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內容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鬥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魏、蜀、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

【作者介紹】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曾當過元末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謀士,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羅貫中行居第二。他的師傅是施耐庵。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三國的內容簡介

小說的作者朱蘇進也是電視劇《三國》的編劇。這是四大古典名著首次由著名作家改編為現代白話文本。四大古典名著長期以來一直缺少充分的文化開發,雖然人人熟悉,人人都讀過,但是都是作為初中、小學的課外必讀書,和生活的關聯性非常小。這反映出我們文化開發能力的薄弱。相比之下,日本在這方面就非常出色,單是三國就有非常豐富的產業鏈開發。小說版的如吉川英治的《三國志》、陳舜臣的《祕本三國志》、遊戲有《三國勇士無雙》系列,漫畫有大師橫山光輝的《三國志》,三國的謀略智慧更是充分地應用到政治、商場的各方面。這次有新版電視的《三國》和全新的小說推出,也是對古典文化開發的有益嘗試。在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的文言文程度是最高的,這也相當程度影響了三國故事的閱讀和普及。這次朱蘇進新寫《三國》,去蕪存菁,刪去了很多枝蔓的部分,吸取了陳壽《三國志》裡面有價值的故事和細節,使用了完全白話化的語言,情節更緊湊。相信隨著電視的熱播,會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關注。

三國演義內容簡介500字

漢末爆發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彼此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戰。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辨繼位,為外戚何進所制,宦官殺死何進。袁紹起兵誅殺宦官,又被董卓打敗,董卓廢劉辨而立獻帝劉協。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以貂蟬離間董卓、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將所殺。隨後,袁紹等17鎮諸侯割據混戰,最後,形成了三股強大的勢力: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殲滅袁紹、袁術等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佔據了中原地帶;劉備最初轉徙不定,直至他三顧茅廬。得諸

葛亮出山輔佐,才制定了正確有效的戰略方針,即以“帝室之胄”、 “光復漢室”為旗號,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方針。最後,經過“赤壁之戰”,迫使曹操北還,得以佔據四川全境。逐步發展壯大;江東孫氏自孫堅開始,就以江東六郡81州為根據地站穩了腳跟,直至孫權,實力日益增強。

此後,三國爭戰層層展開。先是孫權乘關羽和曹兵交戰之際,派兵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歪廢漢自立,定國號“魏”。劉備亦繼漢統,建立蜀漢。為報關羽被害之仇,劉備親征江東,結果孤軍深入,為陸遜所敗,劉備病死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其後,孫權建立吳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獨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獲之後,穩定了後方。又先後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他死後,姜維繼其職,先後九伐中原,同樣無功而返。後主劉禪昏職聵,朝政腐敗,蜀漢國力日漸衰弱。

曹魏政權在曹丕死後,大權落入司馬氏之手,最終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先滅蜀漢。後亡東吳,三分天下至此重歸統一。

三國演義每一集的簡介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佔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餘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餘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

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

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繡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

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繡、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

三國演義內容簡介90個字

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蜀(漢)、魏、吳三個政治集團 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

三國演義大概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是一部前史演義小說.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前史小說,以描寫戰役為主,大約分為黃巾 浪漫主義改造現實主義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有些。在寬廣的佈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役局面,成功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其間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婦孺皆知,對後世產生了極端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厚的前史內容,人物稱號、地理稱號、主要工作與《三國志》根本一樣。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表現,進行誇大、美化、惡搞、美化等等。本來這是前史演義小說的套路,前史演義小說都是虛實相間,穿越惡搞;古今兼顧,諷古說今;一段故事,說兩朝工作,一個人物,兼具兩朝特色。《三國演義》把這種藝術辦法表現得極好,一方面,既儘量地反映了實在的三國前史,照顧到讀者期望瞭解實在前史的需求;另一方面,明朝社會肯定有與三國人物相似類型的人,所以又儘量去契合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必定程度的誇大、美化、惡搞、美化等等,給予讀者一些啟示或引導,照顧到讀者期望增加才智,控制者期望穩固控制的需求。從前史演義小說的創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國演義》不光對比實在地反映了三國前史的實在相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   三國年代是迥然不同於明朝的一個年代,三國年代沒有青樓和賭場,無論是官方仍是民間都奉行儒家文明,宣傳仁、義、道、德、禮、信、忠、貞、孝、廉、真、善、美,是很單純、很典型的漢文明;而宋朝、元朝和明朝有許多青樓和賭場,儘管儒家文明是官方文明,但釋教文明在控制者心中以及在社會各階層中的影響力也很大,青樓、賭場等異域民俗得以持久開展,民間實際奉行的是兼具華夏文明特色和西域文明特色的販子文明,驕、奢、淫、佚、假、醜、惡、作奸犯科、強取豪奪思維在民間可以廣泛宣傳。印度社會的浪漫主義作風和釋教文學的浪漫主義文風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會中有持久開展。前史演義小說、傳奇小說等浪漫主義文學得到極大開展,官場和戰場也都成了遊戲場,浪漫主義流行,岳飛遭受莫須有罪名即是一個很典型的比如。三國年代與宋朝、元朝和明朝對比,控制思維、官場風氣、社會生態、世態人心不同巨大,古今對比激烈,能充分表現前史演義小說穿越、惡搞的藝術特色,讓文字更詼諧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藝術張力,常識含量更豐厚。三國年代最適於作前史演義小說,所以《三國演義》是第一部被集結成書的前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描寫的英豪不像英豪,小人不像小人,戰役不像戰役,“寫其書中所崇拜之人,通常費盡力氣,仍無一點點是處:如寫劉備,成了一個庸懦無用的人;寫諸葛亮,成了一個陰惡詐偽的人;寫魯肅,幾乎成了一個沒有腦筋的人”。三國風雲人物都成了徒有其名、虛有其表 ?之徒。反而李儒、王允這些龍套人物,儘管文字不多,卻給人一種大隱約於朝,佈景深沉奧祕,暗地坐莊內行形象。本來在三國年代,劉備、曹操、袁紹才真恰是佈景深沉奧祕,登高一呼應者聚集的英豪人物。“大隱約於朝,暗地坐莊內行”這樣的人物只有在隋唐以後,宗教安排得到大力開展以後才會呈現。戰役寫得對比兒戲,經常呈現單挑局面,不契合三國前史,三國年代戰役都是混戰,單挑局面在隋唐年代才開端呈現。戰役局面和戰役策略根本都是虛構的,《三國志》很少描寫戰役局面和戰役策略,虛構情節通常都不契合三國年代特色,而更契合宋朝、元朝的年代特色,其間寫了許多對比廕庇的整蠱情節,曹操、劉備、關羽被整蠱得格外慘。羅貫中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役活動,其描寫的戰役局面可能是元末農民起義戰役的戰......

三國演義內容簡介,短點的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簡要概括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並起,到三分天下各自為政,再到晉平三國統一天下的大概龔十多年的歷史。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 曹操死後,曹匹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內容介紹?
老版三國演義劇情介紹?
三國演義華容道故事?
關於三國演義的介紹?
三國演義手抄報內容?
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介紹?
三國演義的人物介紹?
三國演義中 三顧 、 六出 、 七擒 分別指什麼內容? ?
請介紹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
三國演義羅貫中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