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總結東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395年 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首都。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大帝)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 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廷決裂,
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 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邁克爾八世‧帕里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鄂圖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118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叮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意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意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鬆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倖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鄂圖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圖曼帝國佔領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佈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僱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著鄂圖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140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一開始鄂圖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克服它。但隨著炮的出現,這堵牆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鬆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鄂圖曼帝國的控制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
急求:東羅馬帝國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也許有感於古代羅馬的強大,也許有感於古代羅馬對中世紀歐洲和現代西方世界的持續影響,長期縈繞在西方史學家腦際中的問題之一就是西羅馬帝國為什麼在公元5世紀滅亡。 春秋網bbs.cqzg.cn 20世紀,西方學者繼續探討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這個千古之謎。 1916年,維蘭德密·斯密科維奇在《政治科學季刊》上發表《羅馬衰亡的重新考察》一文。他認為,羅馬的災難開始於共和國時期,早在加圖時代(公元前180年左右),意大利大部分地區的農業已經衰落了。各個行省的耕地逐漸沙漠化,荒地無限擴大。大量土地拋荒導致仍然耕種土地的農民稅收負擔加重,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社會生存所依賴的物質條件惡化。所有這些使西羅馬帝國難逃滅亡的厄運。 1917年,埃爾沃斯·亨廷頓在《經濟季刊》上發表“氣候變化和農業衰落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一文。他的論證方法非常奇特。美國加里福尼亞地區有一種樹齡達到3000多年甚至4000年的紅杉樹,這種紅杉樹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年都長出一個年輪,根據年輪數可以推斷樹齡,而且這種樹的年輪紋理之間的距離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候有利時,也就是降水量大的年份,年輪紋理間距比較大,反之則較小。所以根據紅杉樹的年輪紋理的間距可以推斷出該地區降水量的歷史。而且亨廷頓認為加里福尼亞地區的降水歷史與羅馬統治時期地中海地區的降水大體一致。基於紅杉樹的特點和兩地降水歷史大致相同的假設,所以亨廷頓認為,西羅馬帝國的衰亡是由於公元4、5、6世紀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鄧尼·弗蘭克則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西羅馬帝國的衰亡。通過仔細研究許多拉丁文墓誌銘,他發現這些墓誌銘上的奴隸多是希臘人的姓名。因此,他斷言,羅馬和拉丁西部遇到希臘和東方奴隸的入侵:由於這些都是被釋放的奴隸,所以他們都取得了羅馬的公民權,羅馬公民的成分發生了變化。通過對13900個墓誌銘的研究,他推斷羅馬城中近90%羅馬出生的居民是外族血統,曾經建立羅馬帝國的羅馬人現在讓位於外來種族。正因如此,羅馬從元首制過渡到君主制這是專制主義的勝利,東方宗教的傳播,拉丁文學的衰落,曾經建立帝國的人治理國家的天賦不斷降低。 尼爾森在《羅馬帝國》一書中認為,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問題是種族問題,因為羅馬文明就是以種族為基礎的。文化取決於種族的特性。如果外來種族和蠻族被同化,那麼他們必然與征服者(羅馬人)互相滲透。由於羅馬世界範圍廣大,外來種族眾多,因此羅馬人的出生率必須提高。但是羅馬人的出生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羅馬人的血統變得越來越不純潔,在帝國的羅馬化地區,由於文明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導致種族的無節制混合。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不同種族互相通婚和血統的混雜遍及各個行省。在這些血統混雜的地方,穩定的精神和道德標準都失去了。 羅斯托夫採夫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一書中,也探討了西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他認為正是通過城市這個媒介,羅馬統一了意大利,當羅馬帝國擴張到西歐地區時,它自然會使城市成為羅馬化的中心。但是城市的財富來自鄉村,鄉村農民激烈反對城市市民的剝削。在羅馬帝國的和平環境下,城市居民逐漸不能適應軍營生活,公元3世紀危機時,帝國政府只好招募農民參加羅馬軍隊,軍隊中的農民與鄉村農民聯合起來,反對城市的壓迫。因此,貴族以及依賴貴族的古代文明的衰落就是由於軍隊中的農民與鄉村農民的聯合反抗。 研究拜占庭歷史的諾曼·H·拜恩斯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西羅......
