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如何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孩子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稱讚。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越來越缺失,於是家長在問,要,孩子不孝順該怎麼辦。1.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併為孩子做個好榜樣 用愛心故事來感染 幼兒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自我中心階段,難免會表現出“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免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孩子的情感又是與認知相結合的,情感的產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豐富孩子有關孝敬長輩的知識,多給孩子講述《孔融讓梨》之類有愛心故事。並讓孩子分析大家為什麼表揚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 父母用言行做表率 平時,父母在言行方面應為孩子做出孝敬長輩的表率,如平時在家中要建立一種長幼有序的家庭關係。要尊重老人,懂得關心體貼老人,有了好吃的東西要主動先送給老人吃,老人生病時要耐心服侍老人,為老人做飯、捶背、洗衣服等。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深深地打動孩子純真的心,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一顆愛的種子,孩子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才會漸漸形成。 2.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 “孝順教育”應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孝順。作為家長應善於觀察幼兒,抓住教育時機進行隨即教育,如:當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吃時,家長只是在一邊看時,家長就應該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心;媽媽在給孩子做飯,洗衣服時,讓孩子看到媽媽頭上的汗水,手上磨出的老繭。總之,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真切的愛,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愛。 3.移情教育—讓孩子真正理解、體驗父母的苦與樂 移情是指個體想象自己處於他人的境地,並理解他人的情感、慾望的思想及行動的能力,即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些他們喜愛的小動物讓孩子自己去飼養,如養便於管理的小金魚,小兔子等,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動物的“家長”,時刻去關心、呵護這些小動物,讓孩子初步體驗到做父母的艱辛。 4.父母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並給孩子孝敬長輩的機會像朋友一樣談心 父母應該經常像朋友一樣和孩子談心,說說心裡話。媽媽可以通過向孩子講述十月懷胎的艱辛,撫養他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苦與樂;如小的時候每次他哭時媽媽是多麼焦急與擔心,總是想方設法的讓他停止哭泣;以及夜裡媽媽總是很晚都不睡,生怕他餓著、渴著等。 把需求告訴孩子 父母有什麼需求都可以告訴孩子。如當媽媽下班回家時,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上班很累,你能給媽媽倒點水嗎?”或者“寶貝,爸爸媽媽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飯、整理房間,如果你能為爸爸媽媽做點什麼,那就太好了。”當家裡有好吃的時,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讓孩子進行分發,家長一定不要拒絕,而是要高興地接受分享,並真誠地表揚孩子。如,“寶貝,謝謝你!”或“寶貝,你辛苦了!”總之,要經常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多給孩子設立孝敬父母的機會。

如何教育孩子尊敬長輩和滿懷感恩之心

尊敬老人是整個東方人的美德。韓國的教育一直受中國儒家教育思想的影響,建立在中國教育的基礎上,把尊老愛幼做為道德教育規範的起點,而且演繹得更透徹、更具體,乃至更普及和完善。走進韓國,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都會看到尊老愛幼的行為,在家庭、學校、幼兒園都把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道德行為體現得尤其充分。

然而在我國,許多家長卻忽略了對孩子尊老愛幼,感恩報答父母的教育。把孩子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成了家中最受尊敬的人。孩子在這種本末倒置的環境影響下,長大後沒有輩份觀念,對家中的長輩,老人甚至父母都缺乏基本禮節和尊敬,有的甚至是態度惡劣,行為粗魯地對待父母。有位母親曾傷心地說過這樣一件事:“我的兒子高三了。我為了他讀好書,每天除了工作還要馬不停蹄地為兒子買好菜、做飯、洗衣、收拾房間……可兒子認為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一點不領情。一天,我生病了,躺在床上,渾身十分難受。兒子放學回來,看看鍋裡沒有飯,只是冷冷地說了聲:‘我出去吃了。’就離開了家。過了不久,他吃飽了回來,竟沒過來看看我,也沒給我帶回一點吃的,就鑽進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門,一晚上再沒出來。我傷心極了。我想,我的兒子是得了愛的麻痺症。只怪我平時寵他、愛他,卻沒有教他也要愛別人、關心別人。孩子長大了,變得麻木不仁,我這是自作自受呀!”這位母親終於在兒子冷漠無情的事實面前覺醒了。可天下還有多少沒有醒悟的家長,他們只知道盲目地溺愛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興,他們為孩子做什麼都心甘情願,卻忘記了對孩子進行尊老愛幼、孝順父母、滿懷感恩之心的道德教育;忽視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所有付出是無私的,是一種愛;忽視了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父母、尊重父母、體諒父母,導致孩子目無尊長,不孝敬父母,對他人冷漠無情等。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借鑑韓國的家庭教育方法,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要向孩子灌輸尊重長輩,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觀念。讓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種美德,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2)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撫養是很辛苦的事,要讓孩子珍惜這份愛,要求孩子也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

