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宣佈重建的? ?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宣佈重建的?

浙江一家民間團體——橫店三農促進會27日向新華社記者獨家透露,將於2008年2月18日啟動異地重建圓明園的社會公募。

圓明園新聞發言人、副研究館員宗天亮證實,正在實施的重建工程包括九州清晏、正覺寺、含經堂遺址、長春園宮門、圓明園北園、綺春園東南圍牆等,大約佔到圓明園遺址總量的1/10,約17000平方米。其中長春園宮門復建專案已通過專家論證,各項必備的手續已經全部辦完,將於2008年上半年復建完成。

宗天亮還稱,這項耗資近9000萬元的工程計劃在2008年奧運會前完工,屆時,這座曾經的“萬園之園”可望部分再現當年勝景。

圓明園什麼時候開始建。什麼時候建完成的?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意為什麼樣式的園林這裡都有。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她原為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從1709年開始營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歷時一個世紀。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長春、綺春 (後改名“萬春”)三圓組成,總面積達347公頃。它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三園分別有垣牆相隔;前為萬春園,後面並列的兩園,左為圓明園,右為長春園。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佔全園面積一半以上,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在山環水繞之中,分佈著140多個景區,彙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我國古代造園藝術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等,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 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彙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方河裡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圓明園不僅有極為精美的陳設、裝飾,還收藏和陳列著全國罕見的珍寶、文物、名人字畫、祕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1860年和1900年,園明園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掠並付之一炬。

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建的,又是什麼時候毀的?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從1709年開始營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歷時一個世紀。此後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長春、綺春 (後改名“萬春”)三圓組成,總面積達347公頃。

1860年和1900年,園明園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搶掠並付之一炬。

圓明園什麼時候修建成功?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臺,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於園中。長春園內還有一組歐式建築,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以下是圓明園的歷史發展及相關的歷史事件情況: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遊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曆)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咸豐時期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藉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時期以後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闢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正在重建嗎,有多少地方重建了?

圓明園不會重建,因為大水法已被定位為國恥紀念遺址

圓明園是什麼時候開始建的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遊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曆)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最初圓明園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遊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曆)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園到底該不該重建

以下材料供你參考。

第一、現存的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是世 世代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對其修復會使歷史文 物的教育價值蕩然無存。 第二、圓明園目前的主要價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 國宮廷建築或皇家園林的輝煌,而是被侵略者焚燬後留下 的恥辱,現在的遺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價值。 第三、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 國家文物保護法相背。 第四、修復圓明園無論在建築質量上還是規模上,都 無法達到原有的水平,至多隻可能是增加一處新的人造景 觀,而且會變得不倫不類。 另:專家談之一: 2004年10月28日 圓明園不能再“毀”一次 □楊耕身 今年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44週年,來自各界的20多名專家齊聚園內,共商遺址公園建設大計。有專家提出,圓明園有必要復建部分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據10月19日《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圓明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這次研討會的目的,是讓專家們對圓明園遺址公園的保護和建設獻計獻策。 眾多“專家”都眾口一辭地倡言“復建”圓明園,而沒有一丁點的“雜音”,這使得不論怎麼看,這次“研討會”都堪稱是一次組織得力的“復建吹風會”。但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在我國,關於“圓明園該不該重建”的爭論已不下十數年,“主修派”與“保留派”之爭一直未曾有過決斷,因此此次研討會出現如此統一的“口徑”,便著實有些出人意料。也正因此,我在看罷報道之餘首先想到的是:葉廷芳、李學勤、鄧友梅、樑從誡諸人士如今安在? 之所以想到上述諸人士,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對重修圓明園持反對意見者。不止是他們,還包括更多人士。我們不妨追溯至1999年全國“兩會”時,“主修派”與“保留派”的一次交鋒。此事可見諸1999年3月31日《中國青年報》之報道。當時針對一份“重現圓明園景觀”的提案,包括上述諸人士在內的49位全國政協委員上書提案,表示堅決反對。也就是在此次“交鋒”中,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之子、梁啟超之孫樑從誡先生坦承:我這已經是好幾次反對重修圓明園了!———我奇怪的是:未必到了今天,他們都沒話可說了? 當年的那樁“公案”,也使得我們今天能夠更容易地找到反對重修圓明園的理由。作為那份提案“牽頭人”的葉廷芳先生在當時就指出:第一,現存的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對其修復會使歷史文物的教育價值蕩然無存。第二,圓明園目前的主要價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國宮廷建築或皇家園林的輝煌,而是被侵略者焚燬後留下的恥辱。第三,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國家文物保護法相悖。第四,修復圓明園至多隻可能是增加一處新的人造景觀,而且會變得不倫不類。 歷史的天空風來雨過,圓明園也經歷了兩度劫難。1860年她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燬,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其廢墟一直完整地儲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棄管理以後,圓明園成為無主的園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規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樑從誡先生曾經非常激動地喊道:“不能再毀圓明園了!”是的,不能讓人為的重修或復建再將圓明園“毀”一次了。 1999年圓明園的重修之爭之後,隨著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園條例》的頒行,我們又一度認為,圓明園不再重建能夠從法律中得到確認。因為該條例規定:“對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條例出臺後,許多媒體都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做了報道。然而誰曾料到,條例也並沒有阻止新一輪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計劃? 很難說,在此番“研討會”之後,圓明園的命運將是怎樣,但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一切並不像......

