人無不為將失去這樣一位好友而悲泣。蘇格拉底見狀大為不悅,他說:“你們怎麼可以這樣呢?我為了避免這種場面才打發走家裡的人,常言道: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請大家堅強點!”蘇格拉底接著在室內踱了一會兒,說自己兩腿發麻,便躺了下來。送酒的人走過來摸了摸他的身體,覺得已沒有熱氣。突然蘇格拉底又喃喃地說:“克利託,你過來,我們曾向克雷皮烏斯借過一隻公雞,請你不要忘記付錢給他。”他的最後遺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隻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說完,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合上了眼,安靜地離開了人世。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同他的生活實踐融為一體的,而他個人的命運同雅典的命運是不可分的。他為了祖國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國則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貢獻,成全了他的哲學。蘇格拉底沒有絲毫的激憤、畏懼或是悲哀,而是依舊用他智慧的語調誠摯地奉勸著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還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給他一個完美的結局。在古希臘,法律被視做城邦安全的基礎,具有女神般的尊嚴,可以說是城邦真正的保護神。在此神靈的保護下,古希臘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於法律。蘇格拉底認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們一致制定的協議,應該堅定不移地去執行,......
為什麼蘇格拉底的學問這麼淵博?
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掖後進,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每當人們讚歎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闢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揚名於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他對慕基人之一。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為人。肖萊馬逝世後,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記得曾讀過的一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偉大學者,但他聲稱學習得越多就越發現自己無知。
一次,有人問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您學問那樣廣博,竟然感嘆自己的無知是不是太過謙虛了?”
笛卡爾說:“哲學家芝諾不是解釋過嗎?他曾畫了一個圓圈,圓圈內是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當然顯得就更多了。”
“對,對,你的解釋真是絕妙!”問話者連連點頭稱是,贊服這位數學家的高見。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捕入獄?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失敗,“三十僭主的統治取代了民主政體。”三十僭主的頭目克利提阿斯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一次克利提阿斯把蘇格拉底叫去,命令他帶領四個人去逮捕一個富人,要霸佔他的財產。蘇格拉底拒不從命,拂袖而去。他不但敢於抵制克利提阿斯的非法命令,而且公開譴責其暴行。克利提阿斯惱怒地把他叫去,不准他再接近青年,警告他說:“你小心點,不要叫我們不得不再減少羊群中的一隻羊。”蘇格拉底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三十僭王”的統治被推翻了,民主派重掌政權。有人控告他與克利提阿斯關係密切,反對民主政治,用邪說毒害青年。蘇格拉底因此被捕入獄。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對被告叛決以前,被告有權提出一種不同於原告所要求的刑罰,以便法庭二者選其一。蘇格拉底藉此機會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自稱無罪,認為自己的言行不僅無罪可言,而且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結果,他被叛了死刑。在監獄關押期間,他的朋友們拚命勸他逃走,並買通了獄卒,制定了越獄計劃,但他寧可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信仰。就這樣,這位70歲的老人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蘇格拉底為什麼判死刑
古希臘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判處蘇格拉底死刑。
實際上,由於蘇格拉底提倡一個新的“神”,公開與青年和學者們探討哲學等問題,實際上這種行為違背了古希臘奴隸主們為了自身統治而構築的神學體系,動搖了他們的統治基礎。當時,古希臘實行的是奴隸主的民主制度,即古希臘民主。這個制度是由法律所統治。
蘇格拉底的公開辯論和教育青年,無疑違背了當時奴隸主的意志和法律,而當時,古希臘的法律制度是不可動搖的。蘇格拉底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當他的朋友要想辦法通過赦免或逃亡來拯救他時,他拒絕了。用蘇格拉底的話來說,即便法律是不公正的,但我依然要遵守法律,最後喝下毒酒而死。
當然,這後來也演變為“惡法亦法”,成為一個法學裡的概念
