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採取什麼政策?

General 更新 2025-01-02

滯脹發生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可做什麼?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滯”是指經濟增長停滯,“脹”是指通貨膨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一般來說,對付"滯脹"貨幣政策的用武餘地不大,因為如果為了控制通脹而提高利率,弧其負面作用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減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如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則其負面影響是可能引發惡性通脹。對付"滯脹"一般採用財政政策效果較好,比如,通過加大財政開支或減稅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當然,如輔之以適度升息來控制通脹,則效果更好。

宏觀經濟政策 治理 滯漲 用什麼政策組合?似乎很矛盾啊,選擇該政策市為什麼呢 35分

分兩種 成本推動型 和 自我循環型滯漲 採取方式不同

給分的話告訴你解決辦法 嘿嘿

簡述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來解決滯脹問題

一、滯脹時期美國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搭配(1)尼克松的“新經濟政策”。  面對“滯脹”併發症,1970年,尼克松在貨幣政策上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他從一個貨幣主義者突然變成一個凱恩斯主義者,大力推行刺激經濟的擴張信用政策。顯然,他把重點押在遏止經濟衰退和失業上面,而把通貨膨脹暫時擱置下來。聯邦銀行的貼現率逐步下降,從1970年初的8.78%降到1971年底的4.5%;銀行對大企業放款的優惠利率也從1969年6月的8.5%降到1971年底的5.25%。貨幣供應量也逐步增加,從1969年年均增長率3.5%提高到1970年的6%。這些政策為更劇烈的通貨膨脹創造了條件,同時會導致過頭的經濟景氣,從而也為新的經濟危機創造了條件。  隨著上述政策的實行,生產有所增加,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從1970年第二季度至1971年第二季度增加2.5%。可是,這個增長率太低,失業未能減少,失業率浮動於6%上下,大大超過1970年初的水平。物價繼續以高於5%的比率上漲,並有加速的跡象。這已從“衰退”轉為“滯脹”。美國統治集團的謀士認為,這種通貨膨脹“已變為成本推動的物價隨著成本增長而上漲”。於是1971年尼克松頒佈了“新經濟政策”。這說明,為了對付“滯脹”,美國政府除採用貨幣政策外,還採用其他政策如財政政策、收入政策。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對國內工資、物價和租金直接進行管制,從1971年8月中旬起的90天內為凍結期,目的是“制止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減弱通貨膨脹的心理預期”。繼而從11月中旬起實行管制,要達到的標準是:平均一年的工資增長應當不超過5.5%,物價不超過2.5%。美國在和平時期實行這類管制還是第一次。同叫,尼克松還任命生產費用、工資、物價等三個委員會專司其職。  尼克松的“新政”結局怎樣呢?梅耶教授認為:“1971年尼克松推行的工資和物價管制,這些管制也曾暫時地有助於遏止通貨膨脹,但卻引起許多失誤。物價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掩蓋而不是削弱了通貨膨脹率,因為各企業按管制的價格對產品進行偷工減料。1974年4月物價管制取消後,物價急劇上升,當年消費物價指數就陡升12%。”  就貨幣政策而言.1970年初實行的擴張政策,儘管擴張程度時有不同,但一直持續到1972年後期。1973年初,貨幣政策同財政政策才略有緊縮。同年二、三季度又出現了新的經濟危機苗頭:12月工業生產開始下降,到1974年12月已下降了7.3%。翌年1月,又下降了3.6%,這是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來生產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個月。美國走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六次經濟危機,與此同時,1974年還出現了“雙位數”的通貨膨脹率。  就在這段時間,美國遭到“石油衝擊”。為石油產品支出較昂貴的價格,意味著國內消費者對其他商品與勞務的購買力進一步削弱了,因而引起衰退與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在國際收支上,又爆發了一次美元危機。  (2)福特的微觀稅收政策。  1974年8月福特繼任總統,為了對付嚴重的“滯脹”局面,他採取了微觀稅收政策,即通過調整稅率級別,或曰稅收結構,而不是通過增加財政支出來影響各生產要素(生產部門和個人)的收入。這種調整方法是提高各種消費稅率,降低所得稅率,以增加儲蓄與投資,企圖遏止通貨膨脹,又緩和危機與失業。此外,根據1975年國會決議,美聯儲要按照穩定物價的方針來調節貨幣供應量;同年5月起美聯儲定期公佈每年貨幣總量M1、M2、M3的增長率的上下幅度來安定人心。從此,美聯儲就一直公佈各種貨幣供應量的計劃數字。這些措施,實際上採納了貨幣主義關於把貨幣供應量年增長率長期固......

