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裡有溼氣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去除體內溼氣吃什麼

1.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溼?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 (溼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溼(耳禪溼) 7.陰部潮溼。

2.【溼】是如何形成的?

①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②〖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溼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溼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重身。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溼的典型特徵,順便說一個祛溼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祛除體內的溼氣,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里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溼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

溼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溼邪最好的藥。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作為晚餐的主食。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溼氣,溼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就稠了。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

吃什麼食物可以去體內溼氣?

如何去體內溼氣 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溼氣較重。溼邪過盛可致病。溼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溼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溼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溼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溼,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溼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溼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溼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溼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溼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溼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溼 但要真正去體內溼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

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溼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溼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水分攝取要適量

天氣熱了,飲食也應該隨著氣候變化而變化了。夏天要享受食療的好處,可以選擇一些祛溼清熱的食物來加強身體的抵抗力。 此時的飲食應逐漸轉為清淡食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魚類、瘦肉、豆製品、乳製品等;應選擇清淡而富有營養,又能消暑益氣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

人體溼氣重吃什麼好

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溼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裡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乾,造成糊底。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裡悶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現在家裡不常用的保溫瓶洗乾淨,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到下午喝就會變味了。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10個裡面起碼有5~6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薏米紅豆粥煮不成黏稠狀呢?”還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體內溼氣太重吃什麼食物可以調理?

溼氣重的食療:

薏米紅豆粥:人人皆宜的去溼佳品,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溼的,本身不含溼,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溼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溼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吃什麼祛除體內溼氣?

如何去體內溼氣 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溼氣較重。溼邪過盛可致病。溼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溼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為預防、減輕溼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溼邪的侵襲。

因此,在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居室和工作場所的通風;涉水及淋雨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更衣;陰天水涼時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長時間浸泡,以防外溼入侵肌表傷人。為防內溼,切勿過量食生冷瓜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膩及暴食。此外,用蓮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溼之品適量煮粥食用,可護脾胃,祛溼氣。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溼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溼留體內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祛溼法寶。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隨身佩帶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號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藍、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溼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如同慢墩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溼

但要真正去體內溼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中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溼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 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 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溼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清熱祛溼粥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 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

人體溼氣太重,吃什麼除溼?

薏米紅豆湯

吃什麼能夠去除身上的溼氣

最簡單的說法,「溼」即是滯留體內的多餘水份。至於「溼」從何來?其一是夏日炎熱,大人小孩都愛吃冰洩淇淋、喝冷飲等寒涼食物來消暑降溫。在中醫學理論中,這些寒涼食物多吃了,會影響脾胃,由於「脾主運化」,即掌管食物營養的轉「化」及「運」輸。如果脾臟運作有阻滯,體內的多餘水分就不能全部排清。

此外,夏日天氣多屬潮溼,內外夾攻,人體就較易「溼重」。

怎樣才知道你有沒有「溼」呢?一個人若「溼重」,表現為倦怠、手重腳重、食慾下降,嚴重者甚至不想喝水,口有古怪甜味。不過,小孩子因甚為活躍,跳來跳去,出汗機會多,溼重的機會遠較大人少,多數在感暑之後,才會出現溼困情況。

要去溼並不難,冬瓜蓮葉湯可去暑溼,材料包括:

冬瓜 半斤

鮮蓮葉 1片

乾蓮葉 5錢(15克)

赤小豆 1兩(30克)

扁豆 1兩(30克)

生熟薏米 1兩(30克)

煲2小時,可供3、4人飲用

每朝飲一杯鮮榨橙汁或奇異果汁,就有不錯的去水腫功效

生熟苡米、玉竹、百合、蜜棗、無花果、佛手瓜、瘦肉等煲湯,這種湯既有去溼消腫的功效,又可潤肺養顏

生熟苡米不寒不熱,可以去溼,有利排水;玉竹可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百合養陰、清熱、潤肺,兼可治腳氣浮腫等症;清甜可口的蜜棗能潤肺養顏;無花果可潤肺止咳、開胃健脾;佛手瓜則是營養豐富的低熱量有機食品,加上甘甜的瘦肉同煲,可口好味

1 、赤小豆已得到科學證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蓮葉能消暑去溼;扁豆則能健脾去溼;甘溫、滯氣的糯米、土豆和紅薯等不宜多吃。

2 、此時的飲食還宜逐漸轉為清淡之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魚類、瘦肉、豆製品、乳製品等;應選擇清淡而富有營養,又能消暑益氣的蔬菜,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帶、茄子、番茄以及各種綠葉蔬菜。而性味辛溫、苦寒的蔬菜,如生薑、辣椒等宜少吃或不吃。

3 、可吃些苦瓜、苦菜、馬蘭頭等帶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熱,又有營養。

4 、熱氣蒸人之際,人的腠理開洩,出汗較多,要注意補充水分,最好多飲涼開水;橘子精、鳳梨精、山楂精等,可用冷開水衝飲,而冰棒、汽水等冷飲則宜少吃少喝。這些寒涼食物不但營養低,熱量高,更有損脾胃,體質虛弱或容易腹瀉人士,應該少吃為佳。

另外,我們還應 “ 因人進食 ” 。有的人體質虛寒,芥菜、西瓜等寒涼食物就不應多吃。

多吃什麼可以排體內溼氣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溼氣重讓人難受,做個生活有心人,將體內的溼氣祛除,遠離疾病。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溼氣。

2.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食療

(1)清熱祛溼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溼。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大便乾結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薑1~2片。

【製作】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溼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避環境的溼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5.避開生冷、甜膩食物,別喝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溼才是主因。陳偉說,中醫認為脾胃主溼,所以,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溼”。另外,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6.多用蔥、姜、蒜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在春天裡,萬物生髮,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溼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身體溼氣重吃什麼好同時注意什麼

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溼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薏米很硬,紅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鍋裡一直熬,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很浪費火或者電,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乾,造成糊底。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裡悶半個小時,再開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紅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種方法更簡單,就是把現在家裡不常用的保溫瓶洗乾淨,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裡面,再倒進去開水,塞緊瓶頭悶著,每天晚上這樣弄好,早晨起來就是粥了,正好當早餐喝。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節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紅色的湯,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裡。熬粥的時候,水放得多一些,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正好可以當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因為到下午喝就會變味了。   至於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作“赤小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也很有意思。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試看今人,10個裡面起碼有5~6個身體發福,這也是腫,叫做體態臃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薏米紅豆粥煮不成黏稠狀呢?”還有人對我說:“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結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個美啊!”

相關問題答案
身體裡有溼氣吃什麼?
去身體裡的寒氣吃什麼?
身體有溼氣吃什麼好?
怎麼去掉身體裡的溼氣?
怎麼去除身體裡的溼氣?
去除體內溼氣吃什麼藥?
身體抵抗力差吃什麼?
身體疲勞乏力吃什麼藥?
除溼氣吃什麼藥好?
身體疲憊乏力吃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