蘇格拉底為什麼說自己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有一次確實說過“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但我們不能對這句話做字面上的膚淺解釋,而必須結合語境、結合他的上下文、結合辯論物件、結合當時希臘的社會、結合哲學史,作出本質的全面的闡述。 蘇格拉底是在跟那些幼稚、或浮躁、虛誇、小有所得而沾沾自喜、動輒教訓別人、甚至自以為“真理在手”、“無所不知”、“一貫正確”、“我乃大師級”、文過飾非的人們對話、辯論時,說出這樣一句帶有反諷、自嘲、幽默意味的格言。 你自誇你知之甚多或真理在手、無所不知嗎?那麼我告訴你:“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並且通過對話和辯論啟發:必須敢於懷疑自己的認識、必須不斷否定謬誤而追求真知;知識無窮盡、真理無窮盡;現有知識裡面可能包含錯誤,比起知識的無邊海洋,我目前這點可憐的學問實在算不了什麼。求知乃是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否定、自我認知的無窮過程。 其實,蘇格拉底並不創導所謂“不可知論”,更不是鼓吹“無知即無畏”。 他也並不是泛泛而談地告戒人們“別驕傲自滿”之類的空話、套話、大話,來做什麼表面文章。 他的一句 更重要的名言乃是“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 蘇格拉底認為,從懷疑自己的知識開始的“自我認識”是認識美德的來源。他常常愛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是為了不斷地懷疑一切而尋求真知。他主張:“美德即知識,愚昧是惡。”也就是說“無知即罪惡之源!” 蘇格拉底夫子自道:“我象一隻獵犬一樣追尋真理的足跡。”為了追求真理,蘇格拉底不顧捨棄自己的利益、職業和家庭,不顧引起別人的誤解、反感或仇視!他是哲學的殉道者。 他曾自問:什麼是哲學?他自答:“認識你自己!” 我想,“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是對於“我自知無知”的最好闡述。 蘇格拉底個性鮮明,生平充滿傳奇色彩。他生於伯里克利治下的雅典黃金時期,死於雅典敗落時期(伯羅奔尼撒戰爭後的三十人僭主集團倒臺的時期)。他出身貧寒,父親是離雅典城不遠的一個石匠兼雕刻師,母親為助產士。青少年時代,跟父親學習手藝,並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歷史著述,自學成才。 他長期靠教育為業,傳授門生,這也跟孔夫子相似。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計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許多有錢人家和窮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圍,跟他學習,向他請教。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非常獨特,擅長辯論、啟發的方式。蘇格拉底是柏拉圖哲學路線的創始者。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過的。他喜歡在市場、運動場、街頭等公眾場合與各方面的人談論各種的問題,如戰爭、政治、友誼、藝術,倫理道德等等。 他曾三次參戰,當過重灌步兵,不止一次在戰鬥中救助受傷的士兵。 蘇格拉底一輩子生活艱苦。無論嚴寒酷署,他都穿著一件普通的衣服,經常不穿鞋,對飲食毫不講究,只是專心致志研討學問。 40歲左右蘇格拉底在雅典城邦出了名,並進人“五百人會議”。約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不敬國家所奉的神,並且宣傳其他的新神,敗壞青年”的罪名被判處死刑。收監時朋友買通獄卒,讓他逃走,但他決心服從法律,拒不逃走。後來在獄中安詳地服毒而死,終年7O歲。 蘇格拉底自己沒有寫什麼著述,而他的言論和思想由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記錄和傳播下來,如《蘇格拉底言行回憶錄》,這也有點像我國的孔夫子,但行徑卻根本不同。蘇格拉底最後因觸犯了當時權貴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蝕青年思想”的罪名被判處飲毒堇汁而死。 蘇格拉底重視倫理學, 在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必須用理性和思維去尋找普遍真理。他是道德哲學的創始人, 蘇格拉底強調:道德是由理性指導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識”,認為“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在西方哲學中第一個提出“自知......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判死刑?
格拉底抵觸教廷,無辜的被判死刑,當時他可以逃走,但是他拒絕了,並且說:他們判我死刑是沒有根據的,但是我如果逃走也是違背了法律,我決不以惡治惡,所以前399年 ,他在獄中被毒死。
蘇格拉底對現世法律所抱以的極大信賴和遵從感。正義的理念是法律的精髓,而這也正是法律統治臣民的理由`他的死是為了喚醒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平衡`
蘇格拉底被判定為死罪,他當然不可能信服口服,換作每個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換作每個人卻不可能像蘇格拉底一樣接受這樣不公正的判罰。為什麼蘇格拉底會向不公屈服,很簡單,因為蘇格拉底熱愛雅典的民主制度,他尊重雅典人民的信仰與雅典的法律,這裡是世界上唯一一塊能為哲人提供自由思考的土地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譽為是西方的孔子
蘇格拉底 常被稱為西方的孔子
蘇格拉底是希臘著名、偉大的哲學家以及教育學家.他與釋迦牟尼、耶穌基督、孔子並列為世界四聖.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之祖.(當然也有人稱是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得意弟子)
他是西洋哲學史上第一位認真研究人類必須如何生活這個議題的人,故他有句名言為: 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生命.
蘇格拉底早年因見到民情的奢侈懶惰,而以移風易俗為己任,提倡知德合一說. 晚年時,為了維護客觀真理價值而與詭辯派激辯,因此被控以邪說惑眾,不尊崇國教,被判服毒而死.
