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General 更新 2024-12-21

淺談教師應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批的農民進城務工,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自己留在原籍並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是典型的弱勢群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由於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牽涉到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者的系統工程,單靠一方努力是完全不夠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應該儘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當今面臨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教育問題。 1、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道德行為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髒話,不服管教,亂拿別人的東西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隔代監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很多家長外出務工後,就把兒童託付給年邁的父母照管,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負責照管孩子的農村老人不僅年邁而且絕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難以從體力和智力上擔負監管重任,在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留守兒童就會產生畸形心態,主要表現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沒有上進心,集體榮譽感不強。 2、學校的不當評價、教師的不當教育,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1)學校的“分數”評價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學校以分數高低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育評價機制,把學生劃分為好學生和壞學生,我們的教師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那些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學生。而對於那些學習基礎差,又經常違紀的學生,便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管,而這一部分學生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雖然新課改在不斷推進,學校的評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從各學校、基層教育部門制訂的考核細則中不難發現,無論從多少個指標中來考核教師,最終拉開教師之間分數的還是班級學生們的“考分”。(2)教師的不當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①教師不當的教育,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聽不聽話,是直接影響教師學生觀的主導因素。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常常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或者是給予很少的機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於是就會抑鬱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而他們的逆反又會激起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厭棄,這樣......

教師應該如何對待留守兒童

首先,老師應有愛心。班主任、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並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特別是班主任,應該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留守孩子,更不得歧視留守學生。“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留守學生”本身缺少父母的愛,所以他們更需要愛,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臺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其次,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洞察學生心理,要隨時隨地傾聽留守學生的心聲,有針對性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引導,用真情推開一扇扇幼小的心門,解開一個個心結。“留守學生”人數眾多,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半數以上的“留守學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為重要的是,超過半數的“留守學生”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們只能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在一起生活。部分“留守學生”因長時間失去父母的呵護和管教,學業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易產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語、情緒低落等現象,這種狀況,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心理髮展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可通過家訪,座談,結對幫扶等辦法,給這些學生以更多關注,激發其熱情。平時,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身體、表現;多與學生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好興趣;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分析共思想動態;關注學生點滴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學生各方面情況均瞭然於心。 再次,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如“體諒父母教育”活動、“感恩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教育;同時,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以此來彌補親子關的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讓學生養成多種良好的習慣:即切實加強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展。在學生的興趣培養上,老師要因材施教,並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良好的興趣後,課餘時間不但過得充實,而且還富有意義。留守學生是未成年人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創設人人關心孩子,個個關愛學生的良好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學生”的教育,關愛“留守學生”的成長,才能真正實現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實現和諧。

教師如何關心留守學生

改革開放給農村的發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為突出的表現是為廣大農民進城務工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讓外面的世界更多的訊息傳到了農村,使廣大農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時農村在某些方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那就是離婚率的不斷攀升。究其原因不外忽:1、長期外出打工,兩地分居,造成感情淡薄。2、婚外戀。3、因經濟或社會地位變化導致離婚。4家庭暴力導致離婚。5、草率結合導致離婚。不管是以上那種原因造成的離婚,受到傷害最大的都不是當事人雙方,而是他們的子女。他們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愛。因此他們身上的問題在學校也表現的比別的兒童的要嚴重的多。那麼做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幫助這些單親兒童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的:一、心理疏導,掃除和諧交流的障礙。學生對老師總是充滿期待感,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親情的殘缺,使他們格外向往老師能給他們完整寬厚的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既要把他們當作學生,又要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當作平等的朋友。多找機會和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耐心和寬容。這些孩子大多有較強的戒備心理,起初找他們談話,他們往往不想敞開心扉,不願意和你講真話。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地營造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尋找靠近他們生活的話題,打開他們的話匣子,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隨著交談次數的增多,所談的話題可以逐漸擴展,內容也可隨著不斷深入。這樣自然會出現許多走進他們心靈的契機,老師可適時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這些孩子矯正不良的心理狀態,重新找回往日的快樂。在和單親家庭孩子談心時,老師儘可能地進行個別交流,小心地呵護他們敏感的自尊心。尤其注意在公眾場合更要做得自然得體,既不能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是一種憐憫,又不能讓老師的關愛成為他們放縱自己的藉口。二、激發興趣,捕捉他們身上的亮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會使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遷移注意力,減少胡思亂想、多愁善感的時間,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培養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鼓勵這些孩子大膽地參與,表現自己、鍛鍊自己。我帶他們走進大自然,教育學生大膽地探索宇宙的奧祕;我和他們共同主持全校性的班會公開課,形象地引導學生實施自我管理;我陪他們訪問網站,真切地告訴學生知識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在集體活動中,這部分同學開闊了心胸,拓寬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不知不覺地也和其他同學一起又跳又跑,有說有笑。齊抓共管,發揮教育合力的功能。三、關住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往家裡寄錢,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老師利用班會講節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並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辦有手抄報、音體美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填補了學生心靈的空白,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充實、美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四、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五、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

