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特點是什麼?
劉備性格特點是什麼?
劉備長厚似偽
1 桃園三結義 忠義可嘉
2 三英戰呂布勇武
3 北海救孔融 仁義
4 青梅煮酒論英雄韜光養晦,機智勇敢,小心謹慎
5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善於籠絡人心
6 定三分隆中決策 謙恭真誠,惜才愛才
7 攜民渡江仁政,愛民,仁義
8 託孤虛偽陰險
9 火燒連營以怒興師,恃強冒進
劉備的性格特點
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籠絡豪傑,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佔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曹操行事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後,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終成大事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認為:"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業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佔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麼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後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的優點。劉備創業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公孫瓚節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並以禮相待,後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感情用事,慘敗夷陵
劉備感情用事,這是他性格中的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執意發兵討伐,眾將士從大局出發勸阻,他將奏章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勿得再議。"立國大業每一步皆出於理智,劉備此次討伐卻是復仇行動,並不是征戰大業,從而一反"隆中對"中確定的戰略決策,背離眾意,終於,被陸遜敗於夷陵。 對蜀漢來說,夷陵慘敗,大損國力,元氣大傷,許多將領在此戰中陣亡,如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等,還有一些奇謀異能之士也在此戰中陣亡,如馬良等。蜀漢後來的幾十年,再也沒有恢復元氣,。諸葛亮隆中對策時制定的宏偉戰略藍圖也就此成為泡影,給日後蜀漢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再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並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後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
劉備的特點事例有哪些
劉備的性格特點
一、豐富多-維的性格特點
已故學者傅繼馥先生在《類型化藝術典型的光輝範本》一文中曾說:“《三國志演義》人物形象的第一個藝術特點是:重要形象都有一個主要特徵,它表現得非常突出,並在形象內部諸因素中佔有決定性的位置,是一個突出的主要特徵,就足以支撐起整個的形象。其藝術特色和藝術效果接近於雕塑和戲劇,因為,雕塑常集中表現人物的某一特定的情緒。‘戲劇中主角大半比史詩中的主角較為簡單’。”他又進一步指出:“《三國志演義》人物的主要特點,絕大多數是某一道德品質的典範的表現。例如:曹操的奸、諸葛亮的忠貞、關羽的義、劉備的仁、董卓的殘暴、趙雲的勇、周瑜的量窄┅ ┅等等。”其實,典型的性格都就是多元化的有機組合,單就劉備的性格特點而言。他也絕不是一個“仁”字而概括得了的,而是豐富多-維的。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重情貴義等性格特徵也是相當感人的。“三顧草廬”時,“一顧草廬”,不見孔明,劉備心中“惆悵不已”,這是求賢不得的失望心理。關羽、張飛體現出厭倦情緒。後來,劉備打聽到孔明已回,便教備馬,這次又未能見到孔明,因而心中“悒怏不已”,這是“二顧草廬”的情景,到“三顧草廬”時,關羽認為劉備弟兄三人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張飛甚至說:“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後來兄弟三人終於見到孔明,但孔明卻高臥不起,張飛就發起怒來,認為孔明實在是傲慢無禮。這就體現了劉備的思賢若渴,虛懷若谷,不訪得大賢,決不罷休的性格特點,其求賢之心著實感人至深。
荊州失守後,關羽死於敵手,這使重情貴義的劉備極為震驚,他執著恪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桃園兄弟結義之情。當他聽到關羽的死訊傳來,便大叫一聲,昏絕於地,哭道:“吾與雲長,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豈能獨生!”“孤能獨享富貴乎?”他“一日哭絕三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招魂祭奠,號哭終日。”他甚至淚盡血枯,仰天長嘆:“雲長與朕猶一體也,大義尚在,豈能忘也!”簡直悲慟欲絕。然而接踵而至又是張飛的遇害,劉備又遭到沉重的打擊。他聲嘶力竭,欲哭無淚,只好絕望地說:“二弟俱亡,朕安忍獨生哉!”因此,他誓為二弟報仇,興兵伐吳,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吳蜀聯盟,不考慮共同的敵人是北方的曹操,甚至不惜拋棄多年浴血奮戰得來的江山社稷,也要與東吳拼個你死我活。不論是跟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趙雲,還是向來“以師禮待之”的諸葛亮,誰來勸說,他都不肯聽信,還說什麼:“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甚至孫權派諸葛謹前來賠禮,好言安撫,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都不管,這更突出地體現了劉備重情貴義的性格特點。
二、複雜矛盾的性格特點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論及《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刻畫有這樣一段話:“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我們不能否認《三國演義》體現了作者“擁劉反曹輕孫”的思想傾向,但真正客觀地去看《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如劉備,他的性格特點不僅是豐富多彩的,也是複雜矛盾的。
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理想的仁君英主,作者用大量筆墨對他予以熱情歌頌,在他身上,寄寓著作者甚至是廣大讀者的美好理想,他不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是一位仁慈的長者。他愛民如子,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知人善任,重情貴義,但小說中也寫了他性格中的很多弱點。
總體上看劉備,為人總是秉性謙恭、虛懷若谷、待人彬彬......