蘇格拉底的教育理念為:以求得至善和品德的培養,以及心理能力的發展為目的,視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他認為人類之所以能達到至善的境界,就是致力於道德的修養,以完成理想的人格
大概明白了為什麼蘇格拉底被處死沒什麼不當
蘇格拉底是生活於公元前469至前399年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靠教授學生知識和道德為生。他激烈反對唯物論哲學家研究客觀世界發現其規律的做法,說這樣做不能認識真理。認為事物所以這樣是神有目的地安排,人只有從自己心裡認識神才能認識真理。他不承認一般是從特殊中抽象而來,而把一般看成是先於而且高於特殊的東西。柏拉圖繼承蘇格拉底的觀點,從其尋求“一般”的方法出發,認為不但許多特殊之外有一般存在,而且對於任何一類特殊的東西來說也都有它的“一般”,他把這個一般叫做“理念”。據此他認為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理念的即永恆不變的真實世界,一個是我們所處的現實的變化無常的不真實世界,理念世界高於並且先於現實世界。這樣,普遍的概念就變成了客觀獨立存在的“理念”,具體事物就成了不真實的理念的摹本和影子。
蘇格拉底之死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富有趣味的事件,有人用這個事件探討希臘民主制度的缺陷,有人用這個事件探討城邦與哲人這樣深奧的政治哲學問題。但我不打算沿著前者的路線探討,不打算通過考察審判蘇格拉底的制度機制,去發現什麼問題,尋找對今天有價值的意義。
蘇格拉底的童年是在雅典的黃金時期度過的。伯里克利作為當時的雅典執政官,是雅典的輝煌與盛世的締造者,因此後人們常把雅典的黃金時期直接叫作為伯里克利時代,從公元前461-公元前429年,歷時32年。
伯里克利是一個優秀的軍人與政治家,以他被冠予雅典第一長舌的口才,領導著雅典人民抗擊著以斯巴達人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軍隊的進攻。然而,禍不單行,當斯巴達為一方的軍隊在公元前429年再度入侵雅典時,城內卻爆發了一場瘟疫,不僅伯里克利本人染病而死,雅典的軍隊與人口也銳減大半,在此之後,雅典人在與對手的交戰中幾乎沒有取得過一場勝利。但後人們對伯里克利議論與肯定最多的,是他對雅典的政治與經濟作出的貢獻。在當政期間,他積極推動著政治民主化改革,擴大雅典民主機構的公民大會的權利,制定憲法,廢除選舉官員的財產資格限制,把梭倫建立的初級民主制度的進行了更加完善的修正。可儘管雅典的民主政體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全民參政的範例,它的運做卻異常複雜與古怪,因此雅典民主政體為以後人類民主制,奠定的更多是它全民參與的決策模式與多數人議政的可能性,而非是它的具體運做機制,總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伯里克利領導的雅典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蘇格拉底就誕生於此時。
後人對蘇格拉底生平的瞭解極為有限,只知道他一生當過三次兵,參加過同斯巴達人的戰鬥,而且表現異常英勇。他的相貌醜陋,鼻子扁平,但兩隻大眼睛卻散發著一股奪人的氣質。他生活樸素,吃喝簡單,無論春夏秋冬只穿一件破爛的衣服,常常光走到處走。他的耐寒力驚人,當別人被凍的不敢出門,他卻穿著一件普通的衣服光著腳在冰上行走。蘇格拉底在一生中被人三番五次告上法庭,最後在他70歲時,被法庭判為不敬神罪,處以極刑。一開始法庭讓他交罰金,但蘇格拉底卻不想通過罰金避免死刑,對法庭的裁決作出讓步,因此他提出30個米尼作為替換死刑的條件,顯然這筆數目極小的罰金是對法庭判決的嘲弄與休辱,以至於在法庭的一怒之下被蘇格拉底判為死刑。
後人們一直爭論的問題,是為什麼蘇格拉底不離開雅典,因為雅典曾明確表示過,如果他們的處理與判決不能使蘇格拉底感到滿意,他完全離開雅典,避免死刑,而如果他不選擇離開,就必須接受雅典法庭的判決。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蘇格拉底在一生的辯論中所慣用的技巧。他稱自己為助產士,顧名思義助產士只幫助別人生孩子,自己卻不生育。他的辯證法與助產士的共同點在於,他只提出問題,而自己卻不回答這些問題,通過向別人提問題而最終把對方引向一個......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判刑
蘇格拉底抵觸教廷,無辜的被判死刑,當時他可以逃走,但是他拒絕了,並且說:他們判我死刑是沒有根據的,但是我如果逃走也是違背了法律,我決不以惡治惡,所以前399年 ,他在獄中被毒死.