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說簡單點吧,羅馬帝國時期,其擴張的停止就是其衰落的開始。帝國的生產力逐漸萎縮,龐大的帝國邊防壓力重,後期生產力跟不上士兵的質量開始下降,帝國的軍團越來越難以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甚至在帝國後期直接放棄了一些地區。
再主要的一點就是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後,西羅馬帝國嚴重的衰弱了,因為帝國繁榮的經濟,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東羅馬帝國的小亞細亞跟巴爾幹半島。所以西羅馬帝國的國力遠不如東部。
雖然帝國的軍隊一直都在應付邊境外蠻族的侵略,但仍然不是威脅,西羅馬帝國仍然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帝國依然能防備那些蠻族的入侵。但是歷史的巧合就這麼發生了,東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在阿提拉的領導下橫掃歐洲,西羅馬帝國跟哥特的聯軍雖然在一役中戰勝了匈奴,停止了其擴張,但是西羅馬帝國已經搖搖欲墜,徹底殘廢。在蠻族的侵蝕下倒塌。
古羅馬滅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目前歷史學界關於羅馬帝國的衰亡有三個主要的學說,
其一是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矛盾的加劇導致了羅馬的衰亡,
其二是羅馬和被征服民族矛盾的加劇導致了帝國的覆滅,
這兩個學說比較古老,
而在20世紀後產生的新的學派認為是:
羅馬帝國後期沒有保護開始讓其繁榮的資產階級的利益反而去壓榨他們.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幕洛被日耳曼僱傭軍首領廢黜,宣告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也許是有感於羅馬的偉大,或有感於羅馬文化對西方社會的長期影響,對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的探討一直是世界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從歷史的表象看,導致羅馬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蠻族”的入侵。但是,羅馬和“蠻族”的戰爭由來已久,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蠻族”根本無法和羅馬相抗衡,它們的入侵大都被羅馬擊潰。因此,將滅亡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蠻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羅馬的滅亡必然是其內部因素造成的。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帝國的建立,羅馬的政體由共和制轉為專制。統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喪失了各項政治權利,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由此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及公民意識的淡化。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把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作為羅馬公民而驕傲,為國家服務而自豪。因為那時他們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對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能得到法律保護,能從國家獲得各種利益。執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較為勤儉,腐敗現象少。但從共和國後期(此時共和國已名存實亡)開始,國家已完全成為君主及其官僚、軍隊的私有財產。絕對的權力使他們腐化墮落,肆意揮霍,想方設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或淪為地主莊園的農奴,或乾脆發動起義反抗暴政。因而,人民與統治者存在嚴重的對立,對國家的興亡無動於衷。一個喪失民心的政府難道還能維持嗎?因此,即便“蠻族”不入侵,帝國也將在腐敗中走向滅亡。
羅馬的專制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繼承法。當皇帝去世後,帝國常因沒有明確的繼承人而導致各軍事集團間的戰爭。軍隊在帝國時期已完全成為皇帝的製造者,他們可以隨意廢黜、殺戮他們不喜歡的皇帝,推舉符合其利益的人當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各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長期戰爭不僅使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更嚴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儘管羅馬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但由於東部希臘文明區與西部拉丁文明區之間在經濟文化上有較大差異,因而帝國始終存在分裂傾向。軍事集團間的戰爭加速了帝國的分裂,並最終導致公元395年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就使在對抗“蠻族”入侵時,東西帝國無法團結一致,造成戰爭的失敗。
羅馬帝國後期奴隸制度的衰弱及勞動力不足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羅馬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對奴隸剝削之上的。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通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淺析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幕洛被日耳曼僱傭軍首領廢黜,宣告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也許是有感於羅馬的偉大,或有感於羅馬文化對西方社會的長期影響,對羅馬帝國滅亡原因的探討一直是世界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從歷史的表象看,導致羅馬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蠻族”的入侵。但是,羅馬和“蠻族”的戰爭由來已久,在羅馬帝國強盛時期,“蠻族”根本無法和羅馬相抗衡,它們的入侵大都被羅馬擊潰。