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生物膜是什麼?
生物膜在汙水處理中有哪些優勢
生物膜法在汙水處理技術中的優勢:
1、生物膜法固著於固體表面上的生物膜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操作穩定性好。不會發生汙泥膨脹,運轉管理較方便。
3、由於微生物固著於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長繁殖。而在活性汙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時間長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氣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為豐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種群具有一定分佈。
4、生物膜法同高營養級的微生物存在,有機物代謝對較多的轉移為能量,合成新細胞即剩餘汙泥量較少。
簡述生物膜的構造及其淨化廢水的原理。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汙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慶氣層、好氣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著水層有機物,由好氣層的好氣菌將其分解,再進入厭氣層進行厭氣分解,流動水層則將老化的生物膜沖掉以生長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復以達到淨化汙水的目的。
廢水中微生物沿固體(可稱載體)表面生長的生物處理方法的統稱。因微生物群體沿固體表面生長成粘膜狀,故名。廢水和生物膜接觸時,汙染物從水中轉移到膜上,從而得到處理。其基本機理見水的生物處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圖1)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曝氣生物濾池或厭氧生物濾池。前三種用於需氧生物處理過程,後一種用於厭氧過程。最早出現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間歇砂濾池和接觸濾池(滿盛碎塊的水池)。它們的運行都是間歇的,過濾-休閒或充水-接觸-放水-休閒,構成一個工作週期。它們是汙水灌溉的發展,是以土壤自淨現象為基礎的。接著就出現了連續運行的生物濾池。新型塑料問世後,又有了新的發展。
生物濾池
生物膜法中最常用的一種生物器。使用的生物載體是小塊料(如碎石塊、塑料填料)或塑料型塊,堆放或疊放成濾床,故常稱濾料。與水處理中的一般濾池不同,生物濾池的濾床暴露在空氣中,廢水灑到濾床上。布水器有多種形式,有固定式的,有移動式的。迴轉式布水器使用最廣。它以兩根或多根對稱佈置的水平穿孔管為主體,能繞池心旋轉。穿孔管貼近濾床表面,水從孔中流出。布水器的工作是連續的,但對局部床面的施水是間歇的,這承繼了汙水灌溉間歇灌水的概念。濾床的下面有用磚或特製陶塊、混凝土塊鋪成的集水層。再下面是池底。集水層和池外相通,既排水又通風。工作時,廢水沿載體表面從上向下流過濾床,和生長在載體表面上的大量微生物和附著水密切接觸進行物質交換。汙染物進入生物膜,代謝產物進入水流。出水並帶有剝落的生物膜碎屑,需用沉澱池分離。生物膜所需要的溶解氧直接或通過水流從空氣中取得。在普通生物濾池中,生物粘膜層較厚,貼近載體的部分常處在無氧狀態。生物膜法濾床的深度和濾率、濾料有關。碎石濾床的深度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多采用1.8~2米左右。深度如果提高,濾床表層容易堵塞積水。濾率在1~4米3/(米2·日)左右,如果提高,床面也容易積水。首先突破的是濾率的提高。水力負荷率(即濾率)提高到8~10米3/(米2·日)以上時,水流的沖刷作用使生物膜不致堵塞濾床,而且有機物(用BOD5衡量)負荷率,可從0.2公斤/(米3·日)左右提高到1公斤/(米3·日)以上。為了滿足水力負荷率的要求,來水常用迴流稀釋。為了穩定處理效率,可採用兩級串聯。這種流程革新、負荷率提高、構造不變的生物濾池稱高負荷率生物濾池。繼而發現,濾床深度從2米左右提高到8米以上時,通風改善,即使水力負荷率提高,濾床也不再堵塞,濾池工作良好,同時有機物負荷率也可以提高到1公斤/(米3·日)左右。因為這種濾池的平面直徑一般為池高的1/6~1/8左右,外形像塔,故稱塔式濾池。自塑料型塊問世後,通風、堵塞等不再成為問題,濾床深度和濾率可根據需要進行設計。
生物轉盤
是隨著塑料的普及而出現的。數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鋼圓盤用軸貫串,平放在一個斷面呈半圓形的條形槽的槽面上。盤徑一般不超過4米,槽徑約大幾釐米。有電動機和減速裝置轉動盤軸,轉速1.5~3轉/......
