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是什麼意思?
原教義是什麼意思
通常是指,教主在世是,依據當時弟子資質及社會文化制定的針對新的教義;
原教義名詞的出現,大多意味著,現有教義的非合理化的變更及信眾中出現的反古思想。。。。。。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佛教的基本教義
從某種意義上,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一是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二是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當然,從具體內容上看,這兩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開來的。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現將佛教的基本教義簡介如下。
緣起
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在《雜阿含經》中,釋迦牟尼曾經給緣起下了一個這樣的定義:“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在《中阿含經》中,釋迦牟尼又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在《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中,說緣起有11個意義:(1)無作者義。(2)有因生義。(3)離有情義。(4)依他起義。(5)無動作義。(6)性無常義。(7)剎那滅義。(8)因果相續無間斷義。(9)種種因果品類別義。(10)因果更互相符順義。(11)因果決定無雜亂義。在《造塔功德經》中,有法身偈(又作諸法緣起頌)雲:“諸法因緣生,我說此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在《初分說經》卷下中,有緣起偈(又作緣起法頌)雲:“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此緣起之理為釋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證悟,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所謂緣起論,即闡釋宇宙萬法皆由因緣所生起之相狀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論說。緣起論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與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學流派相區別的根本特徵。緣起論系以“法印”為基礎,以“十二因緣”、“四諦”、“八正道”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緣起論為依準。不管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還是大乘佛教,任何時代或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必然以緣起論為其根本教理,反之,則不能稱為佛教。隨著佛教的發展,以緣起論為根本教理,逐漸發展出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等一系列緣起論系統教說。
法印
所謂法印,即作為印證是否合乎佛法的標準。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說。
所謂三法印,即《雜阿含經》卷10所說:“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盤寂滅”。通常作: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所謂四法印,即《增一阿含經》卷18所說:“一切諸行無常,一切諸行苦,一切諸行無我,涅盤永寂”。通常作: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皆苦,涅盤寂靜。
所謂五法印,即《菩薩地持經》卷8在四法印外,再加上“一切法空”,則成五法印。通常作: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盤寂靜。
大乘佛教則以諸法實相作為法印,稱一實相印。所謂諸法實相,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此係佛陀覺悟之內容,本然之真實。佛教認為,世俗認識的一切現象均為假相,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
四諦
四諦,又作四聖諦。諦,意為真理或實在。四諦即:(1)苦諦:指三界六道生死輪迴,充滿了痛苦煩惱。(2)集諦:集是集合、積聚、感招之意。集諦,指眾生痛苦的根源。謂一切眾生,由於貪、瞋、痴等造成種種業因,從而感招未來的生死煩惱之苦果。從根本上來說,眾生痛苦的根源在於無明,即對於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無知;正因為無明,眾生才......
伊斯蘭教教義是什麼?
[編輯本段]主要教義
伊斯蘭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包括信仰(伊瑪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簡稱“六大信仰”)。實踐部分包括伊斯蘭教徒必須遵行的善功和五項宗教功課(簡稱“五功”)。所謂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
六大信仰
伊斯蘭教基本信條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在我國穆斯林中視其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內容,具體而言又有六大信仰之說:
