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的現代意義?
論持久戰對大學生現實意義
速勝論--一開始別急著賺大錢買房子,先拼一下學一下。
亡國論--一時得失,代表不了一輩子不成功。
抗日戰爭 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做人要有信仰,什麼應該堅持,什麼要選擇放棄,要有智慧。
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實力不如人,要避短揚長。做企業,也是這樣。
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邪是勝不過正的,只要正願意堅守信仰。
論持久戰的現實意義
感興趣
論持久戰主要內容及其指導意義1200字
背景介紹:
毛澤東1936年7月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已經提出堅持持久抗戰的各項方針。抗戰初期,當中國軍隊連連失利時,毛澤東始終堅持認為:“最後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1937年7月,朱德在《實行對日抗戰》一文中說:“抗戰將是一個持久的、艱苦的抗戰”。洛川會議後,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等相繼發表文章,論述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以及實行持久戰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條件、方法等問題。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對抗戰開始後十個月經驗的總結中,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於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解放》週刊第40期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同時,他又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最重要的軍事論著,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1、論持久戰主要內容
①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②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③ 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2、論持久戰主要內容
①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②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③抵制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潮,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④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論持久戰的 內容: 意義: 的形式作答
《論持久戰》內容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 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其實,論持久戰這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
《論持久戰》的意義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
論持久戰的內容簡介
文章開篇以“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做引子,然後針對這兩種錯誤觀點作者進行了一一駁斥,接著引出作者自己的觀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並通過“能動性在戰爭中”、“戰爭和政治”、“抗戰的政治動員”、“戰爭的目的”、“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既獨立而又有聯繫的篇章的闡述,來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怎麼進行持久戰,我們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基本論點:抗日戰爭是持久戰,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
論持久戰的發表實際上是對什麼的發展
論持久戰:
一: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二: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三:抵制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潮,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四: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持久論戰思想有什麼意義
《論持久戰》是在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而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的背景下,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經驗,批駁了當時最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論持久戰》是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
《論持久戰》一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
《論持久戰》的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在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毛澤東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是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論持久戰》在宣傳正確的抗戰戰略方面發揮了什麼重要作用
1、主要內容
①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②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③ 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2、意義
①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②客觀的評價了戰爭的局勢,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③抵制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潮,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④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3、背景
毛澤東1936年7月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已經提出堅持持久抗戰的各項方針。抗戰初期,當中國軍隊連連失利時,毛澤東始終堅持認為:“最後勝負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1937年7月,朱德在《實行對日抗戰》一文中說:“抗戰將是一個持久的、艱苦的抗戰”。洛川會議後,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等相繼發表文章,論述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以及實行持久戰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條件、方法等問題。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對抗戰開始後十個月經驗的總結中,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於1938年5月30日,在延安《解放》週刊第40期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同時,他又作了《論持久戰》的長篇演講,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最重要的軍事論著,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