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人們常稱為啥城? ?
武漢市人們常稱為啥城?
江城 武漢
武漢被稱為什麼城
長江穿城而過,俗稱 江城。
武漢被稱為什麼?
①江城。李白有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是武漢的別稱,但江城一稱並非武漢獨享,重慶也自稱江城重慶。
②大武漢。說的是一種氣魄,氣勢,現在在城市前面加得上大字的,一個是大武漢,一個就是大上海。
③火爐城。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恭中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日子達70天以上,而且出現過40℃以上的高溫天氣,所以人們稱這些城市為火爐,普遍認為的三大火爐,一是武漢,重慶和南京,現在一說四大火爐,加上了南昌。火爐正好也配合了武漢人性格火爆火辣風風火火的一面。
④武漢三鎮。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併。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先河。可謂中國第一個直轄市。
許多城市被稱為什麼城
蓉城,是四川省會成都的別稱芙蓉城的簡稱。相傳五代後蜀孟昶於宮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為芙蓉城,後簡稱蓉城或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
羊城,廣州的別稱
昆明,享“春城”之美譽,雲南省會,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泉城,是濟南市的別稱,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因“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泉5A級風景區,內含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珍珠泉、白石泉等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光而得名。
京城,江蘇省鎮江市古稱,孫權在遷都建業以前,於209年(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臨江的北固山居高臨下建造一座堅固的軍事堡壘“京城”,俗稱鐵甕城
不夜城,美國紐約市的別稱
長沙稱為什麼城?武漢為江城,重慶為山城
長沙稱為星城
溫州、蘇州、重慶、武漢、濟南、廣州、拉薩、南京、哈爾濱、成都被稱為什麼城
鹿城,溫州
姑蘇城,蘇州
山城,重慶
江城,武漢
泉城、泉工,濟南
羊城,廣州
日光城,拉薩
石頭城,南京
芙蓉城、錦官城,成都(記得濟南、成都有兩個別號哦)~~~
上海被稱為什麼城
上海歷史悠久,系1986年國務院頒佈的第二批38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鬆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划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漢代,繆縣政為婁縣。今金山縣境內的海鹽縣,漢時為劉濞的封國,此地煮海水以製鹽。這種鹽稱散鹽,質量好而量多,都被運往吳都(蘇州)集散。和海鹽縣發展同時,由拳縣也在發展之中。由於區域性地體下沉現象存在,海鹽部分淪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後海鹽縣被迫向南遷移。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定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貿易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誌》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一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貿易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裡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鹹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到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藉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簽訂了《虎門條約》。......
武漢是什麼城?
江城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國家的副省級浮市,中南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和漢江把它分割成武昌;漢口;漢陽;三個部分為武漢三鎮。
武漢為什麼稱為大學城
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為1999年前獲得211評定的大學!也是全國33所成立研究生院的大學的學校(其中武漢理工屬於教育部備案批准還未正式掛牌)。新武漢大學更是3所211大學合併而成,華中科技大學巧妙的和同濟醫科大學合併、武漢理工大學“工交車”的合併被稱為武漢高校合併史上最成功的合併,並也擁有了湖北地區唯一的汽車國家級重點專業。中國地質大學的中國高校最大的校園隧道、真正的化石林、和恐龍博物館非常吸引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於2005年拿到211的最後的入場券!這七所大學同為教育部直屬的部級大學,由教育部直接管理中南民族大學是中央民委的直屬大學同上面7所大學一樣屬於部屬院校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大學是湖北省的省屬重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的重工業、湖北大學的文科國內享有名氣!在全國大部分省份同8部署院校一樣屬於一本招生湖北美術學院中國8大美術學院之一湖北中醫學院以中國為數不多的以中醫為主要發展方向,併成績顯著的大學武漢音樂學院中國一流藝術大學之一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界享有盛名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武漢工業學院、江漢大學、湖北教育學院都是湖北省有代表性的大學武漢歷史最悠久的三所大學為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所學校同為張之洞創辦,而超過百年的大學則還有華中師範大學,其次是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的將近百年的歷史!軍事院校有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的海軍工程大學、空軍中的佼佼者空軍雷達學院、後勤中的軍事經濟學院、陸軍中的第二炮兵學院、通訊指揮學院。可謂是海陸空無所不有,而學校實力則是各有千秋讓想參加軍校的同學們選擇餘地非常大!另外湖北警官學院、武漢警官學院等公安院校又是武漢一個特色所在!其中比較著名的合併是新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武漢水利水電大學、武漢測繪大學、湖北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武漢理工大學(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俗成“工交車”的合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財經大學、中南政法學院)。大學城有“黃家湖大學城”(洪山區)“湯巡湖大學城”(江夏區)“南湖大學城”(洪山區)“武漢新區大學城”。
武漢為什麼被稱為橋城?原因
應該是橋多吧 我也是武漢人 很少聽人這樣說武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