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心理堅固是指具備健壯的智力、生動的念頭、團結的人際拉扯、適度的情感、良好的人格德行、不屈的意志以及成熟的心理舉措等。
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
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我認為他的終極目標就是增強全民身體素質,首先要從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健康觀念切入。
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是
(1)讓勞動者瞭解自己周圍的環境,包括生活和生產環境,可能接觸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自己的影響,個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在環境中的作用; (2)瞭解上述環境因素及個體因素對健康的不良作用、影響性質和影響程度及其控制方法; (3)瞭解並參與改善作業環境及作業方式,控制影響健康的因素,自覺地實施自我保健,促進健康。
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是
一、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認識誤區
目前,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功能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結果人為地窄化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若不及時澄清,我國方興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發揮其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德育途徑論。該觀點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視為德育的一種途徑。誠然,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與某些心理髮展水平密切聯繫,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無論從問題的特質、內容、還是從產生源上看都不是一類問題。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其發展中伴生的個人問題,較少直接涉及與社會規範關聯的道德問題。從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應促進整個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其中包括德育目標的實現,但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看作是實現德育目標的途徑,它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心理障礙矯正論。這種觀點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作用就是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心理衝突等心理問題。不錯,心理問題的消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之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其主要目標是指導學生積極適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學生的防範性教育,而應是針對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教育。
3.人格補救論。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對人格有缺陷學生的一種心理補救,目標是使這類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人格作為人的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促進學生人格完善之功能,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針對少數有人格缺失的學生,而應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完善。同時,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也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之一,它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應扮演什麼角色、發揮什麼作用,目前尚不明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生理素質主要取決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生長髮育的條件,科學文化素質主要靠學校文化科學教育(智育),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主要是學校德育和社會教化的任務。心理素質通過什麼途徑來提高呢?這是傳統教育中沒有回答的問題。學校長期以來一直忽視心理素質在學生素質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人們開始認識到心理素質在學生整體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當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而它的基本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者應首先弄清什麼是心理素質,學生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要弄清心理素質的涵義,首先得弄清素質概念。現在研究者對素質概念的認識不再囿於某一學科範疇,素質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一般認為,素質既包括了先天遺傳特徵又包括著後天習得的素養,是指有機體在先天生理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作用逐漸發育和成熟,並通過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而形成或內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和具有發展潛在性的品質。這種品質具有基本性、相對穩定性、結構整合性、功能衍生性和發展潛在性等基本特徵。個體的良好素質不但應具備素質的基本特徵,而且各種素質之間應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功能系統。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居於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之間,它既制約這兩種素質的形成,又反映這兩種素質的發展水平,起中介作用。
我們將心理素質的基本涵義概括為:心理素質是以個體的生理條件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的並與人的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聯繫的心理品質。這個表述體現了心理素質形成的生理、心理和外部條件,概括了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基本性、衍生性和整合性等基本特徵,表明了心理素質是一個複雜、同構的自組織系統......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標包括哪些
幼兒健康教育總目標
1.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其體質;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活潑、開朗、勇敢、克服困難、遵守紀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幼兒健康教育分類目標
1.生活衛生習慣
2.飲食與營養
3.人體認識與保護
4.身體基本活動技能
5.基本體操練習
6.發展身體素質練習
7.保護自身安全
健康教育目標的行為主體是?
心理因素在人們行為中的作用很早就為人類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卻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興未艾,各地的實驗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眾多的實驗研究卻缺乏理論指導,難以形成一種較為科學的體系和穩定的模式。因而,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關係到這項工作的開展、深化、發展和完善。本文以此為目的,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進行探索,以期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完善。
一、構建“四結合”全方位、立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構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重在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置,大致有醫學模式、諮詢輔導模式和教育模式三大類。醫學模式重在治療和重建;諮詢模式重在探討心理問題及處置;教育模式重在教育、預防和發展。構建“四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於能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特點。換言之,它能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發展,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統的、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標不僅僅在於治療,更注重預防與發展。這種“教育模式”區別於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具體如下:
1、心理教育與心理測量相結合
心理測量主要是運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測量理論和工具,根據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和要求,對學生行為確定一種數量化的價值,便於學生的自我瞭解和自我認識,其內容主要是學績測試和人格測試。心理測量主要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務,它側重於描述學生心理髮展的現有狀況,瞭解在諮詢、輔導、教育之後學生心理髮展出現的變化與改善。學校在進行心理測驗時,首先要明確測驗目的,有的放矢地選擇測驗項目;其次要注重測驗實施過程的科學性和保密性;最後還要進行科學分析,解釋測驗結果,提出有價值的教育建議。此外,學校還要根據測驗結果反映出來的規律、特點和問題,高速和完善心理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相結合
根據各級教育部門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立心理諮詢室。其形式有個別諮詢、集體諮詢兩種。心理諮詢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依託,它應在向全體學生開展廣播、電視、刊物等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活動;同時,根據學校福際,心理諮詢還可以與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合作,開展針對學生、家長特殊需要的心理諮詢活動。但是,心理諮詢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補充。
3、心理輔導與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
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而開展的心理輔導、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一方面,通過個別輔導矯正由於心理障礙而導致的問題行為,如恐懼、說謊、失眠、攻擊行為等。另一方面,以活動為依託對學生進行心理滲透的輔導,通過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體育活動、審美活動等集體活動,以自我表現、陶治等方式,使學生自覺地、有意識的養成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良好行為。
4、心理教育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結合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其一言一行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由於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忽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班主任管理工作經常處於單向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現代教育表明: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師不能算優秀教師,作為一名塑造靈魂的工程師,不但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四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點
下面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實施途徑等方面分析該模式的特點。......
什麼是健康教育計劃設計中的總目標 具體目標
你好:
根據你的描述,想知道健康教育計劃設計中的總目標與具體目標如何區別。
我的理解是:健康教育計劃設計中的總目標一般是指:健康知識知曉率達百分之多少?健康行為形成率達百分之多少?而具體目標一般是指:總目標下面細化的目標,如健康知識知曉率下面的細化目標有:具體某一知識點的知曉率達百分之多少等。以此類推。
希望對你帶來幫助。
護理健康教育學的目標
培養具有寬厚紮實的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瞭解醫學基礎理論,掌握護理健康教育學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預防保健、護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健康教育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學會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的方法,掌握常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計劃的設計、實施與評價方法,具有初步的計劃並管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項目的能力。
健康教育的概念。其實質和目標各是什麼
健康教育的實質是一種干預,即通過多種活動從多側面影響個體和群體,包括提供人們行為改變所必須的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能、相應的衛生保健服務,營造有益於健康的社會氛圍等,達到形成有利於健康的行為的目的。
幼兒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是
1.生活習慣和能力。包括盥洗的有關知識、方法和技能,穿脫衣服的有關知識和技能,保護個人和周圍環境清潔衛生的有關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生活作息的有關知識和習慣,學習習慣,飲食衛生 的習慣,坐、行、站、立的正確姿勢,等等。
2.飲食與營養。包括飲食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常見食物的名稱及其營養知識,營養與健康的關係,膳食平衡的簡單知識,等等。
3.人體認識與保護。包括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保護器官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預防接種的有關知識和態度,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和治療,常見外傷的簡單處理知識和方法,預防齲齒及換牙的有關知識,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等等。
4.保護自身安全。包括生活安全常識,活動安全常識,藥物安全常識,應付和處理意外事故的簡單知識與技能,自我保護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