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有哪些表現?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孩子不合群

從小受到寵愛的孩子進入集體時,一旦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會攻擊對方。當別人躲避,就會心中不滿,更易於攻擊別人。

父母採用暴力,經常體罰,會讓孩子模仿而變本加厲。如果父母因為孩子被打一下而禁止孩子們在一起玩,甚至演變成大人之間的爭吵就無法培養孩子合群互助的精神。

老師或父母在處理孩子們打架時應當公平對待,克已互讓彼此協調,成為孩子的榜樣。說服孩子向被攻擊的一方賠禮道歉,使孩子承認攻擊是錯誤的。老師或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性格形成和會後人際關係的發展都有重大影響。正確的處理和正確的態度是影響終生的。

一個正在向獨立、自我完善方向發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同別人保持一致,差異是極為正常的。但是有些孩子太愛與別人爭執。愛打架的孩子有各種情況,有些孩子不會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威,還有的僅僅是模仿別人。

●態度要冷靜。孩子們發生爭吵時,讓他們做一次深呼吸,每個孩子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的理由,不能罵人。

然後請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

●退出爭吵。有時解決爭吵的方法是走開或讓步。

●獎勵。制定一個可行的目標,約定好獎勵的辦法。如果孩子和夥伴爭吵的次數減少了,就允許他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

●事先警告,如果仍然打架,就要受到處罰。

對不同類型不合群孩子應採取的措施

①如果是孩子長久獨居,加上父母不善交際,很少與外界接觸,不習慣與陌生人交往,形成孩子性格孤僻。那麼,父母在孩子的穿著、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方面應設法與周圍的孩子保持一致,減少孩子因為與眾不同而產生不自在的感覺。可適當地鼓勵孩子邀請一些小客人來家作客,家長要熱情招待,為孩子作出榜樣;早上到幼兒園時,可邀鄰近的小夥伴同行;買了新玩具要與小夥伴一起玩,以使幼兒逐漸習慣並適應集體生活。

②如果孩子在家中較活躍,在集體中卻不聲不響。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經常聽到父母的讚揚,到集體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喪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縮。大人要與教師配合,發現和利用孩子某一長處,讓他在集體中顯示出來,當他受到教師和同伴的讚揚時,便會有信心,也能與同伴自在地相處了。

③如果孩子與同伴相處中因不肯吃虧而造成不合群。那末家長應對孩子嚴格要求,併為孩子創造與小同伴玩耍的條件。這樣就有助於孩子與夥伴和睦相處,建立友情。

1.分步強化。當孩子由不理睬小朋友的邀請,到偶爾理睬,即使是拒絕參加的理睬,也應給予注意。當孩子表示了願意參加的願望,要及時鼓勵。當孩子由被邀請變得能主動要求參加小朋友們的活動時,要給予強化。這樣可以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地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3.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由家裡人照顧,那麼你最好送他到幼兒園。這裡是社會化的理想環境。除此之外,你應該多帶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保證孩子有一定的交往機會。

4.根據你孩子的具體情況,教給他所欠缺的社會交往知識與技能。

在幼兒園裡,我們發現有的孩子表現得較孤僻,不願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常常一個人獨自呆在角落裡,不讓別人接近他。這種孩子還伴有小心眼、遇事不開朗、愛鑽牛角尖的現象。他們不輕易招惹別人。但是,一旦內心鬱積的不滿爆發時,則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常會使人意想不到地為之驚訝。

孤僻、不合群會給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一定障礙,難以使他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和家長對此應引起重視,並給以及時矯正。針對導致幼兒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這裡介紹幾種具體方法。(1)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孤寂的心。從小缺乏母愛(或父愛),對愛的渴求沒得到滿足,是造成幼兒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當給孩子更多的愛,尤其是當孩子感到別人都......

孩子不合群是啥原因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與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家庭環境有重要關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事事代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發展合群性的機會。例如當孩子學習自己玩的時候(約六個月大),父母常過分注意他,拿東西給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自己的興趣。這樣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為總是父母先開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歡拿他來向人炫耀,次數多了則令孩子感到尷尬。孩子生病時,父母總是不眠不休的細心照顧,同樣,當孩子頑皮時,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以致小題大做。凡此種種,使孩子太少練習出口得其樂之道,不懂如何合群與討人喜歡。

入學以後,這類孩子也難以適應學校生活,不容易結識朋友。與同齡的夥伴玩耍時,也不能相安無事,不是爭吵打架,便是畏縮,最後被群體孤立。

正因為以上原因,使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普遍發展較緩慢。如果不能及時輔導,孩子便逐漸養成孤僻、內向、軟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沒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潑氣息。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做事非常認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鑽進“牛角尖”。