班主任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但因他們打工單位不固定,只好把他們的幼小子女留在了農村家裡,形成了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在這些學生與父母相伴的時間甚少,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看管,家庭教育脫節,孩子的學習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鼓勵,厭學情緒油然而生,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班主任工作如何關愛留守兒童,成了一門新的課題。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一、瞭解留守兒童概況和聯繫方式 作為班主任要認真調查摸清留守兒童的數目、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繫電話,監護人或其委託監護人聯繫方式,父母都在哪裡打工。把自己的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護人,以便及時聯繫。 二、給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班主任要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分類,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和生活概況,制定幫扶計劃、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懷。同時,要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班主任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還得教會他們愛清潔講衛生,因為他們的爺爺奶奶經常忘記給他們洗澡換衣服,作為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學生。 三、做好家訪工作 班主任要定期走訪臨時監護人,並與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平時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培養更多幫扶學生成為“代理家長”。 四、對留守兒童以包容心 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引導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有時會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這時班主任不能一味責備,應該採用個別談心法與“留守兒童”談心,向他說明道理,正確引導他們走出誤區。 五、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有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開設心理輔導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總而言之,作為班主任,我體會到:老師要對留守兒童多一點了解,多一份關愛,在生活上、學習中去關愛他們,使這些特殊學生都能享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和老師的“特別的愛”。

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去關愛留守兒童

瞭解家庭情況,解決實際問題,關心學習狀況,幫助其成長

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其各方面的條件(如財力、人力等)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約。如果我們能夠積極應對,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訂切實有效的對策,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保證留守兒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長,促進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一、詳細收集學生情況在開學伊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例如,本校中六年級有90%的留守兒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獨自留守在家,生活學習完全自理。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非常高。在學習上根本無法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輔導和管理,而且由於年齡差異懸殊,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較多,往往事與願違。在實踐工作中證明,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檔案,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兒童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係;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性格類型及特徵,氣質類型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二、爭取家長的支持留守兒童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我們針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繫或等其父母回家探親時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在家訪中發現,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許多事實證明,隨著父母探親頻率降低,聯繫次數減少,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父母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係,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繫,隨時瞭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電話聯繫、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三、幫助家長建立濃厚的親子關係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

教師應該怎樣對待留守兒童

一、老師要成為“留守兒童”的良師益友,對“留守兒童”充滿愛心。

愛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因為有愛才有教育,有愛才有魅力,有愛才有威望,有愛才有成功。班主任、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並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特別是班主任,應該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留守孩子,更不得歧視留守兒童。“愛的力量是無窮”,使留守兒童能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留守兒童本身缺少父母的愛,所以他們更需要愛,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臺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二、正確認識“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引導“留守兒童”走出心理誤區。