(3)父母可以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如何感恩的故事和知識對孩子進行薰陶,使他懂得尊重比他年齡大的人是他應該也是必須做到的。

(4)父母要給孩子做一個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深切感受這種尊重給整個家庭帶來和諧的氣氛,而自覺去遵循這條原則。

(5)當孩子對家中的長輩,老人或父母不尊重和不禮貌時父母要給予一定的懲罰,嚴肅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讓孩子學會懂得尊重長輩,尊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

怎樣教育孩子尊敬老人

沒什麼事是百度解決不了的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受到薰陶。

怎樣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做懂得感恩的人

給孩子做出榜樣,身體力行的說服教育效果最好

如何教育孩子尊敬父母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首先父母要尊敬自己的父母 還有愛人的父母 給孩子做個好的榜樣

然後父母做好自己的的之後才可以有資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以身作則 最後潛移默化的就可以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沒有做到的話就指出來 要明確孩子的是非觀 其他的就沒了 沒想到

怎樣教育孩子尊敬長輩、關心別人

而在現實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能尊敬長輩,關心別人呢?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吃東西時,孩子是否只顧自己,不顧長輩和他人?自己喜歡的玩具是否願意與人分享?與長輩、他人相處時,態度是否和氣?行為舉止是否文明得體?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否總要長輩、他人代勞?長輩身體不適時,不否主動向長輩問候?是否願意為長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是否能主動幫忙? 如果得到的答案不那麼令人滿意,作為家長應首先考慮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是否到位?孩子年齡小,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在他們眼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他們的榜樣,而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對幼兒的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影響力,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與長輩、他人相處時,態度應謙虛、常常主動關心照顧他們。如:在家中,吃飯時要先為長輩盛飯、夾菜;在公共場所,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讓座;對長輩說話時,要用尊稱“您”;和別人交往時,要說“請”“謝謝”“再見”等文明禮貌用語。總之,家長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其次,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常常會對長輩亂髮脾氣,任性自私。家長應及時引導,幫助孩子糾正,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因為一時的遷就就會助長孩子今後不良習慣的形成,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品格的形成。 再次,多給孩子講一些道理,多進行良好行為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空洞的道理孩子聽不懂、也不願意聽,家長應儘量利用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如:講講故事,利用電視節目、文藝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教育孩子,為孩子樹立榜樣;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散步時,看見弟弟妹妹摔倒了,主動去扶一把;節假日帶孩子主動看望長輩,相互增進感情;好吃的東西鼓勵孩子請長輩、弟弟妹妹先吃;主動幫別人做力所以及的事,擦擦桌子、擺擺椅子;家裡有好玩的玩具鼓勵孩子拿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等等。 實踐說明,培養獨生子女尊敬長輩、關心別人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奏效的,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不懈地利用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如何教導孩子尊敬老人

身教重於言傳。攜妻帶子去探望家中老人,照顧老人生活方方面面,甚至是和老人共同居住,讓孩子耳濡目染。另外帶孩子外出時,給老人讓座,扶老人過馬路,給身邊的老人以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些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貫徹到行動中。同時平時觀看電影電視,以及聽到一些社會新聞,還有閱讀文學作品,也可以對孩子稍加引導,孩子就會樹立起正確的尊老敬老的觀念。

如何讓孩子學會尊重和孝敬老人

為人父母身體力行,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懂了,說教無用。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
做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外國如何教育孩子?
胡小林如何教育孩子?
美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聖經如何教養孩子?
如何教小孩子學游泳?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