另一項使孩子不善於交際的原因,便是父母過於嚴肅,尤其是一些初為人父母者,由於缺乏教育孩子的經驗,望子成龍之心亦過於急切,便常有管教過嚴的情形出現。就像一個初學騎馬的人,心情緊張,不懂得如何配臺馬的動作,而對待馬的方式也常常過於霸道。在這情形下,馬和騎士兩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經驗的騎士,便知道應如何放鬆自己去順應馬的運動,怎樣才能坐得穩,以及怎樣溫和地指揮馬。帶孩子與騎馬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在精神上,兩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應該放鬆心情,表現出和靄、友善的態度與孩子接近。

分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

1.是性格,有些孩子是天生的內向,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家長的後天引導

2.是家庭環境,俗話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行動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3是外界環境,孩子或者接觸的環境令他恐懼而產生的自我封閉

我的孩子為何不合群?

案例:圓圓5歲了,開始上幼兒園的小班。雖然都是同齡的小孩,按說應該很鬧騰,可是圓圓在班上卻顯得十分不同。他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課的時候也只是自己一個人在角落裡面呆著。可是在家跟爸媽在一起的時候,圓圓卻是十分活潑又可愛。圓圓媽媽很疑惑,為何我的孩子會如此不合群呢?  孩子不合群的心理分析:  1、寶寶表現為怕生。總是停留在同齡群體之外,鬱鬱寡歡,孤獨沉默。這些寶寶往往不願入托或入園,常因此與父母生氣。  2、是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會不高興。  4、體弱多病的孩子也不願意參加集體遊戲和活動。對於他們首先要增強體質,要找大夫診治,把孩子體力恢復起來。有了強健的體魄,你的孩子就會改變過去那種靦腆的、懦弱的、只縮在家裡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習慣了。  5、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總願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讓他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由於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們的欺負和排擠,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產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願和朋友一起玩。他們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內轉變。對於他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還要找心理專家和精神科大夫諮詢,以便矯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樓房,本單元上下沒有同齡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贓,不讓孩子帶同學到家裡玩。  9、擔心出事,乾脆誰家也不讓孩子去。  10、孩子沒常性,與別的孩子玩一會就鬧個不歡而散。  11、不愛和同學說話,總是自己埋頭看書。  12、沒老實勁,不是逗弄這個,就是推倒那個,結果誰也不願和他玩。  給父母的建議:  1、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叮囑太多,甚至孩子們的爭吵,哭鬧等事也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儘量不要去幹預。  2、讓孩子廣交朋友。同各種類型的孩子交往,不要侷限於鄰居親戚家的孩子。 儘可能改變孩子的依賴狀況。  3、要讓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夏天自己洗澡,單獨睡覺,自己起床,自己決定一天的活動等。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心理髮展的特定階段  3歲以前的寶寶處於遊戲的觀察者與分享行為的萌芽階段。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3歲以前的寶寶大多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在有別的孩子在一旁玩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觀察者,而不是參與者;而寶寶不願意把玩具給其他孩子玩的表現在3歲以前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寶寶自發的分享行為還沒有發展起來,需要媽媽的多多培養。所以媽媽不能簡單地把寶寶的行為歸結為“不合群”。  孩子認知不成熟  3到6歲的孩子處於友誼體系的“即時性遊戲夥伴”階段,他們把那些經常和他們玩的玩伴稱為自己的朋友,這一年齡的孩子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點,他們關心的是別的孩子能為自己做什麼,甚至認為朋友也像他們那樣思考。他們會忽視或拒絕其他孩子想要加入遊戲的想法,尤其是在遊戲開始過後,因為處於遊戲釘的孩子已經集中於眼前的遊戲情節,他們想象不出新的成員加入遊戲過後遊戲進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所以這個時候兒童拒絕其他孩子加入遊戲的行為不是有意而為的“冷漠無情”的行為,這只是他們認知上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當我們感覺孩子“不合群”時,孩子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群。  孩子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從家庭這個小世界走向幼兒園乃至以後更大的世界過程中,孩子會體會到自己在不同群體中所處的位置也是處於變化中的。在家裡孩子一般都是處於中心的位置,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備受家人的呵護和保護。但是在幼兒園孩子的所處的地位會發生變化,孩子可能由於一些原因處於弱勢的地位。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比同齡的孩子體質弱,在遊戲中跑得不夠快,跳的不夠高;有的孩子缺乏某些小群體認可的素質等等。  孩子缺少社會交往的技能  【支招:讓寶寶學會與人交往】  幫助孩子發展與人交往的能力,媽媽可以這樣做。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內向”、“不合群”的標籤  媽媽們一定都聽說過“3歲定終生”的古訓,孩子生命的前幾年是人生的奠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不是一張可以任意塗抹的白紙,他們擁有主動選擇和吸收的能力,但是孩子最相信媽媽說的話。媽媽說孩子棒,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棒;反之如果媽媽認為孩子“內向”,即使媽媽不說出來,這個信息也會通過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傳遞給孩子。當孩子從媽媽那裡接受到這樣的信息,孩子就會把“內向”逐漸內化為自己個性的一部分。在以後的人生中,當孩子面臨需要鼓起勇氣展現自我的機遇時,媽媽說 “內向”聲音甚至含有不信任意味的眼神都會影響孩子,阻礙孩子抓住機遇表現自我。所以媽媽要相信孩子,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也不允許其他人給孩子亂貼“標籤”,因為這個“標籤”可能影響孩子終生的發展。  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  孩子與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交往的經驗更是有限,與人交往的能力沒有機會得到鍛鍊,這是一些孩子到幼兒園出現孤僻、不能結交朋友的原因之一。媽媽需要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學習人際交往技巧的機會。在孩子還不能邁出主動的人際交往步伐時,媽媽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指導,教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溝通,為他們友誼的發展創造條件與契機。如果孩子一開始還不能和同齡的孩子較好地相處時,媽媽可以先幫助孩子邀請比他更大或者更小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更有可能成為領導者,他可以從這種經歷中感到自信和成就感;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時,大的孩子一般傾向於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因此孩子可以從這種經歷體會到歸屬與保護。媽媽還可以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做客。在去別人家做客前媽媽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做客的禮儀;如果有人來家裡做客,媽媽事先可以告訴孩子怎樣做一個小主人。媽媽......