如何採用必要的宏觀經濟政策擺脫滯脹

滯漲基本是沒有辦法擺脫了,要麼放棄經濟增長,要麼不管通脹,凱恩斯學派滯漲宏觀調控,因為他認為通脹和蕭條是不會同時發生的,而宏觀調控就是在通脹和經濟增長中選擇一個!

實際上滯漲就是兩者同時發生,宏觀政策可以說沒有辦法解決!

但實際上政府碰到這種情況,一般會通過緊縮貨幣政策控制通戶,同時擴張財政政策保增長!這樣就會比較好的處理滯漲!

滯漲,通縮是什麼意思

滯漲全稱停滯性通貨膨漲(英文:stagflation)

簡稱滯脹或停滯性通漲,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

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通縮全稱通貨緊縮

對於通貨緊縮的涵義,與對通貨膨脹一樣,在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儘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

為治理滯漲,刺激經濟增長,一國採用的政策組合

答案是D。這些都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A、B、C這些措施的組合不合理,例如,A增加稅收、提高存貸款利率是緊縮性的政策,是為了抑制經濟過熱,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則是積極地財政政策,是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一冷一熱,難以成為組合拳,因為政策目標不一致。……

滯漲時應採取怎樣的財政政策呵貨幣政策組合

比較麻煩,類似於現在的情況,如果提高利率,則實業受到很大沖擊,經濟很可能放緩又導致失業率增加,而且通脹需要長久高利率才能緩慢下降,但是如果降低利率,則通脹久居不下,物價上漲又導致成本增加,企業因為原料漲價利潤下降而不得不壓低工資,又導致內需不振降低消費需求。

現在的通脹,緣由人民幣升值和熱錢進入,資金主要集中於外資熱錢,屬於結構性的通脹,應該增加基本工資,提高關稅,對資源限制出口,降低利率,放寬中小企業專項貸款並提高遠期貸款利率,讓熱錢從銀行出來,提振股市去吸收流動性。最主要的是改變長期依靠出口,忽視國內產業升級和技術力發展,沒有類似中產階級的內需支持,只依靠給工務員發工資,導致貨幣長期被精英壟斷的模式。

滯漲時該使用怎樣的經濟政策

治理經濟滯漲的根本辦法,賀鏗認為是加強供給管理,具體包括,一是加大對能夠容納更多就業的新興產業扶持力度。二是加強技術培訓,三是深化財政稅收工資制度的改革,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土地、人力),利用工資制度、稅收、財政制度的改革,把資金、人才引導到需要發展的地區和行業。

對於‘十二五’期間的政策組合方式,賀鏗強調稱,採取穩健的財政政策、靈活的貨幣政策。

他認為,財政政策的本質在於促進社會公平,其本身對推動經濟增長作用有限,刺激經濟增長主要應依靠貨幣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高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勞動者的各種社會保障,體現勞動平等。

宏觀經濟學 通貨膨脹 滯漲 是由於怎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導致的呢?出現的時候用哪個?為什麼 15分

宏觀經濟學中解釋通脹的模型是IS-LM曲線和AD-AS模型。IS對應的是財政政策,LM對應的是貨幣政策。

當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時,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IS曲線不變,導致利率的下降,這將增加社會投資,導致社會總需求的增加,這將推動通貨膨脹。

一般來說,積極地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使用,雖然有一個擠出效應,但是總的將拉動社會總需求,市場上流動性充裕甚至氾濫,這會推高通貨膨脹。

AD-AS模型中,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將會使價格水平提高(將AD曲線向右上方移動),這也推高了通脹。

滯漲表現為高失業,高通脹,低經濟增長。

出現通脹時應實行穩健的或是從緊的貨幣政策,收縮流動性。或是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增稅或是減少政府開支,這有利於遏制通脹。

滯漲是一個很難解決的經濟問題,三者無法兼顧,只能最多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解決其中的兩個唬題

解決滯漲問題可以參考比如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他們的經濟理論

經濟滯漲有哪些表現特徵?

