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的主人公是誰?
出奇制勝的主人公是誰:
是田單
典故
在春秋戰國時期,樂毅和田單都是十分有名的將領。兩人都擅長佈陣打仗,精通兵法。有一次,他們倆碰巧在戰場上對壘,田單帶領齊國的軍隊,樂毅帶領燕國部隊。兩軍在即墨這個地方交戰。樂毅把田單的軍隊包圍了,田單和他的軍隊被困在了城裡,樂毅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沒有再繼續攻打。田單在城中,也沒有放鬆一點,他為了鼓舞戰士的士氣,不讓他們驚慌,就和他們同吃同睡,讓他們知道將領和自己在一起。
但是,三年過去了,田單的軍隊供給成了很大的問題,他們還是堅持不住了。而就在這時,燕國的國君死了,新的國君隨即即位。田單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突圍的好辦法。他先派人到燕國散佈謠言(rumors),說樂毅的種種壞話,揚言樂毅要起兵反燕或是要歸順他國。新即位的燕王不瞭解情況,加上樂毅兵權在握,屢立戰功,人多勢眾,遭到了燕國大臣的妒嫉(envy),新燕王怕他功高蓋主就把樂毅撤職了。樂毅在戰地知道自己得罪了權貴,恐怕凶多吉少,就直接逃到趙國避難去了。
田單順利地達到了第一個目的。於是又派人到與自己對壘的燕軍中散播謠言說:“即墨人最怕被別人挖祖墳。祖墳一挖,他們就會驚慌失措,一定會使軍心大亂。”樂毅走後,擔任燕軍將領的是一個無能的小人,只會溜鬚拍馬,他聽到了這樣的傳言就真的相信了,叫人去挖了即墨人的祖墳,結果即墨的軍民非常氣憤,立誓要報仇雪恨,跟燕軍拼命,打仗的士氣一下子就提高了。田單看敵軍首領昏庸無能,齊軍士氣湧動,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假裝向燕軍投降。那個燕國將領還以為是自己叫人挖墳導致齊軍投降,非常高興。而就在此時,田單在城裡命令士兵把刀子綁在牛角上,把鞭炮綁在牛尾巴上用彩色的綢子包住牛的全身。當齊軍步行到燕軍的附近時,單田就下令點燃鞭炮。牛聽到鞭炮的聲音都受了驚,發瘋似地衝向燕軍,嚇得燕軍四處逃跑。就這樣燕軍被打敗了。司馬遷後來在寫史書時評價這次戰爭時說了“出奇制勝”這四個字。
聲東擊西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班超
典故如下:
聲東擊西,是忽東忽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引誘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為使敵方的指揮發生混亂,必須採用靈活機動的行動,本不打算進攻甲地,卻佯裝進攻;本來決定進攻乙地,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敵方就無法推知己方意圖,被假象迷惑,作出錯誤判斷。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于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
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佈對班超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于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讓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于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趕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慘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參考資料:www.ccponline.net/bbs/savetitle.asp?ID=201035
暗度陳倉的主人公是誰的 答案
楚漢爭霸時的韓信
聲東擊西的主人公是誰
聲東擊西的主人公是:班超
聲東擊西: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近義詞】: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暗渡陳倉的主人公是誰?
1、主人公是韓信。
2、簡介
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陳倉區)。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大將軍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
《紅日》的主人公是誰?
1、主人公:沈振新、丁元善
2、作者:吳強
吳強(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縣高溝鎮人。其兄汪海清為著名畫家。
3、簡介
《紅日》,吳強所著紅色經典小說,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74師的故事。故事以軍長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為主線,環繞著山東戰場上著名的萊蕪、孟良崮兩大戰役,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
4、內容梗概
