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性職前培訓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職業培訓的特徵和意義?

職業培訓是指對接受培訓的人員進行職業知識與實際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活動,是勞動就業工作的基礎,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與丁作能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與勞動就業。《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都明確了職業培訓的內涵和法律地位。職業培訓的種類包括:從業前培訓、轉業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及其他職業性培訓。

職業培訓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培訓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均根據職業技能標準、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確定。經過職業培訓的畢(結)業生可上崗作業。

(2)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培訓形式上可採取聯合辦學、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在培訓期限上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可以脫產也可以半脫產;在培養對象上依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在教學形式上不受某種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3)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學要緊緊圍繞生產實際進行,另一方面要貫徹勤工儉學、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的原則,通過教學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既培養了人才,又創造了物質財富,獲得社會、經濟的雙重效益。

(4)培訓方法上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技能操作訓練。

為什麼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職業

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是教師專業化運動的基本前提。作為對時代呼聲的積極應答,我國於上一世紀90年代正式啟動教師專業化運動。近十年的實踐已初見成效,但是,對教師專業性質的認識,我國教師整體水平還很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教師把教師工作當作一項專業的僅佔總調查人數的3.1%,教師們普遍缺少專業感、專業意識 。針對這種認識現狀,有必要理清關於教師職業專業性的一些基本問題。 要理性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分析什麼是“專業”及“專業性職業”的標準。“專業”一詞最早是從拉丁語演化而來,原始的意思是公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信仰。德語中“專業”一詞的含義是指具備學術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徵的社會職業。在現代社會中,專業是指“通過特殊的教育或訓練掌握了業經證實的認識 科學或高深的知識 ,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的特殊技能,從而按照來自特定的大多數公民自發表達出的具體要求,從事具體的服務、工作,藉以為全社會利益效力的職業”。 關於“專業性職業”的標準,歐美學者有過很多精闢的論述。作為教師專業化指導理念的古典教師專業化論,是將“專業性職業”作為一個描述性概念來進行探討的,其方法論特徵在於其試圖歸納出一套突出的特質或標準作為專業性職業的要件,並根據這些要件來區別專業性職業和非專業性職業,進而將其作為一種模塊來衡量一個職業的專業性之高低。經常被引用的是霍伊爾的功能主義標準:專業性職業是承擔重大社會職能的職業;行使這一職能需要高度的知識能力;獲得這些知識和發展專業能力需要接受一定期限的高等教育;這一教育和訓練的階段還包括專業價值的社會化過程;這些價值傾向以優先考慮顧主的利益為中心,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明確體現在倫理守則中;由於以知識為基礎的能力是在非日常的條件下行使的,因此,對於相應的實踐擁有進行自主判斷的自由對於專業人員來說至為根本;長期的訓練、責任和顧主中心必然獲得高度聲譽和高水平報酬;等等。 根據以上關於專業與專業性職業的標準,顯然,古代社會的教師職業很難稱之為專業性職業。但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對象和範圍大大拓展,教師已承擔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責任,教師的職業能力、職業知識的獲得,越來越需要通過專門的高等教育而獲得,而教育理論的發展也越來越為教師的專業訓練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專業準備。由此,即使現代教師職業不具備完全的專業化水平,或者正在由“半專業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但至少一定程度地體現了“專業性職業”的特點,並且正是由於這種專業性特點,才使得專業化實踐成為可能。 儘管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及各種流派在教師職業是否能夠成為專業性職業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但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給這場爭論引導了一個主流方向。《建議》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不斷研究才能獲得專業知識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以後,將教師職業看作是一個專業性職業,就逐漸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與這一共識相應的實踐,是各國政府將教師專業化作為教師教育改革目標的探索。同在1966年,日內瓦國際勞工統計專業會議通過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中,教師被列入了“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工作者”這一大類;1986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標準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分類和代碼》,將教師歸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一大類。教師被確定為“專業人員”是對教師職業專業性的基本肯定。繼而,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一條款為我國教師職......

