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具體有哪些?
什麼是國畫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的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
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國畫的基本要領有哪些?
無論學習哪一種,素描、色彩都是基礎,國畫練的是筆法,素描練的是繪畫基本功,國畫雖然講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素描是屬於對形體感受的一種很好的訓練形式,對於把握對象的體量及其明暗關係的分析都有相當大的幫助。素描的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的幾何形體到簡單靜物,逐步開始畫一些石膏頭像,然後到真人頭像(頭像、半身像、全身像)
練習素描對國畫起的作用:
1:空間關係,也就是繪畫中常說的“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2: 造型能力,在創作或者寫生當中能夠很好的把握型的能力。
色彩的訓練也必不可少。可以從開始訓練小的色稿(16開就行)訓練小色稿能夠更好的提高一個人在繪畫當中的色彩整體把握能力。然後逐步的簡單的靜物到多個靜物。到人像寫生~~
練習色彩對國畫起的作用:
1:純度在國畫中做到“近純遠灰”
補充一點還有就是明度上的關係。也就是黑白關係一定要拉開~~
速寫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過鍛鍊你迅速而準確的觀察力,運用簡練的線條,扼要地描畫出對象的神態、形體、動作等。它是培養作畫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迅速把握對象特徵的概括力的重要繪畫手段,也是記錄生活,積累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素描 色彩 速寫3著之間有著不可分的練習。以我多年學習繪畫的經驗,在學習一段時間的色彩之後會多素描上也會有很大的提高。速寫也是,畫的多了,素描也就進步了。
書法學過了,你學國畫的話,會比較得心應手,因為你大概的空白關係,章法,和對毛筆的使用方法都會比叫順手,學得自然要比直接學國畫來的快,效果好.
只是國畫當中多了一些自己的東西,入“意蘊”“氣息貫通”“誇張”“寫意”之類的
畫的多了這些都是在以後繪畫國畫當中逐漸慢慢領悟到的~~~一直以來,對學國畫的順序從沒有過疑惑,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見解,覺得應該先學寫意(還是大寫意),再學工筆,覺得實在是有點莫名其妙,難道傳統之於某些國人,真的是越行越遠了嗎?
當然,感慨是一回事,默不作聲或者大聲疾呼是另一回事。仔細思索“先寫意後工筆”的意見,覺得有幾種可能:
一、此人確實不懂畫(至少不懂國畫),從小接觸的更多是偏向於西畫的教學模式,那麼對中國畫的基礎流程不瞭解也無可厚非,說錯了也不值得深究,不過是惹方家一笑;
二、此人學過國畫,但可惜的是,授業的恩師是個國畫半吊子,或者自學於西畫體系,對國畫工筆和寫意所知,簡直是“一張白紙”!
三、此種人就值得商榷了,實際上明白先學工筆再學寫意的道理,卻睜著眼睛說瞎話,裝著笑臉辦陰事,實則是妄想知識壟斷,愚弄外行人的可笑行徑,覺得少一人明曉,就多一分主動,然泱泱大國,概小人唧唧焉?
筆者曾經見過有先教寫意後教工筆的學習班,而事實上,學完寫意,工筆到底應該怎麼畫,師傅和徒弟都沒譜,鉛筆與毛筆齊飛,國畫與西畫共融一爐,沒骨跟勾勒共稱,生宣和熟宣更是一概不分,一言以蔽之:使西畫之技法用國畫之工具,行煌煌之筆意,極盡仿寫意之能事,此西畫教學體系下出爐的學生,為了謀求生路抗起國畫的教學大旗,卻因苦於對傳統繪畫的知之甚少而肆意曲解國畫風格的結果——那必然是不倫不類,學了絲瓜就只能畫絲瓜,而不能畫冬瓜、西瓜,毫無國畫的基本造型基礎(注意,是國畫的),這樣既無傳統國畫的淋漓盡致,也無西畫的立體寫實,其結果恐怕也是當初徐悲鴻先生引進西畫教學理念之時未曾想到過的。
只能說:該畫西畫的請畫你的西畫去,一知半解的請教過老師後再來發表見解,若是口若懸河卻又或有意或無意地用自己言語的謬誤淺薄把虛心請教的人帶進死衚衕,那真正是沒點公德沒點自知之明瞭。素描、色彩、造型......