1946年深秋,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74師開始向華東解放區瘋狂進攻,我人民解放軍沈振新所部一個軍奮起抗擊,殺退了敵人。面對敵人第二次更加猛烈的進攻,經過一番苦戰,漣水終於失守。我軍被迫撤退,北上山東,實行戰略轉移。漣水戰役失敗後,我軍指戰員思想一度處於憤怒和壓抑的狀態。軍長沈振新的心情和戰士們一樣沉重,以致坐臥不安,懊惱異常。這位英勇善戰的將領渴望帶領自己的部隊有朝一日與七十四師再度交手,一決雌雄。
沈振新帶領部隊進入山東北部休整待命。大家總結經驗教訓,統一思想認識,以求進一步增強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部隊戰鬥情緒重又進入昂揚奮發的狀態。這時,蔣介石也下定了最後的決心,發動了全國攻勢,妄圖以優勢兵力,將我華東戰場三十萬大軍逼至山東沂蒙山區,以求最後決戰。在敵軍南北夾擊的形勢下,我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經過縝密佈置,決心分批吃掉敵人,以求打開缺口,粉碎敵人合圍的計劃。我軍戰略反攻的目標首先確定在對以萊蕪為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上。沈振新奉命率部參戰,戰士們冒著嚴寒,踏著高低不平的山路,經過急行軍,準時到達萊蕪城北吐絲口附近地區,與友鄰部隊一起完成了對敵李仙洲部五萬餘人的包圍。
萊蕪戰役打響了。我軍在30里長的戰線上發起進攻。沈振新部迅速攻佔吐絲口外圍陣地。但敵人憑藉堅固的地堡攻勢和精良的武器裝置,仍在負隅頑抗,與我軍不斷糾纏,雙方一度處於僵持狀態。在這關鍵時刻,沈振新根據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的指示,把作為預備隊的劉勝、陳堅的"老虎團"調往前沿,組成一支突擊隊,越過敵前沿,衝破火力網,插入吐絲口心腹地區。"老虎團"指戰員奮不顧身地繼續向前突進,很快衝破最後防線,攻佔敵軍師指揮所。敵師長何莽見大勢已去,倉惶化裝出逃,被我戰士發現生擒活捉。吐絲口失守,迫使龜縮在萊蕪城中的李仙洲率部突圍。但在進入我軍伏擊圈後,終於走投無路,司令官李仙洲也被活捉。萊蕪戰役在不到三天時間內就取得了勝利,殲敵五萬六千餘人,從而瓦解了國民黨軍隊對我軍的進逼圍攻。
蔣介石為了在華東戰場上挽回敗局,飛抵濟南,親自督戰,又命令他的王牌軍74師,回蘇北長驅直入山東境內,企圖以它為核心擺成龜形陣勢,在孟良崮一帶與我華東野戰軍進行決站。我華東野站軍決定對單兵冒進的七十四師進行包圍,堅決消滅它以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74師是蔣介石手下的特等精銳部隊,師長張靈甫號稱"常勝將軍"。此人憑藉與蔣介石的親密關係,加上裝備精良,因此驕橫異常。他並未意識到自己眼下的危機。仍然以孟良崮一帶為據守中心,試圖通過"中間開花"的形式,讓其他部隊配合殲滅我華東主力部隊。與此同時,我軍沈振新部接到命令,從魯南星夜兼程趕往沂蒙山區參加會戰。全體指戰員鬥志昂揚,為報漣水失敗之仇,欲與74師一比高下。
孟良崮戰役開始後,在副軍長樑波直接指揮下的劉勝、陳堅"老虎團"殲滅了74師一個輜重連,又搶佔了垛莊與孟良崮之間的一個重要高地,堵住了敵人逃生的最後一個缺口。他們與友鄰部隊組成的一個堅強的包圍圈對敵人形成了最嚴......
SANSUI 900C怎樣下載mp3
不知所云,把MP3格式化?
MP3可以放琺影?
把MP3拷貝到MUSIC文件夾不就可以了嗎?
抗日英雄人物有誰?
實在是太多了。
1)北京有紀念抗日英雄而特別命名的張志忠路,佟麟閣路,趙登禹路
2)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靖宇縣,拜謁了靖宇殉國地。
3)哈爾濱市以抗日英雄名字命名的有兆麟街、靖宇街、尚志大街、一曼街.
佟麟閣: 誓死堅守陣地的抗敵英雄
英勇抗日的愛國將領——趙登禹
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馬本齋
戰鬥在日寇鐵蹄下的女共產黨員——張宗蘭
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抗聯英豪——李兆麟
抗日虎將蕩氣迴腸——葉成煥
抗日怒火燃赤心——馬耀南
冀中平原的“呂司令”:呂正操
陝西抗日名將許權中
“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劉老莊連
堅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抗日赤心日月可鑑——許亨植
“打仗數第一”——陳錫聯
抗日壯士英氣沖天——董天知
俠肝義膽破“圍剿”——曹亞範
“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東
鐵骨錚錚抗日到底——夏雲傑
出奇制勝大將風範——粟裕
爆破英雄馬立訓
夜襲戰鬥常勝英雄——桂幹生
寧死不屈的八女投江
冉莊地道戰組織者——張森林
寧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彭雪楓
“太行浩氣傳千古”——左權
鋼鐵戰士——楊靖宇
“甘將熱血沃中華”——趙一曼
狼牙山五壯士
成語故事中的主角
四面楚歌 項羽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煮豆燃萁 曹植曹丕
破釜沉舟 趙括
紙上談兵 韓信
背水一戰 韓信
指鹿為馬 趙高
聞魏救趙 孫臏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功璧歸趙 藺相如
臥薪嚐膽 勾踐
負荊請罪 廉頗
毛遂自薦 毛遂
聞雞起舞 祖逖劉琨
三顧茅廬 劉備
望梅止渴 曹操
圖窮匕見 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