什麼是職業技能教育及其重要性

近年來,國家加快了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辦學體制、培養模式的變革,一個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正如教育部部長賙濟所說:“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為促進就業作出了貢獻,為社會和諧作出了貢獻。”    教育人士認為,掌握一門專業技能是就業的根本,也是順利就業的途徑之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普遍存在就業力不足的問題,工作能力離準員工相差甚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目前的學歷教育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並且大學生對於專業技能與動手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尚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缺乏主動性。一方面高校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一方面大學生缺乏主動實踐的熱情,雙重影響下的大學畢業生如何能受企業青睞?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發展的世紀,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競爭,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更加殘酷,  職業技能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延遲就業、緩減就業壓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穩定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顯。因為先進的技術可以引進,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鑑,高精尖人才也可以引進,但大批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不可能引進的,只能靠職業技能教育來培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有學歷,更要有能力,才更具吸引力和就業競爭力。過去,人們過分注重高學歷,一說“人才”,往往就想到那些高學歷、高文憑的人。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全社會對“人才”的認識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從注重文憑向注重實際操作能力轉變。人才市場最近出現一種概念:由原來的高學歷、高職稱就是人才,轉向“有需求才是人才”。文憑高,但缺乏操作能力的人,並不受市場歡迎;同時,那些技能高超的人則身價大漲。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歷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強;那些儘管學歷不高,但動手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正是實際工作中適用和急需的人才。  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令人深思。對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有關人士說,職業培養已經日益走入人們的生活,在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職業培訓熱,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對國家而言,勞動者素質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無疑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最大推動力量。

教師職業是否具有專業性

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是教師專業化運動的基本前提。作為對時代呼聲的積極應答,我國於上一世紀90年代正式啟動教師專業化運動。近十年的實踐已初見成效,但是,對教師專業性質的認識,我國教師整體水平還很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教師把教師工作當作一項專業的僅佔總調查人數的3.1%,教師們普遍缺少專業感、專業意識 。針對這種認識現狀,有必要理清關於教師職業專業性的一些基本問題。 要理性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分析什麼是“專業”及“專業性職業”的標準。“專業”一詞最早是從拉丁語演化而來,原始的意思是公開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信仰。德語中“專業”一詞的含義是指具備學術的、自由的、文明的特徵的社會職業。在現代社會中,專業是指“通過特殊的教育或訓練掌握了業經證實的認識 科學或高深的知識 ,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的特殊技能,從而按照來自特定的大多數公民自發表達出的具體要求,從事具體的服務、工作,藉以為全社會利益效力的職業”。 關於“專業性職業”的標準,歐美學者有過很多精闢的論述。作為教師專業化指導理念的古典教師專業化論,是將“專業性職業”作為一個描述性概念來進行探討的,其方法論特徵在於其試圖歸納出一套突出的特質或標準作為專業性職業的要件,並根據這些要件來區別專業性職業和非專業性職業,進而將其作為一種模塊來衡量一個職業的專業性之高低。經常被引用的是霍伊爾的功能主義標準:專業性職業是承擔重大社會職能的職業;行使這一職能需要高度的知識能力;獲得這些知識和發展專業能力需要接受一定期限的高等教育;這一教育和訓練的階段還包括專業價值的社會化過程;這些價值傾向以優先考慮顧主的利益為中心,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明確體現在倫理守則中;由於以知識為基礎的能力是在非日常的條件下行使的,因此,對於相應的實踐擁有進行自主判斷的自由對於專業人員來說至為根本;長期的訓練、責任和顧主中心必然獲得高度聲譽和高水平報酬;等等。 根據以上關於專業與專業性職業的標準,顯然,古代社會的教師職業很難稱之為專業性職業。但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對象和範圍大大拓展,教師已承擔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責任,教師的職業能力、職業知識的獲得,越來越需要通過專門的高等教育而獲得,而教育理論的發展也越來越為教師的專業訓練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專業準備。由此,即使現代教師職業不具備完全的專業化水平,或者正在由“半專業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但至少一定程度地體現了“專業性職業”的特點,並且正是由於這種專業性特點,才使得專業化實踐成為可能。 儘管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及各種流派在教師職業是否能夠成為專業性職業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但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給這場爭論引導了一個主流方向。《建議》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不斷研究才能獲得專業知識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以後,將教師職業看作是一個專業性職業,就逐漸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與這一共識相應的實踐,是各國政府將教師專業化作為教師教育改革目標的探索。同在1966年,日內瓦國際勞工統計專業會議通過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中,教師被列入了“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工作者”這一大類;1986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標準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分類和代碼》,將教師歸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一大類。教師被確定為“專業人員”是對教師職業專業性的基本肯定。繼而,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一條款為我國教師職......

30歲女性想通過社會上的專業培訓課程另謀職業,不知道什麼行業靠譜?

為媳婦謀劃未來,贊一個。30歲是女性的黃金年華,學什麼都可以,關鍵是看她對哪個行業感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心理諮詢師,理財師,形象設計師,個人認為都是不錯的職業。供參考!

做父母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可大部分的父母為什麼未經任何培訓就上崗了呢?

朋友,作為如今一代的騷年,你要抱有這樣的一個心態:家裡養了兩個神經病,我還是要這麼努力地上學讀書,我真是太不容易了...當你的內心,你的思想達到如此境界時,你要的答案,也就明瞭了...