孩子在學校孤僻不合群,在家又很活躍是什麼原因?

孩子在學校孤僻不合群,在家又很活躍。針對這問題,首先肯定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立意識很強的人。在家得到父母的鼓勵和愛,他很自信,所以表現活躍一些。而能在學校學習上沒有得老師的肯定,沒有得到同學的認同,自我感覺與同學們不是一類的人,所以表現出孤僻不語,甚至有很煩的孤獨感。

對整個事件的分析,我認為:這出現這種情況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是“自我意識”強,如果得到家人的不斷的鼓勵,使之學習成績提高了,產生成就感就好了。不好的孤僻的人以後在社會上朋友少,不利於發展事業。

關鍵是怎樣辦,我認為:

1、你要讓孩子合群,首先家長要先合群,常常帶孩子到群眾性很強的地方去,讓他看看父母的怎樣表現的。他看多了,也會受到感染,學到一些處理同學關係方面的知識。

2、要跟老師交談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訴老師,讓老師來幫助孩子,希望老師常關心鼓勵孩子。一般學生都很聽老師的話。如果方便的話,請孩子的老師吃一次飯,這也是人情交往的一種方式,也給孩子學習一次交往的機會,在現在的社會裡,請人吃飯在也正常不過了,也不是什麼賄賂。

3、家長常要鼓勵孩子,在學校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怕。找一些故事來講給孩子聽。例如:偉大的什麼家的,他讀小學時不敢說話,有一次老師非要他說不可,他當時很怕,怕自己被別人笑,後來他鼓足了氣,一口氣把他的想法說了出來,想不全班學習因為他非常個性的回答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是舉例而已,你要故事的話,到網上找一找多的是。

4、要讓你的孩子知道,每個人都不自己的不足,同時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不要天天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忘記了自己的優點。要多發揮自己的優點才是。這樣的故事很多的,外國有一個歌星,她大嘴、牙齒很醜,各外突出,像大星星。她唱歌時總是想到自己很醜的牙,有一次一位老師跟她談話說:“孩子,你的牙是天氣的了,你又何必去想它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呢?你今後唱歌時多想想歌行嗎?”這個女孩子聽了老師的,後來成為了美國最出名的一代歌星。

希望對你不幫助。

孩子認知能力還好就是不懂與人溝通不合群屬於什麼情況

性格問題

慢慢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玩耍

慢慢就會有所改變的

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怎麼辦?

晶晶是個小女孩。在學校裡,凡是集體遊戲、集體活動,她都沒有興趣,情願一個人獨自玩耍;班級中輪到值日,她總是藉故請假,對集體的工作不熱心;在學校的各類評比檢查中班級獲得了榮譽,同學們興奮不已,她卻顯得很冷漠;同學之間相處時,晶晶也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和同學難得講上一句話。

