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嘗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雅俗共嘗是什麼意思?

指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什麼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欣賞。

元宵節的民俗習慣

元宵節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農曆正月十五是漢族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一個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燈、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敘寫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吾輩覽之,亦有感於斯文

翻譯 : 後來人看現在的人,就像現在的人看古人一樣,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儘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詩 :

勸 學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詩:1、詠月 無名氏

昨夜圓非今夜圓,

一年十二度圓月,

能得幾多時少年

卻疑圓處減嬋娟。

2、金縷衣

唐 杜秋娘

勸君須惜少年時。

勸君莫惜金縷衣,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3、勸學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4、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花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風俗 :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制元宵(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湧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從正月初十起為“元宵”。以正月十五日這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為元宵正日。

元宵節在莆仙相當熱鬧,雖然莆仙各地鬧元宵的時間、內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體現“以神為主,神民同樂”的基調,農村尤為突出。

莆仙城區元宵節以大型的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輔以里社行儺。主要是舞龍燈、耍獅子、弄九鯉、車鼓隊、十音八樂、迎神儀仗隊、馬隊、妝架等盛大隊伍。在幾天的元宵期中,鑼鼓喧天,樂聲悠揚,穿街走巷,把歡樂送給群眾。有的還把龍燈、獅子接到家門口表演,祈求新春吉祥如意,財源象龍燈、獅子翻騰跳躍,滾滾而來。農村元宵節,境內從正月初十至二十日,各村(過去叫“境”)各宗族圍繞各自的村社鬧元宵,為期一般3天,有的還聯合鬧元宵。以行儺迎神為主,伴隨盛大的遊燈活動。城區元宵行儺以十五、十六兩夜為多,故稱這兩夜......

吃湯圓的那天叫什麼節日?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習俗。湯圓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礎、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的故事、由來和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錠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參考資料:555

彌渡縣的元宵風俗作文

漢族民俗張燈結綵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綵,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臺有八里之長,遊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綵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各地同胞歡度元宵節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後,為使京城繁華熱鬧,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綵,彩燈上描繪了各種人物,舞姿翩翩,鳥飛花放.龍騰魚躍,花燈焰火照耀通宵.鼓樂遊樂.喧鬧達旦,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6]猜燈謎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舞龍燈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

濟南美食街怎麼樣?有什麼吃的?

濟南中華名優小吃城位於英雄山下的經十一路34號,以此為中心,一個匯聚全國各地名優小吃的“美食街”在經十一路已經形成,“美食街”大部分的經營業戶實行24小時營業,這裡是濟南首個“小吃不夜城”。

在濟南美食街您除了可以吃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濟南本土名優小吃外,還可以吃到陝西、重慶、新疆、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千餘種特色名優小吃。

站在濟南美食街上,你可以看到亮亮麵館、滕州羊湯、重慶風味樑記粥鋪、家鄉菜館、千味米線、杭州九碗伴、鑫鑫水餃、臺灣集集小鎮、無錫名吃、新疆居、廣西風味、鹿鳴閣、濟南風味、重慶風味等富有濃郁地方風味的特色小吃店在這裡一字排開,構成一道彙集八方口味、海內雅俗共嘗的亮麗小吃風景線。

相關問題答案
雅俗共嘗是什麼意思?
雅雀無聲是什麼意思?
共妻是什麼意思?
合計與共計是什麼意思?
雅興不淺是什麼意思?
雅言形式是什麼意思?
共鑑是什麼意思?
世俗之外是什麼意思?
雅興大發是什麼意思?
賬號共享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