孩子的教育問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專業性諮詢意見,做的什麼職業

還是先給孩子溝通一下,看看孩子有沒有對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想學。如果還是沒有很明確的興趣那就可以考慮以後就業方面的因素了。如果對薪資要求,對工作環境要求,是否考慮創業等等。現在學計算機、汽修、西點之類的都不錯。

高等教育的首要特點是學術性,其職業發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什麼在

一,國外關於教師發展階段特徵的研究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是建立在職業生涯發展研究與現論成果之上的。該理論研究的鼻祖美國學者富勒,其在1969年編制的《教師關注問卷》,成為教師發展理論研究的開始。此後,學者們紛紛將研究的目光轉向教師發展的相關理論,相關研究成果陸續問世,使其成為世界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富勒的教師關注理論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富勒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從事職前師資課程的研究。她通過編制的“教師關注問卷”,從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關注內容出發,闡述了職前教師所經歷的幾個發展階段以及教師在相應階段有可能會表現出的一些主要特徵。

1、任職前關注階段

職前階段的大學生只是想象中的教師,還沉浸在學生的角色中。他們僅僅關注自己對他們所觀察到的班級,經常持批判的甚至是敵視的態度。

2. 早期求生階段

教師主要關注的是自我勝任能力以及作為一名教師如何“生存”下來,關注班級的教學與管理,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學校領導的評價、學生與同事的肯定、接納等,這個階段的壓力很大。

3.關注教學情境階段

教師既關注生存,又關心在目前教學情境對教學方法和材料等的限制下,如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如何正確地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

4.關注學生階段。

教師開始把學生作為關注的核心,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過教學更好地影響他們的成績和表現。但是他們通常要在學會應付自己的生存需要後才能對學生的需要作出反應。

從富勒的理論中不難看出,這些未來的教師的關注內容是一個由自我關注、任務關注到影響關注的過程,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密切相關。在他們初次進人教師領域時,經歷從學生角色到教師角色的轉換。此時,學生處於相對被忽視的位置。因此,如何促進該階段的教師對學生產生足夠的關注成為促進他們專業發展的必要內容。

(二)伯頓的教師發展階段論

20世紀70年代末、8o年代初,一些教師職業生涯週期框架在整合過去研究理論的基礎上提了出來,其中伯頓從與小學教師訪談的記錄數據與資料中,提出了教師發展的三階段論,主要特徵如下。

1.存活期

該階段的教師從事教學才1年時間,他們關注的是班級控制、學科的教學、教學接納感的提高和教學內容方面的適當性。

2..調整期

在進入教學第2--4年的時期,教師已經具有了一些經驗,對教學相對來說也有所熟悉和了解,此時他們開始瞭解學生的複雜性並尋找新的教學技術以滿足更廣泛的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更加開放和真誠,並感覺到比以前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3.成熟期

在進入第5年或5年以上的教學時間後,教師們經驗更加豐富,對教學活動駕輕就熟,並且對教學環境已有充分的瞭解和熟悉。他們關注學生需要的滿足,重視與學生的關係。

伯頓的理論是圍繞教學對教師的發展進行描述的。隨著教師對教學的把握程度的增加,他們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也不斷加深、因此,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成就感對於他們對學生的關注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也可以說教學的成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三)休伯曼的教師職業週期模式

休伯曼等人對教師職業週期的研究更加具體和細緻化。他不僅將教師職業的發展週期作了階段性的劃分和研究,而且探索了每一階段的發展主題,他並設有將發展主題強加給每一位教師,而是依照教師對發展主題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區分出不同的發展路線。因此,可以說休伯曼的理論更加詳細和具有針對性,也更真實地反映了教師的實際發展路線。休伯曼將教師的職業生涯過程歸納為5個時期。

1.入職期

時間是入職的第1一3年,是“求生和發現期”。在這一時期,教師表現出對新職......

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其特點是明顯的技術性和職業性,往往與社會上一定的什麼相對應

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其特點是明顯的技術性和職業性,往往與社會上一定的技術崗位相對應。即職業教育設置的專業,對應的就是有需求的就業崗位。

職業教育裡什麼專業最具競爭力和務實性

中國評選中同時斬獲“最具競爭力在線教育品牌”和“最具競爭力職業教育品牌”兩...在當下互聯網時代,信息高度發達,需要我們提供更專業、專注、專心、高效的教育模式...

相關問題答案
專業性職前培訓是什麼?
業餘培訓是什麼意思?
專業人士近義詞是什麼?
團員培訓是什麼意思?
線上培訓是什麼意思?
高層培訓是什麼意思?
青馬工程培訓是什麼?
傳智播客培訓是什麼?
教育培訓是什麼工作?
時政培訓是什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