現在的國畫12色都包括什麼色
白 黑 赭石 曙紅 三綠 三青 酞青藍 胭脂 朱膘 硃砂 花青 藤黃{有毒}
還有 詳細的是:
(一)石綠:通常呈粉末狀,使用時須兌膠,石綠根據細度可 分為頭綠、二
綠、三綠、四綠等,頭綠最粗最綠,依次 漸細漸淡。 (二)石青:性能與
用法大致與石綠相同,石青也分頭青、二 青、三青、四青等幾種,頭青顆粒
粗,較難染勻,應多 染幾次才好。 (三)朱京: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鮮明
成硃紅色者較佳,也有 製成墨狀,朱京不宜調石青、石綠使用。 (四)朱
膘:(朱標)是將朱京研細,兌入清膠水中,浮在上 面成橙色的部分。 (
五)赭石:又秩士朱,從赤鐵礦中出產,呈淺棕色,目前赭 石大多精製成水溶
性的膠塊狀,無覆蓋性。 (六)白粉: 可分成鉛粉、蛤粉、白堊等數種,
蛤粉從海中的 文蛤殼加工研細而成,日久易「返鉛」而變黑,用雙氧 水輕洗則
可返白,至於白堊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畫中 常用,亦歷久不變色。 植物
性顏料,透明色薄,沒有覆蓋性能。常用的植物性顏料有: (七)花青:
用蓼藍或大藍的葉子製成藍澱,再提煉出來的青 色顏料,用途相當廣,可調藤
黃成草綠或嫩綠色。 (八)藤黃:南方熱帶林中的海藤樹,從其樹皮鑿
孔,流出膠 質的黃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黃有毒,不可入口。
(九)胭脂(脂):用紅藍花、茜草、紫梗三種植物製成的 暗紅色顏料,但以
胭脂作畫,年代久則有褪色的現象, 目前多以西洋紅取代。 其實你說的十二種
顏色是指盒裝的錫管顏料 不好使 一般用 吉祥或復興的原料 不止是貳2中 現
在還有膚色呢
這有文庫裡關於顏料的TXT 要就看看 wenku.baidu.com/...1.html
參考資料:文庫
國畫的種類有什麼?
國畫的種類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民族繪畫,在其不斷髮展和演變過程中,中國畫形成了不少分科,概括而言,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和界畫。
人物畫是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主要有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戰國時代,我國就出現了成熟的人物繪畫,其表現力已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
山水國是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隋唐時期,我國山水畫已成為獨立的創作,至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日趨成熟。中國山水畫以技法和設色可分為水墨、青綠、金碧、淺絳、淡彩等形式。
花鳥畫是以描寫花卉、瓜果、竹石、鳥獸、蟲魚等為主體的繪畫。花鳥畫的肇始很早,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殷周時代的表銅器上,就有許多花草、蟲魚和龍鳳之類的圖案紋飾。傳統花鳥畫依題材可分為花卉、瓜果、翎毛(禽鳥)、走獸、蟲魚等類型。
界畫是指以宮室、屋宇、樓臺亭閣等建築物為題材,而用界筆直尺劃線的繪畫,也稱“宮室畫”、“臺閣畫”或“屋木畫”。界畫創始於隋代,其題材最早界於人物與山水之間。
國畫材料有哪些
筆墨紙硯是被人們經常說起的國畫的最基本的用具和材料,具體說來:
筆,分羊毫和狼毫,當然還有雞毛,兔毛等材質做的毛筆,但是羊毫和狼毫是最常用的,在國畫中最常用的是羊毫,羊毫毛軟,含水量大,適合國畫。
墨,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煙、膠等,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在繪畫中還有宿墨,宿墨是隔夜的墨,有畫者本人特意留下來的宿墨,也有買得宿墨。這主要是用於山水畫中。
紙,有四川產的宣紙,也有湖南、安徽等地產的宣紙,都是很好的用紙。當然按照不同的繪畫手法來看,宣紙當中的生宣是用來寫意繪畫的,熟宣是用在工筆畫中的。
硯,前面提到了,是用來盛墨的。
大致就是這樣的,除了這幾樣東西,還有筆洗,是盛水的器皿,同時也是蘸水用的。筆筒,這個不是最重要的,這是用來放筆的。
再有,就是國畫顏料,這個我個人認為馬利牌的好些。
主要的材料就是這些了。
前四者和國畫顏料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其它的都是輔助材料,不必買特別好的,有一些可以找其它的東邪代替。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
中國的十大國畫是什麼
中國十大名畫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攻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唐.閻立本《步輦圖》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
唐.張萱 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唐.韓滉《五牛圖》
這幅《五牛圖》,是韓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兆頁、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畫面以屏風相隔。第一段描繪韓熙載在宴會進行中與賓客們聽歌女彈琵琶的情景,生動地表現了韓熙載和他的賓客們全神貫注側耳傾聽的神態。第二段描繪韓熙載親自為舞女擊鼓,所有的賓客都以讚賞的神色注視著韓熙載擊鼓的動作,似乎都陶醉在美妙的鼓聲中。第三段描繪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面,韓熙載坐在床邊,一面洗手,一面和幾個女子談話。第四段是描繪韓熙載坐聽管樂的場面。韓熙載盤膝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跟一個女子說話,另有五個女子做吹奏的準備,她們雖然坐在一排,但各有各的動作,毫不呆板。第五段是描繪韓熙載的眾賓客與歌女們談話的情景。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 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後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20餘歲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黃公望開始創作這卷山水畫名作,歷時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明.仇英《漢宮春......