蘇格拉底對現世法律所抱以的極大信賴和遵從感.正義的理念是法律的精髓,而這也正是法律統治臣民的理由`他的死是為了喚醒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平衡`
蘇格拉底被判定為死罪,他當然不可能信服口服,換作每個人都感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冤屈,但換作每個人卻不可能像蘇格拉底一樣接受這樣不公正的判罰.為什麼蘇格拉底會向不公屈服,很簡單,因為蘇格拉底熱愛雅典的民主制度,他尊重雅典人民的信仰與雅典的法律,這裡是世界上唯一一塊能為哲人提供自由思考的土地
蘇格拉底為什麼會被雅典人處死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曾經說過:“雅典就像一匹鈍馬,而我就是一隻不斷叮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正是他的這種性格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傳播思想的鬥士。他通過與別人討論,在剛開始時裝作一無所知,經過討論,使同他交談的人明白他們自己的不足與缺點。這種蘇格拉底式的反諷使很多智者當眾出醜,他們視蘇格拉底為眼中釘,而這些人大都是當時有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之所以像牛蠅一樣不斷的叮咬他的同胞是因為他內心有某種力量非讓他如此不可,他總是說他的心中有“神明指引”,而這正好成了他的反對者們抓住的他的致命把柄。他的反對者以慢神、創造新神和敗壞青年的罪名來控告他,結果他在一個由501人組成的法庭上,以281票對220票被判有罪,以毒酒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陪審法院是雅典司法制度的一個最大的特點,雅典的陪審法院並不同於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法院,它的權力比現代法院要大得多,它實際是控制政府的主要機構,它可以審查當時政治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問題,其判決是最終的。陪審法院的陪審員最多可達6001人,一般案件也要有501人、1001人、1501人進行審判。按當時的法律,陪審員由選舉產生。對蘇格拉底進行審判的是一個由501人組成的法庭。
從蘇格拉底之死我們可以看到雅典陪審法院制度存在著如下的缺陷。首先,人數眾多,陪審員未受過專門的法律訓練,他們進行判斷不是根據固定的法律,而是根據他們的個人喜好,這使得判決帶有極大的偶然性,法庭上的辯護能否打動聽眾往往決定著被告的命運。這種制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造就了它的另一個缺陷,這就是,法律發展的停滯和法律的不確定性。在雅典這種審判制度下,大眾的審判代替了法官的評判,專業的法律知識已經顯得不重要了,人們醉心於研究如何演講,如何用動聽的語言打動臺下的聽眾,法律在這種情況下只是大多數人的喜好,所以法律在雅典是不確定的。第三、輿論左右審判。在這樣一種審判制度下,輿論要比法律和事實重要的多。前文講過蘇格拉底牛蠅一樣不斷的叮咬著他的同胞,用他那反諷式的談話使很多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出醜,這使得蘇格拉底在審判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可以說在雅典的這種制度下,誰主宰了輿論,誰就可以主宰審判。第四、通過主觀的投票選舉決定客觀上的事實。這是雅典審判的一個不合邏輯的缺陷。審判是沒有任何調查和取證質證的,換句話說,審判不須要任何的證據,證據的作用是很微不足道的,最後的投票才是決定有無犯罪和應受何種處罰的依據。這種通過他人的投票來決定被告犯罪與否的審判顯然是不合邏輯的。正因為這些缺陷的存在,才導致了蘇格拉底的死。蘇格拉底是死在雅典的民主審判之下的。“(蘇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遠留下了一個汙點,這乃是雅典的悲劇性罪行”。
雅典的民主制度雖然存在著以上的缺陷,但那種民主的精神應該為當今社會所吸收。雅典的民主審判也給了我們今天建立司法制度時很大的啟發。首先,法律應該是確定的。確定的法律是公正審判的前提,確定的法律也可以威懾犯罪。有人如此評價雅典司法“雖然希臘人有司法制度,卻很難說他們有法律制度。他們沒有制定出法典……他們在司法上的一個貢獻,民眾陪審法庭,採取了最易流於任性的形式,而於任何法律科學根本的不相容”。所以法律應該明確。其次,要有專業的法官和理性的審判。法官應該熟悉法律和能熟練運用法律,英國大法官柯克曾經說過“法律乃是一門藝術,一個人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對它的認識”。雅典的民眾是沒有受過專業的法學教育的,雅典的審判屬於情緒化的,判決往往憑一時的激情作出,會導致判決的隨意性。法院和法官應是對付這種隨意性的有力的工具。再次、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