1、信安拉。 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別無神靈,安拉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古蘭經》第112忠誠章稱:“安拉是真主,是獨一的主,他沒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據《古蘭經》記載,安拉有99個美名(99種德性),是獨一無二、永生永存、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創造一切、主宰所有人命運的無上權威。信安拉是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體現了其一神論的特點。
2、信天使。 認為天使是安拉用“光”創造的無形妙體,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國和地獄,並向人間傳達安拉的旨意,記錄人間的功過。《古蘭經》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來(Jibra'il)、米卡伊來(Mikal)、阿茲拉伊來(Azral)及伊斯拉非來(Israfil),分別負責傳達安拉命令及降示經典、掌管世俗時事、司死亡和吹末日審判的號角。
3、信經典。 認為《古蘭經》是安拉啟示的一部天經,教徒必須信仰和遵奉,不得詆譭和篡改。伊斯蘭教也承認《古蘭經》之前安拉曾降示的經典(如《聖經》),但《古蘭經》是比其它一切經典優越的,《古蘭經》是包羅其它一切經典的意義,信徒即應依它而行事。
4、信先知。 《古蘭經》中曾提到了許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薩、爾撒(即《聖經》中的亞當、諾亞、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只有安拉知道他儲的數目,使者中最後一位是穆罕默德,他也是最偉大的先知,是至聖的使者,他是安拉“封印”的使者,負有傳達“安拉之道”的重大使命,因為他是被安拉派遣到人神兩類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應服從他的使者。 所以伊斯蘭教是集閃族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哈尼夫思想、伊斯蘭教)之大成的宗教。
5、信後世。伊斯蘭教認為:整個宇宙及一切生命,終將有一天全部毀滅。然後安位使一切生命復活,即復活日來臨。 《古蘭經》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節:“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將終朽壞。只有你的具有莊嚴和尊貴的主的本然長存。”又說:“的確,你們在復生日將被複活”。復生日到來的時候,一切生命的靈魂都將復返於原始的肉體,奉安拉的命令而復活,並接受安拉最終的判決:行善的人將進入天堂,永享歡樂;作惡的人將被驅入地獄,永食惡果。伊斯蘭教所提倡的兩世兼顧,號召穆斯林要在現世努力創造美滿生活,同時也應該以多做善功為未來的後世歸宿創造條件,兩者相輔相成。從某種意義上講,相信後世可以制約人們今生的行為。
6、信前定,以上五大信仰是《古蘭經》明文直接提出的,把前定列入六大信仰是因為《聖訓》中有依據的。穆斯林大眾和正統派對前定的主張處於宿命論和自由論中間,[5]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預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變更,唯有對真主的順從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願。不可更改的前定.如:美醜,大小,生死. 通過施捨、祈禱等因素可以更改的前定.如:福禍,善惡.壽命.。 言行,動靜有一定的自由. 不自由的行為.如:跌到.這種行為是真主完全註定的,人類對這種行為以及後果不負責. 自由的行為.如:蹲下,走動.這種行為不是......
請問佛教的教義是什麼?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主要有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五蘊、無我論和業報輪迴說。
四諦即苦、集、滅、道
十二因緣儲指無名-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生命環節
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是什麼?
伊斯蘭的教義由三部分組成
一. 基本信仰;依瑪尼(:指信真主(安拉)、信天仙、信經典、信使者、信後世、信前定。
二. 宗教義務; (爾巴達特):指穆斯林必須完成的五項宗教功課;簡稱念、禮、齋、課、朝。
三. 善行:(以罕薩尼):指穆斯林必須遵守的穆罕默德聖人按《古蘭經》指導規定的道德行為規範。
承認和虔誠信仰基本信條,身體力行宗教功課和止惡揚善合為一體,構成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理。
伊斯蘭教最基本的信仰宗旨
什麼是教義學
法教義學是一門將現行實在法秩序作為堅定信奉而不加懷疑的前提,並以此為出發點開展體系化與解釋工作的規範科學。法教義學,也有譯為法釋義學、法教條學,指固有意義上的法學,其主要活動包括對現行有效法律的描述、對現行有效法律從事法概念體系研究,以及提出解決疑難問題的建議(規範實踐)。
教義什麼意思?
本解釋
【詞語】:教義[religious;doctrine;creed;tenet;doxy;teaching]
【註音】:jiàoyì
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1.禮教、名教的旨意。 南朝 樑任昉《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陛下弘宣教義,非求效於方今。”《北史·薛辯傳》:“砥行礪心,困而彌篤,服膺教義,爰至長成。” 唐王維《為王常侍祭沙陀鄯國夫人文》:“教義所及,忠信彌篤。”
2.某一宗教所信奉的義理。 南朝 樑 沈約 《究竟慈悲論》:“釋氏之教義本慈悲。” 朱光潛 《但丁的》:“基督教會的神權中心、來世主義和禁慾主義的教義是在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長期紮根的地區裡傳播開來的。”
基督教的教義是什麼?
