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首示眾是什麼意思?
“梟首示眾”為何稱“梟首”
不過,古人眼中的“梟”顯然不同於貓頭鷹,因為在古人眼中,梟是一種臭名昭著的惡鳥,這種鳥的最壞之處在於長大之後就翻臉不認母,不認也就罷了,它竟然活生生地將母親吃掉!和梟齊名的還有一種惡獸,叫破鏡,長得像虎豹,這種獸的最壞之處在於長大之後活生生地將父親吃掉!梟和破鏡因此被稱作不孝之鳥和不孝之獸,黃帝為了使它們儘早滅絕,規定春天祭祀的時候要把它們殺了當做祭品,於是後世春祭黃帝的時候就使用一隻梟和一頭破鏡當祭品。漢代還有這樣的習俗,五月五日要用梟製作成梟羹,賞賜給百官食用,可見人們對這種惡鳥的厭惡,欲吃盡而後快。梟既是惡鳥,人們也就不喜歡它叫的聲音,認為是不祥之兆,稱之為“梟鳴”。這一點倒和貓頭鷹很相像,貓頭鷹的叫聲也不好聽。《說苑》中講了一個關於“梟鳴”的寓言故事。有一天,梟碰到了鳩,鳩問它急急忙忙地要到哪裡去,梟說要向東遷徙。鳩很奇怪,說好好的你幹嗎要搬家啊?梟回答道:“一鄉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東遷。”鳩聽了哈哈大笑道:“你換一種叫法不就得了!如果你還‘梟鳴’,換到任何地方,人們還是會討厭你的。”梟既然這麼惹人厭惡,古人就規定夏至和冬至這兩天要捉梟,施以酷刑,將梟的身體剁得粉碎,然後把它的頭懸掛在木柱上示眾,後人因此把砍頭後懸掛示眾稱作“梟首”。梟是惡鳥,後人就把那些強橫凶惡之徒稱作梟,比如梟奴、梟雄、鹽梟等等。
梟首示眾的意思
就是對著大家砍頭,也就是對著百姓行邢
梟首示眾梟什麼意思
梟首示眾 【釋義】斬首懸示於眾。 梟: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
基本字義
梟
(梟)
xiāo
一種與鴟鵂相似的鳥。
勇健:梟勇。梟健。梟將。梟雄(a.強橫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傑出的人物)。
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掛在木上:梟首。梟示(梟首示眾)。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鹽梟。私梟。
筆畫數:8;
部首:木;
筆順編號:35451234
詳細解釋
梟
梟
xiāo
【名】
(會意。從鳥,頭在木上。本義:指一種惡鳥,捕捉後懸頭樹上以示眾)
貓頭鷹
梟,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梟頭在木上。——《說文》
用一梟破鏡。——《漢書·郊祀志》。注:“孟康曰,梟鳥食母,破鏡獸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漢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
為梟為鴟。——《詩·大雅·瞻卬》
射遊梟。——《漢書·司馬相如傳》
鴟梟群翔。——《漢書·郊祀志》
梟鳴鬆桂枝。——唐·白居易《凶宅》詩
又如:梟奴(凶狠的奴僕);梟獍(梟鏡。相傳梟為食母惡鳥,獍為食父惡獸。比喻凶惡忘恩的人)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如:鹽梟
使人娛樂、愉快或歡欣的某種方法與手段。中國古代的一種遊戲,叫“樗蒱”(相當於現在的擲骰子),一為梟,六為盧。如:梟盧
梟
梟
xiāo
【形】
“梟”假借為“驍”,最勇健
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史記·留侯世家》
為天下梟。——《淮南子·原道》。注:“雄也。”
梟為最勇健也。——《漢書·張良傳》注
梟猶勝也。猶六博得梟則勝。——《後漢書·張衡傳》注
劉備,天下梟雄。——《資治通鑑》
又如:梟惡(勇猛凶惡);梟張(猖狂;放肆);梟將;梟騎(勇猛健壯的騎兵)
梟
梟
xiāo
【動】
懸頭示眾
梟故塞王欣頭。——《漢書·高帝紀》。注:“懸首於木上。”
梟俊禽敵之臣。——《漢書·陳湯傳》
幸而破紹,梟其二子。——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又如:梟示(梟斬。砍頭懸掛示眾);梟夷(誅殺淨盡);梟除(誅殺清除)
淆亂
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昭示;宣佈
可再作一判文,以梟秦檜父子夫婦之過。——《說岳全傳》
擋;推
嶽大爺又把槍輕輕一舉,將樑王的刀梟過一邊。——《說岳全傳》
撩
梟開帳子,讓張聾子親自來看。——《官場現形記》
梟首
xiāoshǒu
砍下並懸掛罪犯頭顱
其徒二十人皆梟首。——《通典·刑志》
梟首示眾
梟雄
xiāoxióng
驍悍雄傑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爭為梟雄。——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
備乃世之梟雄。——《三國演義》
斬首示眾與梟首示眾的區別
斬首示眾:當眾把頭砍下來
梟首示眾:把人頭砍下來並高掛起來,使眾人都看到。
區別就在:後者把砍下來的頭顱,用竿子高掛起來示眾
斬首示眾是什麼意思?