晶晶是有些孤僻和不合群。這種性格並非是天生的,從客觀上講,可能是獨生子女與周圍同齡人交流機會少,久而久之使她存在了某些社交心理障礙;從主觀上分析,晶晶可能存在著自大或自卑心理,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以致她與同學之間在心理上產生隔閡。 怎樣幫助像晶晶這樣的孩子克服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心理偏差呢? 1. 幫助孩子提高認知水平。使孩子懂得,孤僻、不合群會影響自身的進步。一個好孩子要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特別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2.創造條件讓孩子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特別是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有與人交往的機會,在交往中取得情感的認同。學校可為學生組織同伴輔導組,讓他們互相誇誇別人。對於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更應創造條件讓他們在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體驗人際互助的樂趣。 3.要多多鼓勵孩子的進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平時可以經常向孩子介紹一些同學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孩子向同齡夥伴學習;也可以介紹孩子多看一些英雄模範小時侯的故事,增強孩子走向社會、與人合作的意識。一旦當孩子由此表現出某種進步(即使是點點滴滴的微小進步)就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樹立起自信心。 造成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原因是各不一樣的,家長應先了解,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或從客觀上創造條件,或幫助孩子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

,排除了所有智力的因素,讓我們一起解決不合群小孩的煩惱。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剛邁入小學校門的孩子,一改平日大方好客的態度,開始孤獨自閉,老師會抱怨他與同班同學交流少,平日雖然能說會道,一但到了自由活動時間,讓他和小朋友搭夥玩就不行了。他總是一個人站在一邊,如果沒人想起他,他能站那看一節課,從來不知道主動加入。教他要主動和小朋友玩,他也不太會溝通。這種現象通常被我們稱作不合群,由於現在的孩子多半在家裡被大人照顧,而大人往往是按著大人世界的人際規則去引導孩子的,因此在人際溝通、語言表達方面,孩子往往無法按著他們自身年齡的特點去發展。這就造成孩子過早地學會了大人世界的交流規則,能在這一規則中游刃有餘,而一旦身邊的夥伴換成了同齡的小夥伴,他們反而無法進入同齡人的世界,面對兒童世界的規則,手足無措,無話可說。孩子亥合群會給他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他們往往無法擁有真正屬於他們的快樂,不懂得團結友愛,長大後,也會在人際交流上出現問題。如果您的孩子也面臨這種問題,我們希望家長要及時引導,糾正。首先,您要明白自己的孩子在他的年齡階段,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我們不要按著大人的邏輯和現實去約束孩子,對於孩子表現出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應該給予肯定和保護,鼓勵孩子對世界擁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有了不合群的苗頭,您要讓他突破心理的防線,多花時間帶他去接觸更多的同齡孩子,多給他講一些適合他年齡的故事。通過不斷地接觸、鼓勵,讓孩子逐漸迴歸屬於他自己的世界。所有望子成龍,想讓孩子成功的家長,我們都希望您在培養孩子科學知識的時候,同樣注意到孩子情商的發展,一些科學知識可以通過後天的彌補而改善,而一旦孩子的情商出現缺陷,是很難培養形成的,我們希望家長能認識到不合群孩子的潛在危險,能堅定的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重返童真世界。

怎樣教育不合群的孩子?

不合群的孩子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表現為愛哭鬧、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

要培養孩子合群,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主要表現在全家人和睦相處上,大人關心小孩,子女關心長輩,切忌以孩子為中心,處處圍著孩子轉,讓孩子凌駕於父母之上。同時,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要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長還應該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從小生活在同齡人的群體中,孩子們會逐漸學會怎麼生活、怎麼相處、怎麼玩耍。有許多家長生怕自己的孩子會在集體生活中吃虧,便要求孩子自顧自,不要與其他小朋友來往。這樣做表面上似乎是愛孩子,實際上,使孩子無法得到群體生活的鍛鍊,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長要教育他:你這樣下去,沒有一個小朋友會和你一起玩了,老師也不會喜歡你的。在幼兒園,老師應利用孩子的從眾心琺,使他看到整個班級是團結的、守紀律的,搗亂、逞能是不受歡迎的,孩子慢慢就會同化於集體之中。

在心理諮詢門診中,心理專家常這樣指導孩子的家長:

(1)強化接受邀請的行為。不合群的孩子喜歡獨夾獨往,往往不大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偶爾接受個別小朋友的邀請,即使是很勉強的,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接受了別的小朋友邀請,並表示願意參加,更要大加讚賞,促其參加。

(2)強化邀請別人的行為。家長要鼓勵孩子歡迎主動上門來玩的小朋友,併為孩子們提供遊戲的場所和他們感興趣的玩具,還應不厭其煩地、熱情地鼓勵孩子並和他們一起玩。

總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於求成。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你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善於與人合作、能適應社會的人。

相關問題答案
孩子不合群有哪些表現?
兔子懷孕了有哪些表現?
小孩子打蟲藥有哪些?
鋁離子螯合劑有哪些?
評論孩子的優點有哪些?
送給孩子的歌曲有哪些?
培養孩子的愛好有哪些?
三觀不合有哪些表現?
教育孩子的困惑有哪些?
能帶孩子的工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