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字的意思是什麼?
爾,字是什麼意思?
〈代詞〉
(1)第二人稱代詞
(2) 你(加上等就是你們的意思)
爾為爾,我為我。——《孟子》
爾安敢輕吾射。——宋· 歐陽修《歸田錄》
(3) 又如:爾當(你);爾躲(你身上);爾汝(尊對卑稱;貴對賤稱;朋友間的親密互稱);爾濟(汝輩,你們)。
(4) 您;你們——通常放在關係詞“所”之前。如:爾曹(你們大家)。
(5) 那
爾夜風恬月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6) 又如:爾俸爾祿(那些俸祿。爾:其,那);爾語(那樣言語);爾時(那時,彼時)。
(7) 這個;此。問君何能爾。——晉·陶淵明《飲酒》
(8) 如:爾夕(今夕,這個晚上);爾日(當天,這天);爾為(這樣,如此)
(9) 如此;這樣。
爾毋從從爾。——《禮記·檀弓》
(10) 又如:果爾;乃爾;爾馨(六朝時語詞。即如此);爾為(如此);爾許(若此,如許。爾,此也。許,助辭);不爾;云爾。
〈助詞〉
(1) 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
(2) 相當於“了”
非死則徙爾。——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應諾聲。相當於“是”。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
唯手熟爾。——宋· 歐陽修《歸田錄》
〈語氣詞〉
(1)相當於“罷了”。
唯泰山爾。——《左傳》
(2)表示各種語氣。
表示陳述:噫嘻成王,既昭假爾。——《詩·周頌·噫嘻》
表示判斷:器之與人,非有爾。——《公羊傳·桓公二年》
表示疑問,相當於“呢”:遠國至矣,則中國曷為獨言齊、宋至爾?——《公羊傳·僖公二年》
爾是什麼意思
爾[ěr]
(1) 你,你的:~父。~輩。~汝(你我相稱,關係密切)。~曹(你們這些人)。~虞我詐。
(2) 如此:偶~。不過~~。
(3) 那,其(指時間):~時。~後。
(4) 而已,罷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
(5) 詞尾,相當於“地”、“然”:卓~。率~(輕易地)。
爾字的意思是什麼
1.你,你的:~父。~輩。~汝(你我相稱,關係密切)。~曹(你們這些人)。~虞我詐。
2.如此:偶~。不過~~。
3.那,其(指時間):~時。~後。
4.而已,罷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
5.詞尾,相當於“地”、“然”:卓~。率~(輕易地)。
爾字是你的意思嗎
1) 形聲。本義:窗格花紋 (2) 同本義 (3) 後引作薾。華盛的樣子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詩·小雅》。毛傳:“爾,華盛貌。” (4) 又如:麗爾(華麗的樣子) (5) 近。通“邇” 慼慼兄弟,莫遠具爾。——《詩·大雅》 爾上敦黍於筵上右之。——《儀禮·少牢饋食禮》 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儀禮·燕禮》 名相近者相遠也,實相近者相爾也。——《周禮·地官·肆長》 士不信愨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爾也。——《荀子·哀公》 (6) 又如:爾者(近來);爾語(湊向跟前說話) (7) 淺近 詞性變化 〈代〉 (1) 第二人稱代詞 (2) 你 爾為爾,我為我。——《孟子》 爾安敢輕吾射。——宋· 歐陽修《歸田錄》 爾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兼管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 (3) 又如:爾當(你);爾躲(你身上);爾汝(尊對卑稱;貴對賤稱;朋友間的親密互稱);爾濟(汝輩,你們) (4) 您;你們——通常放在關係詞“所”之前。如:爾曹(你們大家) (5) 那 爾夜風恬月朗。——《世說新語》 (6) 又如:爾俸爾祿(那些俸祿。爾:其,那);爾語(那樣言語);爾時(那時,彼時) (7) 這個;此 問君何能爾。——晉· 陶淵明《飲酒》 (8) 如:爾夕(今夕,這個晚上);爾日(當天,這天);爾為(這樣,如此) (9) 如此;這樣。 爾毋從從爾。——《禮記·檀弓》 (10) 又如:果爾;乃爾;爾馨(六朝時語詞。即如此);爾為(如此);爾許(若此,如許。爾,此也。許,助辭);不爾;云爾 〈助〉 (1) 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 (2) 相當於“了” 非死則徒爾。——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應諾聲。相當於“是” 。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4) 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 唯手熟爾。——宋· 歐陽修《歸田錄》 常用詞組 ◎ 爾曹 ěrcáo:代詞,汝輩,你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 ◎ 爾後 ěrhòu: 從此以後;今後 ◎ 爾來 ěrlái: 自那時以來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 ◎ 爾汝 ěrrǔ: 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暱,不分彼此 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 爾雅 ěryǎ: 文雅;近於雅正 ◎ 爾雅 ěryǎ:中國古代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漢代學者綴輯而成。
人爾是什麼意思
是不是你字
文言文爾是什麼意思
爾ěr
形容詞義:
1、形聲字。本義:窗格花紋。
2、後引作薾。華盛的樣子。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詩·小雅》。毛傳:“爾,華盛貌。”
3、近。通“邇”。
慼慼兄弟,莫遠具爾。——《詩·大雅》
爾上敦黍於筵上右之。——《儀禮·少牢饋食禮》
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儀禮·燕禮》
名相近者相遠也,實相近者相爾也。——《周禮·地官·肆長》
士不信愨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爾也。——《荀子·哀公》
4、淺近。
代詞義:
1、第二人稱代詞,你。
爾為爾,我為我。——《孟子》
爾安敢輕吾射。——宋·歐陽修《歸田錄》
2、您;你們。通常放在關係詞“所”之前。如爾曹。
3、那。
爾夜風恬月朗。——《世說新語》
4、這個;此。
問君何能爾。——晉·陶淵明《飲酒》
5、如此;這樣。
爾毋從從爾。——《禮記·檀弓》
助詞義:
1、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
2、相當於“了”。
非死則徒爾。——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3、應諾聲。相當於“是”。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4、通“耳”,表示限止語氣,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
唯手熟爾。——宋·歐陽修《歸田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