是指經濟增長緩慢的同時伴隨著通貨膨脹,是國民經濟出現高失業率高通脹的一種情況。   滯脹,全稱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通俗的說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通常認為,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是不可能並存的。因為,通常下,通貨膨脹可以使得就業率上升。但是,上個世紀的一次經濟危機中(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出現“高通貨膨脹率和高失業率並存”這個事實,而使得該理論觀點被否認。

西方經濟學中政府政策有幾個目標即:經濟高增長、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這個觀點是凱恩斯提出來的,他認為增加貨幣供給、需求增加、經濟增長、失業減少、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減少貨幣供給、需求減少、經濟停滯、失業增加、物價下跌、通貨緊縮。即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不會同時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凱恩思主義受到質疑。

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原因通常有二:

1.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包括財政與稅收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等)。

2.另一為供給衝擊,生產成本快速上漲使得社會供給不足,在帶來通貨膨脹的同時還會導致產出下降。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撫格上漲,廠商無法立即反應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壓力下,難以生存,失業率因此而提高。

一般來說,對付"滯漲"貨幣政策的用武餘地不大,因為如果為了控制通脹而提高利率,則其負面作用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減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如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則其負面影響是可能引發惡性通脹。對付"滯漲"一般採用財政政策效果較好,比如,通過加大財政開支或減稅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當然,如輔之以適度升息來控制通脹,則效果更好。

現在又有了Erick新的理論解釋滯脹

經濟生產分生產型生產與消費型生產。拖拉機屬於生產型生產,旅遊點的開發屬於消費型生產。

舉例,某天人們發明了拖拉機,生產效率在幅提高。同時資本家也不再需要僱用那麼多工人,工人大量失工。失業的工人又給其它正常崗位的工人以競爭,正常崗位的工人的工資水平也降低。平時工人們的娛樂與文化等商品由於害怕失業後沒保障不敢買,大家都不消費了,整個經濟就蕭條了。這時也有工人去開發旅遊景點,但在人人自危害怕失業的情況下,誰還去那呢。

如果按我的經濟學,這裡就要降低生產型經濟增速。政府從稅收上減速拖拉機的投入。政府加大旅遊景點的開發。失業的工人在旅遊景點裡找到了工作,就不會給其它崗位的工人以競爭。拖拉機使農業的效率提高了,農產品相對於其它產品的價格降低了。整個社會都相對有錢了。另一方面,旅遊景點多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產品多了,生活更美好了。

這樣就達到了社會生產效率提高與社會產品增加的目的。而這兩者的實現正是社會財富增加的表現。

相反如果拖拉機遲遲發明不出來,人們過早開發了過多的旅遊景點,人們的剩餘財富都用來享受了,由於資本積累慢,人們發明拖拉機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人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必然趕不上其它國家而落後。

如果遇到發明拖拉機這種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產品,一般的資本家一定很高興,全力的投入。但就如同一個餓了很久的人,突然吃的太飽,是需要人去提醒他的。因此政府要出面去採取一定特別限制,延緩一下拖拉機的生產速度,......

相關問題答案
滯脹採取什麼政策?
通貨緊縮採取什麼對策?
國家對養牛有什麼政策?
養豬國家有什麼政策?
一舉多得是什麼政策?
政府債券屬於什麼政策?
2015年國家對資本運作有什麼政策 ?
寶寶腸脹氣吃什麼輔食?
小熊可以取什麼名字?
嬰兒脹氣吃什麼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