作為班主任,要隨時洞察留守兒童心理,要隨時隨地傾聽留守兒童的心聲,有針對性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引導,用真情推開一扇扇幼小的心門,解開一個個心結。留守兒童人數眾多,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半數以上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為重要的是,超過半數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們只能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在一起生活。部分留守兒童因長時間失去父母的呵護和管教,學業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易產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語、情緒低落等現象,這種狀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心理髮展等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可通過家訪,座談,結對幫扶等辦法,給這些留守兒童以更多關注,激發其熱情。平時,細心觀察留守兒童的學習、情緒、身體、表現;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好興趣;瞭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分析思想動態;關注留守兒童點滴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留守兒童各方面情況均瞭然於心。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在課外活動中,我們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如“體諒父母教育”活動、“感恩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受到教育;同時,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以此來彌補親子關的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在活動中培養留守兒童多方面的興趣,讓留守兒童養成多種良好的習慣:即切實加強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使留守兒童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展。在留守兒童的興趣培養上,老師要因材施教,並注意使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留守兒童有了良好的興趣後,課餘時間不但過得充實,而且還富有意義。

總之,老師在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在瞭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方法,相信他們也會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請從教育法律法規談談我們教師應該怎樣關注留守兒童這

字數多少?

班主任應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當今中國,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推動下, 大規模大範圍的農村人口為改變生存現狀大量外出務工。夫妻雙雙外出,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了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父母與子女聚少離多,父母達不到監護人的角色要求,子女缺乏親情, 生活無人監護,學習無人監督,行為上缺乏正確有效的指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安全、行為、生活、學習、品德等方面造成不良的影響。給學校教育帶來困難。難以順利完成學業。

一、 當前留守兒童現狀與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我們知道,兒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而留守兒童卻缺失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教育因素--家庭教育。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位,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是在生活上儘量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卻忽視了孩子們真正的心理需求。長此以往,留守兒童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以及學習成績都受到影響。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個人的性格和行為養成起著關鍵性作用,而留守兒童的監護權卻落在了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上,由此就形成了不合理的隔代教育,大多數老人只是管孩子們的吃、穿、住和生命安全,只要等孩子的父母回來能給孩子的父母交差能將孩子完完整整地交給他們就行,更多的老人們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常在嘴裡唸叨這孩子可憐,父母在他5歲時就外出打工,於是他們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是溺愛,而不是應有的關愛。如果哪家的孩子欺負自己的寶貝孫子外孫,他們就會教孩子你爹媽不在身邊,不能太弱,太弱就會被欺負,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負你,絕對不能示弱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想、行為就進入了誤區,如不及時阻止及矯正,就很可能釀成大錯。同時父母和子女長期分隔兩地,不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即使父母偶爾會打電話詢問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孩子們都只是簡單的敷衍,父母很難從這種簡短的回答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出現。而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理念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需求與教育關愛力不從心。使其學校教育也顯得無能為力。家校缺乏溝通,監護不力,留守兒童厭學逃學,不服管教,成績下降。導致大部分教師覺得現在的學生難教。特別是獨生子女留守兒童更難管理。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1.辦學佈局欠合理,辦學條件差。就我學校而言,辦學條件極其艱苦。沒有專門生活教師,只能由肩負艱鉅教學任務的班主任兼任生活教師,加重了班主任的負擔。另外,農村學校辦學經費存在嚴重不足,制約著硬件設施和師資待遇。無力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從而影響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思想教育。

2.師資缺乏。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心理婦輔導教師。雖然素質教育早作為教育改革的內容被提出,但是在農村,學校卻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升學率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更是令人堪憂。

3.家訪不到位。 一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老師不能及時就他們的學習思想狀況與其父母溝通,而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由於自身素質的缺乏而導致老師與其溝通困難。長期一來,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由於師資力量經費限制,教師工作繁重和地域限制,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家訪偏少。缺乏對其家庭情況的瞭解,未能給以特殊關愛。

4.教育理念滯後。在教育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評價方式之前。目前還在實行不是應試教育的應試教育。農村教育照樣盯在升學教育理念上。教師不能照顧所有的學生。特別是畢業班,大家關心的是有幾個人能考上重點中學,從而忽視了那些差等生的學習,導致優等生和差等生兩極分化嚴重,使得一部分差......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為什麼要關注留守兒童?
微信如何關注別人?
如何關注微信企業號?
橙光遊戲如何關注好友?
教師如何鼓勵學生?
教師如何樹立威信?
幼兒教師如何備好課?
教師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教師如何做到為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