中國畫都有哪些種類?具體點o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以前的國畫我們都統稱為古畫。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的分類[編輯本段]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佈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溼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幹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佔著重要地位。◆ 院體畫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以張銓、江宏偉、賈廣鍵、趙蓓欣、喻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中青年畫家為現代院體畫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
中國畫的派系分類有哪些
【黃派】又稱“黃筌畫派”、“黃家富貴”。在中國花鳥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成熟於五代西蜀的黃筌,光大於宋初的黃居寀。黃筌才高技巧,善於取熔前人輕勾濃色的技法,獨標高格,是深得統治階層喜愛的御用畫家。其子居寀、居寶承其家風,成為兩宋時佔統治地位的花鳥派別。黃筌為宮廷畫家,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沈括),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貴”之稱。黃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後,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制為準。”
【徐派】又稱“徐家野逸”,簡稱“徐派”。中國著名的畫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代表畫家為南唐的徐熙。徐氏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雖江南一布衣,但志節高尚,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繪的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淡雅,獨創“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瀟灑的風格,故後人以“徐熙野逸”稱之。徐氏的筆墨技巧,對於後世影響很大,至徐熙之孫徐崇嗣出,徐熙畫派名聲漸振。後經張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陳道復、文徵明、徐渭等人加以發展,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從而與黃筌的花鳥畫派,兩者互相競爭,影響了宋、元、明、清千餘年的花鳥畫壇。
【南北宗】《容臺別集·畫旨》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趙)伯驌,以至馬(遠)、夏(圭)輩;南宗則王摩詰(維)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浩)、關(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亦如六祖(即慧能)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神秀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維)始,其後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為嫡子,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大李將軍之派,非吾曹當學也。”此為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把從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兩個派系之說的論述,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且有崇“南”貶“北”之意。明陳繼儒所說尤為明顯:“李派板細,乏士氣;王派虛和蕭散。”當時陳繼儒與董其昌並稱為“董陳”,在畫壇很有聲譽,因此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影響甚大,形成了以“南宗”為“正統”之見。
【北方山水畫派】中國畫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山水畫派產生於五代北宋間,宗師為關仝、李成、范寬。關仝(生卒不祥)是五代後梁畫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師荊浩,晚年有出藍之譽。擅寫關河之勢。筆簡氣壯,景少意長。善寫秋山寒林、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等景,時稱“關家山水”。李成(約919~967),五代宋初畫家,營丘(令山東臨淄,一說昌樂)人,初師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師法自然,常畫雪景寒林,多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幹自堅,畫山水挺拔堅實,給人氣象蕭疏、煙林清曠之感。范寬(?~1026),北宋畫家,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初學李成,繼法荊浩,後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終於“自立家法”。下筆雄強老硬,“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曰: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畤百代標程。”又說“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伏雄強,搶筆俱均,人屋皆質者,範氏之作也。”說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