早期基督教的教義主要來自《聖經》,以後隨社會的發展,教派也不斷湧現,各派的教義側重點也各異,但基本的信條有以下內容:
1、十誡。除了我(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當守安息日為聖日;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和財物。
2、三位一體。這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條之一。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個「位格」,即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聖子——耶穌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過童貞女瑪利亞降生為人,道成肉身,並「受死」、「復活」、「昇天」,為全人類作了救贖,必將再來,審判世人;聖靈——上帝聖靈。三者是一個本體,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
3、信原罪。這是基督教倫理道德觀的基礎,認為人類的祖先亞當和夏娃因偷食禁果犯的罪傳給了後代子孫,成為人類一切罪惡的根源。人生來就有這種原罪,此外還有違背上帝意志而犯種種「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穌基督的救贖。因而,原罪說以後逐漸發展為西方的「罪感文化」,對歐美人的心理及價值觀念影響深遠。
4、信救贖。人類因有原罪和本罪而無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做犧牲,成為「贖價」,作了人類償還上帝的債項,從而拯救了全人類。
5、因信稱義。人類憑信仰就可得救贖,而且這是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人的必要條件。
6、信天國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靈魂會因信仰而重生,並可得上帝的拯救而獲永生,在上帝的國——天國裡得永福。
7、信地獄和永罰。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會受到上帝的永罰,要在地獄裡受煎熬。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時,人類包括死去的人都將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後的審判,無罪的人將進入天堂,而有罪者將下地獄。
——摘自《世界宗教總攬》
佛教最根本的教義是什麼
【四諦】1、苦諦。苦是受逼迫苦惱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輪迴的苦惱。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為苦苦,指正在受痛苦時的苦惱;二為壞苦,是享受快樂結束時的苦惱;三為行苦,謂不苦不樂時,為無常變化的自然規律所支配的苦惱,包括生、老、病、死在內。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盛苦。佛教認為,三苦、八苦有的是社會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然原因造成的。2、集諦。亦名習諦。集是積聚感招之意。說一切眾生,常時以來,由於貪瞋愚痴的行動,造成的善惡行為的業因,能感招將來的生死苦果。3、滅諦。亦名盡諦,為息滅、滅盡之意,滅盡三界內之煩惱業因以及生死果報,稱為滅,也稱了脫生死,從此不再受三界內的生死苦惱,達到涅盤寂滅境界,即為解脫。4、道諦。道為通達之意,也是道路的意思。這種道路是達到寂滅解脫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認為道諦是指八正道。以後大、小乘又各有發展。佛教認為依道諦去修行,就能達到寂滅解脫的滅諦。由此途徑確實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目的。【三諦】即空諦、假諦、中道諦。佛教天台宗所立的諦理。認為一切事物都由因緣而生,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叫做空諦;一切事物其中雖無永恆不變的實體,卻有如幻如化的相貌,叫做假諦;這些都不出法性,不待造作而有,叫做中道諦。一切事物,皆不出此空、假、中三諦的範疇,故稱為三諦之理。《始終心要》說:“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假諦者立一切法。”又此三諦,圓融無礙,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如觀空時,無假無中無不空白;觀假時,無空無中無不假;觀中道時,無空無假無不中,名為圓融三諦。《中觀論·四諦品》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此偈被認為是圓融三諦的出處。【二諦】即真諦和俗諦。又稱第一義諦、世俗諦,或名勝義諦與名言諦。真俗二諦,中觀派的基本思想是緣起性空論,認為世間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眾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是有,稱假有,這就是世俗諦,沒有獨立不變的自性,是空,稱性空,這就是真諦,所以真俗二諦,就是空、有二諦。這是就外在的物境而言。若以主觀認識而論,謂世俗諦是有,這是世間一般人的常識見解;言真諦為空是二乘聖者特有的超世見解。實際上,說有不住有,談空不落空,空有無礙,才是真俗二諦的正觀。又世俗諦的有,是世間萬事萬物的現象;真諦的空,是世間萬事萬物的本性。緣起才能性空,性空才能緣起,緣起與性空實際是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相反相成,對立而統一。所以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如《般若經》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大乘佛教各宗,因為傳承或立論方法不同,對二諦的解釋也各不相同。有的認為二諦是理,有的認為二諦是教。天台宗認為二諦或三諦是真實不虛的諦理,故云:“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三論宗認為真俗二諦是兩種真實不虛的言教:“二諦者,蓋是言教之通詮,相待之假稱……唯是教門,不關境理。”【八正道】佛教教義。亦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意謂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盤)的八種方法和途徑:1、正見。正確的見解,亦即堅持佛教四諦的真理;2、正思維。又稱正志,即根據四諦的真理進行思維、分別;3、正語。即說話要符合佛陀的教導,不說妄語、綺語、惡口、兩舌等違背佛陀教導的話;4、正業。正確的行為。一切行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導,不作殺生、偷盜、邪淫等惡行;5、正命。過符合佛陀教導的正當生活;6、正方便。又稱正精進,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達到涅盤的理想境地;7、正念。念念不忘四諦真理;8、正定。專心致志地修習佛教禪定,於內心靜觀四諦真理,以進入清淨無漏的境界......
伊斯蘭教教義是什麼
伊斯蘭教義由三部分組成。基本信仰(依瑪尼(:指信真主(安拉)、信天仙、信經典、信使者、信後世、信前定。宗教義務(爾巴達特):指穆斯林必須完成的五項宗教功課;簡稱念、禮、齋、課、朝。善行:(以罕薩尼):指穆斯林必須遵守的穆罕默德聖人按《古蘭經》指導規定的道德行為規範。六大信仰-基本信條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這在我國穆斯林中視其為“清真言”,出了伊斯蘭教信仰的核心內容。具體而言又有五大信仰之說:伊斯蘭教是嚴格的一神教,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別無神靈,安拉是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古蘭經》第112忠誠章稱:“安拉是真主,是獨一的主,他沒生產,也沒有被生產;沒有任何物可以做他的匹敵。”據《古蘭經》記載,安拉有99個美名(99種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