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不是皇帝的年號?
康熙是不是年號
是的,沒錯,康熙帝是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皇帝的年號
年號就是康熙
他的名字是愛新覺羅,玄燁
廟號是聖祖
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雍正、乾隆這些皇帝的年號是怎麼起的?有什麼由來嗎?
年號:康熙
解釋: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之意,不是民間說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年號:雍正
解釋:雍正即“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雍正以此強調自己皇位的“正當性”。
年號:乾隆
解釋: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他確實做到了,不過只是在位前20年。
笑談……
為什麼明清皇帝都以年號叫某某皇帝(比如崇禎皇帝、康熙皇帝等),那之前的皇帝,都不這麼叫,比如,唐太
皇帝的稱號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皇帝稱號一般有幾種,一種是以諡號來稱呼皇帝,不如漢文帝、隋煬帝等。有用廟號來稱呼皇帝,比如漢高祖、唐太宗等。還有就是用年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崇禎、康熙等。
皇帝的諡號一般比較長、廟號也一樣。比如漢代劉邦的廟號是漢高祖、諡號是漢高帝。因此他的牌位上最後肯定是高祖高皇帝。而漢文帝的廟號則是太宗,他的牌位最後是太宗文皇帝。漢代天子講求以孝治天下,故而又有漢孝文帝、孝景帝的稱法。
到唐朝起,諡號越來越長,因此,從唐以後,史書習慣用皇帝的廟號來稱呼皇帝,比如唐高祖、宋太祖等。
明中後期開始,皇帝的年號逐漸固定,大多數都是一輩子只用一個年號。因此,明後期開始有用年號稱呼皇帝的習慣。清的前期是後金。努爾哈赤稱汗未稱帝,他的年號只有一個,是天命,但是沒叫響。皇太極即汗位時用的是天聰的年號,後來正式稱帝,改年號為崇德。自他兒子順治起以後,清逐漸統一中國,清的統治權遍及全國,年號也隨明制,一輩子就一個,所以才會有康熙帝、雍正帝的叫法。但是像崇禎的廟號是明思宗。皇太極的廟號和諡號是清太宗文皇帝。這些依然存在只不過習慣變了而已。
康熙不是皇帝的年號嗎?清高宗統治期間稱康熙,那為什麼現在普遍用年號指皇帝?
首先糾正你一個誤區,清高宗是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廟號,所以關於你說清高宗統治時期稱康熙的講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清朝康熙之後的皇帝提及康熙的時候一般呼為聖祖皇帝時怎樣怎樣,而不是說康熙帝怎樣怎樣。至於現在為什麼普遍用年號指皇帝,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以康熙朝為例,康熙在位六十多年,而這六十年是有清一朝最鼎盛的時期(純屬個人觀點,清朝的衰亡從康熙晚年開始已經打下了伏筆,至乾隆時其實已經積重難返),其一實在因為康熙皇帝之時所取得一段段成就深入人心,人們談起時一般都會講“想康熙年間,怎樣怎樣……”,廟號並非升斗小民所熟悉,年號則十分深刻;其二:大約是後來一系列文學作品的影響以及現在電視劇等媒體的薰陶,現在隨便問個人,估計大部分都能講出來康熙是誰,若問起清聖祖是誰,估計得回去翻翻史書了;其三,畢竟我們大都不是滿遺,對清朝的皇帝沒有一種好像宗廟似的認同感(不知道滿遺真實想法了,若有錯著,莫怪莫怪,個人推測),當然這樣或許有失偏頗,因為我們講明朝的時候也一般使用年號了,如萬曆、崇禎等,畢竟不是專業史家,只好做一些胡亂的臆測了,有怪莫怪。善哉善哉!
康熙是誰的年號?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週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康熙,雍正,乾隆這些皇帝的年號是怎麼起的
隨便起的,哈哈,應該就是取吉祥的字義吧
乾隆是諡號還是年號?
樓主恐怕還不知道吧,“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些本身就是年號!年號只是皇帝在位期間用來紀年的!
愛新覺羅·福臨 廟號清世祖 諡號章皇帝 年號 順治(1644-1661)
愛新覺羅·玄燁 廟號清聖祖 諡號仁皇帝 年號 康熙(1662-1722)
愛新覺羅·胤禛 廟號清世宗 諡號憲皇帝 年號 雍正(1723-1735)
愛新覺羅·弘曆 廟號清高宗 諡號純皇帝 年號 乾隆(1736-1795)
特別說明一下:1、年號後面的時間只是皇帝的在位時間,並不是皇帝的生卒年。
2、新皇帝登基要到第二年才改年號,比如玄燁1661年就已經登基成為皇帝了,但是1661年使用的年號還是順治,(1661年是順治十八年)。第二年1662年才正式改元康熙,是為康熙元年。
...乾隆這些皇帝的年號是怎麼起的?有什麼由來嗎?
年號與廟號不同,年號是由大臣商議,然後由聖意裁決,往往反映了君主的治國理想。
廟號則是帝王死後人們給予的,並不是所有帝王都有。
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即“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
雍正:即位前為雍親王,雍正即“雍親王得位正、為君正”的意思。同時雍正名為胤禛,也有諧音之意。
乾隆:“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為年號,同樣反映了乾隆的治國理想。
轉載自:
作者:PANGBOBO
鏈接:www.zhihu.com/...983751
來源:知乎
康熙是不是清朝最偉大的皇帝
我認為是的。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終身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臺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換得了近一百五十年的邊界和平。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蒙古朝聖基地,是為清朝“夏都”。 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