就是對著大家砍頭,也就是對著百姓行邢
梟首、戮屍什麼意思?
梟是一種動物,傳說長的和貓頭鷹極為相似。
當梟的孩子出生後會把父母吃掉,剩下一個頭顱。
所以後來中國有一種刑法叫做梟首,即把人頭砍下掛在城門上示眾。
《辭源》於“嫋首”條釋雲:“舊時酷刑,斬頭而懸掛木上。”並舉《史記》、《後漢書》二例作為書證。這正是目前學術界與《辭源,編者所持“嫋首”之制始於漢代的論據。 然據筆者考證,“果首,一制實起源於黃帝斬圭尤之時,據高承《事物紀原‘卷十雲:“黃帝斬蛋尤,懸首軍門,此嫋首之起也。”另據《左傳》雲:“叔孫昭子殺豎牛,投其首寧威之上。”也當為“採首”之制。 從古文字形看,“戴”字當為斬首、嫋首之義,然《周禮》與所有辭書均一律釋作“獲取左耳”,與“取”同義,看來大有商榷的必要(筆者將另著文探討,此不贅述).另有一“愚”(以下用“縣”)字,從系繁人首,象樹上用繩縣掛人頭之形。(見《說文解字.l’縣”條.)由此可見,“縣”字當為“果首’,義之初文。 綜上所述,可以認定“採首”之制當源始於先秦或早於先秦之時代,該制發展到秦漢時代,定名為“嫋首”。故顧野王《玉篇,則雲:“嫋首,秦刑也.” 為此,筆者建議辭書編輯者應據實將“嫋首”之起源、變遷發展補足之. (馬振亞)“梟首”之制的起源@馬振亞 <正> 《辭源》於“梟首”條釋雲:“舊時酷刑,斬頭而懸掛木上。”並舉《史記》、《後漢書》二例作為書證。 正>
1905年4月24日清廷廢除死刑中的凌遲、梟首、戮屍
戮屍 古代的一種酷刑。為懲罰死者生前的行為,挖墳開棺,將屍體梟首示眾。《後漢書·靈唬紀中平元年》:“皇甫嵩與黃巾賊戰於廣宗,獲張角弟樑。角先死,乃戮其屍。”李賢注:“發棺斷頭,傳送馬市。”《晉書·王敦傳》載王敦及其黨沈充死後,朝廷“發瘞出屍,焚其衣冠,跽而刑之。敦、充首同日懸於南桁,觀者莫不稱慶。”戮屍不是正刑,而是一種逞威洩憤行動。
梟首示眾的成語解釋
【成語】: 梟首示眾【拼音】: xiāo shǒu shì zhòng【解釋】: 舊時酷刑,把人頭砍下來並高掛起來,使眾人都看到。
什麼首示眾
斬首示眾。意思就是把人砍頭告訴別人這個傢伙是個罪犯。
梟首示眾任務那個頭插哪?
把戈泰什的頭顱放在巨槌石的山頂上。找一塊軟土堆把串著頭顱的長矛插上去就可以了
往北走到巨槌石,從西邊上山,往北走到一座通往山頂的橋(75,38),殺出一條上山的血路,你會在祭壇旁找到”軟土堆”。右鍵點土堆把[戈泰什的頭顱]插上去,然後往南迴到摩根的崗哨回覆[53]梟首示眾