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手消毒? ?
什麼是手消毒?
body reacts to the food.
洗手和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什麼原則
3.1 手衛生 hand hygiene 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2 洗手 handwashing 醫務人員用肥皂(皁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面板汙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3.3 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醫務人員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皁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從大部分人體面板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面板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一般情況下不致病。 3.6 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面板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 3.7 手消毒劑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於手部面板消毒,以減少手部面板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幹手消毒劑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3.8 手衛生設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於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幹手用品、手消毒劑等。 4 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4.1 醫療機構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4.2 醫療機構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4.4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 a)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2 5 手衛生設施 5.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 5.1.1 設定流動水洗手設施。 5.1.2 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淨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5.1.3 應配備清潔劑。肥皂應保持清潔與乾燥。盛放皁液的容器宜為一次性使用,重複使用的容器應每週清潔與消毒。皁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並清潔、消毒容器。 5.1.4 應配備幹手物品或者設施,避免二次汙染。 5.1.5 應配備合格的速幹手消毒劑。 5.1.6 手衛生生設施的設定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5.1.7 衛生手消毒劑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裝。 c)醫務人員對選用的手消毒劑應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劑無異味、無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設施 5.2.1 應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設定在手術間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適宜,能防止洗手水濺出,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易於清潔。洗手池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間的數量設定,水龍頭數量應不少於手術間的數量,水龍頭開關應為非手觸式。 5.2.3 應配備清潔劑,並符合5.1.3的要求。 5.2.4 應配備清潔......
什麼是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醫務人員洗手七步洗手法,衛生手消毒是在此基礎上再消毒液塗抹,外科手消毒是最嚴格的了,要求相對無菌。
洗手和衛生手消毒的五大重要時刻是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汙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面板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3.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5.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洗手衛生手消毒指徵
洗手與手衛生手消毒指徵
1.
接觸病人前後
2.
摘除手套後
3.
進行侵入性操作前
4.
接觸病人的體液、排洩物、粘膜、破損的面板或傷口敷料後
5 .
從病人髒的部位到乾淨的部位
6.
直接接觸接近的病人無生命的物體(包括醫療器械後)
醫務人員哪些情況下必須先洗手再手消毒?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應遵循以下原則: a)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汙染時,應用肥皂(皁液)和流動水洗手。 b)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汙染時,宜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況下,醫務人員應根據6.1的原則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 a)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汙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b)接觸患者黏膜、破損面板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c)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d)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 f)處理藥物或配餐前。 6.3 醫務人員在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 a)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汙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汙物之後。
醫務人員在哪些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接觸傳染性病人、上下班、上手術或者檢查病人等,只要接觸了病原體就應該消毒
醫務人員在哪些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接觸傳染性病人、上下班、上手術或者檢查病人等,只要接觸了病原體就應該消毒
醫務人員的洗手和手衛生消毒應遵循哪些原則
3.1 手衛生 hand hygiene
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3.2 洗手 handwashing
醫務人員用肥皂(皁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面板汙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3.3 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醫務人員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3.4 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皁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從大部分人體面板上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面板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機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一般情況下不致病。
3.6 暫居菌 transient skin r flora
寄居在面板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
3.7 手消毒劑 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於手部面板消毒,以減少手部面板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3.7.1速幹手消毒劑 alcohol-hand rub
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3.8 手衛生設施 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於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幹手用品、手消毒劑等。
4 手衛生的管理與基本要求
4.1 醫療機構應制定並落實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施。
4.2 醫療機構應定期開展手衛生的全員培訓,醫務人員應掌握手衛生知識和正確的手衛生方法,保障洗手與手消毒的效果。
WS/T313-2009
4.3 醫療機構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指導與監督,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4.4 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
a)衛生手清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監測的細菌菌落總數應≤5cfu/㎝2
5 手衛生設施
5.1 洗手與衛生手消毒設施
5.1.1 設定流動水洗手設施。
5.1.2 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淨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室、母嬰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應中心等重點部門應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在診療區域均宜配備非手觸式水龍頭。
5.1.3 應配備清潔劑。肥皂應保持清潔與乾燥。盛放皁液的容器宜為一次性使用,重複使用的容器應每週清潔與消毒。皁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並清潔、消毒容器。
5.1.4 應配備幹手物品或者設施,避免二次汙染。
5.1.5 應配備合格的速幹手消毒劑。
5.1.6 手衛生生設施的設定應方便醫務人員使用。
5.1.7 衛生手消毒劑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裝。
c)醫務人員對選用的手消毒劑應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劑無異味、無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設施
5.2.1 應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設定在手術間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適宜,能防止洗手水濺出,池面應光滑無死角易於清潔。洗手池應每日清潔與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龍頭的數量應根據手術間的數量設定,水龍頭數量應不少於手術間的數量,水龍頭開關應為非手觸式。
5.2.3 應配備清潔劑,並符合5.1.3的要求。
5......
醫務人員在什麼情況下應先洗手,然後進行手衛生消毒
1、 當手有蛋白性、血液或其他體液的可見汙染,強烈懷疑或證明暴露於含孢子微生物或大小便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2、 如果手無可見汙染,臨床操作後,用速幹手消毒劑進行常規手消毒 。也可用肥皂和水洗手。 3、處理藥物或準備食物前用普通或抗菌肥皂和水洗手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擦手 。 4、當用速幹手消毒劑時,不要同時再用抗菌肥皂。 5、直接接觸病人前後。 6、摘手套後。 7、不論是否戴手套,進行侵襲性操作前。 8、接觸體液或排洩物、粘膜、非完整面板或傷口敷料後。 9、護理病人從汙染部位移到清潔部位時。 10、接觸緊鄰病人的物品後(包括醫療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