採用生物膜處理汙水,掛膜是什麼顏色,形狀的
汙水經過沉澱、A/O法處理後,雖然大部分懸浮物及有機汙染物已去除,但尚有部分懸浮物、溶解性有機物及其它雜質,汙水還不能達到排放標準,必須進一步生化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種,生物膜法和活性汙泥法一樣,同屬於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但活性汙泥法是依靠曝氣池中懸浮流動著的活性汙泥來淨化有機物的,而生物膜法是依靠固著於固體介質表面的微生物來淨化有機物的. 生物膜淨化廢水的原理:生物膜成蓬鬆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生物膜微生物以吸附和沉積於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料.增殖的生物膜脫落後進入廢水,在二次沉澱池中截流下來,成為汙泥.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型生物膜法,實際上是生物濾池和曝氣池的結合體.生物接觸氧化法又稱浸沒曝氣式生物濾池.在池中裝滿各種掛膜介質,全部濾料浸沒在廢水中.在濾料下部設置曝氣管,用壓縮空氣鼓泡充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被吸附於濾料表面的生物膜上,被微生物分解氧化.和其他生物膜一樣,該法的生物膜也經歷掛膜、生長、增厚、脫落等更替過程.一部分生物膜脫落後變成活性汙泥,在循環流動過程中,吸附和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多餘的脫落生物膜在二沉池中出去.空氣通過池底的布氣管進入廢水中. 生物接觸氧化法中濾料是掛膜介質,對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工作效能影響極大.對濾料的基本要求是: (1)單位體積濾料的表面積要大; (2)孔隙率要高; (3)水力阻力小 (4)材質輕而強度高; (5)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對微生物的增殖無危害作用; (6)價廉,取材方便. 生物接觸氧化池目前常採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環氧玻璃鋼等做成的蜂窩狀和波紋板狀填料.這種填料的特點是:在局部平滑面上生物膜附著較慢,稍有衝擊即剝離,調料之間不具備通道,使水流單調.把接觸填料做成網狀塑料組件,採用正向排列,既可防止堵塞,又可提高接觸效率.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優點是:固著於固體表面上的微生物對廢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管理較方便;由於微生物固著於固體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息,從而構成了穩定的生物系;汙泥量較少;比較容易去除難分解和分解速度慢的物質.它的缺點是:濾料件水流緩慢,接觸時間長,水力沖刷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脫落;剩餘汙泥往往惡化水質;動力費用高. 綜上所述,本設計在A/O法處理後採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它具有耐衝擊負荷強,汙泥生成量少且不宜產生汙泥膨脹,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且勿需汙泥迴流,易於維護管理等特點. 在生化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填料,填料的好壞決定了微生物能否被附著上以及能否生長繁殖好,這對汙水中的COD、BOD5去除率影響甚大.本方案在生化池中設置主體蜂窩型玻璃鋼填料,其具有使用壽命長,負荷大,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剛性的特點,能對氣泡密集性多層次的切割,因此,大大地提高了溶解氧的傳遞速率,減小風量.填料載著生物膜在整個生物池中,始終保持空間密度的均勻分佈,使水、氣、生物膜三者充分接觸提高了有機物去除率.此外,該填料掛膜、脫膜容易,耐溫,耐腐蝕,不結團堵塞. 生物接觸氧化法曝氣由鼓風機提供,設計氣水比10:1. 生物接觸氧化池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汙水處理常用的生物膜法有哪幾種
生物膜法的形式有生物濾池法、生物轉盤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汙水處理生物膜法的優缺點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積大,可為微生物提供較大的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汙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應過程是:①基質向生物膜表面擴散,②在生物膜內部擴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與催化劑發生化學反應,④代謝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藝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較高的處理效率,對於受有機物及氨氮輕度汙染水體有明顯的效果。它的有機負荷較高,接觸停留時間短,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此外,運行管理時沒有汙泥膨脹和汙泥迴流問題,且耐衝擊負荷。日本、韓國等都有對江河大水體修復的工程實例。
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觸氧化工藝在穩定性、抗衝擊性、生物菌種耐溫性等方面均能滿足實際需要,並且處理裝置易維護,技術可靠。
生物膜汙水處理技術有幾類
生物膜處理技術包括基於微濾和超濾的固液分離技術,以及基於反滲透的脫鹽及溶解性汙染物去除技術。具體包括: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微濾/超濾膜過濾技術;反滲透(RO)技術等。
膜生物反應器
將膜分離技術與活性汙泥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以膜過濾取代傳統二沉池的水處理技術。常用組件類型主要有板式和中空纖維兩種。
微濾/超濾膜過濾
利用微濾膜或超濾膜去除水中SS和膠體物質的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外置式和浸沒式兩種應用方式。常用組件類型主要有板式、管式和中空纖維三種。
反滲透技術
利用只能透過水而不能透過溶質的反滲透膜進行水中溶解性物質去除的膜分離技術。
廣州市綠燁環保給您建議
汙水處理ro膜處理是什麼意思
ro膜是反滲透膜,你所說的這套工藝應當是MBR工藝即膜生物反應器,這套系統的出水處理效果優秀,是一套很好的工藝,但是初次投資大,一般小型汙水處理用的不多。希望可以幫助到。具體可以見百度百科的內容:baike.baidu.com/view/6110644.htm
在人工配置高負荷汙水時,在培養的時候產生了厚度較大的生物膜,並且在外面有黃色的絲狀物質是什麼?
同意樓上的,剛把這問題放環保通上,有人說可以放到顯微鏡下觀察一下,我觀察過的一般是絲狀真菌夾帶細菌的絮體居多,此外還有大量原生動物。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