劉備的特點
以下九個事例說明劉備特點:“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用死。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可未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郭嘉劉備長厚似偽 1 桃園三結義 忠義可嘉 2 三英戰呂布 勇武 3 北海救孔融 仁義 4 青梅煮酒論英雄 韜光養晦,機智勇敢,小心謹慎 5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善於籠絡人心 6 定三分隆中決策 謙恭真誠,惜才愛才 7 攜民渡江 仁政,愛民,仁義 8 託孤 虛偽陰險 9 火燒連營 以怒興師,恃強冒進
劉備的特點是什麼 關於劉備的故事
特點:仁義忠厚,善於收買人心。
煮酒論英雄
曹操為試探劉備,在喝酒席間問劉備現今世上何人能稱得上英雄。劉備連說幾人曹操都嗤之以鼻,最後曹操說: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了!(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大驚,以為被曹操看出了自己想要做大事的心思,筷子嚇得掉到地上。曹操問其為何如此驚恐,劉備說是因為外面打雷,被嚇到了。曹操大笑說難道大丈夫也畏懼打雷?劉備回答說孔聖人都怕,更何況是我。
劉備的性格特點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用死。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可未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郭嘉
劉備長厚似偽
1 桃園三結義 忠義可嘉
2 三英戰呂布 勇武
3 北海救孔融 仁義
4 青梅煮酒論英雄 韜光養晦,機智勇敢,小心謹慎
5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善於籠絡人心
6 定三分隆中決策 謙恭真誠,惜才愛才
7 攜民渡江 仁政,愛民,仁義
8 託孤 虛偽陰險
9 火燒連營 以怒興師,恃強冒進
劉備的性格特點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用死。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可未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郭嘉
劉備長厚似偽
1 桃園三結義 忠義可嘉
2 三英戰呂布 勇武
3 北海救孔融 仁義
4 青梅煮酒論英雄 韜光養晦,機智勇敢,小心謹慎
5 元直走馬薦諸葛 善於籠絡人心
6 定三分隆中決策 謙恭真誠,惜才愛才
7 攜民渡江 仁政,愛民,仁義
8 託孤 虛偽陰險
9 火燒連營 以怒興師,恃強冒進
劉備的性格特點
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劉備的人物特徵是什麼
話說劉備,並不是一個好人,但也並不是一個梟雄:他的好總結為一字一句:“仁”(可以舉劉璋為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說明了他的本質。劉備:騙術太多:騙荊州,騙袁紹,騙曹操等。
劉備的過人之處,有幾個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劉備起兵不僅僅是投機,也實在是有清平宇內之志。
其次,劉備重視“人”的觀念,保人意識強烈,用人水平高超,因而也就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這一點從他撤離荊州時,表現得最為明顯。《三國演義》著重寫道了百姓對他的追隨,《三國志》也載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而實際上,追隨他的又何止百姓。《資治通鑑》說到,曹操進攻荊州,荊州士子如雲一般追隨劉備。劉表治下的荊州,不僅相對太平繁榮,而且由於劉表本人為清流的緣故,吸納了大量的名士,而因劉表志大才疏,這些人大多暗戀劉備,即便是劉表本人,也對劉備推心置腹。其他如公孫瓚、袁紹、曹操、呂布等,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卻也對劉備趨之若騖,比如呂布,明明利慾薰心襲擊了劉備,卻不忍心傷害劉備的家小,且最終又接納了劉備,要換了是曹操,只怕早被剁成肉醬了。