圓明園是否需要重建?

近年來,社會上部分人士,其中包括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提出“重建圓明園”的主張。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傾向於首先修復“九州清晏”,因為據說那是圓明園的精華,通過對它的重建可以重現我國園林藝術的“昔日輝煌”,以免人們誤將“西洋樓”當作圓明園的主要建築。此議之不可取顯而易見,因為那樣做勢必導致圓明園遺址作為文物的毀壞。所以這動議經新聞媒體傳出之後,遭到各方越來越多的人的堅決反對,也包括一批專家、學者。筆者的意見也匯入這反對者的聲音之中。竊以為,主修派的觀點之所以不能接受,主要是他們對圓明園廢墟作為文物的性質的定位不恰當。圓明園遺址的文物價值主要在於她是重要的歷史見證,而不僅僅是個文化遺存(一座皇家園林的遺址)。作為歷史見證的意義比文化遺存的意義要大得多。由於這一認識錯了位,所以他們對作為圓明園遺址主要標誌的“西洋樓”殘樑斷柱的文物價值等閒視之。殊不知,即便“九州清晏”能恢復,即便能恢復到“昔日的輝煌”,無論其歷史價值還是美學價值,都不可與“西洋樓”殘跡同日而語了!

這是因為,文物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歷史的原初性,在於它在歷史長河中經磨歷劫、飽經滄桑閱歷的豐富性和真實性。圓明園自從遭受英法侵略者那致命的一把火之後,在氣息奄奄中又蒙受兵匪盜賊、愚昧百姓100餘年的劫掠偷拿,最後成了今天這樣的慘象。面對這5200畝廣闊的土地,無論是雜草叢生的荒地,還是斷柱殘樑的亂石堆,只要你在這裡站一站,靜一靜心,胸中就會興起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情懷,你會感覺到彷彿在讀一部無限豐富而又驚心動魄的史書,靈魂立刻被一種巨大的悲劇美所攝住,你會半天說不出話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廢墟也是一種美。像圓明園這樣的廢墟,尤其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刻骨銘心的悲劇美。

其實在歷史文物保護得比較好的那些國家和地區,人們對於廢墟的審美價值都有一種共識。因此今天雅典或羅馬城裡那大片大片的廢墟,無論是德爾裴、帕提儂神廟的殘跡,還是鬥技場、元老院的亂石堆,從來也沒有人要求在原址上重建它們,但它們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參觀或憑弔。當然從旅遊角度考慮,並不是沒有人動這個川筋。最近有訊息稱:在羅馬也有人想重現一下上述古建築的昔日光彩,但那是在距離原址30公里的郊外。如果有人想在原址這樣做,那麼可以想象,他們幼稚的蠢舉,肯定要遭到國人的嗤笑和唾罵。無怪乎樑從誡先生不無偏激地說:那種想在圓明園遺址上大興土木的主張不啻“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

有人說:中國的木構建築不比西方的石構建築,經不得水火,因此在舊時代,屢毀屢建乃是常事。不錯。但那時人們必須要有宗教建築(寺廟等)和皇宮建築,一旦毀了,只得重建。然而現在不同了,即使我們需要這類建築,也不是非要用木頭不可。圓明園廢墟飽含著中國人民的血和淚,難道為了一件“美麗”的仿製品,竟可為入侵強盜們破壞或掩蓋“作案現場”嗎?

再說,美是隨著時間流動的,不可重複,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風尚。在那種風尚下,人們或者出於對帝王的愚忠,或者出於對宗教的虔誠,根據流行的風格對技術和藝術進行不遺餘力的追求。如今這種風尚早已過去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木構技術和藝術的建築力量豈可與當年相提並論?再有錢也不可能“克隆”出圓明園的昔日輝煌了。難道沒有看見有的地方已經做了這種嘗試了嗎?它們到底重現了圓明園的輝煌,還是糟蹋了它的形象?

如果確有那麼多可觀的錢不好打發,何不提供給我們現代的建築師,利用我們這個時代的建築學原理,採用現代豐富得多的建築材料,根據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建造一座標誌我們這個世紀或下個世紀的園林奇觀,那不是更有意義嗎?為......

為什麼圓明園不能重建呢?

如果還原了,也許一百年後我們只知道圓明園是201浮初我過重新設計施工建造的偉大的藝術寶庫,但是如果是廢墟,也許在200年後,我們仍然記得,圓明園是在1860年被英國侵略者所焚燬的,這樣會讓我們永遠記得國家曾經的傷痛,思危知恥方能前進,我們沒有權利忘記過去,所以國家才決定不進行修復。(修復的話所需要的工藝有大部分已經失傳,所以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了)

相關問題答案
圓明園是什麼時候宣佈重建的? ?
今冬明春是什麼時候?
小非農是什麼時候公佈?
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
汽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算盤是什麼時候發明?
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黎明時分是什麼時候?
黎明黃昏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