因此,將滅亡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蠻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羅馬的滅亡必然是其內部因素造成的。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帝國的建立,羅馬的政體由共和制轉為專制。統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喪失了各項政治權利,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由此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及公民意識的淡化。在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把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作為羅馬公民而驕傲,為國家服務而自豪。因為那時他們認為自己是國礌的主人,有參與政治的機會,可以對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監督,能得到法律保護,能從國家獲得各種利益。執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較為勤儉,腐敗現象少。但從共和國後期(此時共和國已名存實亡)開始,國家已完全成為君主及其官僚、軍隊的私有財產。絕對的權力使他們腐化墮落,肆意揮霍,想方設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或淪為地主莊園的農奴,或乾脆發動起義反抗暴政。因而,人民與統治者存在嚴重的對立,對國家的興亡無動於衷。一個喪失民心的政府難道還能維持嗎?因此,即便“蠻族”不入侵,帝國也將在腐敗中走向滅亡。
羅馬的專制制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繼承法。當皇帝去世後,帝國常因沒有明確的繼承人而導致各軍事集團間的戰爭。軍隊在帝國時期已完全成為皇帝的製造者,他們可以隨意廢黜、殺戮他們不喜歡的皇帝,推舉符合其利益的人當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各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皇位而進行的長期戰爭不僅使廣大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更嚴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此外,儘管羅馬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但由於東部希臘文明區與西部拉丁文明區之間在經濟文化上有較大差異,因而帝國始終存在分裂傾向。軍事集團間的戰爭加速了帝國的分裂,並最終導致公元395年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就使在對抗“蠻族”入侵時,東西帝國無法團結一致,造成戰爭的失敗。
羅馬帝國後期奴隸制度的衰弱及勞動力不足引發嚴重的經濟危機。羅馬的經濟基礎是建立在對奴隸剝削之上的。奴隸主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隸的勞動成果,便讓其承擔繁重的勞動,致使奴隸無法通過繁殖後代來擴充奴隸隊伍。且羅馬的奴隸主要來自擴張與掠奪,但隨著擴張的停止,奴隸資源也就斷絕了,奴隸主又不願在生產技術革新,造成生產衰退,導致社會經濟基礎的崩潰。此外,政府對農民的壓迫導致自耕農破產,農民為求生計大量逃亡,從而使兵源不足,無力抵抗“蠻族”入侵。
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後,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而東西羅馬帝國不是團結起來一致抗敵,而是坐視阿拉里克強大,希望他去攻擊對方。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羅馬沒有有效的抵抗,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高盧大部分地區。407年,駐守不列顛的將領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羅馬帝國企圖使阿拉里克去攻擊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黃金為代價。隨後,由於羅馬先答應而後食言,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在拉韋納的皇帝霍諾里烏斯龜縮不出。阿拉里克包圍羅馬,羅馬城內爆發了饑荒和瘟疫,元老院和阿拉里克媾和,交出了5000磅黃金、30000磅白銀一起其他許多貴重物品和財寶。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圍羅馬,扶立了一個傀儡皇帝,而霍諾里烏斯在東羅工帝國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410年,阿拉里克第三次包圍羅馬,城內的奴隸為阿拉里克打開了城門,阿拉里克的蠻族軍隊在城內任意搶掠三天,大獲而歸。而羅馬則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此後十年內,霍諾里烏斯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三世成為帝國的軍事首腦,帝國穩定了一段時間。418年,西哥特王國建立,首都圖盧茲,這是在羅馬帝國境內第一個建立起來蠻族王國。423年,霍諾里烏斯死後,瓦倫蒂尼安三世即位。439年,汪達爾-阿蘭王國建立,首都迦太基,並建立了自己的海軍,不停從海上襲擊羅馬帝國。451年,匈奴人首領阿提拉統兵五十萬入侵,被帝國名將埃提烏斯聯合西哥特王國擊退。埃提烏斯又多次擊退蠻族的進攻。而454年爆發了馬克西穆斯之亂,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陰謀先後殺死埃提烏斯和瓦倫蒂尼安三世,隨即自己稱帝。455年,汪達爾人首領蓋塞裡克趁亂入侵,攻進羅馬,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被殺,全城被洗劫一空。
在此之後,西羅馬帝國已經無法維持,在苟延殘喘。西部後來又出現過八個皇帝,但都是傀儡。實權掌握在蠻族出生的軍事首領中。李希梅爾當政16年間,廢阿維圖斯、墨喬裡安、利比烏斯·塞維魯,殺死東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烏斯,立奧利布里烏斯。岡多拜德執政時,立格利塞裡烏斯。在475年歐瑞斯特當政時,乾脆將自己的兒子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立為皇帝。476年,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其實就是奴隸制的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