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實在無法抵擋。劉備善待士卒,在入主西川之前,劉備沒有一寸土地,卻始終有相當實力的軍隊沒有離散,這是他凝聚力的表現;張世平、蘇雙等“見而異之”,馬上就能“多與之金財”用來“合徒眾”,而陶謙與劉備接觸未久,便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徐)州也”,都可見其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早年遇刺客,刺客竟然不忍刺,並“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劉琮束手,劉備“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可見其震懾力和吸引力;劉備逃出荊州,百姓扶老帶幼跟隨,可見其政治魅力,這是對曹操的戰勝,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時的民心向背;劉備入川,劉璋舊臣不計前嫌一概錄用,可見其胸襟廣大……以上羅列這麼一大堆,無不是劉備的好,試問曹操、孫權得到這麼多讚譽嗎。而他在用人方面,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連諸葛亮都大有不如,此處不再贅述。
再次,劉備有大才。當時稱其為“梟雄”,其才華表現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略眼光。乘勢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現,後來不斷騷擾曹操後方,令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現了遠遠超過袁紹和劉表的見識,當時也只有曹操等少數幾人才能意識到他的能量。另外,在具體的戰役中,劉備也不是等閒之輩,《三國志》明言其“善用兵”,在結識諸葛亮前,已經身經百戰,並在征戰中不斷地壯大著自己,擁甲一直在數萬以上,是各諸侯爭相拉攏的對象。
劉備的個性特點是什麼 劉備仁義體現在哪裡
你好!三國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研究,對三國的人物也基本是蓋棺定論了。劉備的性格是什麼呢?總結起來就是存在婦人之仁,這個性格缺點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呢?首先就是自己沒有主見,主要就是獲得諸葛亮時,事事聽諸葛孔明的,自己沒有主見,當然事事聽諸葛孔明的並不是不對,但是作為一個領袖要聽得進各方面的意見,怎麼能全聽一個人的呢,在用人上孔明說用哪個就是哪個,所以導致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其次,劉備愛民,逃跑的時候總是帶著大批的老百姓,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收穫民心的作用,但是真正受傷害的就是跟著他的將士啊,不管什麼時候,老百姓才不在乎誰當皇帝呢,只要不打仗,政策不要太剝削,老百姓都是很能吃苦的,不管那個統治者,都不會去殺老百姓,因為殺了別人說他是暴君,還不如不殺。真正要殺的就是將士,將士是必須被殺的,將士被殺了,統治也就沒有了,愛護百姓當然能博得一點兒美名,但是將士都沒有了,政權也沒有了,美名有什麼用,真正的仁者,是想辦法把天下萬民都處於自己的統治之下,然後實施仁政,這樣才是大仁;再次,他和關羽、張飛意氣相投結為兄弟,兄弟死了固然是要報仇,可是他呢,你看看都幹了什麼,為了兄弟私仇百姓塗炭,幾乎亡國,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帝王誰沒有受過委屈,別說結義兄弟,就是親生骨肉該舍也得舍,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君王也是屬於這個國家的,不僅要將士百姓的付出,君王也是要付出的,歷代成功帝王莫不如是;最後,婦人之仁的最大特點就是,愛面子,假慈悲,劉表讓他接受荊州,他假仁假義,那麼後來將士拼命打下荊州幹什麼,有的人總在說成功會不擇手段,其實手段有什麼擇不擇的,看是為了誰,是為了大多數人呢,還是為了自己的美名呢,一個人要成功總是有一些不光彩的地方的,每個人都是如此,要不然怎麼會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古訓呢,捨得捨得總要舍一些才能得,劉備呢,既想得荊州又怕揹負罵名,說難聽一點是不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